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古關

函古關

函古關是《道德經》中描述的靈谷聖地。

函古關

靈寶函谷關介紹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陝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台、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 《道德經》 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
函谷關建於春秋戰國之際。“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辭海》)。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太平寰宇記》中稱“其城北帶河,南依山,周回五里餘四十步,高二丈”。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疊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金·辛願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伐秦,秦據函谷關天險大敗六國軍隊。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3年),楚、趙、魏、韓、衛五國伐秦,“至函關,皆敗走”。秦末楚漢戰爭中,劉邦曾守關阻擋項羽進攻。唐“安史之亂”中,官兵與叛軍在關前進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戰。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谷關歷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無論是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函谷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克”之稱。
著名的“出谷會師”“六國伐秦”"虢公敗戎"""西原大戰"的戰鼓在這裡擂響。
這裡流傳著儈炙人口的歷史典故, “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等等,使這裡瀰漫著神奇的色彩。
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
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如今,集古戰場與道教聖地於一體的函谷關,已成為引人注目的旅遊熱點。

景 點


望氣台 太初宮 雞鳴台
函谷故道 古箭庫
函谷關樓 靈符遺址
大道院 散丹亭 靈石
碑林 三皇殿 三清殿
城牆遺址 仙人居
戰 例
割城求和 秦敗五國
劉邦繞關滅秦 虢公敗戎
龐暖征秦 西原大戰
赤眉軍攻關 重創日軍
解放軍突襲函谷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