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4年

公元34年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農曆正月,吳漢率領王霸等四將軍六萬人,進攻高柳縣。 東漢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國省,以其縣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 漢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才打算修復堤防,動工不久,又因有人提出民力不及而停止。

(圖)公元34年公元34年
甲午年(馬年);東漢建武十年;隗囂漢復十二年;公孫述龍興十年。

大事件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農曆正月,吳漢率領王霸等四將軍六萬人,進攻高柳縣。匈奴派兵數千援助盧芳。王霸與陳訴為前鋒,在平城下多次打敗盧芳將領賈覽及匈奴的援軍,並乘勝追趕出塞。漢軍返回塞上後,又進兵雁門郡,與盧芳將領尹由戰於崞縣(今渾源西)、繁峙縣。(《後漢書·王霸列傳》)

東漢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國省,以其縣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

建武十一年,任隴西太守,率軍擊破先零羌。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赴交趾鎮壓征側、征貳起義。越南史家陶維英《越南古代史》:“在錫光和任延時期,可能由於這兩位太守採取的手段比較靈活慎重,一時還能鎮定人心,因此沒有發生什麼嚴重事件。但是到了任延調往他郡和蘇定接替錫光為太守的時候(公元34年)”,因為新太守的明目張胆和殘暴的手段,使本國貴族和人民就更增加了怨恨,遂以‘征側事件’為契機舉行了反抗之旗。”馬援率軍平定了趾、九真、日南、合浦等六十餘城的蠻夷叛亂,擒殺了蠻夷女帥征側征貳姊妹倆。

漢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才打算修復堤防,動工不久,又因有人提出民力不及而停止。後汴渠向東泛濫,舊水門都處在河中,兗、豫二州(今河南、山東一帶)百姓怨聲載道。永平十二年,漢明帝召見王景,詢問治水方略。王景面分析了河汴情形,應對精闢,明帝大為欣賞。加上王景曾經配合王吳成功地進行過浚儀渠工程,於是賜王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等治河專著,於該年夏季發兵夫數十萬人,以王吳為王景助手,實施治汴工程。王景親自勘測地形,規劃堤線。先修築黃河堤防,從滎陽(今鄭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東利津境內),長千餘里,然後著手整修汴渠。汴渠引黃河水通航,溝通黃河、淮河兩大流域,是始於戰國時期的重要水運通道。

出生

張陵,道教稱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八世祖為“漢初三傑”之一的留侯張良。張良輔佐劉邦打天下,建立了兩漢王朝,被封為“留侯”。而張良功成身退,飄然而去,隨赤松子學辟穀,導引輕身之術。張道陵的父親叫張大順,也好神仙之術,自稱“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兒子,即取名為“陵”,希望將來能追隨先祖,遠離塵世,登陵成仙。張道陵自幼聰慧,七歲時,開始學習儒家“五經”,以後,不斷學習到社會上流傳的天文、地理一類的書。他刻苦學習,立志做官,並想輔佐漢室,榮宗耀祖。志向和毅力鼓舞著他,最後,他進入了全國的高等學府——洛陽太學,在這裡他博通五經,成了一名飽學之士。張道陵太學畢業後,他想跟他的老師一樣來授徒講經,一舉成名。他先後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觀和西北的通仙觀,設立講堂,教授五經。數年間,學生由千人之多,鄉人稱他為“大儒”,名傳一方。

逝世

公元34年,劉歙死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