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
1、馮太后臨朝稱制
公元476年,文明太后(即馮太后)38歲,她再次宣布臨朝稱制,從幕後再次走到幕前,再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她聰明果決,猜忌而長於權術,以重管﹑重罰駕御群臣,為其所用。
2、馮太后稱制時,開始制定俸祿和戶籍制度。
北魏在早期,百官原無俸祿,靠著對外的不斷征戰而獲得賞賜。但是隨著拓跋燾統一北方,和擊破柔然之後,北魏的戰事逐漸變少。到了馮太后稱制時,開始制定俸祿。
太和八年定每戶增調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祿。稱為“班祿”;太和九年採納給事中李安世建議,實行均田制,使農民附著於土地,勞力得以利用﹐荒田得以墾闢;北魏原來沒有戶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戶口,稱宗主督護制;定民戶籍,馮太后力排眾議,認為立三長則廕庇的戶口可以檢出,課調可有常準,決定實行。結果不僅北魏本土見效,同南朝歸於北魏的淮北州郡戶口,幾十年間也比屬南朝時大見增長。
馮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製三者配合實行,為孝文帝遷洛以後的繁榮富庶打下了基礎。
歐洲大事
1、西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476年,奧多瓦卡被他統率的駐守羅馬的日耳曼僱傭兵擁立為國王,同時將羅馬皇帝奧古斯廢除,從而結束了西羅馬帝國。後被西奧多里克率領的東哥特人擊敗,並且被西奧多里克指使的人謀殺。
奧多瓦卡(Odovacar,or Odoacer,約公元435——493),日耳曼首領,羅馬第一個殘暴統治者。
2、公元476年,歐洲中世紀開始。
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數百年後,在世界範圍內,封建制度占統治地位的時期,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6月
公元476年,馮太后於將年僅二十三歲的獻文帝毒死。
由於18歲的獻文帝在公元471年,被迫禪位於五歲兒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后,但他仍統兵南征北伐,並且還殺了太后的男寵李奕。
公元476年的六月初一,朝廷突然頒了一個皇帝詔書,宣布平城戒嚴,而且京師內外的所有軍隊,分三批,分批調出首都,甚至首都附近的軍隊都調走。這期間,獻文帝拓跋弘因為兵變陰謀敗露,被迫服毒自殺。
出生名人
阿耶波多[第一]出生。
阿耶波多[第一]:印度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公元476年生於華氏城(P╣taliputra,現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城)附近。
主要著作
他於公元499年所著的《阿耶波提亞》(凴ryabhatiya 或Laghv 凴ryabhatiya)一書,是印度曆數書(“悉檀多”,Siddhanta)天文學的第一次系統化。全書分四部分,由118 行詩組成。第一部分介紹用音節表示數字的特殊方法;第二部分討論數學問題,其中包括正弦函式和圓周率(等於3.1416);第三部分講曆法,同他以前的《蘇利亞曆數書》(Sūrya-Siddhanta)基本上一樣;第四部分論天球和地球,還提到日食,並提出用地球繞軸自轉來解釋天球的周日運動。阿耶波多的著作於八世紀末以《阿耶波多曆數書》(Zij al-Arjabhar) 的名稱譯成阿拉伯文,後經比魯尼注釋。
名稱由來
公元十世紀中葉,另一位印度天文學家也叫阿耶波多,著有《阿耶曆數書》(Arya-Siddhanta)。一般西方著作把五世紀的阿耶波多稱為阿耶波多第一,把後者稱為阿耶波多第二。1976年,印度曾為阿耶波多第一誕生一千五百周年舉行紀念大會,並發射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人造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