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峪河

冶峪河

冶峪河系屬石川河一級支流,渭河二級支流,位於北緯34°40′~35°02′,東經108°32′~108°53′之間,清乾隆《直隸彬州志》云:“冶谷水亦名淳化河,或曰縣河

冶峪河系屬石川河一級支流,渭河二級支流,位於北緯34°40′~35°02′,東經108°32′~108°53′之間,清乾隆《直隸彬州志》云:“冶谷水亦名淳化河,或曰縣河,發源於淳化縣和耀縣交界處的英烈山,宋《長安志》說“冶谷其山出鐵,有冶鑄之利,因以為名”。由西北向東南流向,越淳化縣城由涇陽縣口鎮三王溝入境,自口鎮出谷,至三原魯橋鎮之雙河口注入清峪河。幹流全長82.4公里,流域面積633平方公里。 河床高程1330—380米 ,平均比降9.67‰。冶峪河自口鎮以上由於河床刷深,地台上升,在淳化縣城至石橋段有河漫灘外,其它均屬谷深岸窄,兩岸原地高出河床200餘米,口鎮以下高出百米。冶峪河自口鎮流入平原後與涇河同向東南流,相距十餘公里,位居高仰之地,漢時左內使倪寬曾於冶峪河上修渠,以溉鄭國渠旁高仰之地。
上游黑松林水庫於1958年9月動工興建,1959年5月建成。壩址位於淳化縣石橋鄉以西2.5公里的高家河大隊柳樹店村附近。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任務的中型水庫。下游口鎮賈河灘水庫於1977年3月動工修建,1979年元月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壩址位於涇陽縣城北28公里的口鎮以南冶峪河中游。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小(一)型四等水利工程。致使口鎮以下河道經常斷流無水可泄。
冶峪河縣內河長27.3公里,流域面積45.7平方公里,冶峪河的徑流主要是由降雨形成,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據冶峪河淳化站1961~1999年39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徑流量1440萬立方米,最大徑流量為3330萬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徑流量為866萬立方米(1997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平均值的2.31倍和0.60倍。
清峪河
清峪河又名清河、清冶河,其上游是冶峪河,發源於耀縣之西北境,經涇陽三原兩縣,東走臨潼,注入渭河,全長147.4公里,集水面積1550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0.63億立方米,在涇陽、三原兩縣內僅次於涇河,屬第二大河。
清峪河水利的開發利用很早,可一直上溯到曹魏太和元年即公元227年,至清中葉時灌溉田畝尚達888頃50餘畝,占兩縣水澆地總數的四分之一強。涇陽、三原兩縣歷來農業發達,被譽為關中的“白菜心”,民間也一直有“涇陽水利甲關中”之說,其中清峪河水利工程功不可沒。
清峪河為涇陽縣與三原縣的界河,接界段長16公里,年平均徑流量0.63億立方米,境內流域面積100.5平方公里。
涇惠渠西郊水庫地處三原縣清峪河幹流上,是一個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旅遊效益的綜合性中型水利工程。可調節水量3050萬立方米,改善涇惠灌區灌溉面積20.7萬畝,擴灌農田3.24萬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