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觀福音書的特點
共觀福音書在開頭敘述、作者推斷、處女生子、神子、耶穌洗禮和事跡、他的神學、傳教期限和地點、最後晚餐日期和活動、抬十字架的是西蒙、復生顯靈地點等問題上口徑一致,也都沒有耶穌的自我描述。但是《約翰福音》就與之明顯不同,首先是開頭以及神學觀點不同,也沒有說過是處女生子。第二,約翰福音認為耶穌自創世就是神子,而不像共觀福音書認為是肉身出世或洗禮後才是神子,也沒有描述洗禮。並且在教義上共觀福音書運用的是寓言,而後者卻是小論文的形式,技術上則沒有講一例寓言;也沒有提過驅鬼或曾涉及窮人和病人,奇蹟的事也非常非常少,也沒有與猶太拉比的對話,傳教義的時間也比共觀福音書的一年多出2年。地點也不像共觀福音書集中在加利利,而主要在耶路撒冷附近了。共觀福音書最後的晚餐時間是逾越節前夜,約翰福音是逾越節前夜的前夜,抬十字架的也成了耶穌本人,而非西蒙。撒旦在《馬可福音》中出現了6次,在《路加福音》中出現了5次,《馬太福音》有4次。而《約翰福音》僅在13章27節出現了唯一一次。而且《約翰福音》從來沒有提過耶穌母親的名字,也從來不把她稱為“母親”,而是叫“女人”。另外,共觀福音書明確的記下耶穌兄弟們分別叫雅各、約西、西門和猶大(馬太福音13:55,馬可福音6:3,)。而約翰福音卻避免提到耶穌兄弟的名字。而根據在猶太沙漠的荒漠地帶深處古老的希臘東正教派的聖格拉西莫修道院(St. Gerasimos)發現的耶穌一家壁畫(見右圖)。
圖中描繪了瑪利亞、約瑟和兒童耶穌,而第四也有著光環的男子正是耶穌的親哥哥雅各。同時早期基督教也把雅各稱為“神的兄弟(Iάκωβος ο Αδελφόθεος)。”這幅壁畫證明了共觀福音書描述的耶穌有親兄弟的事實。雖然約翰福音和《使徒行傳》的早期本沒有提過雅各。但是《使徒行傳》的後期本記錄了雅各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人物。而保羅及其他聖徒書信更是暗示耶穌的親哥哥雅各才是第一任基督教大主教(加拉太書1:19)。而雅各在西元62年因觸犯猶太法律被處以亂石打死。從此雅各派實力大減而被保羅派邊緣化。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神學教授羅伯特·貝克福特(Robert Beckford)在其紀錄片《耶穌的秘密(The Hidden Story of Jesus)》認為耶穌的親兄弟們在基督教建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因為其神學對保羅派構成威脅,因此關於他們的記錄都被銷毀,並重新編造了耶穌生平,特別是處女出身的故事(詳見參考資料3英國紀錄片)。這也解釋了後期的《約翰福音》對耶穌兄弟隻字不提的原因。而耶穌一家壁畫則是說明耶穌選擇了雅各在他死後領導教會,而非保羅。除此之外,共觀福音書很多細節在約翰福音中沒有出現。共觀福音書的材料來源
共觀福音書是無法用教會傳統的“見證說”來解釋的,而只能是這三者有著材料來源上的繼承關係。原因在於共觀福音書之間太過相似以至於不同看做是巧合。路加福音第一節也承認,作者借鑑了其他的材料。從19世紀開始,耶經學者們就已經確定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比其他任何福音都要相似,因而來自同一材料,即Q材料。而馬可福音被認為可能就是Q材料,要么就是除了Q材料外,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第二來源。西元1世紀的希拉波利城主教帕皮亞(Papias of Hierapolis in Anatolia) 曾提到的耶穌語錄(Logia)最有可能就是Q材料。因此Q材料就有“二來源說”和“馬可福音說”兩種。
在解釋“共觀福音書”問題上,“二來源說”最被學術界廣泛支持的。該說認為三本共觀福音書之間有文字聯繫(literary relationships ),特別是辭彙的選擇和事件配置的相互關聯。而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別獨立的抄襲了馬可福音,同時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類似卻不同於馬可福音的部分說明還有一個共同的第三來源。這個第三來源就是Q材料(見右圖)。大約馬克福音80%的詩節一字不差的出現在了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三本共觀福音書都具有的材料也被稱為“三重繼承”,三重繼承都是敘述性的,還包括語錄體。另外,還有大量的相同材料同時出現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而未出現在馬可福音中。其中大約馬太福音25%的詩節一字不差的出現在了路加福音中,這25%的部分被稱為“二重繼承”。另一方面,“馬可福音說”是指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只是抄襲了馬可福音。但此說只能解釋“三重繼承”,而不能解釋“二重繼承”。因此“二重繼承”的那部分只能用Q材料來解釋。不過“馬可福音說”的支持學者們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只是在馬可福音原文基礎上增加了347句。其中198句有一個詞不同,82句有兩個詞不同,35句三個詞不同,16句四個詞不同,只有16句有超過五個不同的詞。同時,比較而言,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在“三重繼承”之外僅僅是添加了對耶穌降生的描述和復活的事件,除此以外只有一些相互類似的“語錄材料”,因此這些不能算作來自另一材料,即Q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