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戊午年(馬年)
東晉義熙十四年
北魏泰常三年
北涼玄始七年
西涼嘉興二年
北燕太平十年
夏國鳳翔六年,昌武元年
西秦永康七年
中國大事件
公元418年,大將劉裕急於篡奪皇位,密令黨羽,中書侍郎王韶之買通司馬德宗左右侍從,伺機除掉司馬德宗。司馬德宗弟司馬德文擔心兄長遇害,整日陪侍,保護他的安全,使王韶之無法下手。12月,司馬德文病,回宮養。戊寅日,王韶之乘機入後宮東堂,指揮侍從用散衣結成帶子,將司馬德宗活活勒死。事後,劉裕偽稱皇帝得暴病而死。司馬德宗被殺後,諡號為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
公元413年,大夏大單于劉勃勃改姓赫連氏。任命叱乾阿利為將作大匠,徵發嶺北夷夏十萬人,修築都城,公元418年竣工,定名統萬城。東晉滅後秦,他乘劉裕還軍,攻占關中, 公元418年稱帝,改年
號昌武,繼改真興。在位期間,築陪都於霍州東城(今霍州市三教鄉東城村) ,修避暑山莊於懸泉山。
中國人於公元418年發明了槳輪船,這在一份中國水軍行動的報告中已有記載。這次行動是劉宋的一位水軍將領王鎮惡指揮的。
公元418年(東晉十四年),文學家湛方生由九江乘舟經湖口入鄱陽湖,留下佳作《帆入南湖》。
歐洲大事件
阿提拉(西文: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人最為人所知的領袖和皇帝,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公元418年,年僅12歲的阿提拉,被作為議和條約中的人質之一送到羅馬宮廷(時值荷諾里皇帝在位,西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同時,匈人亦獲得了埃提烏斯(後來指揮羅馬軍隊,成功抵抗阿提拉進一步西進的將軍)作為人質交換。在羅馬的時候,阿提拉在宮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亦從那裡學習到羅馬人的傳統和習俗,還有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羅馬人希望藉此使他能把羅馬文化在回到匈人領地時傳揚開去,以增加羅馬對周邊民族的影響力。而匈人則希望透過人質交換,能使他們獲取更多羅馬內部的情報。
阿提拉逗留在羅馬時,曾經一度嘗試逃跑但失敗了。於是他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羅馬內部結構上,並專注研究羅馬的內政及外交政策。有時,他甚至會透過暗中觀察外交官們舉行的外交會議去研究這方面的資料。可以說,阿提拉於當時學習的一切對後來他對匈人的統治,以至於他對羅馬的征服戰役都有極大的幫助。
托萊多位於新卡斯蒂利亞的中心地帶,距馬德里以南67公里,古城的東、南、西皆被塔霍河環繞。除了古城及其城牆,世界性歷史遺蹟還包括建有橋樑和大門的塔霍河河岸、羅馬角斗場以及聖塞爾旺多的城防系統。西哥特人於公元418年控制了托萊多。
公元418年最後一批羅馬帝國的駐軍撤離英格蘭。不列顛島上多數的羅馬居民在公元418年攜帶金銀珠寶返回了高盧。
公元418年,西林部被完全摧毀,瓦里亞隨即又再次入侵阿蘭人的領土,殺死了阿蘭王阿達克斯,殘存的阿蘭人投奔汪達爾人的阿斯丁部。但因為瓦里亞在此次戰役中背部受傷,西哥特軍隊暫時停止了追擊的步伐。瓦里亞躺在擔架上巡視了一遍自己的國土,最後決定定都於高盧西南部、加龍河畔的土魯斯城。但就在此時,他卻因傷病逝,營造新首都的任務於是落到了阿拉里克的孫子(或外孫)提奧多里克的身上。在提奧多里克的規劃下,土魯斯城被建設為最氣勢恢宏的西歐城市,很快發展到50萬人口,號稱“高盧的羅馬”。從此以後,西哥特王國也被叫做土魯斯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