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隆基

羅隆基

羅隆基(1896.8.14~1965.12.07),江西省安福縣人,9歲時生母病故,自幼受父親薰陶,愛好古文及古典詩詞。他是中國著名政治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中國第二號右派,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五名右派之一。1913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1年赴美留學,先後入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後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1949年後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政務院委員、森林工業部部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全國人大常委等職。1957年主張“成立平反委員會”,它與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儲安平的“黨天下”一起被稱為最著名的三大右派言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六,羅隆基出生於安福縣楓田鎮。9歲時生母病故,自幼受父親薰陶,愛好古文及古典詩詞。羅隆基從小天資聰穎,有神童之稱。

1913年,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全國招生,羅隆基以江西總分第一考入清華大學。“五四運動”時羅隆基以清華大學辛酉級學生領袖的身份,衝殺在示威隊伍的最前列,成為一名勇敢的“五四”戰士。

1921年,羅隆基考上公費留美學習,先後入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出於對英國著名政家拉斯基的敬慕,又從美赴英求學,成為拉斯基教授的得意門生,並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1928年羅隆基學成回國,即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創辦《新月》雜誌並擔任主編。因發表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的言論而逮捕。“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羅隆基在上海各大學公開演講,主張武力抗日。“皖南事變”後,羅隆基積極參加發起創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他和張瀾、沈鈞儒等民盟參政員一起,支持中國共產黨參政員,譴責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拒絕出席國民參政會,同時他宣布脫離國社黨,並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他在昆明主持創建民盟昆明支部,任主任委員、積極推動昆明抗日運動的開展,為民族民主革命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羅隆基全力從事民主運動,他在重慶、南京和上海期間,與周恩來、董必武等來往甚密,得到他們的許多鼓勵幫助,在重大問題上和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為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也因此上了國民黨保密局行刺名單中,後經國民黨起義將領楊虎、閻錦文保護下脫險。1949年9月,他以中國民主同盟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貢獻。

建國後,羅隆基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委員、森林工業部部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世界和平大會宣傳部長,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他和章伯鈞被劃為頭號大右派,稱為“章羅聯盟”。由於是右派之首,1980年時沒被平反,至今仍被扣上這頂帽子。)

1958年1月26日,民盟中央宣布撤消羅隆基民盟中央副主席職務,31日,撤消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同時撤消森林工業部部長職務。從此淡出政治舞台。羅隆基被劃為右派之後,香港有人邀請他到香港辦報,未去,仍留在北京。

羅隆基與王右家羅隆基與王右家

1965年12月7日子夜,羅隆基因心臟病突然發心絞痛,孑然一身猝

然離開人世。他沒有妻子,沒有子女。他死去的時候,頭上還戴著“右派分子”帽子,沒有舉行追悼會。

歷史畢竟是公正的,1986年10月24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大廳隆重紀念羅隆基先生90周年誕辰。全國人大常務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代主席楚圖南講述了羅隆基的生平事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統戰部部長閻明復在會上追述了羅隆基先生的一生,熱忱肯定了羅隆基先生的革命貢獻,認為他是知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

清華時期

1913年,羅隆基在江西千餘考生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北京清華學校。他不僅成績出類拔萃,思想也相當活躍,他擅長演講,喜歡發表政見,往往立論獨特,文筆犀利,顯露著反傳統精神。被斥為“異端邪說”的馬列主義書籍,學校是禁止學生看的,羅隆基不但要看,還常以“生輝”、“野度”的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並且不經學校當局同意,把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全文抄寫張貼於學校走廊上,為此而受到學校的警告。“羅瘋子”的外號由此得出。

1917年,二月,羅隆基加入兵操軍樂隊(今清華大學軍樂隊)。

周恩來、鄧穎超、羅隆基周恩來、鄧穎超、羅隆基

1919年5月4日,正是清華學校建校八周年紀念日,幾天來教師和同學們都很忙碌。下午,羅隆基從校外朋友來的電話中得知,城內很多學生在示威遊行。他立即邀集王造時、何浩若兩人進城去打探情況,回來時正好開晚飯。他站在食堂的凳子上向大家報告訊息並號召大家說:“同學們,北京各學校的同學都起來救國

了,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應該急起回響。”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天,清華學校便與各學校一起行動了。

羅隆基在“五四”運動中,當先鋒,打頭陣,到處演講作報告,鼓動同學們上街遊行,積極支援其他學校的鬥爭,堅決打倒賣國賊,收回山東主權。羅隆基不僅成了清華學校的運動闖將,還被選為“北京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的執行委員兼宣傳幹事長。

5月5下羅隆基等人在西單街頭演講,被北京警察總監吳炳湘帶領警察追捕。羅隆基在與警察的打鬥中,躲到一座橋下,機靈地逃走了。不料次日在聲援北大時被警察逮捕,關進了一所臨時監獄。段祺瑞在一次緊急會議上說:“北京此次鬧事的學生中,江西有三隻虎,不打不得了,不打要翻天。”他所說的江西三隻虎,是指北大的張國燾、段錫朋與清華的羅隆基。

1931年與張君勱等組織再生社,出版《再生》刊物。

留學美國

1921年羅隆基公費留美,先入威斯康辛大學,繼而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後來,他出於對英國著名政治學家拉斯基的敬慕,轉而赴英留學,成了拉斯基的得意門生,並在英國獲政治學博士學位。

人物軼事

1896年8月14日羅隆基出生於江西安福縣楓田鎮車田村一個書香世家。出生這天,產婦床上的蚊帳後面出現一條大蛇,吐著信子,蜷個圓盤在床後不走。幾個老年人看後忙恭維著說:“蛇者,龍也。此時龍仔出現,乃吉祥之兆也,此生來日必有將相之份。”

安福方言,“龍仔”的讀音叫“龍嘰”。這“龍嘰”便成了嬰兒的乳名。

“龍嘰”到了5歲,要拜“至聖先師孔子”啟蒙讀書。父親羅念祖要給兒子取個學名,冥思苦想之際,突然靈感一動,這“龍嘰”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諧音么,真是個千古巧合,借個貴氣,“羅龍嘰”便改成了“羅隆基”。羅念祖是清末秀才,他飽讀詩書,潛心教育,在贛中一帶頗有名氣。他教書很特別,只教“尖子”學生,頑生劣生,庸碌之輩,家長出大價錢他也不收。1903年他在吉安開館,左選右選,只收到四個學生,進行重點教化,果然後來都成了名人。這四個學生除兒子羅隆基外,一個是吉安人劉峙,後來成了國民黨河南省主席,二級上將;一個是吉水人羅家衡,後留學日本,專攻法律,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法學家。;再一位是鄰村的李疇福,後來當過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縣長,解放後又被選為安福縣的副縣長,人稱“三朝元老”。羅隆基的成材,與其父的嚴格家教是很有關係的。

家庭生活

羅於1928年與在英國相識的法律系學生張舜琴結婚並一同回上海生活,翌年誕下一女(一個月後夭折),後於1931年跟張離婚。曾跟著名女性史良、劉王立明、王右家、浦熙修、楊薇、羅儀鳳戀愛,但沒有結果。

文章著作

畢彥君扮演羅隆基畢彥君扮演羅隆基

1928年,創辦《新月》雜誌並擔任主編。參與編輯《清華周刊》,還以“生輝”、“野度”的筆名在《新青年》發表文章。在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撰寫博士論文《英國國會選舉法》。

1928年至1931年共在《新月》月刊 發表了37篇文章,其中政論22篇,書評6篇、翻譯文章2篇、一般文章7篇;其中僅在1931年間,他就發表著譯文章17篇。

主要著作有《人權論集》、《政治論文集》、《斥美帝國務卿艾奇遜》、《人權 法治 民主》

影視形象

2009年年度大戲《建國大業》中,國家一級演員 畢彥君扮演羅隆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