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幕後花絮
關於影片
有人曾用You are what you eat這一簡單的套裝句式來形容格林納威的片子,最貼切的當為《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在《八又二分一女人》這部片子裡,或許可以套用為幻想什麼就有什麼。
彼得·格林納威在這部自編自導的片中採用黑色喜劇的處理方式,試圖反映男人性幻想這一古老的現象、根源及其結果。影片的片名和不少畫面暗示著格林納威在影射費里尼,不妨將這部荒誕而不拘一格的片子看作是對《八又二分之一》的導演費里尼致敬的一種方式,更借片中人物之口說出貌似自嘲的話語:“有沒有導演以拍電影來滿足他的性幻想?”事實上,格林那威不只在自嘲,此句的“導演”正是拍《八又二分之一》費里尼。在父子倆討論費里尼電影的時候,兒子管費里尼叫“拉皮條的義大利老頭”,嫌費里尼把女性理想化。因此,儘管格林納威一再聲稱此片沒有大男子主義——惟一的證據即為時間幾乎與片時等長的男子裸體鏡頭——但還是背上了“歧視女性”的罪名。而片中還有其他名導如雷奈作品的客串,只是客串方式不一樣:有的直接在看電影時聊天,有的則浮光掠影硬生生插入一段。
以玩弄形式著稱的格林那威這次的美學形式雖沒有以往炫人,但也到達了“符號淹腳目”的地步:豬、馬、柏青哥、歌舞伎、歌劇、墳墓、修女……不勝枚舉,而這些彼此之間並無必然聯繫的符號在電影中事實上是沒有意義的,但這些互相指涉的符號又牽扯出一大堆曖昧難明的意識型態,因此有看過此片的人大呼還不如什麼也不要說,只用“用電影聊天”便是此部電影的現象。
導演
被歸類為前衛類導演的彼得·格林納威曾接受過繪畫訓練以及建築結構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的的影響。崇拜他的人說認為如果世界上有諾貝爾電影導演獎的話,格林納威一定是當之無愧;而反對他的人則認為他拍的電影完全是浪費金錢,垃圾一堆。
作為徹底的精英主義者,格林納威反對好萊塢的拍片方法,從不迎合觀眾的口味。在他看來,電影是一個講究經營與雕琢而有具有高度自我意識的人工製品。格林納威在電影中孜孜以求的一直是隱喻和象徵,對隱喻與象徵的偏愛使得他的電影內容龐雜而思想繁複,雖然他並不關注也不排斥對這些隱喻與象徵的解釋——影評家們對《廚師、竊賊、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做出了花樣繁多的解釋,包括“地獄-煉獄-天堂”、“欲望與人”的解釋,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在諷喻電影生意的事情;法國也曾為《畫師的契約》召開過一個符號學討論會,在這部影片中挖出了男同性戀者象徵主義、北愛的政治歷史、親柴契爾、反柴契爾、親女權運動、反女權運動等一大堆東西——換一個角度來看,正是格林納威電影的容量為這些解釋提供了可能,他自己也經常解釋自己的作品——當然也是各種各樣的——他曾將《一個Z和兩個O》(亦譯為《動物園》)解釋為“‘創世紀’和達爾文之間的對立”。
演員
《八又二分一女人》中的女演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英國、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和台灣,片中的女主角們在格林納威的要求之下褪下衣衫自是在所難免。影片中伊能靜和鄔君梅都有出“色”的表演,特別是伊能靜勇敢“獻身”一說一時成為美談。而正規劃拍攝《靈異第六感》的托妮·柯利特二話不說不僅應格林納威要求褪去衣衫,更理去秀髮,變成大光頭;阿曼達·普拉莫飾演的女騎馬師最後還光溜溜地騎馬狂奔,勇氣可嘉;飾演特異獨行、博愛主義的波莉沃克陪著老爸爸(約翰·斯坦丁飾)一起做愛……在《枕邊書》中脫得精光的鄔君梅此次則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能幹自信的女強人,她表示:“參與這部電影十分有趣,雖然角色沒有《枕邊書》驚世駭俗,但增添了更多女人情慾內心戲。”
片場兩位男主角也並未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優待,更是常一絲不掛全裸入戲。在談到為什麼會選擇年輕的馬修·德拉米爾來演富家少年花錢買女人的角色,格林那威直率地說:“他雖然有點瘦弱的樣子,但是他擁有英國男孩的貴氣與紳士,加上面對鏡頭不生澀,因此是劇中不二人選。”並預測說“假以時日他會於影壇上大放異采”。
·影片拍攝的地點橫跨日本、盧森堡兩地,帶著大批的人馬拍攝電影雖然對一位大導演格林納威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要帶著九個女主角,外加兩個男主角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句話評論
不妨將這部片子看成是依照格林納威的脾氣處理而成的一部慢吞吞的、矯飾的、半真半假的喜劇。
——芝加哥太陽報
正如《八又二分一女人》所揭示的那樣,這兩個導演(格林納威和費里尼)對性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時代紐約
格林納威的影片無疑是視覺盛宴,總是提供豐盛的裸體,並試圖以此掩蓋敘事的矯飾、智力的晦澀,以及完全缺乏有血有肉的人物個性的不足,而《八又二分一女人》則具有所有上述的特點,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Reel電影評論
媒體報導
·格林納威坦承:要調教一群光著身體的男與女是件難度頗高的事,尤其是要將有著東西方不同價值觀的演員集合在一起更是難上加難。
·
伊能靜說:“格林納威有著一股催眠的神秘能量,他常在拍戲現場拿著一杯紅酒,輕聲問準備好了嗎 ? 可以脫了嗎?演員就不知不覺為電影賣力演出。”·鄔君梅表示,在格林納威的上一部作品《枕邊書》的拍攝過程中,格林納威也是如此每天不斷的像是催眠一般的問著鄔君梅,最後完成了全部拍攝。
·片中兩位日本女演員則很放得開。在拍攝期間,她們和服里幾乎不穿任何衣物,導演一聲令下就毫不思索地脫了。
·影片籌拍階段,格林納威曾有意邀請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男主角,但遭拒絕。
精彩劇照
相關文章
《8個半女人》——符號的失語
文章發布時間:2004年12月1日 作者:到尾
到底這部片裡有幾個女人?如果片名沒有標識,恐怕誰也算不出來。
這就跟要搞清楚導演在這部電影要講什麼一樣的困難,我看了兩遍才弄懂這故事的梗概(只是故事):兒子因為要安慰父親的喪妻之痛,“開導”他父親接受“性”的美好,找了八個半的女人來從事“性的實驗”(或被實驗),結果他老爸因此極樂而死,他卻被縮小到幼童般的狀態。等一下,那些女人呢?和片中所有符號一樣,淡出銀幕了。
的確,以玩弄形式著稱的大導彼得格林那威,這次雖然美學形式沒有以往炫人,但也到達“符號淹腳目”的地步,符號如豬、馬、柏青哥、歌舞伎、歌劇、墳墓、修女……不勝枚舉也就罷了,偏偏符號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大家可以談得興高采烈,一開門見到一台直升機;躺在病床的女馬師為什麼敞著一對透明的“胸罩”?父子間談到悲傷的喪母話題,馬上又剪進另一個場景父子在討論老二和同志的問題。這是在乾什麼?如果說導演是在“喻有意於無義之中”(就是言志),倒不如說導演是在玩,醜化或疏離這些符號的意義。不過,這些符號在電影中事實上是沒有意義的,但討論起來每一個,以及每一組互相指涉起來,又可以扯出一堆曖昧難明的意識型態,不如什麼也不要說,只指出像“用電影聊天”便是此部電影的現象。
連劇中透露出導演的用心關鍵句都有自嘲的調調:“有沒有導演以拍電影來滿足他的性幻想?”,事實上,彼得格林那威不只在自嘲,此句的“導演”正是拍《又二分之一》費里尼。彼得此作裡面的橋段(當然你會注意到片名),正是諧仿原片的部分,事實上,片中還有其他名導如雷奈作品的客串,只是客串方式不一樣,有的直接在看電影的時候聊天,有的浮光掠影硬生生插入一段。但是就像片中多的是導演故意留下的抄都抄不完的關鍵句如“我要拍部電影紀錄這些sex的事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個是貝蒂?你不要亂改人家名字”(劇中人語),已經搞不清楚了。
相關評論
2007-07-09 14:35:00 來自: 端 (上海)
8 ½ Women / 八又二分一的女人的評論
2個小時以後,《八又二分之一女人》結束。一直在玩電腦遊戲的老媽忍不住問我這電影講的是什麼。看了碟片封面的介紹,才發現原來我沒有真的看懂……
影片開始兒子接到父親的電話,他母親去世了,兒子從東京趕回家。沉浸在對妻子無比深情回憶中的父親,不時的懷念曾經的種種,讓兒子有了疼愛的念頭。他陪著父親看電影,以此讓父親分散注意力,對別的異性有性趣。直到他們看到了一部大師的作品《八個半》,於是父子二人歡欣鼓舞的開始建立他們自己的後宮,在偌大的莊園裡,編排了1-8個房間,從此開始幸福的生活……
這是官方的介紹,用我的語言表述。
父親在看《八個半》的時候評價:導演在用電影滿足自己的欲望,說白了就是一部YY的作品,這也正是我希望用來形容這部電影的話。雖然片名有“女人”,滿篇也是女人來來往往,可惜,都在滿足男人的幻想,父子在對話中完成對女人的理解,交流彼此的發現,仿佛這個過程中女人可愛的一面呼之欲出。但是短暫的幸福生活之後,他們懼怕的女人的另外一面出現了,他們慌張應付,卻搞得灰頭土臉,最終只能無奈接受。
父親在“女王”的身邊死去,現實版的後宮土崩瓦解。
估計該片的導演和阿爾莫多瓦是兩個極端。阿爾莫多瓦的電影看完了會說:這個世界沒有了男人就清淨了,而該片的導演似乎在影片中完成了自己對於女性的幻想,而後又不得不揭穿女人真正可怕的地方。
世界上有兩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
對了,有人問那八個半的“半”是誰,我查閱了網上的資料,貌似是那頭豬。好個可怕的隱喻,最終它因為自己的貪吃被毒死了……
閱讀連結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article/1/1494.html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7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