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三十六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微部落格用戶規模為2.04億,微信、QQ等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到6.06億。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給新媒體行銷留下更多的市場空間。
方法
1.將QQ好友丶手機通訊錄的朋友全部加上,這些一般都是認識的朋友丶同學丶同事丶客戶等。
2.在微博丶QQ空間丶QQ簽名上發布微信號,並且隔段時間就宣傳一下微信號,微博上的朋友都是一些同行朋友。
3.多加QQ群,根據產品特性加入不同的群。
4.根據特長和產品,寫一些分享類的文章,發布到一些論壇,如果網友覺得寫的不錯,自然會加你的微信,想和你交流和學習,總之網路提高曝光率。
5.把產品送給一些在微信上有一定影響力的朋友,免費送給他體驗,他會幫你分享,可以起到一個宣傳你產品的效果,還可以幫你增加好友的一種方式。
6.看到微信上的好友有人推薦他的朋友微信的,就加,在網上看到有關聯的微信號,也加,反正能加就加,因為有人就會有機會銷售,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7.這一種方法也是常見的,最簡單的,就是用微信搜附近的人,如果是特產這種產品,在你的當地用這種方式加朋友是非常有效的。
8.多參加一些培訓丶論壇丶講座丶交流會等,來這裡的朋友都是為了認識更多的人的,所以是一個增加好友的地方。
9.互推,找一些關係好,冬粉多的朋友讓他幫你在他的微信圈上宣傳你,幫你做推廣,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增加新朋友的方法。
亂象現象
新媒體行銷是對傳統行銷的創新,好的行銷一方面可達到企業的商業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社會傳遞正能量,實現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雙贏。可是,突破底線的行銷不僅導致客群心理疲倦,而且褻瀆社會倫理、引發負面情緒,這就不只事關行業,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那些,標新立異製造噱頭,突破底線惡俗行銷,病毒複製信息轟炸,越演越烈的“刷屏行銷”亂象,不僅讓“朋友圈”不勝其煩,也擾亂了網際網路生態。
亂象一“朋友圈行銷”急劇增加
“過一段時間,就被刷屏一次。”2015年以來,微信朋友圈中出現的行銷文章急劇增加,而且多是結合近期的熱點新聞事件。
例如:是“另一個地球”的借勢行銷。台北時間7月24日凌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新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是截至目前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相似指數達0.98。“阿里旅行”鏇即在微博上貼出海報:“你好,另一個,自己!去啊,另一個,世界!”360安全衛士的宣傳則是:“哪怕相隔1400光年,衛士依然守護你的安全。”手機品牌魅族更加直接,“遇見下一個地球還很遙遠,遇見下一個智慧型手機時代的1110就在7月29日”。
第一次、第二次看到這些企業的宣傳時,還有些新鮮感。可沒過多久,你就發現手機上全是同樣的話題,甚至有些廣告連文字、配圖和LOGO都一模一樣。
一哄而上的跟風行銷,同一個話題、同一種策劃、同一樣標語,在短時間內集中狂轟濫炸,令客群不勝其煩、不堪其擾,甚至產生禁止多年好友的衝動。
專家分析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分析師廖燦亮認為,“刷屏”式的借勢行銷實際是一種病毒行銷。不僅無法給企業的形象、產品加分,還傷害到新媒體的社交性、私密性,對用戶構成信息騷擾。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互動。“在這種背景下,以往的‘眼球經濟’逐步退位於‘人脈經濟’。通過用戶的社會人際網路,讓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利用快速複製的方式傳向數以千計、數以百萬計的客群。這種刷屏式的新媒體行銷,已經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人民網輿情頻道主編朱明剛分析。
亂象二 行銷手段流水式操作
最令客群反感的“刷屏行銷”,當屬充滿負能量的惡俗行銷。
比如,2015年7月14日深夜,優衣庫不雅視頻占據微博、微信朋友圈,一些商家也趁機對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產品進行兜售。這一“搭車行銷”,有網友批評為“節操掉了一地”。網友認為,用不道德的事件進行惡趣味的借勢行銷,屬於品味低下。新媒體行銷不能沒了規則,又失了底線。
廖燦亮認為,對於觸及道德底線、不雅惡俗的熱點事件,盲目跟隨只會讓人輕視。贏得流量和關注的同時,可能會影響品牌自身的美譽度,甚至損害行業形象。因此,無論什麼樣的行銷,都必須守住底線。
詆毀他人、互黑互斗的行銷亂象,也越來越令人反感。
2015年6月25日,神州專車在微博上貼出“BeatU,我怕黑專車”主題海報,直接炮轟某專車。“家裡的十個好叔叔,也鬥不過車裡的一個怪蜀黍”,“怕家人受傷害,怕隱私被買賣”,“毒駕,酒駕,醉駕!1%的風險,100%的傷害”……廣告文案中,充滿濃濃的火藥味。而網友對此並不買賬,認為這樣惡意詆毀對手的行銷手段也砸了自己的牌子;甚至有網友表示,堅決抵制神州專車。
新浪市場行銷官微將此類行銷手段總結成流水式操作:熱點出現—公司官微借題發揮—數家友商互黑炒作—公共號文章打包定性—一堆市場行銷人員作惺惺相惜狀互相吹捧。
此外,新媒體上還充斥著吸引眼球、傳播謠言的虛假行銷。肯德基“6個翅8條腿雞”、康師傅“越南地溝油”、娃哈哈“肉毒桿菌”……近期,這些食品謠言成為近百家微信公眾號熱門推送內容,並在朋友圈中刷屏。4月起,娃哈哈、康師傅、肯德基等巨頭,紛紛將涉嫌傳謠微信號背後的運營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業內人士指出,涉嫌傳謠的多家微信號,其虛假行銷推廣已呈公司化、鏈條化趨勢。
專家認為
“新媒體行銷的基本原則是不能通過欺詐的方法,借激起大眾負面情緒的事件進行行銷”,廖燦亮認為,這樣的行銷,反而容易給企業口碑傳播帶來負面影響。虛假行銷觸及的是行業自律和社會倫理的底線,亟須相關行規、法律的跟進完善。
專家看法
新媒體行銷的底線在哪裡?新媒體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魏武揮認為,新媒體行銷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普適標準,不能簡單地給某個熱點行銷下價值判斷。但最起碼的是,企業要有道德判斷和法律約束。“不能沒有底線地去迎合,這樣不僅會傷害品牌自身,也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禁止此推廣內容朱明剛指出,新媒體借新聞行銷至少應有“兩戒”:一戒借涉及重大負面輿情或帶有人員傷亡的事件行銷,否則容易對當事人家屬造成二次傷害。二戒借涉及有違公序良俗的事件行銷,否則會對網路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對於惡意行銷,業內已經有所作為。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相關人士表示,對於違背微信平台運營規則的惡意行銷,會給予嚴厲打擊。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還將配合公安機關將這些涉案人員繩之以法。
“新媒體行銷需要符合公眾的價值觀、社會的道德感、法律的規則性,避免出現自黑以及褻瀆社會倫理、突破道德底線的情況”,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