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山[四川]

凌雲山[四川]
凌雲山[四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凌雲山位於中國西南,四川省嘉陵江中游,南充市高坪區老君鎮。凌雲山風景區面積為20平方公里,地處北緯31度,東經106度。海拔562.3米,為市郊最高山,距市中心10餘公里。成南、南渝、南廣高速公路在山下交匯,距南充新機場4公里。凌雲山屬大巴山脈,華鎣山支脈之餘脈。風景區以凌雲山、白山、圖山為主體,包括了老君鎮、青蓮鎮、小佛鄉、萬家鄉四鄉邊沿的十一個村。景區內萬畝松柏蒼翠蔥蘢,凌雲群峰雲涌霧繞,山下湖水碧波蕩漾,山中時傳古剎鐘聲。山水秀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

地理位置

凌雲山凌雲山
凌雲山位於樂山城東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與樂山城一水之隔。因山有集風、棲鸞、望雲、就日、丹霞、擁翠、兌悅、祝融、靈寶九峰,人稱“小九嶷”,通常人們也稱作九峰山、九頂山,後因山中修建凌雲寺而更名凌雲山。

凌雲山遙峙峨眉,俯臨三江,峰巒疊嶂,山勢錯落,九峰崢嶸,氣勢磅礴。山上茂林修竹終年蔥蘢,丹崖峭壁四時秀色可掬。山下三江會聚,碧浪滔滔,遊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畫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譽,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

不僅如此,凌雲山文物古蹟豐富,民間故事傳奇紛紜,加上世界第一的石刻彌勒大佛倚崖而坐,還有寺宇輝煌的凌雲古剎、蘇東坡讀書樓、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師洞靈寶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頂城遺址等名勝景點,使凌雲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獨具一格,自唐宋以來已成為遊覽勝地。

“凌雲山為治東名山之一”(據《南充縣誌》 中國南充凌雲山道觀老君城全景圖載)。 地方志載:凌雲山高可入雲,土人就此築寨曰凌雲寨,“有寺曰凌雲寺”。凌雲山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據出土文物和有關史料記載,自漢唐以來,道、佛兩家均在此山中建宮造廟,遠近聞名,有“凌雲古剎”之稱。

凌雲山風景區以凌雲山道教城、白山佛教城、圖山儒家文化中心為主體,方圓近20平方公里。凌雲山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據出土文物考證和史書記載,自東漢明帝時起,道、儒、佛三家競相在此建宮造廟,文革前仍留存有數十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寺廟、禮壇,香火鼎盛綿長,遠近士女紛至禮拜,盛極千年。

凌雲山凌雲山
從凌雲山所處鄉鎮之名即可窺見當年盛跡:老君鎮——道家始祖李耳又名李老君;青蓮鎮——鄉鎮形如觀音坐化蓮花寶座;小佛鄉——山是一尊佛,佛像布滿鄉;萬家鄉——萬盞聖燈朝凌雲。凌雲天下靈,在乎她的風水地理、山形地貌、宮觀寺廟、石刻藝術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態。

凌雲山白山寺,距今有1800餘年歷史,周邊及頂上建有大小寺廟數座,香火旺盛,民間傳頌謂“小西天”,現存漢、唐、宋古岩墓、舍利塔、碑刻三十餘處。白山可以說是一座奇山:在凌雲山遠望白山寺、馬岩山似兩尊睡佛;在白山湖上觀如兩頭雄獅;在朱雀山下觀白山恰似一個側面人像,正是“步移景換”,遊客們驚喜的叫他“獅身人面像”。

明朝宰相陳以勤(高坪青居人,其父子二人均為文淵閣大學士、當朝宰相)曾游白山寺,並寫下詩句:迢繞梵宇隔凡煙,春日閒遊思獨玄。天地此山元萬古,漢唐有偈幾千年。數峰啼鳥鐘聲外,滿徑飛花寺影邊。欲向寰中除苦惱,無如此處可安禪。

凌雲山凌雲山

金光如來殿,為近年重修建築,飛脊翹檐,歇山斗拱,氣勢雄偉,佛靈香旺,殿中供奉著兩尊從緬甸迎請來的金光如來玉佛、韋陀菩薩,分別高3米餘,重達5噸左右。

白山寺三面均為懸崖,在崖壁上,密布著一排排古石崖墓群,舍利塔,考證為漢唐以來,歷代高僧大德圓寂禪定之淨地。洞口刻有“我在這塔來,他向那裡去”的對句,句中含藏著無限禪機。

白山馬岩山石窟藝術城:馬岩山曾經是白山香火最旺,廟宇最雄偉、密集的地方,可惜現在已蕩然無存,但從附近出土的瓦礫、礎石、碑刻、香爐均可察考當年的盛況,現正著手籌備恢復大雄寶殿。在馬岩山北面的峭岩上雕刻有氣勢恢宏的石窟藝術像。窟高9—20米,像高7—16米,分別為東方三聖石窟藝術像、西方三聖石窟藝術像、金光如來石窟藝術像、化光如來石窟藝術像、騎獅的文殊菩薩、騎象的普賢菩薩、手持錫杖蓮花的出家之僧地藏菩薩以及觀音菩薩石窟藝術像等。

歷史沿革

凌雲山凌雲山—睡佛
相傳“上巳二三日內,每夜山下有燈數萬朝拜,遠近士女紛集禮神,極盛一時”(《南充縣誌》)。三月三(農曆)來此朝聖者更是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史書記載,自東漢明帝時起,在凌雲山附近相繼建有老君閣、玉皇宮、真武宮、慈航殿、靈官殿;彌陀寺、靈泉寺、圖山寺、聖燈寺、諸葛寺、尖山寺、甘露寺、清泉寺、白山寺等。僅凌雲山周邊建有大小宮觀寺廟數十座,香火鼎盛,民間傳頌謂“小西天”。

在凌雲山一帶,創造了多么輝煌的傳統文化,譜寫了多少壯麗的歷史篇章。可惜這些大部分在文革期被毀於一旦。於今,凌雲山周邊地名依舊,如老君鎮、小佛鄉、青蓮鎮、彌陀寺村觀音橋村、圓通寺村、聖燈寺村、七星橋村、玉皇寺村等。可見真實不虛。

凌雲山一帶地靈人傑,據史書記載,華夏文明的人祖先哲伏曦女媧就誕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傳頌民間:唐代道士程太虛號道濟大師(今南充市人)。唐代女道士謝自然,(南充市人),師承程太虛,道成飛升鶴鳴。宋代道士薛道光,號道光紫賢真人(南五祖之一,今南充市人),在世113年羽化飛升。明代道士張三豐,寓居凌雲山曾留下詩篇。還有袁天罡、徐神翁、馮真、葛由、胡備元、張真等亦是奇蹟般的白日飛升。名僧圭峰禪師、光普禪師、法演禪師、祖智禪師、無際禪師、破山大師、寂光印豁禪師、果州報恩西履祖禪師……皆是聞名遐邇。星象學家李淳風,在此傳奇競法。

至漢唐以來,僅凌雲山、白山、圖山懸崖上遺蹟、古墓群有數十座。漢高祖劉邦為表彰替主殉難的漢大將軍紀信改原治為“安漢”,歷史定義為“忠義之邦”。西晉史學家陳壽在這一帶寫下《三國志》、諸葛亮在這一帶陳兵布陣、明朝宰相陳以勤游白山時,留下墨跡。還有張飛、王平、譙周、任瀚、黃輝。

寓居該地的文人墨客司馬相如、陳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蘇軾、陸游等尚存丹青和遺蹟。如至今為人流傳的李思訓三個月畫成《嘉陵江千里圖》,吳道子三天寫成《嘉陵江千里圖》的佳話。 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曾來此寫生, 寫有“南充一杭舟,城環衣帶水,對岸山如楫,瞥眼青失喜。”

斗轉星移,古往今來,這片神奇的山川養育出無數人傑。如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張瀾。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世人親切地稱這裡為“三總”故鄉。

恰逢中國西部大開發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在當地領導和廣大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下,迎來了全面開發建設凌雲山旅遊文化風景區的新世紀

基建設施

凌雲山凌雲山—真武宮

凌雲山真武基建設施宮:真武官為清代建築,木匾上“真武官”三字為已故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元天親臨手書。正殿中塑全副武裝、身披鎧甲、手執寶劍,雄視前方的真武祖師像,左右兩廊為十大元帥,正殿背面與真武祖師一牆之隔的是慈航真人。最上面的小山上建有老君閣,以八卦造型,雕樑畫棟,古樸典雅,亭中石像演繹老子騎青牛西去化胡的故事,亭外八根石柱,均為滾龍抱柱浮雕,工藝精湛。

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凌雲山道觀均要舉行盛大的道家結幡儀式,規模宏大,場面壯觀,數十萬信眾競相朝拜,人流如織,摩肩接踵,民間稱為“三月三,朝靈山”。結幡時,將鹽、茶、米等五穀雜糧裝成五小袋,用經點化的紙包住,然後繫於幡幅下五根長繩頭,升至天際雲端,10餘得道高道在通過沐浴、焚香、淨口數日後,排陣升壇祭天,叩念真武祖師,朝斗超度解厄,得天地感應,長繩翻卷,纏繞成一解不開的,能預測年景的奇特幡結。

凌雲山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標誌性建築,因內塑有道家三清真人而得名。原殿初建時間不可考,明清均有修繕記載,解放初建老君學校、政府時拆毀,現大殿為2001年舊址重修建築,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

大門為雲南雙層雕花鏤空青苹木;前殿正中塑有高9米的上清靈寶天真、玉清元始天真、太清道德天真,左右各塑有高5米的12金仙,殿內壁畫、壁飾均為道家經典故事文化背景圖案;後殿塑有高5米的後三清真人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清殿右側湖面聳立的一塊巨石上刻有明朝太極宗師張三豐游凌雲山所詠詩句:蜀山靈秀屬凌雲,水木清華遠俗氛。九鼎煙中鸞鳳嘯,仙音不與世間聞。由此可見凌雲山當年的極盛地位。

關於佛像

凌雲山凌雲山---睡佛
凌雲山天然睡佛:遙望凌雲山白山、馬岩山方向,我們看到的是由山脊綿延而成的兩尊天然睡佛,白山睡佛長約2公里,馬岩山睡佛長約1.5公里,逶迤相連,面北腳南,相傳為佛陀顯化而成,方位與釋伽佛祖當年圓寂方向一致。比之樂山睡佛,更為神態安祥,渾然天成。更為神奇的是,唐宋以來,高僧大德便在兩睡佛頭部建有廟宇參禪悟道。

白山凌雲大佛:在碧波蕩漾的凌雲湖邊,在大樹參天,綠草覆蓋,花團錦簇的接引廣場盡頭,依馬尾坡峭壁鑿造而成的石窟大佛,就是凌雲大佛,為阿彌陀佛像,是凌雲山最著名的景觀。僧尼信徒一見面,往往便雙手雙十,口念“阿彌陀佛”,算是祈福,祝願,打招呼。為什麼呢,據說是因為阿彌陀佛是接引佛,是佛中之佛、佛中之王。佛像高99米,比號稱世界第一大佛的無錫88米高靈山大佛銅像高出11米。大佛肩、頭部有30餘米,相當於10層樓高,可以說佛是一座山,山即一尊佛。

凌雲大佛為依岩摩崖石窟像,像離窟沿還有12米,能科學的排水、隔濕、通風,可防止大佛的侵蝕性風化。在廣場仰望大佛,會有仰雲彌高的感覺。佛像左右兩側山體及附近山頭均設有若干觀測點,以方便遊人敬仰朝拜。凌雲臥佛,又稱釋伽牟尼涅磐像。釋伽牟尼降生於公元前623年,相傳出生後即能周行七步,腳踏之處,現出七朵蓮花,且舉目四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語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後不滿不平等社會現象,離開王宮,35歲時悟道,聖號就是釋伽牟尼佛,他從成道到80歲涅磐一直宣說佛法。石窟全長72米,為世界最長石刻藝術像。雕刻內容為釋伽佛祖圓寂的故事,由三部份組成,左邊是釋伽牟尼涅磐,進入最高不生不滅境界,面容慈祥,神情自然;稍偏黃金分割點處是一株巨大的菩提樹連通上下窟沿,樹葉點綴整個畫面,並把畫面一分為二,既起到了豐富畫面內容的作用,又很好的解決了支撐窟頂的力學難題;右邊是釋伽佛祖八大弟子虔心稱頌師傅經過三個解脫門,神態莊嚴,心誠至極。

觀音三十三化身石窟藝術像,每一個化身就是一個經典的佛經故事。佛教有各種名稱的佛和菩薩,其中老百姓映象最深的是觀音菩薩了。觀音菩薩在佛教中是大慈大悲的代表,觀音剛傳進中國來時是男性,後逐漸演變成女性。她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主要任務是協助阿彌陀佛接度眾生,在婆娑世界,即現實世界輔助釋伽牟尼推行教化。觀音菩薩能化出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所現妙容,所念神咒,能使眾生無畏。她的主體是圓融清淨寶覺觀音,應眾生機緣有32化身。每一尊石刻像高3—5米,比例勻稱,體態豐盈,雍容典雅,頗有盛唐遺風。

五百羅漢石刻藝術像(部分),分布於朱雀山南側,窟高3—5米,像高2—4米。羅漢是小乘佛教里最理想的最高果位。有三義,一是殺賊,二是供應,三是無生。眾羅漢各自獨立,又相互照應,動靜交融,渾然一體。有的顯出嚴厲而又慈悲的性格;有的透著聖潔和智慧;有的風神浪漫;有的神態安祥;有的樸實可愛;有的內蘊深沉;有的哭笑不得。似乎告訴人們,羅漢雖超凡脫俗,沒有生死輪迴之苦,但也有喜怒哀樂,西天也並非完全的極樂世界。

自然風貌

凌雲山凌雲山—風景
凌雲山四相五行:像負重前行的烏龜,這龜紋、龜頭、龜眼、龜背、鱗甲斑斑,壽紋清晰,與象徵長壽、吉祥的烏龜酷似。看,龜背中間還有溝槽、水泥填補的洞穴,這就是九十年代初山民欲開採此石建屋,放炮炸石留下的,當時竟奇妙的全成了啞炮,才留下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龜石,夠神奇的吧!

打子洞系大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所鑿的一座和尚墓窟,是靈龜的頭部,真武官就在靈龜的背部,上山公路左側兩座山樑就是靈龜奮力向前蹬起的後腿,因此這座山就叫玄武山。前面左側山是青龍山,整座山最長處330米,最寬處33米,四周懸崖峭壁,形如一條向靈龜朝拜的青龍

山中多巨石,有的像盤龍、有的像臥龍、有的像龍吐須,千態萬狀,準妙惟肖,也暗含著三月三朝凌雲山的玄機。前面右側山就是白虎山,在虎山下前方觀看,但見一尊臥虎雄踞於莽莽蒼蒼的松林之中,一陣松風吹來,猶如虎嘯聲聲。前面正前方就是朱雀山,全山長約2公里,山形如大鵬居高臨下,雄視遠山,有展翅欲飛之勢。

研究風水的專家學者說,凌雲山其山形地貌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相俱全(中國古代地理學認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俱全之地為風水寶地)。西華師範大學教授王明元考察凌雲山後,著文《天下風水第一景觀》中說:以古代地理學堪輿術而論,凌雲山有騰龍臥虎之雄,朱雀玄武之俏,對稱適度,各居本位。數千年來理想的風水模式,竟是眼前的現實,更妙還在四相之中心以聚氣(三清殿前300米處有五行中央后土無極能量場,是四相五行的中心部位。

在這裡向四周喊話都有回音,在四周沒有高山深谷之地,有此奇妙現象,極為罕見,現準備建天籟八卦台),自然合四為一,化一為四,令人驚嘆!四川師範大學教授馬正平、李曉波說:以前研究風水學以四相五行為最理想的風水模式,但都是傳說中的,抽象中的,理想中的,書本中的,今天看到的凌雲山四相五行是形神兼備的,將成為大專院校研究東方建築風水學、古代地理學地理堪輿術的活標本。已故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元天大師親臨凌雲山視察後說:凌雲山四相五行舉世罕見,建議把凌雲山建成道教城。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水學說,博大精深,異常深澳,請大家慢慢琢磨、研究。凌雲山這一獨特的風水寶地,大概就是“凌雲天下靈”的最好詮釋吧!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1]佛山旅遊網http://www.guangdongtravel.cn/jingqu/foshan/1193.htm

[2]走遍中國旅遊網http://www.cnzozo.com/scenery/leshan1210/s20061001_1587.shtml

[3]南充政研網http://www.nczy.gov.cn/114/lys/index.ht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