方劑1
南蛇藤葉 (《中國藥植志》)來源
為衛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葉片,植物形態詳"南蛇藤"條。化學成分
含5種黃酮甙:山柰酚-7-鼠李糖甙,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8-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3,7-二鼠李糖甙。功用主治
《中國藥植志》:"治毒蛇咬傷。"用法與用量
內服:搗汁沖酒。外用:搗敷。選方
治蛇咬傷:鮮南蛇藤葉,搗爛,酌加雄黃、燒酒調勻,敷傷口周圍。(江西《草藥手冊》)
方劑2
《全國中草藥彙編》:南蛇藤
拼音名:NánShéTénɡ
別名:合歡花[東北]、南蛇風、黃果藤
來源:衛矛科南蛇藤屬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C.articulatusThunb.],以根、藤、葉及果入藥。全年采根、藤;夏季采葉;秋季采果。曬乾或鮮用。
性味
根、藤:辛,溫。
果:甘、苦,平。
葉:苦,平。
功能主治
根、藤:祛風活血,消腫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閉經。
果:安神鎮靜。用於神經衰弱,心悸,失眠,健忘。
葉:解毒,散瘀。用於跌打損傷,多發性癤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根、藤3~5錢;果2~5錢;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
孕婦忌服。
方劑3
《*辭典》:南蛇藤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NánShéTénɡ
別名:金銀柳(《盛京通志》),金紅樹、果山藤(狄爾士《中國植物名錄》),藥狗旦子(邁爾氏《中國植物名錄》),蔓性落霜紅(《中國樹木分類學》),過山風、掛廊鞭。香龍草(《中國藥植志》),窮攪藤、老石棵子(《東北藥植志》),地南蛇、過山龍(《江西中藥》),大倫藤、大南蛇、白龍、老龍皮、臭花椒(《湖南藥物志》),穿山龍(《泉州本草》),老牛筋(《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莖。
原形態
落葉攀援灌木,高達3米。小枝圓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單葉互生;近圓形至廣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5~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鈍鋸齒,基部楔形,罕為截形,下面葉脈隆起,有時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腋生短聚傘花序,花淡黃綠色,雌雄異株,直徑約5毫米;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狀長橢圓形,長4~5毫米,雌花具有5雄蕊,花葯2室,縱裂,花絲圓柱形,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短,柱頭3裂;雄花的雄蕊稍長,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徑7~8毫米。種子卵形至橢圓形。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於丘陵、山溝及山坡的灌木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化學成份
種子中含有較多的脂肪油,約達42~58%.
藥理作用
從滇南蛇藤種子中提出一種粗油,對大鼠有鎮靜及安定作用。用逆流分溶的方法進一步提純後,得到Mal-Ⅲ,仍具有安定作用,但200毫克/公斤使貓流涎、腹瀉、震顫;再進一步提純後得Mal-ⅢA,對貓仍有安定作用,而無副作用;如於沸水浴中加熱4小時後,安定作用消失。將Mal-ⅢA混懸於吐溫80後,注射於狗、貓、猴,小鼠、大鼠腹腔,均有明顯的安定作用,並能增強環己巴比妥的作用,對小鼠具有降溫效力。本劑小劑量(70毫克/公斤)能對抗五甲烯四氮唑對大鼠的致死作用,但加大劑量則增強其毒性。Mal-ⅢA尚能減少動物自發活動,對麻醉貓,並有降壓作用,對大鼠有中等度利尿作用,對離體腸管有拮抗致痙劑作用。滇南蛇藤種子的油亦具有解痙性質(對大鼠子宮等),並使血管收縮,但無抗菌活性;種子中提出的苦味樹脂,有降壓作用,小量使蛙心率減慢,大量使心臟停止於舒張期。
性味
《常用中草藥配方》:“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脈。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兒驚風,痧症,痢疾。
①《湖南藥物志》:“治小兒驚風,痢疾,筋骨痛,痔疾,腸風。”
②《常用中草藥配方》:“散血通經,祛風濕,強筋骨,消炎解毒。治頭暈痛,牙痛,嘔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經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①治風濕性筋骨痛、腰痛、關節痛:南蛇藤,凌霄花各四兩,八角楓根二兩。白酒半斤,浸七天。每日臨睡前服半兩。(江西《中草藥學》)
②治筋骨痛:南蛇藤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③治小兒驚風:南蛇藤三錢,大青根一錢半。水煎服。
④治一切痧症:南蛇藤五錢。水煎兌酒服。
⑤治痢疾:南蛇藤五錢。水煎服。
⑥治腸風、痔漏,脫肛:南蛇藤、槐米,煮豬大腸食。(②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⑦治經閉:南蛇藤五錢,當歸一兩,佩蘭三錢,金櫻子根五錢。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⑧治牙痛:南蛇藤六錢,搖肖竹四錢。煮蛋吃。(《常用中草藥配方》)
臨床套用
將南蛇藤製成1:1蒸溜液,代替75%酒精用作注射或新針時的皮膚消毒劑,經5萬餘人次的套用,無1例發生感染。
備註
本植物的根(南蛇藤根)、葉(南蛇藤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果實在東北及山東部分地區作合歡花使用。 同屬植物霜紅藤的藤莖在江西部分地區亦稱南蛇藤。
方劑4
《中華本草》:南蛇藤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NánShéTénɡ
英文名:StemofOrientalBittersweet
別名:過山楓、掛廓鞭、香龍草、過山龍、大南蛇、老龍皮、穿山龍、老牛筋、黃果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C.articulatusThunb.]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性味:苦;辛;微溫
歸經
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活血解毒。主風濕關節痛;四肢麻木,癱瘓;頭痛;牙痛;疝氣;痛經;閉經;小兒驚風;跌打扭傷;痢疾;痧症;帶狀皰疹 。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0g;或浸酒。
注意
孕女慎服。
各家論述
1.《湖南藥物志》:治小兒驚風,痢疾,筋骨痛,痔疾,腸風。 2.《常用中草藥配方》:散血通經,祛風濕,強筋骨消炎解毒。治頭暈痛,牙痛,嘔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經閉。
中藥方劑之南字類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