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朝天宮為南京市博物館。展示品中最具影響的是:1993年在湯山溶洞發現的南京猿人頭鼻化石,距今約35萬年,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南京人的祖先,這是中國繼北京人、元謀人、藍田人之後20世紀末的一次重大發現,舉世為之矚目。南京朝天宮在江蘇南京市水西門內。相傳該處原為吳王夫差所築之冶城,晉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宮,五代吳王楊溥於其地建紫極宮。宋大中祥符(1008~1016)間,改名祥符宮,續改天慶觀,元朝元貞(1295~1296)年間,改額玄妙觀,尋升大元興永壽宮。
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易名。前有三清殿,後有大通明殿,另有飛霞閣、景陽閣等。內有習儀亭,為文武官員演習朝賀禮儀之所。清乾隆二十九(1764),皇太后發帑重修,為金陵道觀之最。鹹豐(1851~1861)中被毀,同治四年(1865),於舊址改建孔廟,並遷雞鳴山江寧府學於此。朝天宮為南京市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了首屆“十大陳列精品”,這是中國陳列藝術最高獎。南京市博物館舉辦的“六朝風采”陳列榜上有名。 “六朝風采”為中國第一個展示六朝文明的大型專題陳列。南京市博物館利用六朝古都得天獨厚的文物優勢,精選文物珍品300餘件,分經濟與生活、科學與技術、思想與文化三大部分,成功地再現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六朝風采。該展布陳大膽創新,合理運用高科技手段,達到了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為讓廣大南京市民進一步了解六朝文化,陳列展將在朝天宮免費向社會開放。
歷史
南京朝天宮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群。位於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稱治山,因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此冶鐵鑄劍,後歷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廟宮殿。明洪武年間(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賜名為“朝天宮”,。清末,朝天宮改為江寧府學和文廟,朝天宮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朝天宮歷來是帝王將相巡行和文人墨客游賞、雅集之所。東晉王導、王羲之、謝安,唐代李白、劉禹錫,宋代王安石、蘇軾、文天祥,元代圖帖睦爾,明代嚴嵩,清代康熙、乾隆、曾國藩等不僅在此留下足跡,還留有傳世的詩文碑記。歷史還為朝天宮留下了“郭文舉讀書台”、“夢筆驛”、“王謝登高處”、“忠孝泉井”、“學府晨鐘”等許多古蹟。
明代的朝天宮,一方面是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禮拜道教諸神的道場。另一方面在三大節(春節、冬至、皇帝誕辰)前作為文武百官演習朝拜禮儀的場所,有時也作為官僚子弟襲封前學習朝觀禮儀的地方。會舉行大型古樂表演和朝拜天子禮儀表演。朝天宮特別推出的朝賀天子禮儀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在著名的明史專家指導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編排的。共有6場11項程式,即駕幸、進表、傳制、進見、樂舞昇平、還宮。演員陣容達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戲、丹陛大樂和中和韶樂等,聲勢浩大,氣勢磅礴。
明代的朝天宮是當時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觀,占地面積300多畝,有各種殿堂房廡數百間,立體建築有神君殿、三清正殿、大通明寶殿、萬歲正殿等。大山門為東向,據載,大山門內有左右碑亭各一。其南碑為“奉敕重建朝天宮碑”,保存完整,朝天宮大成殿丹墀前,其北碑碑身已毀,僅存碑座贔屓。
明末,朝天宮部分建築毀於戰火。清代康熙、乾隆時期,隨著江南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朝天宮也逐漸得到重修,規模甚大,“宮觀猶盛,連房櫛比”。康熙南巡時,曾為朝天宮題寫匾額,曰:“欣然有得”。乾隆留下江南,曾先後五次登臨遊覽朝提高,每次都題詩寄興。刻有五首乾隆親筆題詩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宮後山的御碑亭內,供遊人觀賞。
道光年間因朝天宮屢遭火災,從風水家言,把朝天宮大山門由朝正東,改為偏向東南。鹹豐年間,太平天國定都年間,把朝天宮改為製造和儲存火藥的“紅粉衙”。 同治五年(1866)兩江總督曾國藩,為了標榜儒家思想,粉飾太平,將後來的道觀改為孔廟,並把原在成賢街的江寧府學遷至朝天宮。於是就形成了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公祠的格局。
朝天宮為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築。其建築格局、樣式、營造技術等,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明清建築的重要而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朝天宮一直是南京的重要名勝。明清之際,南京有“金陵四十八景”,其中“冶城西峙”就是指朝天宮。文人雅士書寫朝天宮的詩文,延綿不斷。
特色
朝天宮是江南地區文廟建築的典範,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宮殿式體制。朝天宮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為江南地區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保存的主要建築:最南邊為宮牆,正南照壁上磚刻“萬仞宮牆”4個大字,牆內有泮池;宮牆東、西兩面入口處各有磚坊1座,3間3拱門,中門較大,上有磚刻橫額,東為“德配天地”,西為“道貫古今”;西坊門處有下馬碑,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自南往北,欞星門是文廟的正南門。4柱南北各有石獅1,雄雌成對,共8隻。牌坊通面闊15.5米。門內兩廂東為文吏齋、司神庫,西為武官齋、司牲亭等。戟門面闊5間29米,進深12.29米,重檐歇山頂,上下檐均用斗拱。它是文廟的中心建築,用材較大,殿前丹墀基本如舊,東西兩廡和走廊各12間。大成殿後是崇聖殿,亦稱先賢祠,歇山頂,檐下斗拱。殿後高處有花敬一亭,亭東有飛雲閣、飛霞閣等;閣前有御碑亭,碑上刻乾隆六巡江南時為朝天宮景區所題詩文,故名。敬一亭兩旁疊石堆山,築水池,布置庭院,別有情趣。朝天宮景區含江寧府學和冶山。 朝天宮景區為南京市博物館,辟有六朝南京、大明南京、民國南京等專業展館,館藏文物近10萬件。朝天宮景區館藏文物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地域特色和內容的廣泛性,它與南京的歷史沿革、民俗風情、人文景觀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南京歷史發展的濃縮,年接待量30餘萬人次。
景致
在南京水西門莫愁路東側的冶城山上。有一處紅牆碧瓦的巍峨殿閣掩映於綠樹叢中,她就是江南地區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組宮殿式古建築群——朝天宮。朝天宮所在的冶山,曾是南京最早的城邑——冶城所在地,這裡可謂是南京的發源地。南京的“母城”朝天宮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約七萬餘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江南地區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群。朝天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吳王夫差在此開辦冶煉作坊,大量製造青銅兵器,因而被稱為“冶城”。東晉時是丞相王導的西園。南朝劉宋時期在這裡建立了總明觀,是當時劉宋全國最高科學研究機構所在地。北宋時期改建為文宣王廟,即孔廟。
朝天宮之名是由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賜定的,用為文武官員及官僚子弟學習朝見天子禮儀的場所。建築是清同治五年至九年由李鴻章、曾國藩改建的,是清末江寧府學所在地。
南京朝天宮其布局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壺祠。大門正南邊有“萬仞宮牆”圍繞,牆內有一泮池。東西兩側分別為“德配天地”和“道貫古今”牌坊。正面有欞星門,前方設有大成門。過大成門迎面是大成殿,這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殿內正中原來曾供奉過孔子的牌位,為《六朝風采》專題陳列展覽。
南京朝天宮大成殿後為先賢殿,曾供奉過孔子的門徒及南京歷代先賢的牌位,為“明代朝拜天子禮儀展演”的場所。先賢殿後有“敬一亭”,過去可鳥瞰整個南京城北部。亭東有飛雲閣、飛霞閣和御碑亭。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登臨過朝天宮,每次來都賦詩一首記事抒懷,後人將他所留詩文鐫刻在石碑之上,建亭紀念。
自20世紀60年代初,南京市博物館遷至朝天宮後,朝天宮逐漸成為研究南京古代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視窗。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朝天宮內的欞星門、大成殿、敬一亭、飛天閣等景點,更是已修葺一新。
小貼士
南京朝天宮地址:南京市朝天宮4號
南京朝天宮票價:上午:35元(有天子朝拜表演)下午:20元(無表演)
南京朝天宮交通:
中六線(中山南路客運站—六合北站)
43路(龍江新城市廣場—秦虹小區)
306路(銀城東苑—紫鑫中華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