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邦典”編織幸福生活
“在西藏,傳統的民族毛織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位於雅魯藏布江南岸的山南地區貢嘎縣傑德秀鎮因生產藏族“邦典”而遠近聞名,素有“邦典之鄉”的美稱。但是在舊社會,這裡的“邦典”除了作為貢品進貢給貴族和頭人外,就是當地人留下來自己使用,而現在,傑德秀的“邦典”作為商品已經遠銷到了世界各地。”
“邦典”藏語意思是毛織圍裙,是藏族婦女民族服裝上的一種彩色圍腰,是藏族婦女喜愛系在腰間的裝飾品。“邦典”不僅是藏族婦女生活上的裝飾,也是一個女人成熟的標誌。
從拉薩出發沿“拉澤”公路在距離貢嘎縣縣城17公里的傑德秀鎮,是西藏歷史上的八大古鎮之一,一直就有“邦典”之鄉的美譽,已經有上千年毛織品生產的歷史,古樸中蘊涵著勃勃生機。相傳文成公主的所穿的氆氌服裝便產於這個鎮。今年53歲的格桑出生在傑德秀鎮一個世代“邦典”之家,由於從小身體殘疾無法正常上學,從12歲開始就跟著父母學習編織手藝,成為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能工巧匠。
“在歷史上,這裡生產的氆氌大多為歷代貢品,守著一門好手藝,日子卻過得拮据無比。”千年的歲月沉澱著小鎮悠久的歷史,也傳承了傑德秀人世代相傳的編織技藝。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民族手工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傑德秀鎮的毛織品在品種、圖案、色彩和技藝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創新,凸現了民族特色、生活氣息和自然和諧之美。傑德秀鎮的“邦典”在傳承了傳統的編織工藝的同時,創新了更多獨特的工藝。今天,純手工製作的“邦典”,以其別具一格的精緻,讓傑德秀這個藏南小鎮蜚聲中外。在這個面積不算大的小鎮裡,幾乎在家家戶戶都能聽到緊張而忙碌的機柕聲。
歷史
藏南小鎮傑德秀位於貢嘎縣內,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八大古鎮之一,以出產優質氆氌、邦典而遠近聞名。已經有1500
多年的歷史。舊藏時,傑德秀人出產的氆氌、邦典都是進貢之物。傑德秀一直以來就有“氆氌、邦典之鄉的”美稱,克西村更是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台或多台紡織機,家家戶戶都會織氆氌。氆氌是用羊毛家織的毛料,藏族人用它縫製衣褲和藏袍、藏帽、藏靴,這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見、最有民族特性的穿著;而邦典就是藏族婦女的圍裙。
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資源優勢
傑德秀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生產毛織圍裙“邦典”。除了很多編織“邦典”的小作坊,還有像格桑的廠子一樣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生產邦典、氆氌、掛毯、圍巾等各種編織品的工廠。就拿格桑來說,他的廠子裡有20台紡織機器,他生產的“邦典”織法獨特,色彩鮮艷,編織精密,美觀大方,銷路也很好,去年生產各種編織品的收入達到7萬多元人民幣。格桑也成為西藏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資源優勢,奠定了傑德秀鎮“邦典”發展的基礎。傑德秀鎮以發達的民族手工業帶動了當地民眾增收致富,也帶給了貢嘎縣更多的發展機遇。“今天的傑德秀鎮,因為生產“邦典”,民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邦典給傑德秀鎮帶來的不僅僅是遠揚的美名,更重要的還是物質上的富足。靠五彩“邦典”致富,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家用電器,不少家庭還購買了汽車,安裝了電話。走在傑德秀鎮的街上,我們處處能感受到邦典給當地經濟帶來的巨大變化。”
古老的西藏民族手工業,是藏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一朵藝術奇葩。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國家和自治區政府十分重視西藏民族手工業的傳承和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從政策和資金上對民族手工業給予極大關懷和支持,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西藏民族手工業擴建、新建廠房和技術改造、人才培訓等,在稅收、原材料、產品銷售等各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大力支持民族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為西藏傳統民族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歷史機遇。江孜地區的地毯、傑德秀鎮的圍裙、扎囊的氆氌、朗卡孜的藏被、加查的木碗、拉孜的藏刀、拉薩的金銀器具、仁布的玉器、定日的石雕等無不體現藏民族傳統手工業深厚的技藝功底和藝術才華,色彩、圖案、造型都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琳琅滿目的民族手工業產品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也為農牧民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