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描述
生長習性
多生於溝谷、河谷的林中或林緣,山坡灌叢中也有,海拔700-1500米。
其他信息
據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方面的資料,本種系半常綠性,當花序抽出時,尚有部分老葉殘留枝上,這一特點在我國台灣植物上可見到,但在大陸標本上尚不明顯,有待進一步作野外觀察。
本種是一個多類型的種,西起尼泊爾、印度北部等一帶,一直向東分布,經緬甸到越南和我國雲南境內,若再往東延伸,則和我國一般所稱的朴樹C.sinensisPers.相遇,二者幾不可分。通觀我國這一類標本,很明顯的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主要分布於我國華南、華中、華東以及四川、貴州一帶,即我國們一般認為的朴樹,其葉多為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但不帶菱形,基部幾乎不偏斜,另一類主要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廣西一帶,即我國一般稱為C.salvatianaSchneid.,其葉通常為卵狀橢圓形或帶菱形,基部多偏斜,但兩者相遇之處,有許多中間類型,故我們認為它們宜是一個種的兩個亞種,而C.salvatianaSchneid.,C.yunnanensisSchneid.和C.tetrandraRoxb.又不可分。Hand.-Mazz.Symb:Sin.7:102.1929早就指出C.sinensis和C.tetrandra很接近。但後者是一個多類型的種,致使Hara(Fl.Him.2nd.Rep.19,1971)說本屬的喜馬拉雅種類宜作詳細研究。"Ourspecimensarevariableinthedegreeofpubescenceandalsotheshape,sizeandserratureofleavesandsomeofthemarereferrabletovar.Hamiltonii(Planck.)Hook.f.TheHimalayanplantsofthegenusneedacriticalrevision."在目前尚未對本類群進行全面研究情況下,為了保持名稱的相對穩定性,本志暫將C.tetrandraRoxb.和C.sinensis作為獨立種來處理,其區別特徵如檢索表所列,但二者的中間類型很多,其間斷程度和其它種相對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作者曾把C.sinensisPers.發表日期看錯,誤把它作為C.tetrandraRoxb.的亞種,在命名法上是錯誤的。
榆科百科
阿里山榆 白顏樹屬 白顏樹 糙葉樹 糙葉樹屬 刺榆 刺榆屬 春榆 垂枝榆 常綠榆 長序榆 滇糙葉樹 大葉朴 大山芝麻 大果榆 多脈榆 鐵靈花 | 大果櫸 大葉櫸 菲律賓朴樹 光葉山黃麻 光禿大果榆 旱榆 黑彈樹 哈爾濱榆 杭州榆 紅果榆 黑榆 假玉桂 假春榆 櫸屬 櫸樹 昆明榆 榔榆 龍爪榆 | 栗葉榆 琅玡榆 李葉榆 裂葉榆 美國榆 毛果旱榆 毛枝榆 歐洲白榆 朴樹 朴屬 青檀 青檀屬 柔毛糙葉樹 珊瑚朴 四蕊朴 山黃麻 山黃麻屬 蜀榆 天目朴樹 | 新疆大葉榆 拉丁名 小果朴 西川朴 狹葉山黃麻 小果榆 西蜀榆 興山榆 榆屬 異葉紫彈樹 羽葉山黃麻 異色山黃麻 羽脈山黃麻 銀毛葉山黃麻 越南榆 圓冠榆 榆樹 醉翁榆 紫彈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