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戳

八卦戳

1897 年國家郵政開辦後,當年刻制開用了一類具有中國特色的郵戳,即八卦戳。 八卦戳的形式是以一長橫和兩短橫表示,稱為“駁”,戳由六駁疊成,共64卦,即64種戳式,實際上並沒有64種戳式,有些八卦戳正倒相同。

簡介

八卦是我國古代創造的一種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它是以一長畫“——”為陽和以兩短畫“——”為陰組成,稱為爻。三個爻構成一卦,有八種基本圖形,稱為八卦,應該具有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據《易傳》稱,八卦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自然現象。八卦相互搭配,又得64卦,其中以“乾”、“坤”兩卦在八卦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看作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戳是採用六爻疊成的八卦,分別表示不同的地名而使用的銷票郵戳。我國老郵學家孫君毅在其所著《清代郵戳志》第三章有關八卦戳中,曾提到到赫德的一段話:“中國對於歐洲的任何制度都不會原封不動地接受,因此必須改頭換面才能適合中國人的眼光。改頭換面以後,內部的骨架子必須是堅固有力的,五官四肢仍然是完備的,全體的職能當然還可以實現……”孫君毅解釋赫德這段話的意思是“實權是不容放鬆的,表面上稍為改動適合中國人的習俗,對於擴張活動是有好處的。”這大概就是運用帶有濃郁中國民俗的八卦形做戳記的動機吧!

歷史

用八卦形郵戳始於1897年1月13日,造冊處處長兼郵政總辦葛顯禮在通傳第八號檔案規定,用日戳蓋銷郵票,只有當高面值郵票(特別是紅印花加蓋元數票)未經充分蓋銷者,再加蓋八卦戳。如1956年集郵家馬任全向國家捐獻的紅印花小一元舊票,即是蓋銷八卦戳。但實際上此後一年間發現的實物不少是各種面值都蓋有八卦戳。在那份“通傳”中,還檢發各郵局地名銷印(即八卦戳)各一顆。每顆代表64卦中之一卦。造冊處在檢發卦戳前,曾留下了各戳戳樣。這一戳樣為當時一郵務官薛亨得到,薛在1929年1月,曾出示給他在天津的遠親梁芸齋,梁抄錄後轉告周今覺,周將所抄的30個卦戳的地名,登載在《郵乘》三卷三期上。薛亨去世後,戳樣真跡為陳志川所得,後經陳將真跡登載於1944年《新光郵刊》14卷第1期上。據《清代郵戳志》統計,圖二中所列30個地名,“但從實(寄)封及舊票上只發現25個地名,沙市、北海、蒙自、思茅、河口五地未見。”這本書是1984年出版的,在1985年,台灣郵學家薛聘文著文,部分解答了上述問題,他說:“雲南之蒙自、思茅及河口三局,延至1901年10月12日始收寄公眾郵件,雖有卦戳,迄未用過。”至於沙市、北海二地為何未見卦戳銷票封,沒有解釋,有待進一步探討。除了官方公布的30種卦戳使用局名外,以後在集郵界從掛號實寄封上還發現有另外3種蓋銷八卦戳。一為1951年前後,一外國集郵家H.B.R.Ciarke發現的梧州局使用的八卦戳。在易經上為31卦。二為集郵家吳樂園收藏的1900的7月21日由三水寄廣州後改寄上海掛號封,蓋有卦戳5顆為第38卦。三為一未知局名的卦戳,蓋在萬壽玖分銀票暫作洋銀壹角票上,是卦為第46卦。此外,還發現許多異形八卦戳。如與北京戳相同,但不如北京戳整齊;與蕪湖或南京戳相同但戳形小;湖北樊城局用菱形卦戳銷票;還有小形有框的卦戳,以及尚有其它形狀的卦戳等。有人稱這些形狀的戳是“雜形”戳和“不倫不類之卦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