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北石窟寺石窟:又名寺溝石窟,位於西峰市西南25公里處,開鑿於寺峁岩
(古稱覆鐘山)山麓紅沙岩之上,坐東朝西,前有蒲河茹河交匯。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後世多有修建。宋以後更名為石窟寺(元稱東大石窟寺)。現存洞窟295個,造像2125身,當隴東地區石窟之首。整體規模
第165窟名為"佛洞",建於北魏,是北石窟寺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洞窟,窟高14米,寬21.7米,深15.7米,盝頂,方門。窟門外有二天王立像;窟內雕有七尊佛像,實為一七佛窟,佛高可達8米;此外還有菩薩、天王雕像,以及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貿鴿等浮雕。唐代作品中,以第222窟規模最大,第263窟造像藝術水平較高。北石窟寺興盛於北魏至隋唐間,唐代尤有大規模修建,唐代造像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藝術水平方面都超過了前代。石窟中保留了隋唐以後的題刻與墨筆題字150多處。北石窟寺石窟在洞窟形制及造像配置等方面往往為雲岡、龍門和敦煌石窟所罕見,具有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