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希臘東南的地中海域,距希臘本土130公里。該島東西長約298公里,南北寬1156公里,面積8236平方公
里,是希臘最大島嶼、古老文化中心、地中海著名旅遊地。島上有山地和深谷,風景優美多資,還有斷崖、石質岬角及沙灘構成的海岸。這裡地中海式氣候,風和日麗,植物常青,島上種有橄欖、葡萄、柑桔等,鮮花遍地盛開。島四周是萬頃碧波,因而有“海上花園”之稱。公元前2500年後,克里特島出現了銅器、青銅器。冶金術大概由小亞和基克拉迪斯群島傳來。石瓶、印章、黃金飾物的製作也引人注目。公元前3000年代末,私有制和貧富分化已相當發展。約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現了最初的國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徵是宮殿的修築,每個城市國家多圍繞王宮而形成,宮廷是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最初的國家主要興起於克里特島的中部和東部地區,有克諾索斯、法埃斯特、馬里亞、古爾尼亞、菲拉卡斯楚和札克羅等。其中以克里特島中部北岸的克諾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強盛,各為較大的城市,並擁有海港。在古王宮末期,大概克諾索斯已統一全島。按希臘神話克里特島有米諾斯王的傳說,學者們遂稱克諾索斯的王朝為米諾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諾斯文明。克里特此時出現了歐洲地區最早的文字,初呈圖形,後字型逐漸簡化為線形,向音節符號演進,人稱線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釋讀,大概非希臘語。
行政區劃
克里特的主要行政市區是:
赫拉克利翁州或伊拉克利翁 ,275,000居民。
哈尼亞市 ,139,000居民。
雷西姆農州 , 69,290居民。
耶拉派特拉 ,21,025居民。
阿基歐斯尼可拉斯 , 19,000居民。
拉西錫州。
經濟情況
克里特島林木茂密,東部平原適於農耕,農業以種植穀物、橄欖、葡萄為主,糧食而外,橄欖油和葡萄酒也是出
產的大宗,王宮皆特置貯藏室以巨瓮存儲油和酒,往往庫房連線成行,瓮缸數以千百計,可見油、酒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克里特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主要成就還有工商業和航海貿易。它的手工產品以精巧秀麗著稱,銅器和金銀製作的日用品和工藝品皆相當精美。陶器尤為傑出,古王宮時期生產的一種稱為卡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愛,彩繪優雅,被公認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它的造船業也很發達,商船來往地中海各地。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宮都不設定厚牆高壘,與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視城防建築完全異趣。克里特以其農工產品和地中海各地廣作貿易,和埃及的聯繫尤為密切。克里特一開始便以王宮為政治中心,王權較強,這是它和日後希臘奉行共和政治的城邦制度的一個最大的差別。
氣候類型
克里特天氣的特點可以歸結為: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克里特的氣候屬於溫和的地中海氣候。
克里特沿海和山區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的天氣有很大的差異。
-沿海地區:夏季乾燥,冬季溫和。雨季始於10月下旬一直持續到三月,甚至四月。克里特沿海一帶,尤其是克里特島東部,降雪極其罕見。
-克里特的東部(錫蒂亞地區)要比西部(乾尼亞地區)乾燥、溫暖。這一點明顯的表現在植被上,哈尼亞地區多生長綠色植被,而錫蒂亞地區則多以沙漠。
-克里特的南、北海岸之間也有這一特點:南海岸一帶要比北海岸一帶更加乾燥、溫暖。
歷史沿革
克里特島是地中海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曾在此發掘出公元前10000至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文化遺蹟。約從公元前2
600至公元前1125年,島上湧現了著名的米諾斯文化,藝術、建築和工程技術空前繁榮,並建立了統一的米諾斯王朝。20世紀初,還在該島北部發掘出克諾索斯王宮遺址,規模宏大,與傳說中的迷宮隱隱相符,集中代表了米諾斯文化的成就。它依山而建,中央為長方形庭院,四周有國王宮殿、王后寢殿,有宗教意義的雙斧宮以及貯藏室、倉庫等相環抱,各建築物之間有長廊、門廳、復道、階梯等相連線,千門百戶、曲折通達。素有“迷宮”之稱。各個宮室和長廊,都畫有瑰麗多姿的壁畫,尤以《戴百合花的國王》最著名。宮外西北角有劇場,附近還有皇家別墅和陵寢的遺址。克里特島上還有其他眾多古蹟,為該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後來,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克里特島,還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島以及愛琴海和小亞細亞的許多殖民點,其影響及於小亞的米利都、希臘本土的邁錫尼、雅典和底比斯以及義大利一些地方。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聯繫也更為密切,可能已經建立了友好關係,商業交往更趨頻繁。海外商業的發達和海軍的強大使米諾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權,被日後的希臘人傳為美談。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臘語的人占領了克諾索斯王宮,標誌克里特文明的衰落。從此以後,愛琴文明的中心便轉移到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地區了。
當地名人
克里特是一個歷史名城,在古城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的名人:
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米諾王 。
畫家葛雷柯希臘最卓越的政治家韋尼澤洛斯 (1864-1936)。
以彼門尼德斯 ,是一個異教的申言者。
希臘作曲家狄奧多拉奇斯 。
希臘作家卡桑扎契斯 。
總理米索塔基斯。
名勝古蹟
王宮是克里特文明最偉大的創造,這裡不僅是米諾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經濟中心,因為宮中有
眾多的庫房、作坊、存放經濟檔案的辦公室和徵收稅款的機關。新王宮時期最後落成的王宮是一組圍繞中央庭院的多層樓房建築群,面積達2.2萬平方米,宮內廳堂房間總數在1500間以上,樓層密接,梯道走廊曲折複雜,廳堂錯落,天井眾多,布置不求對稱,出奇制巧,外人難覓其究竟,因此古希臘神話傳說中譽之為“迷宮”。現在王宮遺址已得到充分發掘和部份復原,其建築總體呈長方形,按米諾斯宮室的通例,四周不設圍牆望樓,全宮以長方形中央庭院為中心(長60、寬30米),倚山而建,地勢西高東低,因此庭院以西樓房有兩三層,以東樓房則有四五層,從東麓遠望王宮,但見層樓高聳,門窗敝廊參差羅列,其景觀為古代王宮所罕見。庭院西面樓房主要用於辦公集會、祭祀和庫存財物,東面樓房則是寢宮、客廳、學校與作坊。
各層各處都有樓梯相連,尤以庭院東面的中央大樓梯最為宏偉,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構成柱廊,梯道寬闊,彩繪艷麗,被譽為王宮建築最傑出的紀念物。其旁之雙斧大廳分內外兩室,以摺疊門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風,顯示米諾斯建築的靈巧。廳旁的王后寢宮則是一套典型的米諾斯豪華住房,內壁繪有海豚戲水的壁畫,優美雅致,相連小間有浴室和沖水廁所,這種衛生設備在古代是獨一無二的。和建築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宮各處的壁畫也是古代藝術的上乘之作,顯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靈巧秀逸的特色,和東方各國的威嚴沉重有別。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登入戰役歷時十二天,以德軍占領克里特島而宣告結束。在戰役中,德軍陣亡、失蹤包括第7空降師師長
薩斯曼少將以下約4000人,傷10000人,總計傷亡1.4萬人,損失飛機220架,其中運輸機179架。德軍唯一的空降師第7空降師,在戰役中遭受了巨大損失,傷亡超過5000人,幾乎占全師的四分之三;參戰的空降兵總計傷亡6500人,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可謂元氣大傷。由於德國空降部隊在此次戰役中的巨大損失,克里特島因此被稱為“德國傘兵的墳墓”。英軍方面的損失,在克里特島上的大英國協軍隊陣亡1742人,傷1.5萬人;海軍傷亡約2000人,合計總傷亡約1.8萬人。希臘軍隊被俘約6000人,傷亡約3000人,合計傷亡近萬人。盟軍總傷亡人數約2.8萬。英國海軍3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被擊沉,1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被擊傷。希臘海軍1艘裝甲艦、12艘驅逐艦和10艘快艇被擊沉,還損失了75%的商船。
戰後,希特勒召見了第11航空軍軍長斯徒登特,對該軍在克里特島戰役中的表現大加讚賞,並授予他鐵十字勳章。但希特勒從克里特島戰役空降兵部隊的慘重損失中,認為傘兵時代已經過去,大規模空降作戰只會導致比克里特島更為慘重的損失。基於這一思想,德國沒有及時補充擴建其空降兵部隊,從此後,德軍在戰爭中,再沒有實施過大規模空降作戰。
相反,盟軍從克里特島戰役中認識到空降作戰的重大意義,並認為空降兵部隊對於戰爭的勝利至關重要,開始大力加強空降兵建設,於當年組建了大規模空降戰的戰術單位——空降軍。
神話傳說
神話中的米諾斯是由宙斯與他的情人歐羅巴所生。宙斯曾將歐羅巴變為叱牛,以此躲避天后赫拉的加害。因此, 歐羅巴的兒子米諾斯從不使用壯牛向神祭祀,此舉觸怒了神。神讓米諾斯的王后與牡牛相愛,生下了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諾陶(俗稱米諾牛)。從此吃人怪獸米諾陶使克里特人陷於恐怖的鏇渦。米諾斯決定請當時希臘傑出的建築師代達羅斯在克諾索斯宮內修造了一座迷宮,用來隱藏米諾陶。當時雅典是克里特的附屬國,米諾斯命令雅典王每年送7對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島,放人迷宮中餵養米諾陶。雅典王子忒修斯決心為民除害,隨童男童女來到克里特島、克里特公主阿里亞娜與忒修斯一見傾心贈與他魔劍與線團。忒修斯提著魔劍進人迷宮,將線團放開作為標記,經過殊死的搏鬥,殺死了米諾陶,並循標記離開了迷宮。
神話中的克諾索斯宮長埋於地下3千餘年而杳無音信,很多人認為那是子虛烏有的傳說。直到1878年,伊拉克里翁的考古學家偶然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並在那裡發現了古代錢幣和陶瓷殘片。1879年,古城的發現者、考古學家米諾斯·卡洛凱林諾斯開始對古城進行發掘,但因受到當時統治克里特島的土耳其政府的強烈反對,最終不得不停止正在進行的考古發掘。
正當克里特人與土耳其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時,英國學者阿瑟·伊文思斥巨資買下了這片上地、伊文思是英國工 業家之子,對考古事業有著狂熱的追求,他堅信這座古城就是希臘神話中的術諾斯迷宮。1900年3月,伊文思在克諾索斯遺址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發掘,發現了與神話傳說中相似的宮殿遺址和大量的珍貴文物,使這座規模宏大、結構紛繁複雜、室內裝飾精美絕倫的豪華宮殿得以重見天日。
伊文思將他的青春、財富和熱情全部投入到克諾索斯宮的發掘和重建工作中,消失了3千多年的壁畫、彩繪木柱、陶器等文物,有的被復原,有的就按出土時的情況擺放在原地。現在遺址上所有的壁畫裝飾都是複製品,原件一律收藏在伊拉克里翁的考古學博物館中;紅色木柱的複製品為混凝土按原樣製作而成,以便能夠堅固持久。考古發掘使人們對克諾索斯宮有了更全面和真實的了解。
這座宮殿始建於公元前20O0年,最後一批建築完成於公元前1600年。在這400年中,克諾索斯宮曾多次受到地震的破壞,然而地震也賦與了克里特的建築師們充分施展才華的機遇。他們發揮高超的建築技藝,使不同時期的建築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使這座不斷被改進的宏偉壯麗的宮殿,體現出流動性、隨意性的克里特藝術風格。
伊文思不時遐想克諾索斯宮當年的壯麗景觀:樓台、門窗、廊道錯落有致,宮殿富麗堂皇,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伊文思估計當時克諾索斯宮所控制的城市有8.2萬人口,如果包括3英里之外的港口城市阿米索斯,人口總計在10萬以上。宮殿的重要入口和辦公地點都在南部和西部,其下面為宮廷的倉庫。
克里特建築藝術的風格在克諾索斯官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每個建築單元都較小,室內高度較低,宮殿的柱子 都是上粗下細,給人一種獨特的感覺。建築群內給排水設施齊全,宮室結構合理。王后寢宮的外間配備浴室和沖水廁所,這種衛生設備在整個古代世界僅見於克里特。克諾索斯宮的宮牆上裝飾有大量的壁畫,其基本色調是明亮的紅、黃、藍,內容和形式活潑生動,使半明半暗的官室透出輕快活躍的氣氛。
里特人的繪畫題材首選動植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克諾索斯宮王后寢宮內發現的“海豚”壁畫中,眾多的小魚簇擁著幾條恬靜、優美的海豚,在珊瑚和海綿間靜靜地遊蕩,噴射著水花,表現出一種寧靜、安詳的格調。人物題材的壁畫中。最完整的是一件高2.22米名為"國王--祭司"的著色淺浮雕。畫中年輕的國王正在百合花叢中主持祭祖活動。他頭戴用羽毛裝飾的百台花冠,胸前掛著百合花項飾,左手握著麾標,右手上擺至胸前、人物形象富有古典美,肩膀寬闊,腰部纖細,四肢肌肉發達且富有彈性。百合花和蝴蝶也是用極富特色的手法,表現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背景則使用大面積的紅色,烘托出祭祖活動豪華與神秘的氣氛。
克諾索斯宮中有很多關於牛的題材,最有名的是壁畫《調牛圖》。畫面表現的是3個緊張而又沉著的人物和一頭奮 蹄擺尾、狂奔不止的牡牛。牡牛前後似乎為二個身材修長的少女,她們的手腕和臂膀上戴有環狀飾物;牛背上倒立著一個深棕色的人,長發飄逸,動作嫻熟。這幅壁畫的確切含義,目前尚無從考證,似乎是表現一個宗教活動的場面。但學者們更關心的是畫面中間的人是如何躍上牛背的。此外、宮殿中還有帶牡牛形象的雕塑,甚至連高牆上的城諜都製成牛角的形狀,或許這些與米諾陶及迷宮的傳說有關。
米諾斯文明似乎與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至於克諾索斯宮是根據米諾牛的傳說而設計的,還是米諾牛的傳說由克諾索斯宮的設計而來,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
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克里特文明悄然退出歷史舞台,從此湮沒了3千餘年。有的學者認為希臘大陸上的邁錫尼人通過聯姻入主了克里特,形成文明演變的一種和平過渡。但也有學者認為是地震或邁錫尼人的入侵結束了這段輝煌的歷史。總之,落後的邁錫尼人未能再現米諾斯文明的輝煌,只是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邁錫尼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