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溯源
清末
追溯“小熱昏”淵源,據有關資料查證,宋元時期寧波已有“說諢話”,這樣算來,應有四五百年歷史。也有人說它源於清末杭州街頭的“說朝報”。“朝報”是當時杭州的地方小報,因印刷質量較差,賣報人為了招徠顧客,就一面敲小鑼,一面念出報上的主要新聞,稱為"說朝報"。稍後,藝人把說朝報改為"說新聞、唱朝報",自編自演。由於形式滑稽幽默,內容風趣,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和小調,故深得人們喜愛。
1905年,在上海城隍廟以賣梨膏糖為生的杜寶林把說唱朝報的形式運用到賣梨膏糖上,一改過去賣糖藝人那種單純唱支小曲或說點小笑話的謀生方式,把說唱的內容由新聞朝報和生活趣事變為有簡單故事情節、有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的節目。因大多數節目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經常招致官差驅趕,為逃避追究,故將這種形式取名為"小熱昏",意思是演員自己發昏說的胡話。表演形式定型為一人自敲小鑼說唱,以唱為主,以說為輔。
民國初期
杭州蓋世界遊樂場成立,杜寶林應邀前往演出。為了豐富演出節目和表演技巧,他把杭州隔壁戲中的《蕭山人拜鬥神》等節目移植過來,還吸收了隔壁戲中“學鄉談”(學說各地方言)和“吟叫”(模仿聲響、效學百禽鳴叫)的表演技巧,又把自己的說唱形式稱為"醒世談笑",但杭州、上海等地民眾仍稱其為小熱昏。
小熱昏不但自身深得觀眾喜愛,而且影響了姊妹藝術的形成與發展。1927年,杜寶林的學生江笑笑、鮑樂樂也進入上海,演出《水果笑話》等小熱昏節目,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此後,許多小熱昏中的“賣口”節目逐漸被移植或改編成獨腳戲節目,如《清和橋》等。其後在上海滑稽即獨腳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滑稽戲也移植改編了《火燒豆腐店》等小熱昏節目。
抗日戰爭時期
小熱昏藝人激於義憤,往往以地方小曲配以宣傳抗日內容的詞句在街頭演唱。如利用《蘇武牧羊》曲調配上"……一二八,東洋兵,衝進閘北來。大炮轟轟開,飛機摜炸彈,殺害老百姓,受苦遭災難……";又如1940年,日機轟炸寧波,從寧波開往鎮海的鎮升輪剛離碼頭,日機用機槍掃射,民眾恐慌擠向船側一邊,造成船傾沉沒,溺死數十人。寧波城裡聞訊,一片哭聲。小熱昏藝人利用"哭七七"調,編寫唱詞,描述家人痛悼死難者的悲傷心情,在街頭演唱控訴日寇暴行,在場聽眾都泣不成聲。
名稱由來
“小熱昏”是植根於民間,用吳語方言演唱的一種傳統街頭說唱藝術,始於清末民初,上世紀二十年代傳入平湖。“熱昏”是吳方言中的一個普通辭彙,《中國戲曲曲藝詞曲》中謂:“熱昏”本義是貶義詞,但有時也把故作胡言亂語的笑談和匪夷所思的笑話稱作熱昏,不是貶義。由於“小熱昏”的演唱內容大多取材於社會新聞,最了解勞苦大眾的疾苦,藝人要為百姓代言,以泄露胸中之悶,以諷刺的手法揭露社會局的陰暗面,所以深受大眾喜歡。但為了避免被當時的反動當局所迫害,把這一說唱內容和形式化成“賈雨村言”,“滿嘴荒唐話”的說唱藝術,稱為“小熱昏”意思是一個人因發高燒熱昏了頭而胡言亂語。
據傳,最初表演“小熱昏”的是文明戲演員徐卓呆,蘇州人,曾演丑角,中年後,自命其為“熱昏”,後有杭州賣梨膏糖的街頭藝人杜寶林以“小”字取藝名為“小熱昏”。
表演形式
小熱昏原為一種以唱新聞、宣傳商品廣告的說唱,很多藝人自己熬制梨膏糖,用這種說唱形式來推銷。後來清末民初,杜寶林等民間藝人據其唱調採用隱晦曲折的手法,以"說朝報"的形式,說唱時事新聞和笑話故事,內容多諷喻當時社會黑暗現象,為避免遭迫害和麻煩,取藝名為"小熱昏"。後即以"小熱昏"為曲種名,盛行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小熱昏,多在露天演唱,形式簡單,一副三角架,一張長凳,代表舞台,一人或二人一搭一擋說唱,以小鑼或三巧板伴奏。一般先敲小鑼,招徠觀眾,接著講笑話,說新聞,最後唱長篇。需要說明的是,狹義的“小熱昏”專指其創始人杜寶林,上海滑稽的代表作《七十二家房客》中賣梨膏糖的藝人“杜福林”一角即以其為原型。
藝術特色
小熱昏 用地道的杭州方言演唱,一般以小鑼或三巧板伴奏,常用曲調,有"鑼先鋒"、"三巧賦"、"東鄉調"以及"五更"、"四季"、"十嘆"等流行小調。
小熱昏的演唱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一般都在鬧市街頭演唱。而且演出時間也沒有限制,東邊唱了一二小時,見民眾不散,繼續唱下去;如果人群稀少,就換到西邊再開始演唱。演出地點多在船埠、車站、菜場附近,以及農村中廟會、集市之中。演唱前選擇一塊空地,用白粉灑劃一個表演圈,打竹板、敲鑼鼓,吸引聽眾,等人群聚集,便開始演唱。
小熱昏多是兩人搭檔,一個打竹板(俗稱蓮花板),一個拉胡琴或敲小鑼(俗稱"狗叫鑼")。唱的多是地方戲曲和小調,中間插科打諢講一段笑話,或替商家做廣告。如解放前寧波有爿綸華綢緞店,就曾叫小熱昏藝人身穿寫著"綸華"兩個大字的背心,在街頭演唱做廣告;也有藝人在演唱中間賣糖、賣棉紗團等商品。
小熱昏由於言語發噱,唱句通俗,很受民眾歡迎。名藝人有陳長生(藝名小得利),後有陳國安、徐和其、俞笑飛等。50年代後小熱昏藝人多半成為滑稽評彈演員,與今天活躍在上海舞台的"輕鬆藝術"--獨腳戲、滑稽戲頗有淵源。
傳承價值
有人根據小熱昏表演時敲擊小鑼伴奏的特點,稱之為"小鑼書"。至今已有六代傳人,雖然還活躍在舞台上,但大都年事已高,急需培養接班人,而且大量傳統曲目也需要記錄和整理,搶救、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杭州小熱昏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還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名錄。
藝術名人
杜寶林
民國3年(1914年),杜寶林進入遊藝場蓋世界。在娛樂場的舞台上演出,不像街頭說唱那樣隨便。為了豐富自己的保留節目,杜寶林把隔壁戲的段子如《紹興人乘火車》、《瞎子借雨傘》、《火燒豆腐店》等改編移植過來。平湖“小熱昏”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江蘇崑山人陸金生傳入的。
30年代,是小熱昏的全盛時期,杭州有小熱昏藝人二三十人。杜寶林的徒弟小如意(丁有生),是小熱昏的第二代傳人。此外,還有小如意的徒弟小長根(程長發)、開口笑(趙文生)。他們流動演唱於杭州、寧波、金華、嘉興與上海一帶,深受民眾歡迎。這一時期,小熱昏說唱形式上出現了雙檔,如小如意的徒孫朱玲賽與妻子王玉琴便是夫妻雙檔。民國17年(1928年),小如飛(俞笑飛)拜丁有生為師。俞笑飛擅唱九調十八腔,與其妻趙美英搭檔,演唱於杭嘉湖和蘇南各地。
抗戰勝利之後,杭州小熱昏藝人除了俞笑飛外,還有小樂福的徒弟徐樂天、羅笑峰、陳錦林等。經常說唱的長篇,既有《火燒紅蓮寺》、《顧鼎臣》、《孟麗君》、《八美圖》、《濟公傳》等古代題材的曲目,又有《啼笑姻緣》、《黃慧如陸根榮》、《槍斃閻瑞生》等當代題材的曲目。
杭州解放後,1950年成立戲曲改進協會。小熱昏藝人俞笑飛、徐樂天、安忠文等參加曲藝改進社,俞笑飛被推選為主任。1958年9月,杭州曲藝團成立,俞笑飛任團長。11月,浙江省曲藝工作者協會成立,俞笑飛為主席。
50年代的小熱昏屬第四代,以安忠文(筱翔飛)為代表。他是俞笑飛的得意門生,擅長南腔北調,是一位能編善唱、堅持創新的愛國藝人。他創作的小熱昏現代曲目《敢想敢做孫才堯》,於1958年8月參加全國曲藝會演,並作為優秀曲目進中南海懷仁堂為中央領導同志演出,受到周恩來、董必武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安忠文創作並演唱的《孫才堯》、《曹老五養豬》、《連環洞》、《斬纜記》、《來阿來》、《便宜貨》、《糾察隊員張老頭》,以及改編的《比媳婦》、《菜場新貌》、《水果招親》等久演不衰,並多次得獎。
1980年,市曲藝團說唱隊中的獨腳戲演員周志華也擅唱小熱昏,他創作、演唱的小熱昏段子《甜甜蜜蜜》及《自討苦吃》,深受觀眾歡迎。
80年代,安忠文之子徐筱安以及滑稽演員黃憲高等演唱的小熱昏節目,也受到聽眾的喜愛。
(1890—1930年),年輕時曾到蘇州拜賣梨膏糖的陳長生為師,學唱小曲賣梨膏糖。宣統三年(1911年)前後,杜寶林回到杭州,把杭州朝報上的新聞編成通俗易懂的唱詞,並吸收陳長生唱小曲的形式,連說帶唱表演,以吸引更多的聽眾。杜寶林的說唱藝術詼諧風趣,滑稽可笑。內容主要諷刺抨擊黑暗勢力,為了避免當局找麻煩,杜寶林就以“小熱昏”作為自己的藝名,意思是頭熱發昏,滿口胡言,不必當真。小熱昏形式靈活簡便,一隻架子上擺著盛梨膏糖的木箱,藝人站在一條長凳上,樂器只有一面小鑼,三塊毛竹板。民國初年,杜寶林經常演唱於迎紫路(現解放街太平洋電影院對面)、羊壩頭湖南會館、旗下(現龍翔橋至開元橋一帶)、眾安橋、城站一帶的空地廣場。
安忠文
藝名筱翔飛,乃杭州傳統曲藝“小熱昏”第四代傳人。
周志華
小熱昏第六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1986年在“江浙滬著名滑稽演員大會串”中被譽為“十八笑星之一”。杭州電視台明珠頻道《阿六頭說新聞》、《開心茶館》知名主持人;
創作小熱昏《永遠是個拆遷戶》獲中國曲藝最高獎項牡丹獎。
創作滑稽戲《究竟誰是爹》1997年獲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優秀劇作獎、第五屆中國人口文化獎“賽立特爾杯”三等獎。
創作小熱昏《婚禮變奏曲》獲1999年浙江省曲藝徵文一等獎,浙江省曲藝新作展演優秀創作獎、優秀表演獎,杭州市九九年度創作成果獎,中國人口文化獎。
創作滑稽戲《天堂衛士》(與人合作)、單口獨腳戲《情調》分別榮獲杭州市第五屆“杭州文藝獎”二等獎。 創作滑稽戲《美好家園》2000年獲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10年開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傳——杭州小熱昏培訓班”,傳授小熱昏說唱,收有弟子10餘名。期間創作《光輝歷程》、《孩兒巷的傳說》、《敬老盡孝》、《菩薩保佑》、《老闆眾生相》等優秀小熱昏曲目。
徐筱安
杭州滑稽藝術劇院專職編劇,杭州“小熱昏”第五代傳人,創作的作品曾獲全國曲藝大賽獎,杭州市“五個一”工程獎。
周福林
周福林(1903-1987)為江陰顧山周東莊人,早年拜陳長生之子陳國安(藝名小得利)為師唱小熱昏,後受上海小熱昏之王杜福林(字寶林)的賞識,收為弟子,才定藝名為筱福林,與著名評彈藝術家張鑒庭為同門師兄弟。民國十三年(1924年),筱福林回錫自立門戶唱起小熱昏。他住在周山浜,設有“翠雲齋”梨膏糖店,常在崇安寺三聖閣、周山浜、交際路定點定時說唱。春夏兩季的時候,還自備船隻到常熟、蘇州、常州等地說唱。他常用的小曲有《梨膏糖調》、《醒世曲》、《賣貨調》等7、8種。記得他的《小鑼賦》有這么幾句:“小鑼一敲開開場,場裡場外真鬧猛,別格事情我勿唱,唱兩段滑稽開開場。說希奇來真希奇,希奇出勒無錫地,無錫人乘船到常州,半路上給紅眼鰟鮍吞到肚皮里。迪格希奇勿希奇,還有希奇在後面,公花園裡有爿茶館店,沖開水朋友叫阿二,有次聽我唱滑稽,開水沖沖勿當心,一個跟斗跌勒茶盅里。”他用《三巧賦》、《嘆五更》、《十嘆空》、《小寡婦上墳》等幾十種曲調唱一些社會新聞。 儘管文化不高,但周福林編演才能卻不低。抗戰時期,他自編自演過《東洋赤佬壞東西》、《唱唱一 二八》、《十九路軍打東洋》、《害人精米蛀蟲》、《盛杏蓀賣鐵路》和《一根黃瓜三扁擔》;他還演唱長篇《槍斃閻瑞生》、《黃慧如和陸根榮》、《林則徐禁鴉片》等曲目。由於擅長唱繞口賦子板,一口氣不歇連唱十三分鐘,且經常流動於蘇錫常城鄉,其聲望遠遠高於瞎子阿炳。新中國後,為配合抗美援朝,義演捐獻飛機大炮;配合愛國衛生運動,義演“除四害”等,是無錫首屆文代會唯一一名街頭藝人代表。他的鋪子則由妻子、兒女經營,生意一直不錯。無錫人生病咳嗽,甚至外地客人也常到他鋪子買止咳梨膏,作為無錫特產饋贈禮品。
賈有福
義烏佛堂鎮人,藝名“賈好笑”,別稱“佛堂麻痢”1931年出生, 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會員,17歲學藝,擅長小鑼書。50年代,他有《新舊社會對比》、《童養媳的苦楚》等曲目。1988年金華地區會演中,他創作並演出的《接婆婆》獲二等獎,1990年參賽的《好事多磨》獲一等獎,唱詞幽默風趣,深受民眾喜愛。1998年12月,賈有福被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授予省“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世紀90年代後,小鑼書日益蕭條,演出僅限少數農村地區,精通此藝術的人日漸減少,賈有福於2006年病逝,隨之也永遠離開了心愛的小鑼書藝術。在義烏會演小鑼書的只有沈樟忠一人,後繼傳承瀕危。
傳承關係
開山鼻祖:杜寶林
第二代:小如意(丁有生)、江笑笑、鮑樂樂、周福林(小福林,無錫一派)、張鑒庭(後改唱評彈)。
第三代:楊華生(註:師承鮑樂樂)、程長發(小長根)、趙文生(開口笑)、俞笑飛(小如飛)、朱克勤、周仁娣(小仁娣)、尤盛茂(小筱林)(無錫一派)
第四代:陳少璋、夏雨田、安忠文等
第五代:余順金(小福祿)、陳錦林、羅笑峰、徐筱安等
第六代:賈有福(賈好笑,師承羅笑峰,義烏一派);周志華
第七代:俞康發、樓重衛、杜敬文、董松波、金一戈等(均師承周志華)
唱詞選編
《賣梨膏糖》
一枝冰雪吊梨膏,二則要用桂圓熬。
山楂麥芽能消食,
四君子能把小蟲消。
上用五香花露飄,
下有六味味道好。
七星灶里生炭火,
八卦爐中等梨膏。
九枝陳皮能開胃,
十味中藥共煎熬。
煎是煎,敖是敖,
煎煎敖敖成此膏。
咳嗽傷風療效好,
男女同胞快來賣梨膏。
《八年血債》
小熱昏藝人陸保振演唱精彩片段(青年曲調):
竹板響,唱起來,
請你們諸位靜心聽一聽。
我伲宣傳人,唱唱新時代,
武昌起義,推翻滿清,
革命到現在。
過了一年又一年,
安居樂業安定又泰山。
東洋軍閥勿應該,
1937年打進來,
害得我伲大小人家才逃難。
好同胞,幾萬萬,
苦頭吃仔交交關。
飛機扔炸彈,房子才炸坍,
海陸空軍,機槍大炮,
外加用兵艦。
八年戰爭出漢奸。
清鄉大隊大機關
汪偽密探和平軍,憲兵情報特工隊。
要算那東洋烏龜最厲害。
敲竹槓,死人勿關,
只要儂袋袋裡向鈔票摸出來。
儂要犟一犟,手槍拔出來,
拖到局裡,先上刑罰,
麻繩吊起來。
打得儂皮開肉又爛,
血淋淋格事情真悽慘。
有錢就是好良民,
嘸沒銅鈿關起來,
灌冷水外加還要燒屁眼。
老百姓,遭大難,
槍籬笆四面來撬開。
東也勿要跑,西也勿要來,
清清掃蕩,翻箱倒籠,
勝過強盜坯。
漢奸個個發了洋財,
軍米捐了幾千萬擔。
儂為生活去跑單幫,
難逃迪坐鬼門關,
一封鎖,統統撥儂抄出來。
東洋烏龜 拉三塊,
殺人放火樣樣來。
見仔我女同胞,奈是勿好哉,
一把拖牢,侮辱調戲,
強迫要強姦。
中華兒女好姐妹,
誓死勿肯撥伊去侵犯。
東洋烏龜 汪八旦,
血淋淋格刺刀拔出來,
勿曉得冤枉死脫多少姐妹。
幸虧那 八路軍隊,
分工合作來包圍。
英雄子弟兵,紛紛上前線,
打得迪班東洋烏龜,
一隻一隻跪下來。
日本皇帝救命喊,
情願國王做奴才。
哭出烏拉來投降,
繳了槍炮滾了蛋,
共產黨的勝利蔣介石又來。
勿曉得,反動時代,
做人格二字更比以前難。
樣樣價鈿大,市面勿能誤,
今朝漲價,明朝又翻翻。
一跳幾十倍。
生活程度真困難,
鈔票名堂印仔交交關。
關金、法幣、金園券,
一塌刮子揩屁眼,
茅坑裡統統才是蔣殺坯。
我伲解放軍,已過來,
物價穩定成立新社會。
實行新民主,努力搞生產,
復興農村,互助合作,
又把土地改。
工農聯盟團結緊,
增產節約紅旗來競賽。
人民當家來作主,
揚眉吐氣把頭抬,
高呼共產黨萬萬歲。
大躍進,總路線,
人民公社建起來,
產量年年高,生活勿推板,
工業農業,鋼鐵糧食,
產量翻幾翻,
國防建設現代化,
新中國好比是鐵打江山。
共產黨英明來領導,
三面紅旗萬萬歲,
共產主義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