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範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信陽師範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2003年10月更為現名。1979年招收本科生,現有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和管理科學4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350餘人。“基礎數學”學科是河南省重點建設學科,“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名牌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1999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數學、系統科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學科教學論(數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校碩士研究生100餘人 。

學院概況

數學學院擁有省“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院士工作站”, 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聯合的 “生態資源與環境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基地”是省級研究生培養基地,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聯合共建的“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實驗室”是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數學”學科是省重點建設的一級學科。“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省首屆名牌專業、省首屆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分析數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是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是省級精品課程,“數學分析”是省首屆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拓撲學”是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數學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8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5人(含博士生導師3人,省特聘教授1人,校特聘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35人,有省管優秀專家3人,省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4人,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1人,《生物數學學報》、《套用泛函分析學報》、《Inter. J. Biomath.》、《Inter. J. Math. Model., Simul. Appl.》、《ISRN Applied Math.》編委各1人,《Inter. J. Biomath. Sys. Biol.》副主編1人,中國生物數學會常務理事2人,河南省數學會副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2人,1人獲得首屆全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類一等獎,5人獲得省首屆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數學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6人獲得學校教學大獎賽一等獎。學院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數學學院在歷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河南省大學生師範技能大賽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應屆畢業生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0%以上。

數學學院在泛函分析及套用、微分方程及套用、生物數學、傳染病動力學、代數學、密碼學、幾何學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成果。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外合作與交流項目7項,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創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8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5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學術交流頻繁,每年邀請20位左右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工作、講學。有30人次應邀到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加拿大、以色列、法國、印度等國訪問、講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

數學學院現有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的數學樓1棟、多媒體教室8個、實驗室3個(擁有計算機150餘台),資料室有中外文藏書2.5萬餘冊、中外文期刊100餘種。

歷史沿革

上世紀70年代,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振興豫南經濟,特別是為信陽地區培養中學教師和建設人才,上級政府決定依託信陽師範學校創辦大專班。在此背景下,“開封師範學院信陽分院”於1975年7月在信陽師範學校內正式掛牌成立,這就是信陽師範學院的前身。當時下設中文、數學、政教、物理、化學五個專業,其中數學專業就是後來的數學系亦即今天的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以下簡稱數學學院)。

創業階段(1975-1985)

開封師範學院信陽分院創辦初期,辦學條件十分簡陋,不僅沒有獨立的辦學場地,更缺少必要的師資。1975年上半年,從信陽師範學校、潢川師範學校、固始一中等學校抽調部分教師組成數學專業籌備組,他們懷著時代的緊迫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因陋就簡,篳路藍縷,開拓奠基。1975年10月,由信陽地區(今信陽市)各縣推薦的40名學員進入數學專業學習,他們成為數學學院歷史上第一屆專科生。1976年9月,信陽師範學校數學組併入數學專業。

1978年7月,學校由信陽師範學校整體搬遷到當時的信陽高中(即今天的信陽師範學院所在地)。同年12月,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信陽師範學院,數學專業改為數學系,並招收第一屆本科生,王巍任數學系黨支部書記,張自強、易家效為負責人,數學系下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方程與高等數學、套用數學、幾何五個教研室和一個行政辦公室。

1981年5月,數學系成立黨總支,王巍任黨總支副書記。1982年10月,李順模任數學系副主任。1982年,文革後第一屆本科生畢業十餘人分別從開封師範學院、新鄉師範學院、武漢大學等高校分配來數學系任教。至此數學系教師隊伍有了比較強大的陣容。

1983年10月,李順模任數學系黨總支副書記,主持黨務工作,梁本中、袁志范任副主任,梁本中主持行政工作。1985年,黃品如任數學系黨總支書記。

經過十年建設,一個初具規模的數學系已經形成,全系老師兢兢業業地搞好教學工作,初步顯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79級的王喜友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取南京大學數學系的碩士研究生,成為信陽師範學院歷史上第一位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應屆本科畢業生,80級的汪海明同學應屆畢業考取西南師範大學數學系的研究生,81級的金辰輝、徐建國應屆畢業分別考取北京師院、西安交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其他,分配到中等教育教學崗位的畢業生的綜合水平和從教能力也逐步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發展階段(1986-1997)

1986年,梁本中同志任數學系主任,盧士堂、袁志范先後擔任黨總支書記。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數學系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管理規章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無論是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還是辦學活力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師資隊伍建設:當時的系領導和老師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發展意識,並清醒地認識到:在激烈的競爭中數學系要想生存下去、發展起來、脫穎而出,趕上重點院校的數學系,打造一支精銳的教師隊伍是當務之急,系領導在儘可能的場合都強調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鼓勵青年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和學歷層次,增強教學和科研能力,並率先制訂了一套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通過向國內外重點大學和科研機構選派優秀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和訪問學者等措施,切實提高數學系老師的學歷層次和教學科研水平。從1987年起,數學系每年都派出青年教師外出攻讀學位(以定向為主)或做訪問學者,最多的1988年一年共派出8人攻讀碩士學位。從1987年至1994年八年期間,數學系共派出攻讀碩士學位23人,攻讀博士學位1人,派出訪問學者10人,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批優秀教師先後晉升為教授、副教授,教師數量也大幅增加,由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頂峰時期的60餘人。這個階段,由於數學系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成績突出,且於1988年實現了與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師資的計畫,1995年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河南省師資培訓先進單位”。

專業建設:在這個階段,數學系在專業建設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績,1986年申報並獲批了計算機教育專業並招收計算機教育專科生。1992年學校以該專業為基礎,籌建成計算機系,有10名教師從數學系調入計算機系。1988年、1989年舉辦了學制兩年、層次專科的“經濟管理幹部進修班”,1992年設定了經濟信息管理專科專業。學校於1993年組建成經濟系,該系經濟管理專業和相關部分師資也隨之轉入經濟系。1994年數學系又申報並獲批了會計學與電腦技術專業,當年招收專科生,在此基礎上,1996年申報並獲批了會計學本科專業,當年招收本科生。會計學專業於2001年從數學系脫離併入經管學院。十多年來,經過三次專業調整(即分家),對數學系自身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為全院專業規模的擴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成人教育方面:在這階段,數學系的成人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進展,1987年開始招收數學教育函授專科,1991年開始招收函授本科,1992年開始招收實用人才大專班,開設由計算機、經濟管理、電腦會計等專業,先後與駐馬店地區人事局、信陽地區人事局、信陽市統計局、西平縣委黨校等單位聯合辦學,1995年開始,與濟南陸軍學院聯合辦學,培養地方學生,1997年聯合招收地方中專生200人,大專生70人。在校本科生、函授生等各類學生一度達到1000餘人。

課程建設方面:數學系領導和老師重視加強課程建設,多次制訂教學計畫和課程建設規劃,收到很好的效果。1993年該系的“數學分析”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這是學院唯一一門最早獲批的省級優秀課程。

規章制度建設方面:數學系十分重視各項管理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修訂和完善了行政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崗位職責等各種規章制度,如數學系教學工作細則、數學系教師申請進修和報考研究生的有關規定、數學系教研室工作條例、數學系教學檢查制度、數學系關於開辦本科學生輔修第二專業的意見、數學系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數學系教學檢查制度、數學系聽課制度、數學系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40餘條規章制度。

壯大階段(1998-2007)

在這個階段,數學系領導班子先後經過一些調整,俞迎達、李學志先後任數學系主任、數學學院院長,羅東同志任黨總支書記。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積累,我們在師資建設、在碩士點建設、重點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其主要成就與特色可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師資隊伍建設 1998年前後,數學系老一輩的創業者相繼退休。隨著形勢的發展,高校之間競爭的日趨激烈。數學系領導審時度勢,認識到數學系要想上層次、上台階,保持科研的繁榮,謀求更大的發展,必須提高人才培養層次,把以培養碩士為重點轉向以培養博士為重點,當然,也不放棄對碩士的培養。從1998年開始至今,數學系先後派出14人外出攻讀博士學位,3人4次應邀到義大利、以色列、日本等國訪問、講學或做博士後研究工作,新的一批年輕學者相繼晉升教授,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

碩士點建設 有了第二階段的人才培養基礎,數學系逐漸形成了以基礎數學和套用數學學科為陣地的兩個學術群體,科研成果的數量和層次不斷提高。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數學系的基礎數學學科獲的碩士學位授予權,這是學院獲批的第一個碩士點,並於1999年招收了第一屆碩士生,基礎數學碩士點共設有非線性常微分方程及套用、泛函分析及套用、偏微分方程、代數學、計算機科學中的數學等5個方向。該專業現已培養有5屆共35餘位碩士畢業生。2003年該系又獲批了套用數學碩士點,2004年9月第一批套用數學碩士生入校。學科點共設有生物數學、套用泛函分析、經濟數學、數學物理等4個研究方向。

重點學科建設 數學系十分重視學科建設,認為一個學科是一個院系的基礎,它代表著這個院系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專業方向。學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並決定這個院系的水平、質量、層次和知名度。在院黨委、院行政和研究生處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數學學院在重點學科建設方面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成效顯著,已形成“基礎數學”,“套用數學”,“系統理論”三個特色明顯、綜合實力較強的學科。“基礎數學”1997年和2001年連續兩次被確定為院級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獲的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於2004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005年該學科獲批一個省特聘教授崗;“套用數學”學科2001年被確定為院級重點建設學科,2004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使數學學院成為當時信陽師範學院唯一一個擁有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院系。“系統理論”2004年被確定為信陽師範學院第三批重點建設學科。

科研成果 教師整體科研水平高是數學學院的特點之一,我們在套用泛函分析、生物數學、半群代數理論、量子群理論、組合數學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在國內外學術同行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1998-2007年數學學院共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在國外和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100餘篇,在國外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上發表70餘篇,其中SCI收錄的論文40餘篇,為學院理工科之首。出版學術專著5部,出版教材和教學參考書8部。主持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科研項目40餘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863項目7項,主持河南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河南省教育廳創新人才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河南省科技廳、教育廳等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共獲科研經費近200萬元,獲各種科研獎勵(院級除外)40項。學術交流頻繁,每年我們都邀請數量不等的國內知名專家來學院講學,全系教師中,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人外出參加各類國際和全國性學術會議。

課程建設 繼1993年該系的“數學分析”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之後,到2003年,該系的“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實變函式與泛函分析”相繼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占全院12門省優課程的三分之一。“解析幾何”課程被確定為院級優秀課程。2005年學院的數學分析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經過多年建設,該系省優課程無論是教師隊伍和教學條件,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課程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也取得了一批新的教學研究成果。通過國家級、省級鑑定的教研項目分別為1項、7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獲院級教學成果獎12項。

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套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我們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進行徹底的改革,實行講授與討論、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創新創造與創業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手段上,逐步推行使用多媒體教學,開發電子教案,建設網路課程。由於該系80%以上的老師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數學史”、“數學分析”、“數學模型”、“高等代數”、“機率統計”等課程已部分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數學學院擁有多個數學實驗室和四個多媒體教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