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江西省南昌市]

西湖區[江西省南昌市]

西湖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中心城區。素有“千年南昌看西湖”的美譽,西湖區面積為39.2平方千米。下轄10個街道、1個鎮和1個農場 。2013年,西湖區總人口46萬。區政府駐撫生路369號。西湖區有紀念東漢高士徐孺子而建的孺子亭,繩金塔,觀音閣,清風樓,南浦飛雲,黃秋園紀念館等人文景點,船山路,書院街,朱紫巷等蘊含古巷文化的街巷,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周恩來舊居等革命舊址。2009年西湖區被聯合國亞太城市研究發展中心和中國城市建設發展促進會等組織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區”。2012年,西湖區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392774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2011年增長11.7%。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西湖區在1926年南昌設市後分別稱第四、五部分,六、七部分。1949年解放初期分別稱第三、四區。1955年分別稱撫河區、西湖區。1980年兩區合併稱西湖區至今。

轄:西湖街道丁公路街道廣外街道系馬樁街道繩金塔街道朝陽洲街道禾草街街道十字街街道瓦子角街道三眼井街道上海路街道筷子巷街道南站街道
2002年9月,由原筷子巷街道和原禾草街街道合併設立南浦街道,原廣外街道與瓦子角街道的一部分合併設立廣潤門街道。2002年12月1日設立桃源街道。
2004年區劃調整前的西湖區區域:東與青山湖區湖坊鄉插花接壤;西臨贛江與紅谷灘新區隔江相望;南以建設路為界,和青雲譜區毗鄰;北連中山路,北京西路,與東湖區交界。

西湖區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區,近兩個世紀以來,在這裡發生了數次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可歌可泣的鬥爭,震撼世界的南昌八一起義書寫了南昌光輝歷史的嶄新一頁。西湖區是一個商貿集中的城區,轄區內的鐵街、嫁妝街、棉花市、蘿蔔市等一批以商品命名的特色街巷和“推出湧進廣潤(貨)門”等諺語反映著昔日的繁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西湖區堅持三產興區,充分發揮獨特的地位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一批特色市場和特色商業街迅速形,成並初具規模,區域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繁榮文明的盛世景象。發展中的西湖,正圍繞“富民強區”的目標,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堅定的步伐向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現代花園式文明城區邁進。

地理位置

西湖區,是江西省省會南昌市的中心城區,面積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9萬人,轄桃花鎮、朝農管理處及10個街道,設13個行政村,116個社區居委會,20個家委會。
南昌市南昌市

西湖區是宜居宜業的軸心區。西湖區位優勢突出,處於溝通南北、連線東西,輻射周邊的節點和軸心位置,是全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坐擁京九線上唯一的省會城市火車站,5分鐘上高速、20分鐘到機場的便捷里程,四通八達的城市交通網、網際網路、郵電通訊網,構建了西湖區聯通世界的立體走廊。西湖各項配套完善。10000餘家商業網點星羅棋布,銀行、保險、證券、海關、電信眾多機構薈萃,尤其是金融機構數占全市1/3以上。西湖人居環境優良。秀美西湖鑲嵌城中,4.5公里活水撫河穿區而過,碧波象湖蕩漾城南,浩瀚贛江流淌城西,匯聚著城市的靈氣,滋養著城市的文明。隨著朝陽新城的全面建設、象湖公園的深度開發、贛江十里風光帶的精心打造,濱江、濱湖、濱河多樣化的濱水特色之城將更具魅力。
西湖區是繁榮繁華的中心區。“駝籠掛袋進賢門,推進湧出廣潤門”的諺語,見證了西湖自古商賈雲集、商貿繁華的盛況。近年來,西湖區因地制宜,提升傳統三產,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了組團發展、百花競放的新格局:以高檔寫字樓、賓館、酒店為代表的恆茂商務圈,匯聚成財富磁場;以麗華購物廣場、新大地電腦城、宏圖三胞賣場為核心的IT商業圈,引領著全省IT市場風向;以天虹百貨、萬壽宮商城為龍頭的中心商貿圈,人流商機兩旺;以銀燕物流、金潤物流為代表的物流商貿圈,催生新的經濟成長點;以鉑仕創意中心為代表的創意產業,開全省創意產業發展風氣之先;以全國十大工業消費品綜合市場第四名的洪城大市場為龍頭的18大市場群,輻射全省。撫河路觀光娛樂街、塔西路餐飲一條街、恆茂酒吧風情一條街等一批特色商業街更成為城市商業發展的亮麗名片。目前,西湖區第三產業已占全區經濟總量8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十餘年來始終保持全省第一的龍頭地位。

行政區劃

(圖)西湖區[南昌市]西湖區[南昌市]

2005年11月16日,南昌市《關於同意西湖區桃花鎮、桃源、十字街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划進行調整的批覆》

1、同意將桃花鎮的三道閘居委會劃歸桃源街道辦事處管轄。

2、同意將桃花鎮的星加坡花園居委會、原青山湖區湖坊鎮的同盟村劃歸十字街街道辦事處管轄。

3、將桃花鎮的三道閘居委會劃歸桃源街道管轄。調整後,桃源街道管轄香江、金源、桃苑、撫河園、苑中園、福田、桃花苑、新填洲、振中、警園、心雨、空港、東方、遠東、廣廈、桃苑湖庭、桃花路、百福園、萬福園、工貿城、三道閘21個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桃苑二區14棟。

4、將桃花鎮的星加坡花園居委會、原青山湖區湖坊鎮的同盟村劃歸十字街街道管轄。調整後,十字街街道管轄罈子口、上窯灣、福山花園、十字街、膠皮巷、司馬廟、前進路、建設橋、星加坡花園、江電、省公路局、中行、江印13個居委會和同盟村委會,街道辦事處駐十字街599號。同時,調整後,桃花鎮管轄一村、三村、五村、漁業、大脊、觀洲、觀魚、三角、十里、十里廟、老洲、雷池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桃花路339號。

歷史沿革

西湖原為漢代豫章群古太湖的一部分,唐貞元15年(公元799年)洪恩橋的架設將東太湖分隔成東西兩部分,洪恩橋以西謂之西湖,西湖區由此而得名。

西湖區在1926年南昌設市後分別稱第四、五部分,六、七部分。1949年解放初期分別稱第三、四區。1955年分別稱撫河區、西湖區。1980年兩區合併稱西湖區。

年轄:西湖街道、丁公路街道、廣外街道、系馬樁街道繩金塔街道朝陽洲街道、禾草街街道、十字街街道、瓦子角街道、三眼井街道、上海路街道、筷子巷街道、南站街道。

2002年9月,由原筷子巷街道和原禾草街街道合併設立南浦街道,原廣外街道與瓦子角街道的一部分合併設立廣潤門街道。2002年12月1日設立桃源街道。

2004年區劃調整前的西湖區區域:東與青山湖區湖坊鄉插花接壤;西臨贛江與紅谷灘新區隔江相望;南以建設路為界,和青雲譜區毗鄰;北連中山路,北京西路,與東湖區交界。

200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70號)調整南昌市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將西湖區朝陽洲街道的西船居委會劃歸東湖區管轄。將青山湖區的桃花鎮和湖坊鎮的同盟村劃歸西湖區管轄。將西湖區十字街街道的谷市街、洪城路、南關口、九四、新豐5個居委會,上海路街道的草珊瑚集團、南昌腸衣廠、電子計算機廠、江西滌綸廠、江地基礎公司、曙光、商標彩印廠、南昌市染整廠、江南蓄電池廠、四工具機廠、二進、國樂新村12個居委會,南站街道的解放西路東居委會劃歸青雲譜區管轄。將西湖區上海路街道的輕化所、洪鋼、省人民檢察院、電信城東分局、安康、省機械施工公司、省水利設計院、省安裝公司、南方電動工具廠、江西橡膠廠、上海路北、南昌電池廠、東華計量所、南昌搪瓷廠、上海路新村、華安針織總廠、江西五金廠、三波電機廠、水文地質大隊、二六○廠、省衛生學校、新世紀、上海路住宅區北、塔子橋北、南航、上海路住宅區南、沿河、南昌閥門廠28個居委會,丁公路街道的新魏路、半邊街、師大南路、順化門、岔道口東路、師大、廣電廳、手錶廠、鴻順9個居委會,南站街道的工人新村北、工人新村南、商苑、洪都中大道、鐵路第三、鐵路第四、鐵路第六7個居委會劃歸青山湖區管轄。調整後,西湖區轄繩金塔、桃源、朝陽洲、廣潤門、南浦、西湖、系馬樁、十字街、丁公路、南站10個街道和桃花鎮,區人民政府駐孺子路。調整前,西湖區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52萬。

經濟概況

多年來,西湖區根據地處中心城區的特點,隨著城市建設不斷的發展,為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的活動,始終堅持“三產興區”的發展思路,著力提升傳統商貿業,大力發展和繁榮現代服務業,使全區第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城區的擴展和城市建設力度加大,轄區內的工業企業逐步退城進郊、進園區,第一產業的種植業亦逐步消失,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按照“突出三產、飛出二產、淡出一產”的思路,堅持做強以第三產業為核心的經濟優勢,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現代都市產業。使服務業發展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明顯的優勢,全區綜合經濟實力躋身於全省第一方陣。西湖區服務業改革發展在省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及較大的影響力,2012年10月省級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確定西湖區為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

2012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92.77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第一產業主要是養殖業(漁業和生豬)完成增加值只有145萬元,同比-45%,占GDP的比重基本為0;第二產業包括建築安裝業和工業共完成增加值74.89億元,同比增長4%,占GDP的比重19.0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17.86億元,同比增長13.4%,占GDP的比重80.93%,比上年增加了0.8個百分點。

2012年,全區經濟顯良性發展趨勢,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34.16億元,同比增長14%,在全市縣區中排名第一。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零售額完成149.54億元,同比增長14.3%,在全市縣區排名第一。財政總收入完成52.08億元,同比增長17.3%,在全市縣區排名第二。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92.77億元,同比增長11.7%,在全市縣區排名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17.86億元,同比增長13.4%,占全區GDP比重達80.93%,比上年增加了0.8個百分點。
2012年全區服務業實現稅收收入53.38億元,同比增長33.48%,占全區稅收收入的91.77%,占全區財政總收入的97%,使全區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由於我區加大了協稅護稅力度,稅收收入實實在在,西湖區對國家、省、市財稅貢獻大。目前全區服務業年納稅額100萬以上322戶重點稅戶中超10億元的1戶,超1億元的3戶,超1000萬元的有55戶,服務業稅收收入呈逐年上升之勢,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圖)西湖區[南昌市]西湖區[南昌市]夜景

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全區工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富民強區”宏偉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勤政務實,團結奮進,在全區上下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實幹的良好局面。全區工業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04年,全區工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7858.9萬元,同比增長22.41%;工業增加值達9032.2萬元,同比增長35.37%。

在新的歷史時期,西湖區著眼於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後勁,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將全力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技術實力,努力發展工業經濟。加快實施工業園區建設,採取“園內生產、城區註冊”的模式,引進一批技術先進,產業帶動效益明顯的機械、設備製造業項目入駐,實現項目逐個引進、。園區滾動開發的良性循環、區域樓宇經濟和園區工業經濟的聯動發展,努力構築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同時,加快企業改制步伐,推進現有工業企業結構調整,支持腳踏車鞍座廠等一批技術有創新、產業有規模的技改項目,培育蚊香廠等一批產品有市場、發展有後勁的優勢企業,推動企業向“小而精、小而專、小而特”的協作配套方向發展。大力扶持個私民營工業企業發展壯大,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改善,促使全區綜合經濟實力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工業

西湖區地處南昌市中心城區,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轄區內的工業企業逐年“退城進郊”、進園區,企業數量逐年減少。2012年轄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只有5家,比2010年減少9家(其中8家因搬遷,1家企業因未達規上企業要求而剔出)。2013年將減少2家(新華印刷、江印集團因轉制,工業部分已全遷至郊外工業園區),實際只有3家工業企業。

2012年轄區內規上工業企業(5家)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2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8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1.73%;占第二產業的比重9.08%。江西水業集團是轄區內規模最大的工業企業,2012年完成工業增加值5.6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82.35%,有望進入江西工業50強之列。

西湖區工業經濟是創新型城市的重要部分,在扶持創業、擴大就業、貢獻稅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助推了全區經濟加快發展。目前中小工業企業和都市工業在轄區內生生不息,江西名偉實業有限公司、南昌輝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雖未達規上企業規模,但前景非常樂觀。非公經濟的一枝獨秀——江西贛女繡莊實業有限公司是我省贛繡崛起的傑出代表,其生產的“玉璽牌”宣紙刺繡品是國內獨特的文化藝術刺繡,已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商業貿易

三產商貿發達是西湖區經濟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區域經濟的突出優勢。近年來,西湖區大力推進以建設八一廣場商圈為核心的老城區改造工程,著力推動西湖區從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向核心區轉變,由商業街向“五部”商圈轉變,搶占捷運時代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目前,西湖區三產商貿業的發展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處於領先地位,全省“商貿大區”、“商貿核心區”的地位逐漸顯現。西湖區在全市乃至全省商貿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11年,我區喜獲南昌市“商貿工作”先進區綜合獎及全省“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先進縣區綜合獎。

西湖區依據現有商業資源,調整功能結構,確立了打造“五部商圈”的發展思路。一是東部商圈(以恆茂華城為輻射):形成以酒吧、茶藝、IT產業為特色,配套高檔寫字樓、金融、商場、超市等業態的極具活力和潛力的商業圈。二是南部商圈(以朝陽新城為輻射):形成融辦公、商業服務、文化體育、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宜居之城、綠色交通之城、濱水生態之城和文化休閒之城”。三是西部商圈(以洪城商圈為輻射):培育打造成國家4A級現代商貿購物旅遊區和城市綜合體。四是北部商圈(以中山路為輻射):培育打造成精品購物街區。五是中部商圈(以站前西路為輻射):打造成南昌市乃至江西省的旅遊購物消費中心。

人文特色

(圖)西湖區[南昌市]西湖區[南昌市]

見縫插針增加綠地

西湖區人多地少,新建廣場、花園的用地更捉襟見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綠地覆蓋率,為居民多創造一些休閒娛樂場所。西湖區委、區政府經過調查分析,提出以“見縫插綠”為城區綠化工作重點。

突出特色興建廣場

西湖區在建設大中型綠地廣場時,注重體現地方文化底蘊及歷史積澱。在興建朱紫巷休閒廣場時,西湖區結合該巷“狀元及第巷”的輝煌歷史,修建了仿古牌樓和景點介紹;在建設桃花園綠地廣場時,西湖區以“桃文化”為主題,呼應 “桃花鄉里有桃花”,把“桃符賀歲”、“桃園結義”等歷史典故以浮雕的形式凝固了下來;象山文化廣場上的陸象山先生雕塑群,人物栩栩如生,配以“疏山苦讀”、“鵝湖之辯”、“太學說書”、“白露講學”四組浮雕,其間以北斗七星和日、月、星圖案組成的象形文字“心”更是體現出陸九淵“天地即我心”的哲學思想。

名勝古蹟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座落在市區中心的人民廣場南端。1977年八一起義五十周年時破土興建,1979年1月8日落成。塔為長方體,總高45.5米。正北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銅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義簡介”花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義”、“攻打敵營”、“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塔身兩側各有一牌翼牆,嵌有青松和萬年青環抱的中國工農紅軍旗徽浮雕。塔頂由直立的花崗石雕步槍和用紅色花崗石拼貼的八一軍旗組成。

新四軍軍部舊址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原為北洋軍閥張勛的公館(建於1923年)。1938年1月6日,國發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部從漢口遷駐於此,開始正式辦公。相繼設在這裡的還有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駐贛辦事處。軍長葉挺、副軍長兼東南分局書記項英、東南分局副書記兼江西省委書記曾山、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等曾在此居住、辦公。

軍部在南昌期間,除了組織改編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為新四軍,指揮各部隊開赴皖南集結處,還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抗日救亡活動,恢復和發展中共黨的基層組織,輸送大批青年奔赴抗日前線,使沉寂的南昌變成了南方的延安。4月4日,軍部離開南昌開赴抗日前線。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從東書院街移駐張勛公館,與留在南昌的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堅持工作,直到1939年3月26日南昌淪陷前夕。

千年古剎·繩金塔

繩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佑年間,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此而得名。

繩金塔歷經滄桑,屢興屢毀。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繩金塔多次建築。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南昌,繩金塔毀於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後,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繩金塔為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為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鑒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鐘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繩金塔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為月亮門;第二、三層為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為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它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繩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內,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南浦園景區

南浦園景區位於市區撫河中路,膝王閣以南,撫河橋頭,面積1公頃,辟於1979年。1985年,為配合滕王閣重建工程,重新規劃。拆除舊園,擴地再建,立柵欄式圍牆,建牌坊大門,楣書“南浦飛雲”,198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南浦園呈帶狀,南北走向。此園以綠化為主,中心部位的"南浦亭"奠基待建,南浦亭為南昌一名跡,《豫章記》載稱“橋步門外往來艤舟之地”。即停泊船隻之處。建亭之初時為送別休憩之所。唐以後,此處為南浦驛,因《滕王閣序》中有“畫棟朝飛南浦雲”的名句,明代詩人將“南浦飛雲”稱為“南昌八景之一”。

歷史風俗

西湖原為漢代豫章群古太湖的一部分,唐貞元15年(公元799年)洪恩橋(今羊子巷186號附近)的架設將東太湖分隔成東西兩部分,洪恩橋以西謂之西湖,西湖區由此而得名。

西湖區,歷史悠久,是文化文明的核心區。西湖自古鐘靈毓秀,素有“千年南昌看西湖”的美譽。從先秦子羽講學到漢代灌嬰築城,從東晉的鐵柱萬壽宮到唐代的繩金塔,從宋朝的普賢寺到清朝的天主教堂,南昌建城2200多年的歷史在西湖區脈絡清晰、涇渭分明。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饋贈。城內,觀音閣、清風樓、南浦飛雲等一批人文景點點綴其間;書院街、朱紫巷等一批老街老巷散發書香雅氣;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等一批革命舊址訴說波瀾壯闊的紅色傳奇。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奠定了現代文明的根基。西湖區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課程改革試驗區、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等一系列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