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縣發展鄉中學

克山縣發展鄉中學

克山縣發展鄉中學,位於黑龍江省克山縣發展鄉革命,創建於1958年,在校教師62人,學校教學嚴謹,管理規範,教學質量優良,先後榮獲“百名青少年上冰雪”先進學校、“最佳合唱獎”“先進單位”、“集體舞優秀”、縣級全面工作先進學校等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發展中心學校,原名發展鄉中心校,2003年8月事業單位改革中,將發展鄉中心校與發展中學合併改稱為發展中心學校。

發展鄉位於克山縣西北56公里處,地處東經125度51分至126度18分,北緯47度51分至48度35分,北與克山農場為鄰,西與訥河市接壤,東與克山縣西城鎮毗鄰,南與克山縣西聯鄉相連。幅員面積15,791公頃,轄9個行政村,人口24,700人,戶數5,963戶,勞動力13,635人。

發展鄉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盛產大豆、玉米、馬鈴薯,是重要的大豆、馬鈴薯產區之一。近年來,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萬壽菊,並在鄉內建有投資1,500萬元的萬壽菊顆粒加工廠,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為模式。

全鄉交通便利,境內有拉寶線、克依線縱橫十字交叉於鄉政府所在地,形成兩條運輸大動脈。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廣播通信事業發展迅速,鄉村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環境達到淨化、美化、綠化、亮化,社會各項事業迅速、健康發展。

辦學規模

發展中心學校現有國小11所,2個教學網點,在校學生1,260人。中心國小、巨勝學校、全勝學校、民勝學校為市級合格國小。綜合中學一所,為市級合格中學、老萊式學校,12個國中班,在校生448人;一個職業班,現有在校生35人。全鄉共有教職員工146人,其中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62人,高中2人,全鄉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歷史沿革

發展鄉原為一望無際的原野,1913年(民國二年)開始有人建屯,到1929年(民國18年)已建立起48個自然屯。因建屯有早有晚,每屯也不過幾戶,無正常的辦學條件,其中30年代(時間待考)丁子云屯(現平安村前屯)劉連仲的父親劉雲武教幾個兒童就算是私塾學館了(引自《鄉史》)。民國時期本地設有公立國小一所。偽滿建國後才設立了幾所學校,首先是孫家區區公社所在地(發展鄉所在地)、劉家窯、鳳陽村、王化臣屯等幾所學校,日本侵略者為貫徹奴化教育的宗旨,1935年(偽康德二年)取締私塾,偽滿教育科在各村設立國民學校。1939年(偽康德4年)孫家屯學校設校長,將外村的學校改成為分校,都在校長管理之下。1940年(偽康德7年)改稱國民優等學校,學制4年,開設日語、滿語、算術、音樂、作文、圖畫、體操、手工等科目。優級班增設珠算,日語為升級、升學主要考核科目。

解放後,1946年在西北區(孫家區)學校的舊址成立新校,1947年春,全區14個行政村成立14所學校。革命學校改名中心校,1954年新建學校12家,有廚房、宿舍。到1958年住宿生都歸農業中學。1950年開展掃盲工作,各村都設立了識字班,教材以農民識字課本為主。從1948年開始集訓,寒暑假集中到縣學習。1949年全區80%的適齡兒童入學,一些適齡青年也要求到校學習。1957年廢除完全國小校和國小校之分。全部改稱國小校。1958年有了新的整頓和發展,建立了發展中心校。確定學校的規模,普及六年教育,學校有了變化,發展公社成立了農業中學,開始設農中班,後又設國中班,設初一到初三三個年級。進行普及中學教育,為耕讀中學。

1950年,區所在地建立一所完全國小校,並設立區中心校。

1952年,各村國小校改多組複式班。1954年,單班教學在各國小校出現,1955年,廢除完全國小,學校名隨村名。

1960年學校都變為全日制學校,全鄉有國小13所,教師55名,班級42個,校舍120間,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1%,開設語文、算數、音樂、體育、圖畫、寫字、自然等課程。

1961年停辦中學,1962年恢復農中,全鄉設2箇中學班,鄉所在地一個班,平安村一個班,學生共80人。

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小停課鬧革命,學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破壞,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心校恢復工作,學校建立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1964年,為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開辦了耕讀班,耕讀班附設在國小內,各村都有,耕讀班所開設的課程與普通班相同,只在作息時間、教學方法、規章制度方面不同於普通班。

1964年,中央教育部普教司周司長同省教育廳廳長梁志超到我鄉進行檢查指導耕讀教育工作。1964年設在平安村的中學班,併入鄉所在地。

1965年首屆農中學生畢業21人,其中六名升學。

1966年“文革”開始後,我鄉教育受到極大的破壞。首先,新課鬧革命,上課教師不敢管,上課只能學“毛主席語錄”,搞“革命大批判”。

1966年“五.一六”通知後,教育戰線開展批判鄧拓、吳晗等人。三家村黑店,揭開了教育戰線的文化大革命,發展公社批判教師的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7月中,“十六條”公布,中國小停課鬧革命,掀起紅衛兵運動,並沖向社會,號稱“革命小將”。發展公社中學由王積政和陳鳳寶帶隊,帶領30餘人到北京串聯,參加了毛澤東的第八次接見紅衛兵大會。

1967年抓“牛鬼蛇神”,把學校領導當作“走資派”,把教師教“黑幫分子”、“走白專道路”,廣大教師受到圍攻、批判和勞動改造,慘遭毒打、戴高帽、掛牌子、坐汽車、遊行等。

1968年後學校建立革命委員會革命領導小組。同年8月“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文章發表後,發展公社貧宣隊開進學校,學校免強複課(但只是形式),授課內容只學毛主席語錄和詩詞,寫批判稿,跳“忠”字舞,批判教師。

1968年,為落實毛澤東同志的五.七指示,原耕讀中學改名為發展五.七中學,開始試辦高中,學生上課的時間不多,學生下田間,下工廠進行勞動。五.七中學有土地185畝,膠輪車一輛,四匹馬,兩頭牛,是年,民勝、長勝、平安、民樂村,相繼辦了國中班。全鄉有中學教學班8個,學生480年。“文革”期間,中學教育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學生搞“大批判”。

黨和政府十分關心教育事業,1972年提出上好“社會主義課”,教學秩序稍有恢復,但不久又遭到批判。

1973年,參加“批林批孔”及“反師道尊嚴”的鬥爭。十年動亂是使我鄉教育受到嚴重破壞,各校教學秩序混亂,教育質量嚴重下降,學生成績十分低劣,給我鄉教育事業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

1974年發展鄉開始創辦幼兒班,對幼兒進行系統教育。幼兒教育工作首先在民勝村試點,當時民勝村有幼兒1,224人,分布在兩個自然屯,共辦四個班,每逢兩個班,每班配一名幼兒教師,教師來源是從學校中選出2名教師,2名是社員。每班有幼兒60名。設施僅有桌凳、教室。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識字、認寫1-100阿拉伯數字,一位數加法,由於教師的素質有限,兒童歌舞還沒有執行。通過1年的幼兒教育,30%的能寫100個漢字,85%的幼兒能寫70個漢字,90%的幼兒能算10以內的加減法。在民勝村創辦幼兒班成功之後,開始大面積推廣,1976年省、市有關單位來我鄉參觀指導教育工點五

1976年發展五.七中學更名為發展中學,設國中班三個,學生90人,高中班兩個,學生120人。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發展鄉有500多人參加高考期中學生300多人,實際錄取10人。是年,本鄉國小恢復升級制度。

1979年學校恢復了教育工會組織,教師的基本權益開始得到保障。

是年,在中學中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同時開展學雷鋒活動。

是年,中學把學生按成績分班,設快、慢班,把“主力”放到快班上來,對慢班要求不嚴,造成學生兩極分化,挫傷了部分教師和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1981年8月中小學生守則實行,1982年,糾正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學生平行分班,堅持正常教學,教學質量有了穩步提高。

1985年,貫徹執行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1986年,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發展鄉實行文化戶卡制度。

1985年,貫徹義務教育體制改革。

1991年,貫徹執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制度。發展鄉進行了義務教育執法檢查。

199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992年3月,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

1994年8月,《愛國主義教育實施鋼要》實施,發展鄉以課堂為基地,進行了全面的愛國主義教育。

1995年3月,貫徹執行中學德育大綱。

1995年,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

1996年,3月發展鄉人民政府制定控制流失生制度,在3月末之前進行了全面普查工作。

1997年3月31日,發展鄉進行‘安全教育日活動’。

1997年4月,發展鄉開始進行國中教師十項技能訓練。

1997年香港回歸,發展鄉舉行重大慶祝活動。

1997年5月,齊齊哈爾市舉行‘綠色小天使’活動,發展鄉中國小以“為了地球上的生命”,為題進行徵文活動。

1997年5月28日,發展鄉舉行中國小運動會。

1997年,國小教師進行‘五功’‘六能’訓練。

1997年8月,發展鄉中國小貫徹執行《教育法》。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實施。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掛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999年3月,發展鄉人民政府進行全面控制流失生的措施。

2001年7月,發展鄉貫徹執行第十個教育五年計畫。

2001年,發展中學獲“百名青少年上冰雪”先進學校。

2002年,發展中學在克山縣第八屆藝術節獲得“最佳合唱獎”“先進單位”、“集體舞優秀獎”。

2003年11月,發展中學在德育工作中成績突出,被評為克山教育局先進集體。

2003年,發展中學獲得克山縣中國小美術先進單位,克山縣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級體育衛生藝術先進單位市級基層工會先進單位,市級保教系統先進單位。

2003年10月,發展鄉中心國小被評為優秀少先大隊。

2004年發展鄉,發展鄉中心國小被評為市級藝體先進學校。

2003-2005年,發展教育工會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工會之家。

2004年發展鄉,發展鄉中心國小被評為縣級優秀少先中隊。

2005年發展鄉,發展鄉中心國小被評為市級德育先進學校。

2005年,發展鄉中心國小被評為縣級優秀少先大隊。

2005年10月,發展鄉中心國小被評為縣級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發展中學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2003-2005年,發展中心學校連續被評為縣級素質教育先進單位。

2006年,發展鄉中心國小獲縣級全面工作先進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