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創建環境
2001年中國成功地加入WTO,中國同世界的距離在不斷地拉近,中國同國際接軌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奔涌,給改革開放中日新月異的中國提供
了巨大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這就要求教育領域應按照國際水準和規範,並立足於中國現實,把學術研究與套用研究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最佳化教育資源的配置。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成立,正是對這些要求的實際回應。在新世紀的今天,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等諸多關係調整,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及其價值目標的實現,國家管理模式與經濟全球化的關係的調適,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改革開放事業面臨的迫切課題。面對這些課題,就迫切需要匯集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優勢,深入研究,為實現我國政府與公共管理現代化貢獻力量。作為歷經百年滄桑的世界名校,北京大學與中國前行的每一步都息息相關。特別是在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今天,北京大學更是承擔著艱巨的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就政府和公共管理而言,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紐約州錫拉丘茲大學馬克斯韋爾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管理學院、牛津大學的公共管理學院等都是享譽世界的政府和公共管理學院。這些學院因其培養出一流的政治家和公共管理人才而成為學校的驕傲,成為學校培養水平和辦學水平的標尺。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北京大學充分利用多學科的優勢,把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與城市和環境學系的區域經濟專業聯合組建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而它們與政府部門、國家行政學院、國內外著名大學共同合作交流,也為政府管理學院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和基礎要素。學院概況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於2001年12月成立,羅豪才教授任學院院長。學院以創建世界一流學府為目標:立足本國、放眼世界,求真務實、追求卓越,力爭成為我國政治學、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科研、教學、培訓、諮詢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努力為國家培養公共事業以及相關學科的學術和實踐的領軍人才。
學院下設政治學、行政管理、公共經濟、公共政策、政治經濟、城市與區域管理6個系。學院現有專職教師50多名,約1/5具有國外大學的博士學位,教師的學術專業背景橫跨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歷史學、工程和信息技術,其中多位教授是政府部門的諮詢顧問;多位教師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
學院擁有自己獨立的廖凱原大樓,樓內提供科研、教學、圖書、會議、視頻和同聲傳譯等一流的設施。
在科研方面,學院倡導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並舉,院附屬的各個研究中心/所的研究課題涉及國際、國家、社會/企業等多層面上的學術和政策問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主要由學院教師組成。學院的科研經費充實,在北京大學人文社科領域中領先。北京大學-美國林肯土地研究院聯合研究中心也落戶在學院大樓里。這些中心/所是學院師資進行跨學科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台。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的教學理念是寬基礎、精專業。學院的MPA專業學位教學尤其注重理論聯繫實踐、拓寬學員跨學科的視野。除了MPA專業學位外(包括與國家行政學院的聯合MPA項目),學院還提供多種學術學位教育,包括3個本科方向、7個碩士專業和4個博士專業,並每年為優秀學生提供幾十個一萬元獎學金。北京大學-耶魯大學本科聯合項目辦公室也設在學院大樓內。繼續教育,特別是政府高級領導幹部培訓,也是學院教學的重點。
在對外合作和交流方面,學院與國內政府部門聯繫廣泛,並舉辦《北京大學公共政策講壇》,定期邀請政府高級官員來學院講學。在國際上,學院與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國際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倫敦經濟和政治學院、巴黎政治學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均有實質意義的合作和交流,並通過《北京大學公共政策國際論壇》邀請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領軍人物來學院講學。
歷史變遷
北京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的學科視角是跨學科的,其主要學系的歷史可以分別追溯至原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法律學系。巧的是,這三個學系歷史上曾經共同隸屬於國立北京大學法學院,鼎足而三,相互支撐,共同發展。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八年(1902),初名京師大學堂作為北京大學前身,其仕學院就設有政治堂,在預備科所轄之政科內設立商學科。大學堂設有七科三十五目,其中政治科下分政治學、法律學二門。到了1903年左右,政治門課程已粗具輪廊,主課有政治總義、大清會典要義、各國法制比較、各國理財史等。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法政科政治學門。光緒三十六年(1910)3月,分科大學(即本科)開辦,政治門首次招收本科生,此實乃全國高校政治學科之濫觴。辛亥革命以後,京師大學堂於月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民國二年(1913)又改稱法科政治學門。
民國五年(1916)底,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長,促進北大的革新,以“兼容並蓄”為辦學方針,大力提倡學術研究,使剛剛易名並且定為本科四年的北大政治學門得到穩步發展。這期間,教授陣容鼎盛,有不少日後我國學術界或政界的知名人士,例如陶孟和(曾任中科院副院長)、王世傑(曾任台灣中研院院長)等。李大釗於1920年任政治學系教授,先後講授過“唯物史觀”、“工人的國際運動”等課。系內課程逐漸多元化,有“政治學”(英文選讀,張祖訓講)、“新俄法制及政治”(陳啟修講)等。期間,該系師生還積極組織學術團體,由教員組成政法學會,由學生髮起成立北大政治研究會。
民國八年(1919)廢科改門為系,正式定名為政治學系,經濟學系,法律學系。
民國十九年(1930)12月,國民政府任命首任教育部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蔣夢麟先生為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北大進入中興時期。他仿照美國大學改革教育制度,制定《國立北京大學組織大綱》,學校設文、理、法三學院,下設14個學系。政治學系與法律學系、經濟學系一同隸屬於法學院。院長為五四運動的健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周炳琳先生,自“長院以來,多所興革。”他善於借鑑東西方的教學經驗,改良法學院各系的課程設定。又如,延聘著名學者來法學院任教,深入開展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研究活動。從1931年起,直至1949年,國立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一職長期由周炳琳先生擔任。期間他雖曾短暫出任他職,但是院長一職仍虛位以待,前後十餘年掌北大法學院之舵,發揮作用、產生影響均相當深遠,則其在北大百年歷史、乃至近代大學教育史上之地位自不容忽視。在此期間,北大政治學系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課程設定除專業課外,還包括錢穆的“中國通史”、陳同燮的“西洋近百年史”、許德珩的“社會學”、周作人的“經濟思想史”等。各教授所布置的參考書還包括英、德、法、日諸語種,不但反映教授本身的學養,也顯示他們對本系學生的外語水平滿懷信心(規定本科生要學習第二外語)。這些書目又兼顧各類觀點的著作,既有馬克思也有韋伯,充分體現北大一貫的“兼容並包”。
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本全面侵華戰爭迫使國立北京大學南遷,與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政治學系相繼加盟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法商學院政治學系。當時國內實力最強的三個政治學繫結合在一起,無論教授陣容、課程設定及教學水平,皆可謂空前絕後。教授多為海內外知名人士,如北大的錢端升、崔書琴,清華的張奚若、蕭公權,南開的王戇愚、羅隆基等,堪稱群星薈萃;畢業生的成就亦不容小覷,如鄒讜(芝加哥大學教授)、陳體強(我國國際法專家)、趙寶煦(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等足資為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國立北京大學在北平復校,胡適校長致力於北大的全面復興,政治學系在周炳琳院長擘畫下,實力達到鼎盛。法學院經周炳琳院長近二
十年來的英明措施,以兼容並包的精神和莫大的毅力甘冒天下之不韙聘請各派的學者,創立現代化的社會科學教育與研究機關,雖仍分法律、政治、經濟三學系,但內容日見其充實。法律學系主任燕樹棠,教授有蔡樞衡、費青、李士形、冀貢泉、芮沐、戴修瓚、汪暄等。政治學系主任王鐵崖,教授有錢端升、吳之椿、許德清、崔書琴、張佛泉、吳恩裕、樓邦彥、鮑格等。經濟學系主任趙乃摶,教授有周作仁、秦瓚、楊西孟、周炳琳、陳振漢、樊弘、蔣碩傑、宋作楠、童冠賢等。從此可概見教授陣容的強大。法科研究院分法律、政治、經濟三研究所。遠在民國十二年七月成立的經濟記錄室(ArchivesofEconomics),抗戰前擴充為“法政經濟記錄室”所存資料於戰爭期間損失殆盡,勝利後該室積極恢復,司全院圖書及資料之採錄、整理、閱覽等事宜。圖書除自西南聯大遷回及北大舊有者外,復接收前平大法商學院及偽新民學院藏書,總數約在十五萬冊左右。復撙節其他經費儘量購置歐美近年出版的社會科學書籍,國內新社會科學出版物則已搜羅無遺。此外除統計學會計學實習室及各教授研究室外,有行政研究室(英名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所藏本國各級政府公報舉世無匹。因抗戰停頓或停刊而待恢復者有中國經濟史研究室與《社會科學學刊》,前者整理中國經濟史獨著成績,後者於民國十一年創刊,為全國社會科學定期出版物之始。基於上述教授及設備,故本院學生達八百人之多,居全校各院之首。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政治學系停辦。其後,從1960年至1963年,北京大學政治學系又恢復存在了三年,鏇即被併入1964年新組建的國際政治系,成為下設的一個教研室。
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給中國政治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蓬勃生機。1982年北京大學在全國率先重新設立了政治學專業。
198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了全國第一個政治學博士學位授予點。
1988年3月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在中斷了多年之後終於得以恢復重建,並增設了行政管理專業。
大師學者
北京大學政治學系的發展同20世紀中國的歷史命運息息相關,本系歷史上曾湧現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淵博政治學知識的人才。曾經在本系執教過的著名學者包括:陶孟和、陳翰笙、燕樹棠、周鯁生、陶大鏞、王世傑、李大釗、錢端升、邱昌渭、陳受康、張忠紱、陶希聖、張映南、白鵬飛、陳啟修、高一涵、張奚若、許德珩、杜國庠、蕭公權、蒲薛鳳、吳恩裕、王鐵崖、樓邦彥、王贛愚、崔書琴、羅隆基、吳之椿等。現任領導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現任院長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前中央主席,著名行政法學家羅豪才。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擔任學院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名譽委員主要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陳錦華。
學院現任常務副院長是著名國際經濟學家傅軍教授。
一級學科
政治學
是北京大學的傳統學科,其淵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北京大學的政治學研究也開創了中國政治科學的先河。出現了以趙寶煦、蕭超然、岳麟章等為代表的中國政治科學的泰山北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科學的重建也是以北京大學政治係為主要陣地的,原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王浦劬教授就是北京大學培養的中國第一位政治學博士。近年來出現了以寧騷、關海庭、謝慶奎、徐湘林、燕繼榮、高鵬程等為代表的政治學著名學者。公共管理
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近年來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公共管理作為現代管理科學四大分支之一,是未來世界和當代中國最有發展潛力和廣闊前途的學科。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公共管理作為獨立的學科在中國出現,中國公共管理科學的發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隨著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公共管理的作用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中國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最大生長點。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以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和發展管理為主體,學歷教育與MPA教育並重,成為中國公共管理髮展的領軍力量。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政府管理學院建院以來,以著名公共管理學者陳慶雲、周志忍、趙成根、張國慶、肖鳴政、青年經濟學家余斌等為代表的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科建設達到新的水平。區域經濟學
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涵蓋在套用經濟學的學科。學院區域經濟學與城市管理相結合,成為中國區域科學和政治經濟研究的中堅,出現了以楊開忠教授、傅軍教授為代表的著名套用經濟學者。學科設定
政治學系
本系享有北京大學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現設有政治學理論博士點,招生方向為政治學理論與方法、中國政府與政治、比較政治:設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和中共黨史碩士點,其中政治學理論招生方向為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思想、外國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碩士點招生方向為中國政府與政治和比較政治,中共黨史招生方向為政黨理論、中共與當代中國政治。本系與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具有緊密的研究協作關係,承擔全院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MPA)、碩士課程研修班和本科生以及各類成人教育的相關課程教學工作。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內外其他相關研究項目。行政管理學系
本專業依託北京大學的學科優勢與政府管理學院的師資優勢,面向黨政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管理的實際需要,實行厚基礎、寬口徑、有專長與高素質的培養戰略,培養掌握中外行政管理理論與現代管理方法技術的一流人才。從1985年開始,已經有18屆學生畢業。該專業的課程包括:政治學原理、公共管理學原理、公共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公共財政與稅收、組織與管理、公共政策與分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憲法與行政法學、行政領導學、區域經濟學、地方政府管理、新公共管理、比較公共管理、戰略管理、項目管理、國家公務員制度、社會調查的理論與方法等。
公共政策系
公共政策系主要從事公共政策基本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本系以兼具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背景、通曉公共政策的最新前沿成果、長期從事公共政策規範或實證研究的人員作為基本師資力量,同時聘請校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政府官員或專家兼職任教,以促進學術研究與政策實踐的互動。在辦學和培養模式上,本系注重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培養高級政策研究、諮詢和實踐人才。本系享有行政學博士點和行政學碩士點。本系主要承擔我院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MPA)、碩士研究生課程研修班和本科生以及其他各類成人教育的相關課程教學工作,現設有四個教學和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國公共政策實證研究:戰略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模擬研究。本系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公共政策實證研究中心密切協作,承擔著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等各類研究項目,並與國內外高校和學術研究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公共經濟學系
承擔北京大學MPA項目核心課程公共經濟和該學位的公共經濟管理方向課程。本系具有多學科綜合的跨學科優勢,主要為政府部門、公共企業、公共事業及其他非政府公共機構和非公共企業的公共部門培養公共經濟管理理論研究與實際套用方面的專門人才。城市與區域管理系
本系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規劃、管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設有區域經濟學專業,擁有區域經濟學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和碩士點。本系主要承擔我院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各類成人教育的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工作。本系教員承擔數項重要基礎研究項目,開展了大量的區域競爭優勢分析、評價和戰略規劃,培養城市與區域規劃、建設和管理人才。本系還掛有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是全國一級學會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的掛靠單位,也是北京市政府與北京大學聯合成立的首都發展研究院的主要支撐單位。本系具有廣闊的專業發展前景。教科設施
政治經濟學系及企業與政府研究所
政治經濟系、企業與政府研究所致力於有關政治、經濟,特別是企業、政府,及其互動關係的研究與教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比較政治經濟學、及政治經濟哲學是政治經濟系的基本研究與教學方向。企業與政府研究所的研究、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工業和企業的競爭力、國家競爭政策、金融發展、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重構、國有企業的改造和政府職能的轉變等問題。政府管理學院實證研究中心
本研究中心是一個以本校各學科專家學者為主組成的學術研究機構,其宗旨在於發揮北京大學的人才和知識密集的優勢,組織和開展多種研究項目,學術交流活動和培訓工作,推進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的多學科綜合研究。本中心依託於北京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其特色是推動實證的、量化的社會科學研究。MPA教育中心
本中心是北京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PA)教育主辦單位。它在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負責北京大學MPA的招生和教育,進行MPA教育的國際合作,培養在公共組織特別是政府機關從事公共管理的管理者。人才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人才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3月,是政府管理學院下屬的一個教學科研單位,主要承擔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碩士與本科中人力資源方向的課程教學,同時面向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承擔人才測評與選拔、人員考評與績效管理、組織設計與工作分析、編制定員與工作評價、人力資源開發、薪酬設計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諮詢與課題研究。該中心業務上隸屬於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指導。協作研究機構
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7月,其前身為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中心。本所以產出一流科研成果、培養一流學術人才為己任,主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大學基金會項目的科研攻關工作,並自籌資金開展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2000年12月,本所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政治學重點研究基地。本所下設有中國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中國社會團體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廉政建設研究中心、電子政府研究中心,本所強調學術研究的本土化與原創性,強調研究人員對本土人文社會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正在開展的重大研究項目:
(1)”當代中國政府管理與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
(2)”漸進政治體制改革與中國政治發展”。十五期間,本所將精心策劃和組織重大科研項目,努力創建中國特色的政治學理論與方法體系,為我國的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努力使本所的學術研究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成為我國政治科學的學術研究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學術思想庫和政策諮詢基地。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新辦公大樓——廖凱原樓的建設得到了美國廖凱原基金會、新加坡邱德拔遺產基金以及世紀金源集團的慷慨支持。2006年12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學廖凱原樓舉行落成典禮。該樓坐落於北京大學校區東北側,大樓的設計為五層建築,配有一流的裝修和設備,總建築面積達到15000餘平方米,預算投資人民幣7000餘萬元。內設百餘個系、所、研究中心、實驗室和研究室;可容納420人的學術報告廳兩間和其它各類教室50餘間;配有圖書資料室以及各種現代化先進設施。它將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政府管理學院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書館
學院圖書館是一個中型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具有專業特色。本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院的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同時為國內外訪問學者、相關學術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查詢、閱覽、複印服務。展望
政府和公共管理現代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主題。在現代化進程中,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運用公共權力,制定和貫徹實施公共政策,有效配置公共資源,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實現公共利益,的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秩序的形成,保障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的基本社會機制,而且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尤其在政府主導型的中國現代化模式中,政府和公共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政府決策和執行的能力,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事業深式中,政府和公共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政府決策和執行的能力,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事業深入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新的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迅速擴展和我國的現代化事業深入發展,政府和公共管理的進一步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日益重要,而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政府和公共管理研究和套用人才,則成為我們面臨的迫切任務。特別是公共管理作為現代管理科學四大分支之一,是未來世界和當代中國最有發展潛力和廣闊前途的學科。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公共管理作為獨立的學科在中國出現,中國公共管理科學的發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隨著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公共管理的作用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中國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最大生長點。
在國內,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公共管理的學科建設都有很高的水平。其中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在公共管理的學科建設上享有很高的世界聲譽,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公共管理學者。
“全球公共政策高級培訓項目”在北大開班
“全球公共政策高級培訓項目”在北大開班
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中,北京大學與中國現代化進程息息相關。在政府和公共組織管理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大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科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學科在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形成了良好的學科基礎。面對我國政府和公共管理現代化的歷史課題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以發揮其綜合優勢,承負起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努力創造獨具特色的一流政府管理學院,為推動我國政府和公共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學化作出積極貢獻。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建院以來,在教學和科研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學院涵蓋的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評估全國第一,還湧現出一大批政治學和公共管理的著名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