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指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充分考慮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利用光能、風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污染。綠色建築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儘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以人、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儘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築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築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

基本信息

簡介

綠色建築標識綠色建築標識

所謂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綠色建築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築對環境的負荷人,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現代的綠色建築已經不止單純的建築,也包括建築材料以及建築方式等,綠色建築與電梯也存在關聯,諸如OTIS電梯,OTIS旨為客戶提供最安全可靠的乘梯方案,作為世界領先的電梯、扶梯、自動人行道的供應商,OTIS電梯一直奉行節能環保的發展理念,不斷推動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創新,並將與全球同步的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帶入中國,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節約型社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OTIS領先研發的一項“電梯造能”技術,可將電梯運行過程中的勢能與動能轉化為電能,再反饋到電網,為建築物中的其它用電設備提供電力,大大節省了用電,也為綠色建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產生背景

世界最大的綠色建築--拉斯維加斯CityCenter世界最大的綠色建築--拉斯維加斯CityCenter
20世紀60年代,美籍義大利建築師保羅·索勒瑞首次將生態與建築合稱為“生態建築”,即“綠色建築”。在1992年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由於當時全球的科學家和社會各界都認識到日益快速發展的經濟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與會者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綠色建築”的概念。
2004年8月,中國國家建設部將“綠色建築”明確定義為:“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築全生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築物。”

發展

世界

綠色建築綠色建築
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師保羅·索勒瑞提出了生態建築的新理念。
1969年,美國建築師伊安·麥克哈格著《設計結合自然》一書,標誌著生態建築學的正式誕生。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各種建築節能技術應運而生,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先導。
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口號,同時節能建築體系逐漸完善,並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廣泛套用。
1987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個綠色建築標準在英國發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使可持續發展思想得到推廣,綠色建築逐漸成為發展方向;
1993年美國創建綠色建築協會;
1996年香港地區推出自己的標準;
1999年台灣地區推出自己的標準;
2000年加拿大推出綠色建築標準。

中國

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中國政府相續頒布了若干相關綱要、導則和法規,大力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
2004年9月建設部“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的啟動標誌著中國的綠色建築發展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
2005年3月召開的首屆國際智慧型與綠色建築技術研討會暨技術與產品展覽會(每年一次),公布“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獲獎項目及單位,同年發布了《建設部關於推進節能省地型建築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2006年3月,國家科技部和建設部簽署了“綠色建築科技行動”合作協定,為綠色建築技術發展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奠定基礎。
2007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出台了《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試行)》和《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逐步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
200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推動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和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建設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節能與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對外以中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的名義開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中國政府發布了《關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提出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
2009年11月底,在積極迎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召開之前,中國政府做出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
2009年,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環境測控最佳化研究中心成立,協助地方政府和業主方申請綠色建築標識
2009年、2010年分別啟動了《綠色工業建築評價標準》、《綠色辦公建築評價標準》編制工作。
2011年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項目數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綠色建築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良性發展的態勢。截至到2011年底,中國取得綠色建築標誌的項目達353項,2647棟建築,3488萬平方米,其中設計標識項目330項,建築面積為3272萬平方米;運行標識項目23項,建築面積為216萬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國獲得綠色建築標誌的項目是241項,1950棟建築,建築面積2504萬平方米。
綠色建築綠色建築
隨著中國綠色建築政策的不斷出台、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綠色建築實施的不斷深入及國家對綠色建築財政支持力度的不斷增大,中國綠色建築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迅猛發展態勢。
2012年5月國家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推動中國綠色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年1月6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築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築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同時還對"十二五"期間綠色建築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確。
中國綠色建築進入規模化發展時代,“十二五”期間,計畫完成新建綠色建築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近5年,中國綠色建築每年以翻番的速度發展,2012年綠色建築項目數和面積均相當於2008年至2011年的總和。
仇保興說:“城鎮化要轉向新型城鎮化,就意味著作為城鎮化最基本的細胞——人類的住房必須要更新形式,從傳統建築轉向綠色建築。未來,必須把節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等生態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鎮化的進程中。”
仇保興表示,儘管中國綠色建築發展速度快,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如高成本綠色技術實施不理想、綠色物業管理脫節、少數常用綠色建技術由於存在缺陷並未運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實現專家評審機構盡責到位、政府監管到位、公開透明社會監督到位、補貼處罰機制到位、綠色物業運行維護服務到位等“五個到位”,嚴把綠色建築質量關。
節能建築統籌低碳城市新發展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資源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的挑戰,人類正在遵循碳循環的概念,以低碳為導向,發展循環經濟、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推廣普及低碳綠色建築。
青島:推廣綠色建築每年可節標準煤7萬噸
青島開發區以建設綠色生態城區為目標,加大建築節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築的能源消耗,有力推動該區域邁向綠色低碳城區。據統計,青島開發區累計竣工節能建築項目150個,實施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項目9個,開工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項目34個。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5萬噸。
中國未來一星級建築有望成為強制性綠色建築
2012年11月22日,在北京舉辦的2012第三屆中國住宅新趨勢高峰論壇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研究中心主任李叢笑指出,中國發展綠色建築是大勢所趨,一星級建築有望在未來成為強制性的綠色建築。
住房和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詮釋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綠色並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窯洞冬暖夏涼,把它改造成中國式的綠色建築,造價並不高;新疆有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築,它的牆壁由當地的石膏和透氣性好的秸稈組合而成,保溫性很高,再加上非常當地化的屋頂,就是一種典型的鄉村綠色建築,其造價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謂價廉物美。
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將是綠色建築
2012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開的2012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國家康居示範與住宅產業技術創新大會上透露出來一個訊息,“十二五”規劃期末,中國城鎮新建建築20%以上要求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
3年後廈門4成新房為環保綠色建築
到2015年,廈門市新建建築中預計將有40%為綠色建築,太陽能建築套用面積將達1000萬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國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監督檢查福建省情況通報會在廈門召開。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廈門將繼續推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其中,綠色建築將被大力推廣。
綠色建築應漸進投資回報期10年
綠色商業地產與酒店峰會在滬舉行,多方業內專家共同探討了商業地產特別是酒店領域的建築節能以及如何促進中國商業建築提高能效,降低運營成本。同濟中歐建築節能培訓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永明在峰會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關規定,節能建築占既有建築總面積的比例應不低於65%。
三星級綠色建築可獎80元/平方米
《關於順德區加快推廣綠色建築的意見》出爐,全部或部分使用財政資金等建築項目被納入綠色建築重點實施範圍,而今後達到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的可獲80元/平方米獎勵。
向“綠色建築”進軍回歸大自然
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世界綠色人居環境建設的方向一致,也正在向著其本質內容,即“綠色建築”的方向回歸。推動這一趨勢出現的基本動力,一是生態時代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中國社會主義房地產市場的越來越走向成熟。
國內首座智慧型化生態電廠投產綠建指日可待
隨著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第二台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投產,中國首座智慧型化生態電廠一期工程全面投產,年發電量將達110億千瓦時,有效地填補了中國東部沿海電力缺口。同時,以此為標誌,華電集團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
“升級版零碳館”在滬現身可由卡車運到任何地方
“零碳館2.0版問世後,你可以把它建在海邊,也可以住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感受雪域高原的風貌。”在日前舉行的零碳館2.0發布會上,零碳中心總裁、上海世博會英國零碳館館長陳碩說。世博零碳館“升級版”,它集成了眾多低碳、智慧型技術,能自行發電、供水。由於不需要接入電網和自來水管網,它可以被貨櫃卡車運至任何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就地搭建,成為度假旅館或私人別墅。
安徽:2015年綠色建築占新增民用建築比20%以上
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安徽省民用建築節能辦法》正式開始實施,“綠色建築”將越來越多地走進市民生活。根據《安徽省民用建築節能辦法》,建設單位應該對民用建築節能的分部、分項工程及時進行驗收;對不符合民用建築節能強制標準的,應當責成設計、施工單位整改。
海淀:新建築為綠色舊建築改造成綠色建築
“所有新建建築必須是綠色建築,已建成未達標的建築也將改造成綠色建築。”日前,海淀北部地區的低碳生態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啟動。項目負責人俞東偉透露,海淀北部新區將設準入門檻,區域內的所有建築都將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北部還將規劃“綠道”系統,鼓勵人們綠色出行。這裡將建設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態區。
十二五期間20%城鎮新建建築需達綠色建築標準
《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對新建建築和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設定了明確目標。其中,城鎮新建建築嚴格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築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
重慶:首個綠色建築示範工程通過住建部驗收
國家首批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後勤工程學院綠色建築示範樓項目通過了住建部驗收。該樓採用了自然通風、智慧型遮陽、牆體自保溫、太陽能發電、土壤源熱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導光纖照明、樓宇自動化控制、廢棄物回收利用等20餘項綠色建築技術措施。重慶市2013年在該市新建公共建築將在全國率先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築標準,同時將出台建設領域碳排放量計算方法,啟動建築領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公共建築約占重慶主城區新修建築的20%左右。國家發改委要求,2015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的比例達到20%。重慶市城鄉建委提出,起主城區新建公共建築率先執行一星級綠色標準,鼓勵居住建築和其他區縣的公共建築提前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築標準;同時完成400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慶將在全國率先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築標準。
湖南:將從政策方面執行並推動綠色建築標準
2013年湖南省建築節能與科技工作會議提出,湖南省將開展綠色建築行動,推動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其中,從2014年開始,各級政府投資新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築以及長沙市的保障性住房,要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到2015年,長株潭3市和有條件的地區、非政府投資的居住和公共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比例要超過20%。從2014年起,對須嚴格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的項目,在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時落實綠色建築相關內容。
南京:政府投資新建建築全部實行綠色建築標準
2013年6月1日起,全市範圍內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築、新建保障性住房、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築、八大新城(片)區和四個國家級開發區內以及省級以上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示範區內的新建民用建築,全面推行綠色建築標準。
2014年青奧會舉辦前,全市累計要新建綠色建築1000萬平方米,30%的城鎮新建民用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建綠色建築1500萬平方米,2015年末40%的城鎮新建民用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
深圳:綠色建築成新主力打造綠色建築之都
2013年深圳正全力打造綠色建築之都,各項節能低碳的綠色建築已成為建設主力,從山苑的屋頂綠化,到園博園的太陽能發電,再到集人工濕地、水循環利用、太陽能等低碳技術於一身廉租房項目龍悅居,這些都深刻地說明深圳已開始大刀闊斧地走向了“綠色革命”的道路。
據了解,至今深圳已經有採用綠色環保技術的建築1300萬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萬平方米麵積來計算,預期2015年深圳綠色住宅項目將超過4000萬平方米。
在城市規劃上,早在2005年,深圳就劃定了國內第一條生態控制線。2013年深圳市974平方公里土地正式納入了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約占全市陸地總面積的50%。全市共建成綠道2209.67公里,實現了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擁有1公里綠道的目標。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負責人表示,深圳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工作起步早,並創下了多個“率先”:率先探索建立建築節能減排制度體系,率先全面推進綠色節能建築建設,率先集中開展綠色節能建築工作試點示範,率先培育發展綠色節能建築相關產業。“深圳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規模居全國城市首位。如今,深圳已成為全國唯一新建建築節能達標率達到100%的城市。”這位負責人表示 。銅陵:首個二星級綠色建築項目開工建設
2015年7月,江西銅陵市首個二星級綠色建築項目——市第一中學西湖校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既是2015年城鄉建設計畫內容,又是銅陵市節能減排建築綠色化項目之一,年度計畫投資約2.6億元。截止7月14日,一期土方工程和教學樓A地塊樁基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宿舍樓基槽開挖和地下停車場土方開挖。
據悉,江西銅陵市首個二星級綠色建築項目已成功入列2015年度安徽省綠色建築示範項目。下一步,銅陵市住建委將嚴格按照“關於在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築及大型公共建築建設中全面推進綠色建築行動”規定,對該項目嚴格進行工程質量監督、安全檢查,確保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

認證

1993年,美國成立了“美國綠色建築理事會”,簡稱USGBC。很快,他們認識到需要一套標準來定義“綠色建築”。1998年,這樣的一套認證體系出台,就是LEED1.0版。經過廣泛修改,LEED2.0版在2000年出台,到2005年修訂的LEED2.2版算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版本。在這個版本中,“綠色建築”的標準被分為六大方面,分別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築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與環境、材料與資源、室內空氣品質以及設計上的創新。
“綠色建築”的認證是一種自願行為。如果一座建築的修建者希望獲得LEED認證,就可向“綠色建築認證機構”登記申請。該機構跟建築設計和修建方協作,對以上六個方面的7項基本要求和69個小項分別進行評估。其中7項基本要求是必須滿足的,在此基礎上才可以進行LEED認證。69個小項再分別進行打分,最終可按得分來分級,比如獲33分到38分則為“LEED銀級”,獲39分到51分為“LEED黃金級”,而52分以上則為“LEED白金級”。
LEED認證中的每一個小項,都伴隨著一定的建築成本,有的實現成本高,有的實現成本低。比如,在“可持續的建築位置”大項中,避免修建過程中的污染是一項基本要求,必須達標後才能進行其他認證。在“能源與環境”大項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越多,得到的分數就越高。例如,如果一座建築採用太陽能來滿足整座樓2.5%的能源需求,就會得到1分。提高這個比例,還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數。如果採用了某些最佳化設計,使得它的能源消耗比標準消耗要低,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要達到黃金或者白金級的LEED標準,建築成本自然會很高。
2009年,USGBC推出了LEED新版本,使用範圍更廣,評分更加細化。不過基本理念還是一樣,在建築的整個壽命周期之內,減少能源的消耗和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

設計理念

綠色建築綠色建築
2013年1月16日發布《關於加強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和備案工作的通知》
中國在2006年3月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06),這是中國批准發布的第一部有關綠色建築的國家標準。國家推廣新型建築材料的一般性法律法規、政策。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節約能源

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以及採暖和空調,減少採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定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採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節約資源

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回歸自然

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建築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築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綠色建築的建造特點包括:對建築的地理條件有明確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淨,地磁適中。
綠色建築應儘量採用天然材料。建築中採用的木材、樹皮、竹材、石塊、石灰、油漆等,要經過檢驗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
綠色建築還要根據地理條件,設定太陽能採暖、熱水、發電及風力發電裝置,以充分利用環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築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築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 。

誤區

綠化成本高
綠色建築綠色建築
在樓盤銷售以廣告轟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綠色建築”也毫無例外地成為房地產商們朗朗上口的新詞兒,以至於讓人們誤以為綠色建築就是高檔建築。
綠色建築的成本究竟怎樣,是否會成為提高房價的因素,住房和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做出了回答:
在中國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況下,大家對房價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興說,我們引進綠色建築標準和技術時,就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規定綠色建築所採用的技術、產品和設施,成本要低,要對整個房地產的價格影響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套用了這些技術和設備後,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因為住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費、水費和其他能源費的開支,一般5年到8年之內,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來。比如,德國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項建築節能改造項目,政府給每戶出3000元錢,住戶自己出2000元錢,國外援助2000元,總共一戶投資7000元錢,對建築進行了從外保溫到供熱、智慧型、玻璃、門、天花板和水循環系統的全面改造。改造後,住戶一年所減少的開支就達到3000元以上,周邊的許多老百姓也要求運用這些技術。
仇保興說,並不是現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綠色的,要突破這樣的認識誤區。把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的發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貴族化,不會取得成功;事實證明把發展道路確定為中國式、普通老百姓式、適用技術式,綠色建築才能健康發展。以前的智慧型化就走過彎路,許多智慧型建築,停留在保全、音響控制等方面,線路搞得非常複雜,造價也非常高,甚至耗電量居高不下,這不是智慧型建築應有的發展道路。資訊時代,智慧型化應該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有些地方推行智慧型開關,用手機就可以控制家裡的能源開關,冬天走的時候,就把供熱開關關掉,下班之前半個小時,手機一按,就能把供熱開關啟動,這樣回到家裡時,屋裡已經暖洋洋的。主人在外邊工作的時候,家中不供熱,能省1/3的能源。
仇保興坦言,因為綠色建築的標識不明確,人人都可以濫用,“綠色建築”也就成為一些房地產開發商提高房價的欺騙性概念。應大力推廣綠色建築的標識,通過對建築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室內環境的具體性能進行實測,給出數據,規定對生態環境的保障。把綠色建築從一個簡單的概念變成定量化的檢測標準,對達到標準的給予綠色建築的標識,這樣偽綠色就會現原形,最終會退出房地產市場。
綠色建築新
“中國新建建築節能工作做得較好,基本遵循了綠色建築的標準;但把大量既有建築改造成綠色建築的工作推進得不是很順利,許多既有建築仍是耗能大戶。”業內專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據建設部統計,新建建築在設計階段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階段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總共每年可節約700萬噸左右標準煤。未來的30年之內,我們還要新建400多億平方米的建築,在現行建築管理體系中,達不到綠色建築標準就不得開工,所以新建建築的節能只是執行問題,難度並不是很大。難度在於中國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築的節能改造,讓既有建築成為綠色建築。
據仇保興介紹,既有建築從樓上到樓下都是一條管道供熱,是串聯式的,每一戶裝一隻計熱表,不可行。供熱技術上已經有所突破,引進歐洲的先進技術,在每個散熱片上裝一個計量表,成本低,非常適合中國的計量改造。這使得供熱也像供水、供電一樣,是嚴格計量的,是可以調控的。據估算,在北方地區,如果房間裡供熱是可以調節的,不用開窗,就可以節約15%的能耗;如果是可計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時把暖氣關掉,回來以後再開,就可以節約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著北京市冬季採暖節省500萬噸煤,就相當於減排1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氣體。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也是一個艱巨的節能減排目標,需要加大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
節能看政府
每台電器設備在待機狀態下耗電一般為其開機功能的10%左右;一盞11瓦的節能燈相當於60瓦的白熾燈亮度;選用電子鎮流器,較傳統鎮流器省電30%;變頻式空調較常規的非變頻空調節能20%至30%。
仇保興表示,最新規定,凡是財政投資的項目,都必須達到建築節能的最低標準,一定要套用建築節能的標識;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不管哪個公司或機構建造,都必須是節能的綠色建築,這需要政府去實施,也需要廣大市民關心監督。仇保興說,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不能只停留在專家、政府官員和一些大企業、大城市,應進入尋常百姓家。要讓老百姓知道什麼是綠色建築,不是有鮮花綠草、噴泉水池、綠化得好的樓盤就是“綠色建築”。如果老百姓都能關注到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氣體的減排,那么大家的共識就會形成綠色建築的市場需求。有了市場需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才能在全社會廣泛地推廣套用。
低碳建築需要因地制宜
應當把握因地制宜的靈魂,走適合國情的低碳之路,離開這一點,其他都免談。窮人和富人,有各自的幸福,但是窮人不能拿富人的辦法來打造自己的幸福。通過自然通風、採光、圍護結構,把牆和保溫層加厚,讓外面的冷空氣進不來,裡面的熱量出不去,這樣就能減少室內能耗。其中,玻璃窗的傳熱係數很高,是一個關鍵環節。因此要做多層多空腔窗,外層還可以塗低輻射膜,將太陽輻射熱量反射出去。
中國低碳模式應當如何發展?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栗德祥:目前有一種傾向,就是你用什麼我也用什麼。技術是沒有高低的,只要適合當地,就是實用技術,就會有地方特徵,可以避免千城一面。另外要解決室內環境控制問題。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要求,在建築物剖面設計上有所考慮,做到有利於採光、通風。建築師要成為綠色建築設計的主導,有些建築師認為,綠色建築應該由負責暖通的人員去設計,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被動技術是建築師的基本功。我們只有和暖通人員配合,要求他們提高空調設備的利用率,才能形成一個比較高效的結果。
綠色建築的尺度體現在哪裡?
一個城市要有活力、魅力,那么綠色建築最好的形象是和鄉土建築結合。活力通常表現在消費上,商業要發達,文化休閒要充分。城市的魅力取決於城市的輪廓線有沒有秩序,以及尺度是不是宜人、親切。人所關注的大多集中於建築的地面兩層。如果一定要建造高層,應該用行道樹遮擋一下,這樣城市才有魅力。當然,城市魅力要看歷史文化的沉澱是否豐厚,以及自然景觀是否優美。有了活力和魅力,人才會聚集,否則城市就是空城、死城,使用效率低,變成高碳城市。所以說高效也是低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