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
基本職能
合理運用設備技術經濟方法,綜合設備管理、工程技術和財務經營等手段,使設備壽命周期內的費用/效益比(即費效比)達到最佳的程度,即設備資產綜合效益最大化。
要求範圍
設備管理是對設備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管理,包括選擇設備、正確使用設備、維護修理設備以及更新改造設備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設備運動過程從物資、資本兩個基本面來看,可分為兩種基本運動形態,即設備的物資運動形態和資本運動形態。設備的物資運動形態,是從設備的物質形態的基本面來看,指設備從研究、設計、製造或從選購進廠驗收投入生產領域開始,經使用、維護、修理、更新、改造直至報廢退出生產領域的全過程,這個層面過程的管理稱為設備的技術管理;設備的資本運動形態,是從設備資本價值形態來看,包括設備的最初投資、運行費用、維護費用、折舊、收益以及更新改造的措施和運行費用等,這個層面過程的管理稱為設備的經濟管理。設備管理既包括設備的技術管理,又包括設備的經濟管理,是兩方面管理的綜合和統一,偏重於任何一個層面的管理都不是現代設備管理的最終要求。
主要任務
·提高工廠技術設備素質 ;
·充分發揮設備效能 ;
·保障工廠設備完好 ;
·取得良好設備投資效益 ;
基本概述
設備管理是以企業經營目標為依據,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全過程進行的科學管理,即實行從設備的規劃工作起直至報廢的整個過程的管理。這個過程一般可分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兩個階段。 設備的前期管理是指設備在正式投產運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設備在選型購置時,應進行充分的交流、調研、比較、招標和選型,加強技術經濟論證,充分考慮售後技術支持和運行維護,選用綜合效率高的技術裝備。
設備的使用期管理分設備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後期管理。設備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設備自驗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時間內,對設備調整、使用、維護、狀態監測、故障診斷,以及操作、維修人員培訓教育.維修技術信息的收集、處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設備固定資產檔案、技術檔案和運行維護原始記錄。設備的中期管理是設備過保修期後的管理工作。做好設備的中期管理,有利於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維護費用,得到較好的設備投資效果。設備的後期管理指設備的更新、改造和報廢階段的管理工作。對性能落後,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以及設備老化、故障不斷,需要大量維修費用的設備,應進行改造更新。
企業設備管理應當以效益為中心,堅持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生產經營發展和預防為主的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通過技術、經濟和組織措施,對企業的主要生產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堅持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畫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民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綜合規劃、合理選購、及時安裝、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檢修、安全生產、適時改造和更新,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的素質,為企業的生產發展、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分類介紹
設備管理的分類
設備管理分為自有設備管理和租賃設備管理。自有設備按照設備折舊、使用台班進行自有機械費的核算;租賃的機械費按照租賃時間和單價核算機械租賃費;自有機械使用費、機械租賃費共同構成工程項目的機械費,進行成本核算。
自有設備管理
系統根據設備使用計畫進行設備的調配,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合理調配設備資源,保證工程順利施工,主要處理現場設備的日常管理及機械費的核算業務。主要包括:使用計畫、採購管理、庫存管理、設備台帳管理、設備使用、設備日常管理、機械費核算等。
設備租賃管理
根據工程預算和整體進度計畫,結合自有設備情況制訂設備租賃計畫,合理調配資源,提高設備利用率,確保工程順利施工。根據租賃數量、租出時間、退租時間、租賃單價核算租賃費,根據租賃費、賠償費結合工程項目進行機械料費的核算。主要包括:租賃計畫、租賃契約管理、設備進場、機械出場、租賃費用結算等費用結算支付。設備管理基礎工作(IS09000驗證的設備管理內容)
設備管理基礎工作內容
憑證管理、數據管理、定額管理、檔案資料管理和規章制度管理。
設備憑證管理
1.含義:在設備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中,用於記錄設備管理和技術活動,以及經濟核算,並明確管理各方責任的書面證明,就是設備管理憑證。
2.憑證設定原則(活動的依據,保證作用)
(1)滿足需要的原則
(2)簡明適用的原則
(3)科學規範的原則。
3.憑證設定要求
(1)一般設定成表格形式,一張表格有固定欄目和每次要填寫欄目,固定欄目包括標題、表頭、各種線格和文字說明等,標題要意思明確,語言簡煉;填寫欄目,要求數據來源可靠,易於收集,並要考慮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夠的空格餘地。
(2)憑證是隨著設備物流和價值流的流向而傳遞的。傳遞過程中,有的環節需要保留作為依據,所以憑證的聯次設計要合理,並在每一聯上註明所繳存的部門。
(3)憑證格式一旦確定下來,就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4.憑證的具體管理要求
(1)明確憑證的管理部門(科、組)
(2)明確憑證的設定單位和設定程式
(3)明確憑證的啟用、檢查、監督辦法
(4)明確憑證的填寫,使用部門和人員
(5)明確憑證的審核
(6)明確憑證的傳遞和保存辦法。
5.設備憑證參考(附表2-1-26)
1.設備前期管理憑證
(1)設備購置(更新)憑證
①設備購置(更新)申報表
②年度設備購置(更新)計畫項目明細表
(2)設備訂購憑證
①設備訂貨契約書
②設備開箱檢查驗收單
③設備入(出)庫單
(3)設備安裝調試驗收憑證
①安裝調試記錄
②機械設備精度檢驗記錄單
③設備資產轉移交接驗收單
(4)設備台賬建立(更新)
2.設備使用期管理憑證
(1)設備狀況交接班記錄
(2)關鍵設備點檢卡
(3)保養檢查記錄
①設備一級保養記錄卡
②設備二級保養登記表
③定期精度、性能測試記錄
(4)精密封點泄漏檢查記錄
(5)潤滑換油記錄
(6)設備維修管理憑證
①維修通知單
②修理記錄單
⑧設備修複試運轉記錄單
④修理質量檢驗單
⑤修理費用核算表
(7)設備事故報告單
(8)特種設備安全鑑定憑證(一般由勞動局鑑定)
①壓力容器檢驗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證書
②特種設備使用證。
(9)設備技術改造憑證
①生產設備封存申請表
②設備技術改造驗收單
(10)設備資產管理憑證
①生產設備封存申請表
②生產設備啟封申請表
③設備租賃契約書
④設備報廢單
設備數據管理
1.含義
數據管理是指通過對數據收集、處理加工和解釋,使其成為對管理決策有用的信息〔有的信息
仍是以數據表示的)。它包括對數據進行收集、分類、排序、檢索、修改、存儲、傳輸、計算、輸出(報表或圖形)等這一整個過程。
設備數據,主要指設備管理與維修領域內所產生的數據。
2、設備數據管理的作用
(1)通過對物質運動形態的管理,保證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正常進行,保證設備完好,為企業完成生產經營任務提供可靠保證。
(2)通過對價值流(設備採購、維修等費用)的數據管理,使各級人員及時了解設備各項費用的發生及流向,進行費用控制;同時,通過對憑證上的數據與實物核對,避免資產流失。
(3)通過統計與分析,計算和輸出各種數據值與目標值對照,採取措施控制超標指標,並為管理部門制定設備管理工作目標、工作計畫、維修決策等提供依據。
3.數據管理內容的確定方法
(1)用系統思想進行數據管理
(2)確定數據的管理範圍
(3)確定輸出數據
(4)確定數據處理邏輯
(5)最佳化數據管理系統
(6)注重數據的收集管理
4.數據管理程式
(1)數據收集
(2)數據存儲
(3)數據傳輸
(4)數據處理
(5)數據輸出
5.數據匯總——賬、卡、圖表、登記冊的建立
數據匯總是指對設備管理環節發生的數據進行分類累加,求其總數的計算。下面列出常用數據匯總圖表和方法。
l、設備台賬和設備卡片
設備驗收移交生產後,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和財務部均應建立單台設備的固定資產台賬和卡片。數據主要來源於設備訂貨契約,使用說明書和安裝移交驗收單等。
(1)設備台賬:分主要生產設備(F≥5)和非主要生產設備((F<5)
一般設備台賬分三種:
①設備序號賬
②設備分類賬
③分車間(使用單位處事、工段)賬
(2)設備卡片:設備資產管理除應建立完善的台賬外,還需要按使用單位(車間、科室等)的順序建卡片冊。隨著設備的調動、轉讓和報廢,卡片位置可在卡片冊內調整,轉出或撤出註銷。
為了便於核對,保證賬、物相符,設備卡片應一式兩套,(設備管理和使用部門各執一套)。設備卡片在賬薄商店有售。
(3)設備分類與資產編號
在填寫設備台賬和卡片時,均要涉及設備資產編號,而資產編號又與設備分類有關,必須實行統一的劃分與編號。另外,為了便於設備管理和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企業應對設備進行科學編碼,使其既有識別,又利於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匯總。
①設備分類(見設備統一分類及編號目錄)
(用於資產編號前一段)
②設備資產編號
資產設備的編號由三段數字組成,每兩段之間為橫線。一段表示設備類別;二段表示設備使用單位(包括分廠、車間、科室)代號;三段表示同類設備的順序號,表示方法見圖2-1。
2.設備運行管理數據匯總
①主要生產設備潤滑卡片
②不完好設備登記冊
③設備事故登記冊
3.設備備件台賬
4.設備資產變動數據匯總
①設備購置(自製)調入登記冊
②設備封存(啟封)登記冊
③閒置設備登記冊
④設備轉讓登記冊
⑤設備報廢登記冊
5.主要生產設備操作證發放登記冊
6.數據統計
1.設備資產狀況統計,包括以下三方面:
(1)設備擁有量及分類擁有量(分三個層次)
①全部設備: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價值在行業規定限額以上,屬於固定資產的所有設備。
②生產設備:指直接或間接參加生產過程的設備,它是企業固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生產設備管理範圍和管理目錄,由行業主管部門規定。
③主要生產設備:指設備修理複雜係數在規定限額及以上的生產設備,是生產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
全部設備、生產設備和重要生產設備總擁有量和分類擁有量數據,由設備管理部門統計員根據設備台賬,按期統計、制表
(2)設備資產原值、淨值及新度係數
該項統計反映企業每年設備資產規模和老化程度。設備新度係數為設備資產淨值與設備資產原值的比,是價值角度,反映報告期內企業設備新舊程度的一個統計指標。通過該指標的統計分析,為企業制訂設備更新規劃提供依據。
設備資產原值、淨值數據由企業財務主管部門提供,由設備管理部門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統計,填入表格。
(3)固定資產生產設備折舊率及年折舊金額
2.設備技術狀況統計
(1)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
式中,總台數應含企業在用的、備用的、封存的以及正在檢修的全部重要生產設備,但不包括尚未安裝使用的設備。
(2)主要設備泄漏率
泄漏點統計不局限於靜密接合處,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不管是靜密封點,或是焊縫裂紋、砂眼以及其它原因的泄漏,均作為泄漏點統計。
3.設備運營狀況統計
(1)主要生產設備台時利用率
該率是反映設備時間利用程度的指標之一。計算設備台時利用率的依據:
①報告期內主要生產設備實際開動台時由設備制度台時利用情況匯總表匯總,表中數據由生產運行記錄整理得到
②報告期內主要生產設備制度工作檯時,按企業一班、二班、三班制度工時計算得到。
(2)實有設備利用率
實有設備利用率主要是表示生產設備在數量、時間、能力等方面利用程度。它綜合反映了閒置設備,不能使用設備、備用設備及停開設備等方面的潛力,其計算分式為:
4.設備維修狀況統計
①事故(故障)停機率
②設備修理複雜係數統計
③設備大(項)修計畫完成率
④年度維修費用總額。
設備定額管理
1.定額管理的含義和基本形式
企業定額是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一種數量標準,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為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或任務所規定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量。
企業勞動定額有兩種基本形式:①工時定額②產量定額
2.企業設備管理與維修中,主要定額內容
(1)設備日常維護時間定額
(2)設備維修時間定額
(3)設備修理停歇時間定額
(4)設備維修材料消耗定額
(5)設備維修費用定額
(6)設備配件儲備定額
(定額內容的計算在設備修理和配件管理中的介紹)。
設備檔案與資料管理
1.檔案與資料的含義和區分
設備技術檔案是指在設備管理的全過程中形成,並經整理應歸檔保存的圖紙、圖表、文字說明、計算資料、照片、錄像、錄音帶等科技檔案與資料,通過不斷收集、整理、鑑定等工作歸檔建立的設備檔案。
設備資料是指設備選型安裝、調試、使用、維護、修理和改造所需的產品樣本、圖紙、規程、技術標準、技術手冊,以及設備管理的法規、辦法和工作制度等。
設備的檔案和資料都是設備製造、使用、修理等項工作的一種信息方式,是管理和修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資料。設備檔案與資料的區別是:①檔案具有專有的特徵,資料具有通用的特徵;②檔案是從實際工作中積累匯集形成的原始材料,具有丟失不可復得的特徵;資料是經過加工、提鍊形成的,往往是經正式頒布和出版發行的。設備檔案也是一種資料,是特殊的資料。
設備檔案與資料的管理是指設備檔案與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放保管、供閱傳遞、修改更新等環節的管理。
2.檔案與資料管理內容
(1)設備檔案內容
設備檔案一般包括設備前期與後期兩部分。前期檔案包括設各訂購、隨機供給和安裝驗收的材料:後期檔案包括使用後各種管理與修理的材料。
①設備前期檔案明細
A.訂貨契約
B.裝箱單和說明書及資料、附屬檔案、工具明細表(原件)
C.出廠合格證書、出廠精度(性能)檢驗記錄(原件)
D.開箱驗收單
E.自製設備的有關說明及圖紙、資料
F.設備基礎及隱蔽工程圖紙
G.動力管線圖紙
H.安裝、調試驗收單
I.購入二手設備的有關原始材料。
②設備後期檔案明細
A.設備使用初期狀況記錄
B.定期維護記錄
C.定期檢查和監測記錄
D.設備故障分析報告
E.設備檢修記錄
F.設備封存(啟用)單
G.設備潤滑卡片
H.大修任務書與竣工驗收報告
I技術改造申請書及項目技術經濟論證報告
J.技術改造說明書與圖紙及試用效果鑑定
K.設備事故報告單
L.設備報廢單。
(2)設備資料內容
設備管理資料包括為加強設備管理,各級設備管理部門及企業所制訂或編寫的法規、制度、規程、標準等資料。一般包括:
①設備綜合管理資料明細
A.國家、行業、地方有關設備管理檔案
B.企業設備管理方針目標
C.年度工作計畫與工作總結
D.企業設備資產管理規章制度
E.設備資產管理狀況年報
F.專項請示、報告及批文
②設備資產管理與技術管理資料明細
A.設備分類及編號目錄
B.大型、重型稀有、高精度設備標準
C.設備完好標準
D.設備操作、維護、檢修規程
E.設備潤滑手冊(含進口油品與國產油品對照表)
F.設備修理技術標準
G.設備修理複雜係數
H.特種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I.機修手冊
J.電修手冊
K.機械設備備品配件手冊
L.通用設備易損件目錄
M.電氣元件手冊(含進口設備元件與國產元件對照表)
N.機械設計手冊
O.產品樣本
P.專業期刊
Q.翻譯用工具書
設備規章制度管理
設備管理規章制度是指指導、檢查有關設備管理工作的各種規定,是設備管理、使用、修理各項工作實施的依據與檢查的標準。設備管理規章制度可分為管理和技術兩大類。管理類包括管理制度和辦法;技術類包括技術標準、工作規程和工作定額。
規章制度的管理,是指規章制度的制訂、修改與貫徹。
1.規章制度的制定
(1)制訂原則
①具備政策性: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設備管理方針、政策,符合“條例”要求
②要有繼承性
③具有先進性
④具有協調性
⑤具有可行性
⑥具有規範性
(2)規章制度的內容構成
①適用範圍:按照各部門的業務範圍,將設備一生進行科學分段,確定每一段的管理範圍和管
理對象,編寫相應的規章制度。
②管理職能:確定有關的職能部門,如設備、供應、財務等部門在該項管理中的責任和許可權。
③管理業務內容:一般按照設備物流、價值流的流動方向或管理工作程式,規定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內容、方法、手段、相應的憑證及憑證的傳遞路線,應具備的資料等,同時要制訂相關部門之間業務上的銜接、協調和制約方式。
④檢查與考核:規定管理業務所應達到的標準、要求,對相關管理人員的考核內容、考核時間、考核方法及獎懲辦法等。
(3)制訂規章制度的程式
①確定任務:根據管理工作需要,由設備管理部門提出制訂製度的意見,經主管負責人同意確定起草部門
②編寫草稿:由起草人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寫出草稿,送交有關部門徵求意見,然後進行修改形成送審稿
③會簽審批:送審稿經有關部門會簽,重要制度經會議審議,然後送設備主管負責人審批,由厂部以檔案形式發布實施。
2.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規章制度只有在企業實踐中認真貫徹執行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同時,通過貫徹執行也是對規章制度的全面驗證,其中不夠科學或脫離實際的部分將被發現,經組織修訂後,使規童制度更加完善。
(1)貫徹規章制度的程式
①制訂貫徹規章制度的措施:
A.制訂貫徹落實計畫
B、制訂檢查考核辦法。
②組織宣讀和培訓。要把設備管理規章制度貫徹到涉及設備資產管理的各部門的領導、業務幹部和一線工人,組織好學習和討論。
(2)貫徹規章制度的要求
①做好協調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在貫徹執行中會出現在制訂時估計不到的一些問題,如得不到妥善解決,將影響規章制度的貫徹。因此,對出現的總是要採取措施,組織協調解決。解決辦法是,在試行期對暴露出的問題要認真記錄,主管部門要把問題產生的原因調查清楚,如確係規章制度本身的問題,可按規定進行修訂。
②經費保證。貫徹規章制度的過程中要增印一些表格和檔案等;貫徹規章制度的檢查考核中要有獎勵等,均需要一些費用。因此,在貫徹規章制度的計畫中要考慮這方面的費用,並列入企業的財務預算。
3.規章制度的修改
(1)各項規章制度,應根據具體情況,事先規定一個試行的期限。試用期滿後,根據試行中暴露出的問題,集中研究,綜合平衡,統一修訂
(2)規章制度正式頒布執行以後,要在一個階段保持相對穩定,一般當國家或行業的設備管理方針、政策有重大改變,或企業生產規模、管理組織機構有重大變化,原有的規章制度己不適用時,進行修改;如某項制度不適應,也可進行單項修改
(3)規章制度的修改要依據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保留那些合用的部分,對新增部分要充分調研和論證,並要徵求有關人員意見,其修改程式與制訂程式相同
(4)規章制度的修改要經審批,審批級別及審批程式同規章制度的制訂。
4.企業設備管理規章制度(簡介)
(1)設備前期管理辦法或制度
(2)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或制度
(3)設備潤滑管理辦法或制度
(4)設備檢修管理辦法或制度
(5)設備備件管理辦法或制度
(6)設備技術改造管理辦法或制度
(7)設備事故管理辦法或制度
(8)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或制度
(9)設備檔案管理辦法或制度
(10)設備統計管理辦法或制度
(11)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或制度
(12)設備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或制度。
現場安全
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繼續突出重點,加強以“一通三防”為重中之重的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抓好頂板、機電、運輸、防治水,雨季“三防”和治安“三防”工作,加強自製加工和特種設備管理的整治,繼續加大對“非標準”問題的整治力度;同時對重大危險源、危險品、要害部門,及交通運輸要加強防範,實時監控,消除隱患,不發生事故;繼續貫徹學習重大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預案,適時開展防事故演練,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加強各崗位工種事故預防預案的貫徹學習,做到熟記掌握,應對自如。
要有防汛意識,重點加強沉陷區、矸石山、煤堆、鐵路沿線、供電線路、公路橋樑、堤壩、危險建築專項檢查和重點防範。
一、要注意高溫天氣對設備的影響,持續高溫,設備高效運轉,需要注意溫度過高的問題,防止設備燃燒和毀壞
二、要注意雨水對設備的影響,進入雨季,空氣潮濕,雨水多而勤,設備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
三、要注意連續工作對設備的影響。野外工程項目,都在搶時間,爭速度、連續作戰,設備也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但設備保養、維護一定要跟上。
四、要注意設備狀況,設備高效運轉,難免因“疲勞”出現損壞或不在正常狀態工作,切不可“蘿蔔快了不洗泥”。帶病作業,必然造成大的損失。
五、要注意對“新手”的培訓。生產大忙季節,難免招用一些臨時工。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也陸續前來報到,對他們的工作熱情應當鼓勵,但是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使用的的防護措施,一定要向他們交代清楚,經考核他們確定掌握這些技術後,方可上崗,否則,決不能開綠燈。
六、要注意加強對設備管理制度的學習,設備使用是有嚴格規定的,必須經常學習,否則就是老職工也會淡忘,而不按制度規定領用設備,就難以落實設備管理制度,就有可能造成對設備的損害和對使用者本人的傷害。因此,要經常學習設備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開展工作。
七、要注意整改設備隱患。“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已知的各種設備隱患,如鑽機防護設備不全、機器漏油漏電、開關不靈活、儀表刻度不準等等,要逐一檢查核實,校正完善,確保設備完好率。
總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設備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強檢修,任何疏忽、僥倖都會釀出不安全的禍端。
方法
1.培養和建立專業化機械隊伍
2.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保持設備技術狀況良好
3.加強設備使用現場的管理工作
4.加大設備配,加速老舊設備的報廢
5.明確責任,加強制度改革
設備管理新方法
生產設備管理需要注重特種設備、大型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它用於建立設備檔案卡,詳細記錄型號、購買時間、產地、維修記錄、定檢時間、報廢日期等內容。設計安排設備安全檢查表,記錄並保存檢查明細,便於查詢。根據設備相關屬性提醒定期設備保養、維護與檢測,促使企業的設備管理更符合國家和行業的安全管理要求。
隨著信息化技術發展,設備檔案管理。數據管理、定額管理基本都已是實現數據化,以軟體形式來固化之前管理思想,根據設備相關屬性提醒定期設備保養、維護與檢測,促使企業的設備管理更符合國家和行業的安全管理要求。
•建立設備檔案卡,詳細記錄設備詳細信息;
•建立設備操作規程,規範設備操作使用安全;
•定期提醒進行設備保養、維護與檢測;
•安全設備分類管理,隨時查看管理狀況;
•詳細登記特種設備、重點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與定期檢定信息;
•保存歷史維護、檢修信息。
持續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械設備事關建築施工生產的安全、質量、技術、進度和效益,設備管理水平是施工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具體體現。因此,如何提高機械設備管理能力,是市場新形勢下施工企業必須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五大問題困擾設備管理,下面詳細介紹: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建築企業全面推行項目法施工,完全不同於原來的以行政建制為單位組織施工生產,對機械設備管理的重視程度逐步趨向淡化,一方面是設備管理的組織機構弱化,有的施工企業撤消了設備管理的專職部門,或把設備管理歸入工程綜合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缺乏專業化管理;另一方面是機械設備的投入更新減少,租賃使用較多,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裝備率停留在原有較低水平。使施工企業在機械設備方面的問題逐漸增多:
1.機械設備管理、操作、維修人員年齡老化,人員流失嚴重,自有職工比例下滑加快,導致大量無一定工作經歷的農民工上崗操作。
2.設備陳舊、老化加快,不少機械設備已到了甚至超過了報廢年限,導致此類機械設備的事故隱患不斷和維修成本增加。
3.機械設備檔案不齊全,設備管理者、使用者對設備使用壽命無法控制,安全隱患較多。
4.不重視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設備帶病運轉、缺零少件、拆東牆補西牆現象普遍,不能發揮全部機械設備的效能。
5.管理無序,自有設備與租賃設備並用,存在“誰買誰用,誰用誰管”現象,不講究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和投資效益。
總之,由於施工企業項目管理形式的變化,造成機械設備使用管理缺位,“重經營輕管理、重使用輕維修”的思想普遍存在,從而使機械設備故障隱患日益增加,各類事故苗子不斷出現。施工企業要徹底改變當前機械設備管理面臨的困境,唯有積極探索,從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上來尋找突破口。
瓶頸問題
1、 就事論事 回顧發生過的故障你會發現,大量的故障在重複!原因是“三不放過”成了交作業,沒有真正從根源上分析斷根。當同樣的故障不斷重複時,當同一個部位反覆發生故障時,當同一個部件總是損壞時,你就要研究他們背後的原因,就要考慮改良維修,包括一些防呆措施的運用。
2、 不想乾 設備維修的複雜性使很多企業沒有好的激勵辦法,人員多處於乾“良心活”。能幹的累死,收入卻差不多,於是,慢慢能幹的也不幹了。對技術工種的激勵就必須把組織目標轉化成每個人的個人目標,讓大家感到工作是為自己乾的才會產生動力,並且要把能幹不能幹的區分開來,大家才會努力,這裡一個前提就是每個人責任清晰,目標明確。
3、 不願學 乾設備和當大夫一樣,停止了學習就停止了進步,但很多維修人員不願主動學習,儘管自己的技術水平差距很大。這一方面與績效激勵的導向有關,沒有營造一種水平高的收入高的機制;另一方面與日常的培訓有關。設備維修不可能整天進行理論培訓,但對於設備故障特別是典型故障的深入透徹分析還是一個很好的教材,配合以定期的技能比武,設障考試等會有不錯的效果。
4、 不抓保養 很多故障都是有預兆的,這些預兆第一個首先反映在運行中的細微變化,如聲音、振動等,而這些操作工最容易發現,所以倡導全員參與的隱患報告十分重要,它可以將大量的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很多故障發生後,回頭分析會發現大量的故障跟基礎保養有關,正所謂“松一顆螺絲斷一根梁,抽一塊磚頭倒一堵牆”。所以,全員參與的設備保養是突破瓶頸的基礎。
5、 不分重點 一次培訓課後,一個設備部長找到我,講他們企業以前沒有專門的設備部,設備管理很亂,他上台後面對“千瘡百孔”,全方位實施管理改革,結果遭到了空前的抵制,甚至有的維修工都要動手……類似的境況許多人可能都會遇到,怎么面對?不分重點的“全面推進”顯然是不行的,就像久病的病人多種症狀其實就是一個病因,要針對現狀找出關鍵的一兩件事下功夫搞定,其他一些不關緊要的不要管他。當你把這一兩件事親自搞定後,會發現其他很多“病症”已經不治而愈了。
6、 不做預案 很多維修人員甚至管理幹部,一天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等待災難的發生”,設備壞了衝上去,修好了萬事大吉,平日不去研究設備一旦壞了怎么應對,哪些設備容易出問題,結果問題越來越多,工作也就越來越忙。
7、 作繭自縛 維修人員經常犯一個毛病就是“糊弄”,接臨時線亂接,換個繼電器不固定,打開配櫃裡面麻花一樣;設備報警就短接……最終引發大事故,所以,“糊弄”就是“製造麻煩”!設備管理要從細節開始,要靠點點滴滴細節的積累。
8、 管理脫節 有的設備維修人員分到了分廠,設備部就簡單的進行檢查、通報、處罰;有的維修工歸設備管,分廠就不配合、指責、抱怨,雙方好像本來就勢不兩立,其實不在於維修工分與合,關鍵在於怎么管。分廠也好設備部也罷,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只不過聚焦點不同罷了,所以要分別明確各自的定位與職責,才能理清這兩條線。同樣的還有設備部與採購部的關係也是一樣,很多企業設備採購像“擊鼓傳花”一樣,技術與商務割裂,結果買的設備看起來便宜,實際運行成本很高(如能耗、不良率),還有的一邊買一邊改甚至個別企業的新設備發生安全事故等等,這都是管理脫節的表現,我們強調的是目標導向,不允許圍繞責任乾工作!
改革破題
建築施工是流動性強、生產條件多變的行業,建築產品具有固定性、多樣性、生產長期性的特點。而機械設備租賃能較好地適應這些特點,所以成立租賃公司是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設備管理體制屬於分級管理,設備管理部門常常只管編制設備購置計畫,負責設備的購置、驗收、分配等,對機械設備的使用疏於管理,有工地要用就用,沒任務時就把設備堆放在場地上,不進行檢查維修,往往重視的是設備的實物形態管理而忽視其價值形態的管理。對設備的使用、利用率和壽命等根本不重視。隨著項目法施工的深入,這種傳統的設備管理體制越來越顯出其不適應性,因為項目施工是以項目部為單位來組織生產,最終目標是追求最佳的經濟效益。項目部隨著工程開工而建立,隨著工程竣工而解體,這種一次性管理的性質決定了項目部不可能占有大量的機械設備,必須與租賃公司簽訂機械設備租賃契約,發生經濟行為,因為設備租賃使用最為經濟便利。
為適應市場經濟和項目管理模式的需要,許多施工企業內部設立了租賃公司,但設備管理體制基本上沒有變,租賃公司還隸屬於設備管理部門,業務也僅限於企業內部,沒有真正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或多或少存在著行政干預的現象,致使某些企業的領導會認為租賃公司的收入是左口袋掏往右口袋裝錢的問題,沒有實際意義。有時為照顧項目部的積極性,還會從租賃公司應得效益中任意地砍掉一塊,嚴重挫傷了租賃公司的積極性。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對機械設備實行一級管理,使租賃公司真正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以機械設備做為其資產的經營對象,注重保值增值、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由單純的管理型向管理經營型轉變。由於在市場經濟槓桿的自然調節下,設備管理水平的好壞也會直接從經濟利益中反映出來,因此也會促使設備管理人員去研究、探索和採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以求獲得最大的效益,真正調動起設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逐步使設備管理工作程式化、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有效提高機械設備的管理水平。
堅持四化
施工企業對機械設備實行“集中管理,租賃使用”的模式,不但充分地支持和保障建築主業施工上的發展,而且能有效提高設備利用率和投資效益。但要真正有效果、出成果,還必須堅持機械設備的管理創新,具體要堅持“四化”:
1.市場化是機械設備管理效益的關鍵。施工企業中的設備租賃公司對機械設備管理要真正進行市場化運作,充分釋放已有的施工裝備能力和擴張已有的設備租賃市場。堅持以機械設備為單位,強化各項管理,對機械設備的內部使用,嚴格按租賃契約辦事,條件上可以適當傾斜,但不盲目服從施工企業主業需要,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增強設備的租賃服務能力,從而追求機械設備最佳的經濟效益和投資效益。同時,施工企業對機械設備租賃要堅持走社會化的路子,因為光靠內部的市場容量有限,必須在社會化的大租賃市場中,尋找效益,尋找自己發展的道路。
2.制度化是機械設備管理水平的體現。“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切入點,對機械設備管理也如此,施工企業要從機械設備租賃的契約簽約開始,延伸到機械設備使用方案制訂、監督和維修保養,人員的培訓教育、持證上崗等方面都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確保機械設備施工有施工方案、作業有操作規程、驗收有相關制度。有了規章制度,管理才有依據,操作才有方向,機械設備的管理成效才能具體項目施工中顯示出其應有的威力,市場競爭能力才能得到真正體現,項目施工工期、安全、質量等才能步入良性循環的有序狀態。
3.人本化是機械設備管理安全的保障。機械設備管理說到底是由人來體現的,抓好、抓住人的管理和使用是兌現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面,而且事故統計資料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人為原因引起的。因此,機械設備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開展教育、培訓、考核等手段,強化技能鍛鍊,不斷提高人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人的操作水平,使機械設備管理有了實實在在的落腳點。並加強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的投入,把機械設備安全責任制落實到人,明確機械設備租賃公司、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操作人員的相應職責範圍。只有人的安全素質明顯提高了,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也就有了質的保證。
4.專業化是機械設備管理效率的基礎。機械設備管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這就要求機械設備技術、操作、管理人員必須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並加強對機械設備主要危險源的控制,從各種因素上杜絕事故的發生,使機械事故的發生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而且要以機械設備為對象定期進行維修保養,使機械設備自身素質得到充分利用,不僅保證了機械設備在施工生產流程中發揮應有作用,也有效地減少了設備故障,同時也延長了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
意義重點
設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
企業內部管理,是指企業為了完成既定生產經營目標而在企業內部開展的一切管理活動,它包括企業的計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財務管理、班組管理、現場管理等等。人們常把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稱作練內功。內部管理水平的高低,體現了企業內功的強弱。內功強,企業抗風雨的能力就強,市場競爭力就強,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就強。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經常開展各項活動,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千方百計地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在各項基礎管理工作中,任何一項管理對於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企業內部管理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只有選擇好內部經營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住重點,以點帶面,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設備管理就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之一。
生產設備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財富,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物質標誌。生產設備無論從企業資產的占有率上,還是從管理工作的內容上,以及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體現上,它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產設備,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對促進企業進步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設備管理是企業生產的保證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為企業提供優良而又經濟的技術裝備,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在最佳的物質技術基礎之上,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進行,以確保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花色品種,降低生產成本,進行安全文明生產,從而使企業獲得最高經濟效益。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預測,決定進行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在產品的設計、試製、加工、銷售和售後服務等全過程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無不體現出設備管理的重要性。為贏得和占領市場,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資源,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為企業創造最大經濟效益的高質量的產品,設備管理是保證。設備管理水平是企業的管理水平、生產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發生產先進產品,必須建立在企業具備先進設備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於管理,用先進設備生產一般產品,會使生產成本增加,失去市場競爭能力,造成極大的浪費;有的先進設備帶病運轉,缺零少件,拆東牆補西牆,不能發揮全部設備的效能,降低了設備利用率;有的設備損壞,停機停產,企業雖有先進的設備,不但沒有發揮出優勢,反而由於設備價高,運轉費用大,成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業債台高築,生產經營步履維艱。而一些設備管理好的企業,雖然沒有國外的先進裝備,由於管理水平高,設備運轉狀態良好、效率高,一樣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強,企業效益也穩步增長。
設備管理是企業產量、質量、效率和交貨期的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往往是按契約組織生產,以銷定產。契約一經簽定,即受到法律保護,無特殊情況不能變更,違約將受嚴厲的經濟制裁。如果沒有較高的設備管理水平和良好設備運轉狀態做保證,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契約規定的。一旦違約,給企業帶來的就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往往失去市場,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設備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保證。安全生產是企業搞好生產經營的前提,沒有安全生產,一切工作都可能是無用之功。所以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無不強調安全生產,緊抓常抓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強制性的,是必須無條件服從的,企業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之上。根據有關安全事故的統計,除去個別人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設備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別是一些壓力容器、動力運轉設備、電器設備等管理不好則更是事故的隱患。要確保全全生產,必須有運轉良好的設備,而良好的設備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數事故隱患,杜絕了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發生。
設備管理是企業提高效益的基礎
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目的,就是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也是緊緊圍繞著提高經濟效益這箇中心進行的,設備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簡單地說,一方面是增加產品產量,提高勞動生產效益;另一方面是減少消耗,降低生產成本,在這一系列的管理活動中,設備管理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
(1)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量,設備是一個重要因素。加強設備管理是提高質量、增產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黨和政府多次提出貫徹國務院《設備管理條例》,加強設備管理一定要與企業開展雙增雙節活動相結合,套用現代技術,開展技術創新,確保設備有良好的運轉狀態;對於新設備要充分發揮其先進性能,保持高的設備利用率,預防和發現設備故障隱患,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於老設備要通過技術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裝備素質,增強設備性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勞動生產率,關鍵是要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企業內部多數人是圍繞設備工作的。要提高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設備生產效率、減少設備故障、提高設備利用率。
(3)減少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更是設備管理的主要內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設備上實現的。設備狀態不好會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現廢品,原材料浪費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設備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運轉效率,降低設備能耗是節約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節能降耗永恆的主題。在設備運轉過程中,為維護設備正常運轉,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資消耗。設備一般都有常備的零部件、易損件,設備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設備維修費用支出就高。尤其是進口設備,零部件的費用更高。設備運轉一定的周期後還要進行大修,大修費在設備管理中也是一項重要的支出,設備管理抓得好,設備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長,大修理費用在整個設備生命周期內對生產成本的影響,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從而為降低生產成本打下基礎。
RCM
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是歐美通過對設備磨損曲線和設備故障診斷技術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後發展出來的一種維修體系。RCM 強調對設備的異常工況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以設備狀態為基準安排各種方式的計畫維修,以達到最高的設備可利用率和最低的維修費用。其維修體系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事後維修、預防性維修和預測性維修。RCM 在美國融合了更多的維修方式和診斷方法,正在發展成為RCM2 ,尤其是對設備可靠性要求極高的發電廠和化工行業。
RCM 的目標是達到總體成本的平衡點,使得可靠性投資所得到的回報為最高,他通過一組系統工作過程來達到這個目標。RCM 的指導原則為:
1.RCM 是面向設備功能或性能的
2.RCM 是關注整個系統的
3.RCM 承認設計上的限制,追求不斷改善設計
4.RCM 定義缺陷為任何不如意的條件,例如:未達到某些性能或為實現某些功能
5.RCM 任務必須是有效的
6.RCM 任務必須是可適用的
7.RCM 關注四種類型缺陷處理:事後缺陷處理、定期維修、狀態監測、缺陷探測/ 事先維修
8.RCM 是一個閉環系統。
美國波音飛機製造公司對飛機和發動機等複雜設備進行了長期的抽樣研究,發現設備磨損曲線有多種方式,且隨著設備複雜程度的提高,設備故障發生的隨機性愈來愈大,MTBF 的準確度和對計畫的指導意義發生了改變。以MTBF 為基準的預防性維修方式在某些場合下被以P-F 間隔為基準的預測性維修方式所替代。P-F 間隔是指從我們能夠預測發現設備故障的時刻到設備完全失效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
其他要點
可動率和稼動率
可動率是指想要生產時,設備、模具隨時都處於可以正常使用狀態的比率,即指在需要使用設備的負荷時間內,機器設備能按標準定額完成合格品製造的可以動用的時間。100%可動率是理想狀態。
實際上,因程式更換,使用其它製品等不得已的理由,實現100%的可動率是很困難的,因此必須避免因故障、機能低下等原因造成可動率降低的事情發生。
稼動率是指相對於生產時間(負荷時間),實際生產物品的時間(稼動時間)所占的比率,又稱時間稼動率。
自主保養
自主保養是指製造部門的作業人員,在“自己設備自己保養”的思想指導下,自己保養運轉的設備。除要學會日常點檢、給油等保養技能外,還要對設備的異常、故障的修復及延長壽命等進行小型改良
點檢
點檢是在使用前後或每日工作前後對設備儀器按照一定準則進行檢查,確認有無故障和異常。
柔軟化設備
所謂柔軟化設備就是指容易改變功能與用途、容易擴充功能與增加產能的設備。
相關圖書
書名: 設備管理(高職類)作 者:郁君平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07-13
ISBN: 7-111-09598-7
開本:16開
定價: 24.00元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
設備管理
一、在設備選擇上要注意“三個原則”。 企業在選擇設備時要根據企業生產技術的實際需要和未來發展的要求,按照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的原則來選擇設備,充分考慮設備的質保性、低耗性、安全性、耐用性、維修性、成套性、靈活性、環保性和經濟性等,才能確保設備投入生產後的經濟運行,為企業帶來較好的回報。
二、在設備管理機構上要構建“三級網路”。
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起以法人為核心的企業、車間、班組三級企業設備管理網路,健全設備管理機構、明確職責、理順關係。
三、在設備管理方式上要實行“三全管理”。
現代的設備管理不同於傳統的設備管理,它是綜合性的,可以概括為設備的全面管理、全員管理和全程管理,有效保證設備的技術性能和正常工作,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利用率。
四、在設備檢修維護上要實行“三嚴”。
一是嚴格執行檢修計畫和檢修規程,有計畫、有準備地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維護。二是嚴格把好備品備件質量關。力求既保證質量,又經濟節約。三是嚴格抓好檢修質量和技改檢修完工驗收關。對設備檢修和技改檢修實行定人、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確保檢修質量和技改質量。
五、在設備安全運行上要力求“三個堅持”。
一是要堅持幹部值班跟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把設備隱患移交下一班,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人為的操作和設備事故的發生。二是堅持持證上崗制度。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使操作者熟悉和掌握所有設備的性能,結構以及操作維護保養技術,達到三好(用好、管好、保養好設備)、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對於精密、複雜和關鍵設備要指定專人掌握、實行持證上崗。三是堅持抓好“三紀”。安全、工藝、勞動紀律與設備安全運行管理緊密相聯。因此,必須堅持以狠抓三紀(安全、工藝、勞動紀律)和節能降耗、文明衛生等現場管理為主要環節,做到溝見底(排污、排水溝)、現場地面無雜物、設備見本色,並持之以恆形成制度、形成習慣、形成一種風尚,使設備現場管理工作更加紮實。
六、在設備的保養上要實行“三級保養”。
三級保養是指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日保)、一級保養(月保)和二級保養(年保)。日常維護保養是操作工人每天的例行保養,內容主要包括班前後操作工人認真檢查、擦試設備各個部位和注油保養,使設備經常保持潤滑清潔,班中設備發生故障,及時給予排除,並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為輔,對設備進行局部解體和檢查,一般可每月進行一次。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修理,一般每年進行一次。各企業在搞好三級保養的同時,還要積極做好預防維修保養工作。
七、在設備事故處理上要做到“三不放過”。
企業要逐步健全各種設備管理制度,做到從制度實施、檢查到考核日清月結,把執行制度的好壞作為獎懲的重要條件。堅持對一般設備事故按“三不放過”的原則處理,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採取防範措施不放過。
八、在設備改造和更新上要注意“三個問題”。
設備更新改造是設備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設備更新改造中,一是要注意從關鍵和薄弱環節人手量力而行。對設備更新改造應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進行統籌規劃、分清輕重緩急,從關鍵和薄弱環節人手才能取得顯著的成效。二是注意設備更新與設備改造相結合。雖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生產的設備同過去的同類設備相比,在技術上更加先進合理,但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具有投資小、時間短、收效快,對生產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強等獨特優點,因此,必須把設備更新與設備改造結合起來,才能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三是注意設備改造與設備修理相結合。在設備修理特別是大修理時,往往要對設備進行拆卸,如果能在設備進行修理的同時,根據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生產的實際對設備作必要的改進,即進行改善性修理,則不僅可以恢復設備的性能和精度等,而且可以提高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大大節省工作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對設備進行改造時,應堅持科學的態度,儘可能地把設備修理與改造結合起來進行。
設備前期管理
設備前期管理是指從設備需求提出直至設備採購,安裝調試、驗收投入使用的管理,它包含設備需求策劃、設備採購評審、設備招標、簽訂技術協定和契約、設備到廠檢驗、設備安裝、設備調試、設備終驗收、設備移交等過程。
基礎管理
基礎管理工作是按照規章制度和科學手段對機械設備從建立至撤消固定資產期間實行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的管理,以便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能,保護國家財產的完好與安全,更好地為施工生產服務。
機械使用管理
機械使用應以提高設備綜合效益和設備壽命周期的經濟性為前提,要認真做好使用計畫,堅持使用原則,遵循各項規章制度,保證施工需要,降低工程成本。
機械保養管理
機械保養是貫徹“養修並重、預防為主”的管理方針,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減少故障杜絕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機械效能,延長機械使用壽命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按照各型機械規定的保養周期和作業範圍,實行定期保養。
設備管理部門應根據保有機械類型,分別制定機械保養規程,作為保養作業和檢驗質量的依據。進口機械的保養,應嚴格按照機械說明書規定的保養間隔周期和作業範圍進行,並通過實踐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養規程。
選擇設備
1、設備選擇
設備的選擇是企業設備管理的首要環節。合理地選擇設備,既要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能降低設備使用費用,取得設備投資效益。選擇設備必須遵循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可行的原則。在選擇設備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設備的生產效率。設備的生產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能生產的產品數量,一般表現為功率、行程、速度等一系列技術參數。考慮這一因素時,既要避免選擇很快就要超負荷的設備,又要防止選擇擁有過多剩餘生產能力的設備。
2)對產品質量的保證程度。選擇設備時,應考慮機器設備對所生產的產品質量的保證程度。一般以設備所加工的產品、零部件的物理性能、化學成分等技術參數表示。
3)設備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設備加工精度的保持性、性能的穩定性、零件的耐用性等。可靠性高的設備能保證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或少發生故障。通常用平均故障間隔期來定量表示。
4)設備的維修性。維修性就是指設備是否便於檢查、拆裝,零部件是否易於更換等。
5)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在選擇設備時,應儘量選擇節能和原材料消耗低的設備。
6)設備的安全性、環保性。安全性是指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要確保全全,以免發生人身和設備事故。環保性是指設備的噪聲和設備排放有害物質的污染程度控制在一定的標準範圍之內,要求設備配備有相應治理“三廢”的附屬裝置或淨化設備。
7)設備的成套性。成套性是指所選設備與現有設備在性能、能力等方面相互配套的程度。設備配套包括:單機配套、機組配套、項目配套。
8)設備的靈活性。設備的靈活性包含如下幾個內容:一是在工作對象固定的條件下,設備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操作、使用比較方便靈活;二是對工作對象可變的加工設備,要能適應多種零部件加工的性能,通用性強;三是設備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體積小,占用作業面積小,移動方便。
9)設備的經濟性。選擇設備時,應結合實際,在滿足生產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壽命周期費用最小的設備。
設備管理標準
⑴現場工裝設備以滿足現場施工質量和進度進行配備,確保工裝設備安全正常使用進行保養,保證工裝設備有效利用進行管理。
⑵建設指揮部要加強機械設備監督管理,設定懂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專職(或兼職)物機管理員,監督施工單位嚴格管理現場施工設備。各專業工程師要掌握各專業內常用工裝設備的類別、性能等。
⑶建設指揮部應主要抓好以下2個方面的監督管理:
①認真審核施工組織設計中關於機械設備配備方案的合理性,審核工裝設備配備是否符合投標承諾,審核工裝設備配備是否符合驗標和其他有關強制性規定。
②監督抽查施工單位是否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類別、性能等進行配備,是否滿足施工進度需要及時配備,設備進場程式是否滿足要求,設備管理是否達到安全標準。
⑷施工項目部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設立物機部,負責工裝設備的統一管理(包括自有、租賃的機械設備)。按配備方案及時合理選配,按要求對進場的機械設備進行驗收並報監理審批;負責向有關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負責建立設備台帳,及時登記進出場情況;定期組織機械設備的安全大檢查。
②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按規定持有效證件上崗操作,在用的機械設備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有效。
③所有使用的機械設備必須堅持“兩定三包”(即定人、定機、包使用、包保管、包保養)制度,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堅持崗位,確保機械正常運行。
④大型起重設備(指架橋機、龍門吊機、塔式起重機等設備)和大臨機械設施的使用(如移動模架、運架橋設備、鋪軌機等)應由物資機械部組織有關部門做好使用前的檢查、驗收工作,確認安全和無質量問題後方可投入使用。
⑸大規模鐵路施工過程中,本標準對隧道工程、橋樑工程、路基工程、站場工程不同的專業所需的施工機械設備的基本配備、使用操作注意事項、工作標準、機械設備檢修、設備標定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定,確定了現場工裝設備的管理標準,使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達到合理化、高效化、標準化、安全化,以實現現場工裝設備的標準化管理,達到建設項目的標準化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