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鄙 | |||||
拼音: | zhì bǐ | ||||
解釋: | 1.治理國都以外行政區域的政務。 |
相關詞條
-
鄙
基本字義:1.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2.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3. ...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詞組詳解 漢英互譯 方言集匯 -
鄙制
語出:《南齊書·王融傳》:“ 宋弁 於 瑤池堂 謂 融 曰:‘昔觀 相如 《封禪》,以知 漢武 之德;今覽 王生 《詩序》,用見 齊王 之盛。’ 融 曰...
-
岳鄙
"岳鄙 1.接近山嶽的邊鄙城邑。 岳,多作""岳""。"
-
酇鄙
制百家為酇,五百家為鄙。 泛指郊野之地。 《君子以容民畜眾》:“自後世伍兩之制,異諸酇鄙之政,而兵農始判然矣。
-
遠鄙
遠鄙 解釋: 1.遠方邊邑。
-
酇鄙
zàn 酇鄙 周制百家為酇,五百家為鄙。
-
鄙師
官名。出自《周禮》設於鄙,職掌同於鄉師、遂師。為治理“遂”及居住在“遂”的“野人”之官。
基本信息 發展時期 主要發展 歷史演變 -
三國五鄙
三國五鄙論是春秋時期管仲提出的政治法律主張。 四民分居定業思想的具體化是“三國五鄙”制度。 管仲在沿襲“國鄙”制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實行“三國”,即把國...
-
里甲制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層組織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黃冊制度的基礎之一。關於里甲制的編制,眾多的學者普遍認為一百十戶為一里是定製,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
制度分析 實行原因 編制方法 制度特徵 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