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東漢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被舉為“孝廉”,到京城作官,歷仕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祐三朝。先後輔佐四代帝王,為官35年。
耿恭這個人真是異乎尋常,岳飛岳武穆的名篇《滿江紅》中的千古絕句“壯志飢餐胡努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說的就是耿恭在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7年)以偏師征守疏勒城的事跡。那一仗真正打出了漢家兒郎的氣魄。耿恭以百人之力,抗拒匈奴單于親自率領的大軍經年之久,箭盡糧絕,甚至榨馬糞以求水,熬皮甲燉弩弦以充飢…真是非常人所為啊。范曄在《後漢書》中寫道“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嘻,誠是斯言,誠是斯言,讀史如此,當浮大白以暢飲,慰英魂於千載之下。
《自然史》一書於公元77年寫成,普林尼死後由小普林尼出版。普林尼在前言中說,這本書是獻給提圖斯的。他的書不是為了“富麗詞藻的愛好者”寫的,而是為了實際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的人寫的。小普林尼稱這部書是“象自然本身一樣”題材廣泛多樣的學術著作。
公元77年,皇太后在一道很長的詔令中譴責並呼籲戒除過分奢侈的生活方式。這份聲明很可能是一份專門辯護詞的一部分,意在引開對她自己和她家族的批評。她聲稱,她實行節儉的目的在於樹立一個好榜樣,並給最需要節儉的地方施加道德壓力。但是她的警告對馬家來說沒有產生大的效果。公元83年,即她死後的第四年,她的兩位家屬炫耀的巨大財富,遭到強烈責難。據說他們建起若干巨邸,宴請數以百計的客人。他們還修了造價昂貴的馬廄,又從西藏的或其他的外族社區聚斂錢財。這樣的排場觸怒了皇帝,以致幾次進行譴責,這個家族開始衰落下來了。
公元77年(大祖大王二十五年)夫余向高句驪貢三角鹿、長尾兔,從此夫余轉而臣服於高句驪。後來,由於夫余在高句驪與中原王朝的衝突中,一直站在中原王朝一邊,當談德(一名安,即好太王)為高句驪王以後。
古蹟
庫倫古劇場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早先為古希臘劇場,規模較小,公元77年毀於地震,公元98-117年擴建到今日規模。遺址首次發現於1873年,1934年開始系統發掘。
公元77年,樓蘭地區就成了西域農業發達區。唐代,“樓蘭”便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詩句。但此時的樓蘭依舊有著積粟百萬、威服外因的壯舉和挾制絲路、左右西域的輝煌。但輝煌一世的樓蘭王國卻在公元3世紀後悄然退出歷史舞台。
人物
楊孚早年致力攻讀經史,鑽研頗深。 公元77年,以參加朝廷主辦的“賢良對策”入選而獲授為議郎,成為參與議政的皇帝近臣。 楊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屢屢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政事的意見。他極力主張以孝治天下,認為朝廷尊崇禮教應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喪均要守三年服喪的定製。漢和帝曾採納了楊孚“孝治天下”的建議,下詔恢復舊禮,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喪”,從而導致以“孝治”為主要標識的封建禮教在君權的袒護下延續影響了千餘年。楊在參預政事之餘,勤奮治學。
建初二年(公元77年),章帝立竇憲妹為皇后,拜竇憲為郎,稍遷侍中、虎責中郎將;弟竇篤為黃門侍郎。兄弟親幸,“賞賜累積,寵貴日盛,自王、主及陰、馬諸家,莫不畏憚”。竇憲依恃宮掖聲勢,飛揚跋扈,強奪民產,就連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田也被他以賤價買了去。章帝過此園,得知內情,指責竇憲說,“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竇憲大為震懼。皇后為毀服深謝,良久乃得解,使以田園還給公主。章帝雖然赦免了竇憲的罪過,但也不委以重任。
逝世
多婁王(生年不詳,公元29-77年在位),百濟第二代王,為首代王溫祚王之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