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冶長涇位於蘇州市相城區北橋街道,距蘇州市區約15公里。作為一條古老的人工乾渠,如今已經成為將鵝真盪與蘇虞運河(元和塘)兩相貫通的主要航道,它東起元和塘,途經塘角、泗盪、張家、芮埭、南橋,西至鵝真盪,全長7公里,為北橋至蘇州的水上交通要道之一。冶長涇河不僅是溝通蘇州,也是連通無錫,直達上海的水路要道。冶長涇為四級航道,其最低控制標準為:水深2.5米,底寬40米,彎曲卉徑320米。冶長涇設定內河港口,方便公路水運聯運;沿漕湖周邊設定4處旅遊碼頭,為漕湖內的遊船提供泊位。冶長涇上有數座大橋,蘇州繞城高速冶長涇大橋、蘇虞張公路冶長涇大橋飛躍其間。
北橋街道以冶長涇為中軸,冶長涇以北為北橋片區,功能定位為重點建設、完善各類公共配套設施,形成街道核心,提升製造業;冶長涇以南為漕湖產業園即漕湖片區,依託漕湖休閒旅遊度假區和區屬工業搬遷集中區的建設,發展研發創新、高端製造以及旅遊休閒度假產業,建設具有江南水鄉文化特色的現代化生態型街道。
這裡歷史文化名人輩出,民眾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是有名的“錫劇之鄉”。先後獲得過“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鄉鎮”、“江蘇省民眾文化先進鎮”、“蘇州市戲曲之鄉”等榮譽稱號。
歷史溯源
小小冶長涇,全長不過十四五里,但要說起它的來歷,還得追溯到2500多年前。
相傳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也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長曾在芮埭一帶教書。他不僅懂鳥語,還通地理。為方便交通,公冶長利用課餘時間,帶領老百姓開挖了這條東接元和塘,西連鵝真盪的水路要道。從此,冶長涇成為溝通南北的水路要道,南北橋也成為水上重鎮。公冶長死後葬於泗盪涇西北,百姓為紀念這位先賢,就把這條水道稱為冶長涇。
冶長涇河畔還出土過石鏃、石鉞、青銅劍等商周、春秋時期文物。還有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建造了覺林寺,香火旺盛。
在北橋(即南北橋)地方史志上,也有這樣的記載。民國期間,北橋一帶武術興盛,盪下浜、思嘉橋、婁巷、北陸、豐涇等處都有武術隊。每逢立夏、中秋時令,各地都會開拳船到冶長涇河進行表演。屆時河道兩岸觀者如堵,船側插滿刀槍劍戟的拳船一路緩行,彩旗飄揚鼓樂喧天。各路拳師立於船頭,表演的一招一式多為南拳路數,還有使馬叉、甩石鎖、舉石擔、舞十八般兵器等節目。這也是冶長涇最熱鬧的節日了。
北橋戲台多,戲曲人才也層出不窮。清代戲劇家尤侗,就是南北橋尤家人。這位老名士真才子,善詩詞精戲曲,一生著述等身,修過《明史》,還編寫了《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清平調》、《黑白衛》等多部雜劇,並家置女樂歌童,親自教習排演。
民國初年,闕家橋闕阿水避難到上海,從唱小熱昏、獨腳角戲開始謀生,之後班子逐漸擴大,組建了舊上海第一個滑稽劇團。闕阿水的一雙子女笑嘻嘻和笑奇奇後來成為滬上滑稽界的開山前輩。當代著名滑稽演員筱聲咪也是北橋闕家後人。還有彈詞名家茅雨庵、俞筱雲、郭彬卿,二胡名師俞小和尚等等,都是南北橋出去的。
民國時期冶長涇的碼頭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熱鬧非凡,每天都有光怪陸離的新鮮事。今天青幫頭子聚會,明天路過個朝中大員,後天日本兵的小火輪又開了進來,熙熙攘攘,紛紛擾擾,再過幾日,城隍廟的老爺又要抬出來出會了……,昔日的冶長涇人文薈萃,水陸交通四通八達。
美女出在冶長涇
解放前十里洋場舊上海曾流行過這樣一句順口溜:“自古姑蘇出美人,真正美女出在冶長涇。”
民國時期蔣介石第二夫人姚冶誠(小名阿巧)於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出生於江蘇吳縣冶長涇河北的南橋小鎮上,後又遷居冶長涇河南的莊濱鄉。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聯姻後,姚冶誠移居蘇州蔣公館與養子蔣緯國同住,作為蔣緯國的養母一直跟他住在一起。1966年,姚冶誠病逝台灣。
杜月笙的夫人沈月英,是冶長涇河南張華村木橋頭人,小名小妹,長一雙丹鳳眼,白皙俊俏。沈母曾是黃金榮夫人的梳頭娘姨,後由黃家做媒,將她嫁給杜月笙。杜發跡後妻妾成群,但對沈月英仍相當看重,出資在冶長涇造了一座石拱太平橋。沈母亡故後,杜還為丈母娘修了一個大墳。
張嘯林的四夫人傅月華,是冶長涇北芮埭傅家沿人,小名寶寶,長得如花似玉聰明伶俐。她先在張家為傭,後被張納入房中。雖未生育,但張仍寵愛有加,特地僱人在芮埭輪船碼頭到傅家沿的路上,全部鋪上平整的條石,以方便老丈人來上海看女兒。
黃金榮的貼身總管女傭張桂英,也是冶長涇北洋塘人。她長相討人歡喜,又極其聰明能幹,因夫早亡只得赴滬謀生。黃對她極為寵信,後年老歸鄉,黃為她在冶長涇洋塘村造了一座靜心庵,並置良田十餘畝供她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