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垃圾

學術垃圾

學術垃圾主要發生在當今學術泛濫的社會,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沒有自己的思想研究者缺乏學術自律。“學術垃圾”大量產生,暴露出當今學術評價制度的不合理之處。催生了學術腐敗,破壞學術風氣。

(圖)學術垃圾學術垃圾
學術垃圾,指的是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不斷發表平庸、無創見的論文,把一點所謂新意或者在論文中反覆顯擺,用新題目炒冷飯,這些令人憂慮學術垃圾大量產生的現象,折射出的深層次的學術道德滑坡、學術規範喪失,以及“學術垃圾”泛濫更不容忽視,其對學術尊嚴和科研誠信的危害,值得深思。

表現特點

(圖)大學學報被指生產學術垃圾大學學報被指生產學術垃圾

近來多起學術剽竊造假案相繼曝光,再次引起學界和社會對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問題的廣泛關注。比如,被稱為“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一案,情節荒唐:此人用的是“滿篇抄襲法”,除了把“江蘇”兩字替換成“山東”,把江蘇的統計數據換成山東的統計數據,以及把一些統計指標的對比排序結果稍微改變之外,從摘要到目錄到文獻綜述到正文分析再到後面提出的“對策”幾乎完全一樣——基本上是用“替換鍵”搞定了抄襲。近日又爆出比這個造假案還要“牛”的論文抄襲事件,兩篇標題都為《試論財經領域的新聞輿論監督》的碩士學位論文,除了“致謝”不一樣外,論文的標題、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字、內容、注釋、參考文獻一字不差!

產生原因

學術垃圾大量產生,首先是因為有些研究者缺乏學術自律。由於所謂的成果發表,往往與個人名利直接掛鈎,也由於社會上的浮躁習氣侵入學界,一些研究者再也耐不住寂寞,不經過深入思考,動輒就“下筆萬言”。一個愛惜

(圖)高校垃圾論文泛濫高校垃圾論文泛濫

自己學術聲譽的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早晚會為自己學術研究中曾有過的粗製濫造而後悔。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功成名就後,就不願承認他早年用筆名發表的一些草率之作。因為他知道,那樣的東西是他的恥辱。

“學術垃圾”大量產生,暴露出當今學術評價制度的不合理之處。很長一個時期以來,學校要排名、個人要考核,發表論文論著的數量,成了一項重要的學術評價指標。由於指標偏重數量,不少高校和科研單位把考評不僅變成了單純的論文發表數量統計,甚至荒唐到搞“字數測定”。以量的多少而不是質的高低來衡量學術單位和個人的水平,助長了學術研究“垃圾化”。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不合理的評價導向,還影響到了青年學子。為了提升學校的論文發表數量,有許多高校規定,研究生公開發表了論文才有資格申領畢業證書。但國內並無那么多雜誌可以提供發表空間,這就促使許多雜誌加印增刊,明碼標價出售版面,以容納更大量的“垃圾”來污染學術環境,而“有償收垃圾”,增加了學子們的經濟負擔。

危害程度

製造“學術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學術腐敗,剽竊造假就是其中一個方面。因為過度追求發表數量,因為發表與名利直接掛鈎,給種種不正當交易開闢了市場,並反過來進一步敗壞了學術研究的純潔和嚴肅,破壞學術風氣。
有人以“井噴現象”形容學術論文近年來在國內外雜誌上的大量發表。但是伴隨著這種繁榮的,是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那就是觀點、素材雷同的低水平重複的“學術垃圾”大量產生。其數量之多,在相當程度上擠占了富有創見的學術成果的發表空間,也或多或少阻礙了有價值成果的傳播通道,並給學術研究的真正繁榮與學術風氣建設,帶來了不和諧的問號。頻繁發生的學術造假事件,只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如此囂張的“複製”加“貼上”式的學術剽竊造假時有發生,且能頻頻順利過關,當事人與導師的責任固然難以推卸,但此等事件折射出的深層次的學術道德滑坡、學術規範喪失,以及“學術垃圾”泛濫的現象,更不容忽視。其對學術尊嚴和科研誠信的危害,值得深思。

解決途徑

當務之急,是要在源頭上阻遏“學術垃圾”的產生。要改變片面追求論文論著發表數量的評價體系。現行的考核,

(圖)制度催生學術垃圾制度催生學術垃圾

設定了論文發表數量的“合格”下限,這無疑是不夠的,應當對論文真正的學術含量,約請同行評估。還應當撤銷研究生髮表論文與畢業掛鈎的規定,給研究生營造認真學習、踏實研究的良好氛圍。
要在學術研究隊伍中,大力弘揚正氣,倡導為探求真知、真理而研究。一個真正有志於學術研究的人,是不該過多留意功名利祿的。要把發表粗製濫造論文的行為,提高到事關學術生命的嚴重程度來認識。既管住自己的心,不受浮名虛利誘惑;也管住自己的手,不率爾操觚。在近乎“吟妥一個字、拈斷數根須”的反覆推敲中,帶著虔敬的態度,把紮實的成果奉獻於社會。這樣的成果,才可能是大氣磅礴之作,這樣的發表,才能真正帶來學術的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