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1.北向的門。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次早有人傳說,昨日北門有個婦人,違禁造賣桑弓箕袋,拿到即時決了,方知妻子已死。”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
自秦漢以來,通常指長城以北。
3.學士院的代稱
唐宋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4.指翰林學士。
官名。學士始設於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至唐玄宗時,於翰林院之外別建學士院,選有文學的朝官充任翰林學士、入直內廷,批答表疏,應和文章,隨時宣召撰擬文字。
5.指唐代禁軍的北衙。
北衙禁軍指的是屯駐於宮城以北,以保衛皇帝和皇家為主要職責的皇帝私兵。有關唐前期北衙禁軍的狀況,以前學者囿於材料的限制而較少措意。本文在大量掌握新史料的基礎上,以時間為基本線索,勾勒北衙禁軍發展的幾個階段,並具體研究每個階段禁軍的特點和職能。
6.《詩·邶風》篇名。
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7.複姓。
《左傳》有北門駟﹐《尸子》有北門子﹐《莊子》有北門成。見《通志·氏族三》。
詩經《北門》
原文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⑴。
終窶且貧,莫知我艱。⑵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⑶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⑷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⑸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⑹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⑺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釋義
⑴:即“憂心忡忡”,殷殷,多、盛的樣子。
⑵:終:王引之《經義述聞》引王念孫說:"終,猶既也。"窶(jù巨):貧寒,艱窘。《爾雅》”窶,貧也。“《集傳》“貧而無以為禮也。”,意即財政拮据、窘困。
⑶:已焉哉:感嘆詞。算了吧。謂:猶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⑷:王、事:周王的事。適:之。適我::之我。政事:日常行政事務、公事、公家的事。一,都、一併、完全。埤(pí皮)益:增加、堆積。
⑸:室人交徧讁我:室人,家裡人。徧:同遍。交徧,交替、輪流,每個人都來一次。讁,讀音(zhé哲),譴責、埋怨、數落。
⑹:敦:投擲。埤遺:猶"埤益"。遺,交給、加給。
⑺:摧:挫也,譏刺、擠兌、諷刺。《箋》:“摧者刺譏之言。”
大意
我從北門出城去,
心中煩悶多憂傷。
既受困窘又貧寒,
沒人知我艱難樣。
算了吧,
都是老天安排定,
我有什麼辦法想!
王家差事派給我,
衙門公務也增加。
我從外面回到家,
家人紛紛將我罵。
算了吧,
都是老天安排定,
我有什麼好辦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
衙門公務也派齊。
我從外面回家裡,
家人紛紛將我譏。
算了吧,
都是老天安排定,
我有什麼好主意!
賞析
本詩描寫一個公務繁忙的小官吏,內外交困,事務繁重,還遭受家人的責難,表現出無可奈何的哀傷和憂慮,只好歸
於天命。而這一切,都在出北門這一行程中產生的聯想,或正其門之風帶來的涼意。所謂氣之動物,而之感人,淒涼之
意,侵人心脾,萌發了感觸,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個瑟縮人物正在眼前走過。
翻譯:
我從北門出,憂心深重重。生活貧且窘,無人知我辛。唉,老天此安排,讓人怎么說!
王爺差遣重,公府事更多。忙完家中去,家人多斥呵。唉,老天此安排,讓人怎么說!
王事做不完,府上差役重。做完家中去,家人斥責多。唉,老天此安排,讓人怎么說!)
【作者小傳】:
《詩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編纂成書,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的。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