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章守玉,(1897―1985)致力於唐菖蒲育種工作,選擇出數百種類型。是我國近代花卉學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花卉園藝學》,主編了《花卉園藝》等。
章守玉,字君瑜,1897年8月16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在知識分子家庭的薰陶下,自幼刻苦讀書,學業優良。191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蘇省立第二農業學校,1915年畢業,留校在農場實習。1916年任江陰縣立乙種農業學校教員,後任吳縣農業技術員。
出國留學
1918年春,東渡日本學習日語,當年5月,北洋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了《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賣國條約,激起全國人民極大的憤慨和反對,留日學生也群情激憤。章守玉與許多留日學生義憤填膺,紛紛離日回國,以示抗議。7月間,事態平靜,他重返日本繼續學習。1919年春考入千葉高等園藝學校,除學習果樹、蔬菜外,還專攻造園及花卉園藝。1922年回國,應江蘇省立第二農業學校校長王舜臣的邀請,回母校任教,講授花卉園藝、造園和園藝通論等課程,兼管農場工作。1927年夏,應殷良弼校長邀請,到福建集美學校任教。1928年3月南京中山陵園成立,章守玉任陵園園藝股技師,後兼任園藝股主任,工作近10年之久。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章守玉從南京撤到湖南長沙寧鄉,因工作無著,家屬又在淪陷區,於1938年8月又回到蘇州。章守玉熱愛祖國,痛恨日本侵略者。後經胡昌熾教授介紹,於1938年底去陝西武功,任西北農學院園藝系教授,講授造園學、溫室花卉、露地花卉等課程。1941年起為西安市的革命公園和蓮湖公園做了改造和整理工作。1945年1月兼任西北農學院代理總務主任。同年8月出版了《溫室園藝》以及《花卉園藝各論》等書籍。
1945年抗戰勝利,章守玉懷著深切的思鄉之情回到蘇州,與家人團聚。1946年受聘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此時,國內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在此景況下,章守玉只得不顧身體的勞累,兼任蘇州農校教員,來往於南京、蘇州之間,求得全家的溫飽。
1948年12月,章守玉離開中央大學回到蘇州,擔任遷至蘇州的河南大學園藝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8月應毛宗良之邀,任上海復旦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年過半百的章守玉展望未來,激情滿懷。他於1950年所著的《新中國的觀賞園藝事業計畫》一文中,描繪了新中國絢麗多彩的園林綠化事業。
1952年8月,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復旦大學農學院遷至瀋陽。章守玉積極回響黨的號召,舉家北上。瀋陽農學院在瀋陽郊區新建校舍,他主持全校綠化規劃設計和施工,為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1953年,章守玉任園藝系主任,他帶領全系師生開展教學改革,修訂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制訂師資培養規劃,為園藝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
1953年,他參加了“九三學社”。1955年任瀋陽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兼任瀋陽市農業局局長。1956年起連任瀋陽市第二、三、四、五、六屆人民代表。1959年章守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4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章守玉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待遇,受害致殘,被迫於1970年退休,回到家鄉蘇州定居。
中國園藝學會成立之初,章守玉擔任文書委員,以後曾擔任過理事。1985年,88歲高齡的章守玉又擔任了中國建築學會園林學會顧問。他在我國近代園藝科學的發展中,特別是在花卉園藝和造園事業的發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貢獻
在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與施工中做出貢獻
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在南京市東郊風景秀麗的鐘山修建陵墓和陵園,以資紀念。1926年1月開始建陵。陵園的規劃設計要求是,既要建設成為宏偉肅穆的紀念性園林,又能反映出兼有文化娛樂、科學研究、旅遊休息的大型綜合性森林公園。為孫中山建造陵園是一件大事。由誰來主持這項偉大工程,為當時國人所矚目。1928年經胡昌熾教授推薦,中山陵管理籌備處去電福建集美農校,邀請章守玉赴任。4月,他到南京任陵園園藝股技師,擔負起中山陵園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與施工的重任。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全園的綠化規劃設計與陵墓的綠化布置上。在進行全園綠化總體規劃時,把我國自然風景區建設與國外森林公園建設的特點結合起來,使整個鐘山的自然風景、名勝古蹟與宏偉的中山陵以及文化科學、娛樂設施融為一體,既體現了我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技巧與手法,又吸取了日本和歐洲園林的藝術精華。因此,中山陵陵園成了國內外人士瞻仰中山先生陵墓和開展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科學研究、飽覽自然風光的著名的綜合性公園。
在陵墓綠化布置上,更有其獨到之處。陵墓是按照我國傳統陵墓建築的藝術特點而設計的。它呈木鐸式,傍山而築,由南往北逐級升高,依次為牌坊、墓道、陵門、碑亭、平台,最後是祭堂和墓室。墓道長700多米,共有392個台階。陵墓的建築設計,一方面要體現出孫中山先生他那偉大恢弘的政治家風采;一方面又要襯托出孫中山先生他那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與人民民眾休戚相關的氣質和風範。章守玉認為,陵墓的綠化布置應該有利於創造這種藝術意境,因而突出了一片碧綠所產生的偉大肅穆的效果。在墓道綠化設計上採用了樹冠整齊呈塔形,樹姿優美的常綠樹種――雪松。當人們沿墓道拾級而上時,成排的高大雪松會使人們產生肅然起敬之感。
章守玉在陵堂平台下設計了一圈帶花灌木,猶如在中山陵堂之前獻上一個碩大的花環,以表示對中山先生的敬仰與緬懷之情,並創造出一種祥和的氣氛。低矮的花木,使人們的視線頓時開闊,與墓道狹長的空間形成對比,令人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隨後,章守玉又主持了中山陵園各風景點的綠化設計與施工,如名勝古蹟明孝陵、靈谷寺、紫霞洞,新建的水榭、音樂台、體育場、植物園、花圃等等。中山陵園是一個紀念性植物園,系中國第一個國家植物園。他當時完成的植物園設計,共分為植物分類區、樹木區、松柏區、灌木區、水生及沼澤植物區、杜鵑區、薔薇區、牡丹區等18個區,其設計圖編入陳嶸所著的《造林學特論》一書中,對我國以後的植物園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抗日戰爭前,章守玉還為南京的一些政府機關、使館、街道廣場、玄武湖公園和私家庭院進行了大量的園林綠化設計和改建設計工作。
幾十年來,章守玉一直從事各種園林綠地的設計和建設。如30年代主持鎮江趙琛公園的改建設計;40年代西安的革命、蓮湖兩公園的改建設計;50年代瀋陽市北陵、中山公園的改建以及原東北局大院、遼寧大廈大院等的綠化設計。
為繁榮祖國的花卉園藝事業作出貢獻
繁榮花卉園藝事業是章守玉為之執著追求一生的事業。我國是“世界園林之母”,原產的奇花異草極為豐富。章守玉認為,研究花卉需要廣泛收集國內外的花卉。他認為花卉除草本觀花植物之外,還包括木本觀葉、觀果植物。收集花卉首先應挖掘我國原產的花卉,同時也要收集異國花卉。早在南京中山陵園工作時,章守玉就建立了當時全國最大的花卉基地――中山陵花圃。據《中山陵檔案史料選編》中記載,當時曾從國內外收集各種花卉將近2000種,真是名花薈萃,蔚為大觀。
1952年,章守玉從上海到瀋陽後,把從上海帶去的各種花卉進行栽培觀察。他很快發現瀋陽地區的夏季氣候很適合唐菖蒲的生長發育。因此,他決定在瀋陽大力發展唐菖蒲的栽培和開展唐菖蒲的育種研究。
章守玉在栽培唐菖蒲的過程中,不斷注意改進栽培技術和方法。為了克服江南地區沿用的高畦栽培的缺點,他吸取了東北壠作的特點,改高畦栽培為壠作溝種。這種栽培方法在春天有利土溫的提高,促進球莖發芽,待氣溫逐漸上升和植株不斷增高時,再分次培土起壠,這樣植株就不易倒伏,且使新球莖形成時處在較深的土層中,避免土溫過高和劇烈變化,有利於球莖的發育。
為了延長切花的供應期,他採取早花早種、陽畦催芽、晚花晚種、排開播種等方法。這就使唐菖蒲花期可從6月末,直到10月上旬,比一般延長了一個多月。
他自50年代起就廣泛蒐集唐菖蒲的品種類型,並著手唐菖蒲的品種選育工作。通過田間選擇自然變異(芽變)、人工雜交等方法,經過10多年的努力,選擇出上百個優良類型。如在花朵數上,曾獲得一支花數多達20~30朵的多花類型。他選出的許多唐菖蒲優良新變異類型,除少數引種到有關單位得到保存外,大多數因“文化大革命”而遭受損失,成為他的終生遺憾。
章守玉在選育新品種的同時,還注意改進育種程式。以前,從雜交到實生苗開花需經3年的時間。他採用雜交20天左右蒴果變成黃褐色時,將蒴果採下,並提前於9月中旬播種在營養袋中,在溫室提前育苗。次春3月採收小球,再行播種。這樣,8~9月間即可開花,縮短了育種過程一年多,從而為加速唐菖蒲育種工作提供了新經驗。
忠誠園藝教育事業 培養大批專門人才
半個世紀以來,章守玉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園藝人才。他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意廣泛蒐集古今中外的資料,廣徵博引,既繼承了祖國園藝科學的遺產,又吸收了國內外優秀的園藝科學新成就。他不僅注意理論教學,而且十分重視實踐,利用各種條件親植花木。特別在中山陵工作期間進行的大規模花卉栽培以及到東北後努力結合當地氣候特點栽培各種花卉,獲得了豐富的實際經驗和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為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講課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實踐性強,深受學生的歡迎。
章守玉在教學實踐中,十分重視教材建設。早在1933年出版的《花卉園藝》,是我國近代花卉園藝方面的第一本專著。40年代在西北農學院任教期間,他又先後出版了《溫室園藝》和《花卉園藝各論》兩本教材。1962年在瀋陽農學院任教期間,編寫了《花卉園藝學》講義上、下冊。1978年章守玉雖已年逾八旬,但他想到國內還缺少一本比較全面的園藝花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參考書,就以極大的熱情與陳有民、王缺等一起,在《花卉園藝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改編,1982年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花卉園藝》上冊。
在復旦大學任教時,章守玉與毛宗良主持開辦了全國第一個造園專業以及教學組織工作。後該專業隨復旦大學農學院調整到瀋陽農學院。1953年我國首屆園林綠化專業的8名畢業生現在已成為園林綠化建設事業的骨幹。
教學
章守玉把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貢獻給了我國的園藝教育事業。他治學嚴謹,備課認真,他經常告誡中青年教師:“要把老課當作新課教,把熟內容當作新內容來備課。”他在授課中觀點鮮明,條理清晰。他的講稿和在課堂上的板書都認真繕寫,字跡工整,端正清秀。
章守玉在任園藝系主任期間,知人善任,注意發揮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全繫上下團結,人人心情舒暢。他胸襟開闊,不計較個人得失和恩怨。“文化大革命”中,儘管他受到摧殘和折磨,但卻堅信烏雲終將過去。他對黨懷有極深厚的感情,把“文化大革命”後補發的工資1.9萬餘元全部獻給了家鄉蘇州市政府,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中,他不顧體弱多病,參加了南京植物園建園50周年、上海植物園建園30周年的紀念活動;到上海、廣州、北京等地考察和指導園林綠化建設;擔任《大眾花卉》和中國建築學會園林學會顧問,繼續為祖國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盡心盡力。1985年9月3日章守玉溘然與世長辭。為了深切悼念章守玉,學生們寫了一幅輓聯,概括了他一生的業績:
灌園蒔花,辛勤耕耘半世紀,芬芳悠悠飄全國;
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六十載,桃李鬱郁遍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