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決策

公共決策

公共決策是指公共組織在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過程中所做出的決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環節,貫穿於整個公共管理過程的始終。對公共決策的研究與探討,對於加快我國公共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進程,提高公共決策的效率和質量,有效實現公共管理目標是非常必要的。

基本信息

興起

正是由於決策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為人們解決選擇過程中的複雜性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手段,而社會公共活動中相互作用的因素越來越多,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大。因此,人們在解決社會活動中的複雜性問題時越來越依賴決策科學。

巨觀層次的決策是關係國家的科學管理,如政體、法制的演變和設計;研究各級政府、議會、司法、監督機構的設定、制衡運行、反饋、糾偏、防腐;同時採用計算機網路系統與專家決策支持系統,風險評估否決系統建立起電子政府,設立政府各級官員、司法執行人員的資格標準與檢查方法。

發展

中間層次的決策是關於地方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科學管理決策。地方政府的決策活動與國家的科學管理活動相關,它是一種在規模上小一些的類似的國家管理。同樣,它也存在著對公共決策的巨大需要;而對非營利組織的科學管理決策來說,一般是與公共物品相關的,它不以獲取功利為目的,屬於公共決策的一部分。

微觀層次的決策是關於每一個家庭和個人的決策,因為其個人選擇因素,它不能作為一種公共決策來研究。但是,由於家庭已經不是單純的傳宗接代的社會細胞,即使是傳宗接代的家庭活動也與社會發生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加之家庭和個人也是公共問題的載體。因此,客觀存在也成為公共決策加以分析的一個因素。

決策管理

公共決策是公共管理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是公共管理的起點,公共管理始終是圍繞公共決策的制定、修改、實施進行的。一個具體的決策目標實現了,相應的管理過程就終結了。

首要環節

從一個孤立的管理過程來看,公共管理過程可分為決策和決策實施以及效果評估等環節。決策是實施行為的確定。公共組織通過制定決策實施方案,把決策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執行目標或階段目標。確定詳細的、可操作的行動步驟,合理配置人力、財力、物力,把決策目標落到實處;決策目標實現以及效果評估之後,管理活動即告完結。可以說,沒有公共決策就沒有公共管理。

依據

履行各項職能的依據

公共管理有決策、計畫、組織、協調和控制等各項基本職能。決策,就是在公共管理過程中所做出的決定;計畫,就是對如何實現決策目標和任務做出安排,制定系統有序的行為步驟;組織,就是為實現決策目標而對一些機構和人員的重新組合,或成立新的管理機構;協調,就是改善和調整各個執行機構、人員和各項活動之間的關係,使各自之間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減少相互之間的重複、矛盾和摩擦。控制,就是監督檢查,對公共管理活動中的各種行為加以控制,使管理活動沿著預定的方向推進;而所有的這些公共管理的各項職能都以公共決策為基礎,沒有公共決策,就沒有公共管理各項職能的履行。

始終

公共管理過程的始終

公共決策既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環節,同時它又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公共管理的其他環節都包含有決策的活動。各項管理職能的履行也有各自的決策。計畫過程中,要對目標和任務做出周密、詳細的決策,做出計畫;計畫制定後要實施執行,也要組織力量,還要進行指揮工作,對此當然也要有決策。還有,在實施決策方案過程中,如有問題還要及時進行再決策予以解決。實際上公共管理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決策和實施決策的過程,“管理就是決策”。

決策系統

公共決策系統是由參與決策的機構和人員所組成的一種組織體系,包括政府組織體系和非政府組織體系。

公共決策信息

子系統

信息子系統是由掌握信息技術的專職人員、設備及有關工作程式組成的專門從事決策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貯存等工作。它是決斷子系統的輔助機構,為政策制定提供資料。 信息子系統在政策制定系統及其運行中的職能或作用是:①收集信息,就是廣泛收集有關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各方面的信息,力求全面、準確,以完整地、真實地反映客觀情況;②加工處理信息,把收集來的信息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分析、歸納,抽取出精華資料,剔除多餘的甚至是虛假的資料;③傳遞信息,就是把加工處理好的信息傳遞到決策者手中,為制定政策服務。信息傳遞要求及時、快速。

公共決策參謀

子系統

參謀子系統是由掌握各門類知識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它也是決斷子系統的輔助機構。 參謀子系統在公共決策系統及其運行中的職能或作用是:①協助決斷子系統界定決策問題,確立決策目標。參謀人員通過調查研究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超前研究和預測,提供有科學依據的判斷,為決策者界定決策問題,確立決策目標作參考。②為決斷子系統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途徑和方法。在決策方案選優時,要為決策者提供經過一系列定性、定量分析論證的初步方案,同時也要提供本系統以及其他諮詢機構對方案的評審意見,以便決策者集思廣益,從眾多方案中選擇出滿意的方案。③對公共決策實施進行跟蹤反饋分析。收集並分析決策實施中的問題,特別是決策實施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偏離決策目標時,要及時提出應變措施,以使決策者、執行者及時矯正,確保公共決策順利實施。

公共決策決斷

子系統

決斷子系統是由擁有決策權力的領導者集體所組成的中樞機構,是決策活動的組織者,領導政策制定全過程。決斷子系統具有權威性和主導性特點。決斷子系統在公共決策系統及其運行中的作用是:①界定決策問題。決策問題的界定是政策制定的開始,它是首要的環節。決斷子系統必須能夠從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中,分清輕重緩急,抓住事關全局的關鍵問題,作為政策問題確定下來。②確立決策目標。決策目標是否科學、正確,對整個政策過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決策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對決策問題的過去、現狀及未來趨勢較全面了解、把握的基礎上。所確立目標必須切實可行,並留有餘地,使之能滿足上下平衡、左右平衡、前後平衡的條件。③設計決策方案。這是一項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一般是委託給參謀子系統承擔。決斷子系統在此的職責是根據決策問題的性質,組織熟悉這類問題的專家,組成高水平的設計組,並為他們的設計工作提供優越的環境和條件。④選擇決策方案。決斷子系統在這一環節的職責是建立方案選擇的價值標準體系,對參謀子系統提供的各種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平衡,最後拍板選定方案。

公共決策監控

子系統

監控子系統是指決斷子系統之外的人員和機構對決策行為以及對決策方案的內容和執行依法進行監督和控制的機構。監控子系統在公共決策系統及其運行中的作用是:①防止決策者濫用決策權的可能;②促使政策內容切合實際;③監督執行機構及其人員正確執行政策。

決策程式

公共決策程式一般劃分為公共問題的界定、決策目標的確立、決策方案的設計、決策效果的預測和決策方案的抉擇等五個步驟。

公共問題界定

公共問題的分析、界定是決策的起點。公共問題就是指那些已經影響到人們正常生活的社會問題。由於實際狀態與社會期望、理想之間存在差距,導致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當決策者覺察到某一社會問題已引起社會廣泛的注意和議論,這個社會問題本身也確實有解決的必要,並且也屬於職權範圍之內的事務時,決策者就會把它列入議事日程,作為公共問題進行研究處理。

決策目標確立

決策目標就是決策者通過採取某項行動方案所要達到的期望效果。合理的決策目標應滿足的條件有:①目標必須具體明確,有的放矢。②目標必須切實可行。決策目標必須立足現實,量力而行,超越現實生產力水平的目標是脫離實際的,不可取的。③目標必須系統化。這是由公共問題的複雜性、多層性決定的,要求決策目標也要形成多層級性與之匹配。④決策目標必須靈活可調,目標是針對未來的,目標的實現有個過程,而且問題的發展又具有不確定性,一成不變的情景幾乎是不存在的。

決策方案設計

方案設計就是針對公共問題,依據決策目標,設計實現目標的各種可能性方案的過程。這一過程被形象地稱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也就是首先大膽構想,提出各種方案設計輪廓,然後對方案輪廓進行嚴格細緻的具體化加工。

決策效果預測

決策是面向未來的,其實施過程是不可逆轉的,所產生的效果既可能符合人們的主觀願望,也可能背離願望。這就要求決策系統必須搞好預測,對未來的決策環境情景及對象的變化要有所把握。通過預測,幫助決策者認識和控制未來的不確定性,把對未來變化的無知減少到最低限度。

決策方案選擇

方案選擇就是對設計出來的各種備選方案進行評價、比較、權衡利弊,從中選出比較滿意的方案。決策方案的選擇有個標準問題,一般認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決策方案要有利於決策目標的實現,體現出儘可能大的效益,實現決策目標所承擔的風險儘可能小,方案要有可行性,方案實施後的副作用(即負面效果)儘可能少。選擇決策方案是決策者的主要職責,為使方案合乎條件,決策者必須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運行最佳化

民主化

決策民主化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它是指在決策過程中要保障人民民眾充分行使參與決策的民主權利,廣泛聽取各行各業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使決策目標體現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決策民主化是決策目標民主化和決策過程民主化的統一。 1.把民主機制引入決策系統,營造良好的決策氛圍

一個決策活動,不是單純的抉擇行為,而是由信息情報活動、決策方案設計活動和抉擇活動等多個相互關聯的環節所構成的完整過程。在信息情報活動和設計活動過程中,決策者當然發揮著重要的協調和指導作用,但這兩個活動環節具有鮮明的專業性,是一個由具有各種專門知識的專家運用他們的智慧,科學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方案的活動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過程。這兩個環節的實質性工作是決策者不能替代的。決策者在此的職責是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形成平等、民主、協商的氣氛,鼓勵人人暢所欲言。因此,決策者一是要發揚民主作風,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係,二是要依靠集體決策。決策的複雜性、系統性特點使個別決策者無法周密、全面地考慮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所有情況,其方案也不可能總是有效而可行的,更不可能是最佳的。個人決策成功的可能性在現代社會已大大縮小。必須依靠集體決策,堅持一切重大問題經過集體討論,民主協商,集體論證,集體做出決定,群策群力來增強決策的可行性、正確性。

2.重視發揮參謀諮詢人員在決策中的作用

政策研究專家、學者是政策方案設計的主要力量,是決策者智慧的延伸。加強專家學者在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既是在更高層次上民主化的體現,也是實現決策科學化的重要保證。我國縣以上各級黨政機關、立法機關及其有關部門基本上已建立了研究室或調研室或研究中心等各種類型的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但目前有相當多的政研機構面臨著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參謀的職能不能很好地實現,對決策的諮詢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

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實現決策目標的民主化

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務公開、政治民主。政治生活缺乏透明度,公共決策就失去社會公眾的監督,決策也就必然成為個別人、少數人的關門定案,使決策由社會群體行為蛻變為個人行為。公共決策作為一種對社會價值作權威分配的手段,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現代社會,必須充分地反映和實現各階層人民的利益要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人民民眾中不同民族、階層、團體又有不同的具體利益。公共決策應處理好各種具體利益要求和利益關係。只有在政務公開,政治民主的條件下,才能使決策者意識到權力與責任的對等,將決策納入科學的、社會的系統,避免自身價值偏好、利益傾向的影響,力求決策目標的民主化。

科學化

科學化的決策是指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遵循決策原則和程式,套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各種方案的選擇,達到方案最最佳化。實現決策科學化的要求是建立完善的決策系統,提高決策參與人員素質,按照科學的決策原則進行決策。 1,建立健全公共決策系統

現代化的公共決策系統是由以決斷子系統為核心,以信息、參謀、監控子系統為支持而組成的有機整體。建立健全決策系統,一要合理設定各子系統。二要充實參謀諮詢機構和信息工作機構。

2,遵循科學的決策原則

決策原則是決策過程中一些固有的運行規律的概括和反映,是決策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條件。它主要包括如下五項原則:一是信息原則。二是預測原則。三是程式原則。四是可行性原則。五是民主集中制原則。

3,提高決策參與者的素質

決策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決策的水平,提高決策人員素質是決策系統改進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要加強決策者集體的班子建設.其次,要提高參謀諮詢人員的業務素質。再次,要提高信息人員素質。

法制化

決策法制化是指以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法規為依據,本著體現人民意志,反映決策過程規律的原則進行決策,並使決策者的權力和行為受到法律的約束和人民民眾的有效監督。決策法制化是我國實現“依法治國”戰略方針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實現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證。 1.理順公共決策主體關係,完善決策規則

決策規則,即關於制定規則的規則,也就是各個決策主體的決策許可權和決策範圍。完善決策規則的目的是防止越權決策行為的出現和決策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這裡,我們主要討論如何理順屬於同級政權機關的中國共產黨組織、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府這三個決策主體之間的關係。理順這三者決策許可權、範圍的原則是:既要保證黨組織對決策工作的領導,又要保證人大的最高決策權,以及保證和發揮政府在決策中的獨立地位和作用。

2.決策程式法制化

決策程式法制化,就是將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程式以法律規範的形式確立下來。它的目的是防止少數決策者草率行事,濫用職權,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經過審議而出台的行為。我們認為,應加以規範的程式有:一是調查程式。二是方案設計程式。三是可行性論證程式。四是社會交流程式。五是政策合法化程式。

3.充分發揮決策監控子系統的作用

在我國當前法制建設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決策監控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強化監控作用:一是發揮內、外兩大監控體系的作用。二是依法保護監控子系統成員的權利,既保護他們言論、批評、監督政務的權利,也要保護他們不要因為監督政務而受到打擊、報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