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前人李東風講“得法可應變”,“有術方為奇。”它的動作要求圓活敏捷,反應迅速,鬆緊順逆,變化多端;要虛靈挺拔,頂如繩懸,尾閭正中,不失其中,要縱橫起伏,來去無跡,運接蓄髮做到恰到好處;要鎮定不躁,隨機應變,乘隙進取虛以引真,忽隱忽現,變化無常,使人莫測。它的勁勢要求“開合升降”,“螺鏇伸縮”,“用意導引”,“不使拙力”,“整勁內蓄”,“不露棱痕”,運動時好比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又如海濤奔流滔滔不絕,“然而不在外形,在於精神的轉換”,以求動靜,動於形象而靜於心意。
至於“三盤”,拳書云:“上盤行走如追風,中盤動作如游龍,下盤落地見真功。”三盤實是升降高低的幅度表示。並貫穿於拳路的全過程。
所謂“十二勢”乃六合八法之單練法是由十二種自然界的禽獸鱗類而命名的。因為動物都具有維護自己生存的內在本能和固有特點,武術家則用來作為技擊運用上的借鑑或象徵。十二勢名稱如下:
一、龍戰在推掠, 二、虎賁在拔搓,
三、鶴列在攝引, 四、豹掌在劈捉,
五、猿肱在長擊, 六、熊攀在撐拔,
七、雁翼在鏇翻, 八、蛇行在伸縮,
九、鷹揚在鴰打, 十、鸞趨在纏托,
十一、鵬搏在翼抖, 十二、麟盆在扣鎖。
此十二勢貫穿於六合八法拳路中,如在架式中凡攏搓搏擊的形狀則屬於虎賁一類姿勢,取猛虎撲擊之意。
“心意六合八法三盤十二勢”的勁路卻是個複雜的問題,這裡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心意六合八法講究的是“用意不用力”,心意神氣必須同身體(四體百骸)的動作結合起來,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個動又必須是“似動非動”,“帶有心意神氣之動”,這實質上即是“六合”的要點。它的勁除了有剛勁,柔勁,剛柔相濟的掠力外,還有“螺鏇勁”,“卷滾勁”,“揮鞭勁”,“點水勁”,“鉤沉勁”,“抖彈勁”等等;它的勁勢變化則“有攔有擊”,“有蓄有發”,“有虛有實”,“有徐有疾”,“有循環螺鏇”。“有推掠攏搓”,“伸縮無常”,“開合無跡”,“鬆緊有規則”,“剛柔有律”。其勁渾而如翔魚戲水,其勢韌而矯似鶴舞長空;動若江海川流滔滔不絕,靜如山嶽屹立巍然不動;勢勢相當節節相應。作為練習的步驟則應先求外形架式的正確,要求勁勢的作用,即為內斂勁的發勁,最後才能達到“神似”。在具體的習拳過程中,首先應該把“拳架”練正確,爾後在整個套路練習中或單個運動操練,不斷地認識“六合”和“八法”的要領,這樣練習下去,自然能做到形正神似而漸入化境。
評價:“心意六合八法”拳曾是前中央國術館的必修教材內容之一,得到許多武術家和武術界領導的推崇。
前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書寫了“六合八法”四個隸體字。
張之江還題詩一首:“要為心意功,先從八法起,有剛亦有柔,陰陽並相濟,體用一連貫,遍身皆彈力,圓異松合靜,養我浩然氣,動作似游龍,蘊藏皆珠玉,華兵希夷門,惟君得承繼。”
原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題詞:“弘揚武術,造福人民”。
原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題詞曰:“外修形體,內養心性”。
原國家體育總會副主席徐才題詞曰:“內外兼修,持武舉文”。
原國家武術院院長張耀庭題詞:“傳統武術絢麗之花”。
1966年,八卦名家姜容樵先生題詞曰:“六合八法拳具有力學支點、醫療原理及科學內容,更能發展個體活力,適合大眾練習,可增強人身健康”。
1994年,原國家武術院副院長張文廣教授題詞曰:“繼承和發展心意六合八法拳術,為人民服務”。
原老紅軍孫毅題詞:“弘揚武術,全身健身”。
由於吳翼翬早年弟子中不少出洋傳播芬芳,所以在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巴西、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愛爾蘭、義大利、瑞士、瑞典等幾十個國家和中國各省市均有心意六合八法的研習機構、大批傳人和學生。
近幾年來在安徽淮南市成立了“華岳心意六合八法拳術研究總會”,吳翼翬先生的兒子、淮南市武協主席吳英華先生任會長.由國家體育總局音響出版社出版,俏佳人音響公司出品攝製的心意六合八法拳系列VCD套路向國內外發行,在香港發行的心意六合八法的著作達五種版本之多。
又在中國香港註冊成立了吳翼翬六合八法拳國際聯盟總部.總部由世界各地區心意六合八法拳再傳弟子,和習練愛好者自願加盟,自願組織,沒有隸屬關係的非營業性的武術聯合體。
宗旨是:遵守法律、法規和所在國的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海內外武術同道,大力推廣弘揚我國著名道學家、易學家、養生學家陳搏老祖所創、吳翼翬宗師所傳的“華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堅持“以拳會友”,“以商養武”、“醫武結合”的方針,以求“內養心性”、“外修形體”、“以武健身”為人類健康事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