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897年開辦國家郵政局,因在日本訂製的大圓日戳未能按期交貨,暫以八卦郵戳套用,此戳無地名,不表示收件日期,與海關日戳並用。八卦戳為卦爻形式,配借在30個海關地使用。同年5月開始使用日本製做的英漢大圓戳,雙圈、內圈雙格,外徑36mm,內徑26mm,地名、日期為英漢文字,紀年為帝元,月日為陰曆,此戳為統一制式郵政日戳直徑最大的。1899年5月統一改用漢、英文地名日戳,分局城鎮代辦所普遍使用木刻地名戳,1899年始多用碑形,故名"碑形戳"。因各地自行刻用,尺寸、規格不統一,林林總總,蔚為大觀。多為無日期,少數留有空格手添日期。
歷史故事
在拙藏鹹豐四年實寄封中有一枚戳記內可見通裕信局的身影。中式信封66 X 138MM,木版印紅色梅花圖,正面書“要緊家信煩寶局寄至江北淮安府城外湖嘴大街麗源錢莊曹景范二哥大人收啟,申江彩豐書柬曹景才托”,右上角蓋地名章“小東門鹽慶橋堍”。封背書“此信要事千祈勿要耽擱立候回音要緊”,左側“信力由申至鎮江付訖/鎮至淮安酒資照例”雙向收費。中縫封條書“護甲九月初十上海小東門內東街頭”。上蓋紅色信局戳記四枚,左下方蓋“上洋全泰洽信局”直式無框形戳,平例右側蓋“上洋全泰洽記信局/南在陸家浜頭/寓在通裕局內”三排直式無框戳。說明上海全泰洽記信局在南市陸家浜,寄寓於通裕信局署內,兩局互聯合寓。信到鎮江北岸揚州中轉蓋“揚州天順信局/住左衛街寓/全泰洽局內”,框式四格碑形戳於左上方。此戳同樣含兩家信局的地址,揚州天順信局寓所在左衛街全泰洽信局署內。第二程經天順信局沿運河北上抵淮安遞交收件人。上述三戳清晰,至淮安蓋到達戳於中縫,由於古封受蟲蛀蝕局部剝落,長條形雙排字框式戳只見“回信仍寄淮西門內……”等字,應是天順信局局址。
年代的鑑定承蒙慈城張介人先生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有關曹氏的重要文字資料和實物。從曹氏遺存的大批實物資料證明此封界定應是清鹹豐四年歲次甲寅(1854年),是一件早期民信局重要的珍貴文物。清鹹豐年後上海逐漸引成國內政治經濟的中心地位其速度驚人。而在1843年11月上海剛開埠,還只是一個縣治,為之寧波林春元開辦的通裕信寓郵路有蘇杭而無上海。歷史記錄是最忠實的,相隔二十載後上海就成為國內金融業的中心。有一位學者書“1843年11月17日上海依約開埠!以此為起點,曾經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無所表見”的上海開始了魔幻般的變遷。短短數十年間,上海一個普通的濱海縣城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現代性的“第一繁盛商埠”。
到20世紀30年代,成為與倫敦、巴黎、紐約、柏林並駕齊驅的世界性大都會”。金融史、交郵史上無不稱上海是各行各業的中心,民信局也並不例外,總局照例應在上海!舉足輕重。汝不知上海在開埠前還只是一個港口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