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巴藏戲

迥巴藏戲

藏戲新派中成立最早的劇團,所在地是西藏昂仁縣迥·日吾齊,處於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區。

歷史

藏戲祖師唐東傑布的家鄉就在這裡,日吾齊寺是他的主寺。迥巴藏戲獨有的就是在開場戲“甲魯溫巴”中穿插進“波多夏”(小丑)。傳說在修建日吾齊寺經塔時,白天蓋起來,晚上被鬼毀為平地,三個弟子跑到寺內報告,寺主湯東讓他們三人中一個躺在地上,壓上石條,另兩個人用鐵錘砸,石條碎了,就是把鬼鎮住了。三個弟子第二天按此去做,經塔砌築的部分再不被毀了。以後的迥巴藏戲在演出中,都要由“溫巴”(獵人)輪流演被砸的“波多夏”角色。據說他們也有一定的氣功,猶如雜技,壓在石條下被砸也不會受傷,有的用刀尖戳肚子也戳不進去。演“波多夏”時,湯東的像掛在面前,演的人一定要想著湯東,這樣仰天躺著,天空有一隻大鷹在盤旋,這就是湯東在保佑他。

發展

迥巴藏戲參加雪頓節匯演卻是很晚的。據說開始每年只去日喀則給班禪演出,到十三世達賴時,因達賴的一個“果加”(親信侍從)喜歡迥巴而去介紹來的,演了《頓月頓珠》,受到了好評。

迥巴藏戲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在藏戲中穿插當地的六弦彈唱舞蹈和酒歌比較多。特別是六弦彈唱在“堆”地區十分流行。它在日喀則“堆”地區,即拉孜、定日、昂仁到阿里一帶,流行傳播較廣,比如拉孜縣,就有拉孜區、彭措林和雪格等好多地方,都有一個或幾個迥巴派藏戲團體。

迥巴藏戲的表演、唱腔藝術,在藏族民眾中享有特別高的名望。

迥巴藏戲曾因歷史的原因,中斷演出20餘年。1980 年,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迥巴藏戲枯木逢春,獲得了新生,建立了民改以來的第一個迥巴藏戲隊。他們充分發揮老藝人的作用,積極培養新人,並在成立當年參加了1980 年西藏藏戲匯演,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現在

為培養新人,繼承發揚古老的迥巴藏戲,現已選拔12名年齡在12—16歲的青少年加入藏戲隊,同時利用農閒季節經常到周圍有一定民眾基礎的縣、鄉演出,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普遍讚揚。

日吾齊迥巴藏戲是後藏三大著名藏戲流派之一。相傳它是在600年前,由藏戲始祖湯東傑布在日吾齊所創的第一個藍面具戲班,他們至今仍然活躍在鄉村牧場,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