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植物名稱:刺榆
拉丁文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 Planch.
別名: 樞(詩經) 釘枝榆(浙江湖州) 刺榆針子(連雲港)
科屬: 榆科 --刺榆屬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5米,或呈灌木狀;樹皮深灰色或褐灰色,不規則的條狀深裂;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短柔毛,具粗而硬的棘刺;刺長2-10厘米;冬芽常3個聚生於葉腋,卵圓形。葉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稀倒卵狀橢圓形,長4-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圓,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有整齊的粗鋸齒,葉面綠色,幼時被毛,後脫落殘留有稍隆起的圓點,葉背淡綠,光滑無毛,或在脈上有稀疏的柔毛,側脈8-12對,排列整齊,斜直出至齒尖;葉柄短,長3-5毫米,被短柔毛;托葉矩圓形、長矩圓形或披針形,長3-4毫米,淡綠色,邊緣具睫毛。小堅果黃綠色,斜卵圓形,兩側扁,長5-7毫米,在背側具窄翅,形似雞頭,翅端漸狹呈緣狀,果梗纖細,長2-4毫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為中國原產種,主產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省的山地荒坡。東北、西北、華東也有分布。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耐乾旱瘠薄。適應性強,萌櫱能力強,生長速度較慢。
園林用途:為乾旱瘠薄地帶的重要綠化樹種,園林綠化多作綠籬套用。
繁育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也可扦插或分株繁育。
產地分布
產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廣西北部。常生於海拔2 000米以下的坡地次生林中,正如古詩云:“山有樞,濕有榆”,也常見於村落路旁、土堤上、石櫟河灘,萌發力強。在朝鮮也有分布,在歐洲及北美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藥用價值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CìYú
【別名】樞(《詩經》),荎(《爾雅,),柘榆、梗榆(《廣雅》),釘枝榆(《中國樹木分類學》),刺梅(《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樹皮或嫩葉。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治癰腫,根皮或樹皮和醋搗爛敷患處;治水腫,嫩葉作羹食。
其他作用
耐乾旱,各種土質易於生長,可作固沙樹種。木材淡褐色,堅硬而細緻,可供制農具及器具用;樹皮纖維可作人造棉、繩索、麻袋的原料;嫩葉可作飲料;因樹枝有棘刺,生長頗速,常成灌木狀,故也是作綠籬用的樹種。種子可榨油。
榆科百科
阿里山榆 白顏樹屬 白顏樹 糙葉樹 糙葉樹屬 刺榆 刺榆屬 春榆 垂枝榆 常綠榆 長序榆 滇糙葉樹 大葉朴 大山芝麻 大果榆 多脈榆 鐵靈花 | 大果櫸 大葉櫸 菲律賓朴樹 光葉山黃麻 光禿大果榆 旱榆 黑彈樹 哈爾濱榆 杭州榆 紅果榆 黑榆 假玉桂 假春榆 櫸屬 櫸樹 昆明榆 榔榆 龍爪榆 | 栗葉榆 琅玡榆 李葉榆 裂葉榆 美國榆 毛果旱榆 毛枝榆 歐洲白榆 朴樹 朴屬 青檀 青檀屬 柔毛糙葉樹 珊瑚朴 四蕊朴 山黃麻 山黃麻屬 蜀榆 天目朴樹 | 新疆大葉榆 拉丁名 小果朴 西川朴 狹葉山黃麻 小果榆 西蜀榆 興山榆 榆屬 異葉紫彈樹 羽葉山黃麻 異色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 銀毛葉山黃麻 越南榆 圓冠榆 榆樹 醉翁榆 紫彈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