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考試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考試屬於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簡稱計算機軟體資格考試)中的一個中級考試。考試不設學歷與資歷條件,也不論年齡和專業,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級別合適的資格,但一次考試只能報考一種資格。考試採用筆試形式,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證書的考試辦法。筆試安排在一天之內。

考試簡介以及報考資格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考試屬於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簡稱計算機軟體資格考試)中的一個中級考試。考試不設學歷與資歷條件,也不論年齡和專業,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級別合適的資格,但一次考試只能報考一種資格。考試採用筆試形式,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證書的考試辦法。筆試安排在一天之內。

報名流程

根據《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第八條相關規定:
符合《暫行規定》(即《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第八條規定的人員,由本人提出申請,按規定攜帶身份證明到當地考試管理機構報名,領取准考證。憑準考證、身份證明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參加考試。
各地的報名辦法由考生報考所在地的決定。考生相關報考費用標準由當地物價部門核准。
考生報名方式主要分為:網上報名與考生本人到指定地點報名兩種。
註:報名時依據的身份證明包括:居民身份證、軍人的證件、護照、戶口本等。

科目內容

考試科目1:信息系統基礎知識

1.計算機科學基礎
1.1 數制及其轉換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常用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1.2 數據表示
●數的表示:原碼、補碼、反碼,整數和實數的機內表示方法,精度與溢出
●非數值表示:字元和漢字的機內表示,聲音和圖像的機內表示
●校驗方法和校驗編碼
1.3 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計算機中二進制數的運算方法
●邏輯代數基本運算
1.4 數據結構與算法基本概念
2.計算機系統知識
2.1 計算機硬體知識
2.1.1 計算機系統組成和主要設備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儲器的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I/0接口的功能、類型和特性
●常用I/0設備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CISC/RISC、流水線操作、多處理機、並行處理基本概念
2.1.2 存儲系統
●高速快取、主存類型
●虛擬存儲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級存儲體系
●RAID類型和特性
●存儲介質特性及容量計算
2.2 計算機軟體知識
2.2.1 作業系統知識
●作業系統的類型、特徵和功能
●中斷控制、進程、執行緒的基本概念
●處理機管理(狀態轉換、同步與互斥、分時、搶占、死鎖)
●存儲管理(主存保護、動態連線分配、分頁、虛存)
●設備管理(I/0控制、假脫機)
檔案管理(檔案目錄、檔案的結構和組織、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復處理、共享和安全)
●作業管理
●漢字處理,人機界面
●作業系統的配置
2.2.2 程式設計語言和語言處理程式基礎知識
●彙編、編譯、解釋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工作原理
●程式設計語言的基本成分:數據、運算、控制和傳輸,過程調用的實現機制
●各類程式設計語言的主要特點和適用情況
2.3 系統配置和方法
2.3.1 系統配置技術
●C/S系統、B/S系統、多層系統、分散式系統
●系統配置方法(雙份、雙重、熱備份、容錯和群集)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散式、批處理、實時處理和Web計算)
●事物管理(並發控制、獨占控制、故障恢復、回滾、前滾)
2.3.2 系統性能
●性能指標和性能設計,性能計算、性能測試和性能評估
2.3.3系統可靠性
●可靠性指標與設計,可靠性計算與評估
2.4 計算機套用基礎知識
●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輔助設計、科學計算、人工智慧、遠程通信服務等基礎知識
●多媒體套用基礎知識
3.計算機網路知識
3.1 協定和傳輸
網路體系結構(網路拓撲、0SI/RM、基本的網路和通信協定)
TCP/IP協定基礎
●傳輸介質、傳輸技術、傳輸方法、傳輸控制
3.2 區域網路和廣域網
●LAN拓撲、存取控制、LAN的組網、LAN間連線、LAN-WAN連線
●網際網路基礎知識及其套用
●網路性能分析(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和性能評估
●網路有關的法律、法規要點
●網路安全(加密解密、授權、防火牆、安全協定)
●遠程傳輸服務
3.3 常用網路設備和各類通信設備
3.4 網路管理與網路軟體基礎知識
●網路管理(運行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網路軟體(網路作業系統、驅動程式、網路管理系統、網路管理工具
4.資料庫基礎知識
4.1 資料庫系統基本概念
4.2 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
●集中式資料庫系統、Client/Server資料庫系統、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4.3 關係資料庫標準語言(SQL)
●SQL的功能與特點
●用SQL進行數據定義(表、視圖、索引、約束)
●用SQL進行數據操作(數據檢索、數據插入刪除/更新、觸發控制)
●安全控制和授權
應用程式中的API、嵌入SQL
4.4 資料庫的管理與控制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和特徵
●資料庫事務管理、資料庫備份與恢復技術、並發控制
4.5 數據挖掘和數據倉庫基本知識
5.信息系統開發和運行管理知識
5.1 信息化、信息系統與信息系統開發基本知識
●信息化、信息系統、信息工程概念
●信息系統結構與中間件技術
●智慧財產權、信息系統、網際網路相關的法律、法規
●信息系統開發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
●信息系統開發工具、開發環境、開發方法概念
●信息系統開發項目管理基本知識
5.2 系統分析設計基礎知識
●系統分析的目的和任務
●結構化分析設計方法和工具
●系統規格說明書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詳細設計
●系統設計說明書
面向對象分析設計與統一建模語言(UML)
5.3 系統實施基礎知識
●系統實施的主要任務
結構化程式設計、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可視化程式設計
●程式設計語言的選擇,程式設計風格
●系統測試的目的、類型和方法
●測試設計和管理
系統轉換知識
5.4 系統運行管理知識
●系統(計算機系統、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運行管理
●系統運行管理各類人員的職責
●系統的成本管理、用戶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
●系統運行操作(系統控制操作、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資源管理(硬體資源管理、軟體資源管理、數據資源管理、網路資源管理、相關設備和設施管理、文檔管理)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步驟、監視、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分散式系統管理
●系統運行管理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視工具、診斷工具)
●系統運行管理的標準化
5.5 系統維護知識
●系統維護的內容(軟體維護、硬體維護、數據維護)
●系統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適應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系統維護方法(日常檢查、定期檢查、預防維護、事後維護、遠程維護)
●按契約維護
●系統維護工作的特點
●系統的可維護性(可理解性、可測試性、可修改性)
●系統維護的組織管理
5.6 系統評價基礎知識
●系統的技術評價(目標評價、功能評價、性能評價、運行方式評價)
●系統成本的構成
●系統經濟效益的評價(性能效益、節省成本效益)及其評價方法
6.信息安全知識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計算機病毒防治,計算機犯罪的防範,網路入侵手段及其防範
●容災
●加密與解密機制,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安生管理措施
●私有信息保護
●可用性保障(備份與恢復、改用空閒的線路和通信控制設備)
7.標準化知識
●標準化的概念(標準化的意義、標準化的發展、標準化機構)
●標準的層次(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
●代碼標準、檔案格式標準、安全標準、軟體開發規範和文檔標準基礎知識
8.專業英語
●正確閱讀並理解相關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信息系統管理(套用技術)

1.系統管理計畫
1.1 確認系統管理要求
●管理級的系統管理要求(長期信息化戰略、系統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項、用於管理的重要計算機資源)
●用戶作業級的系統管理要求(管理範圍、管理策略、管理對象、管理方法、管理計畫、管理預算)
1.2 明確向用戶提供的系統與服務、服務等級與責任範圍
1.3 確定成本計算與服務計量辦法
1.4 制訂系統運行規章制度
1.5 制訂長期與短期的系統管理計畫
●面向用戶的系統管理計畫(服務時間、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回響速度、培訓、服務台、分散式現場支持)
●建立系統管理組織與系統運行管理體制
●面向運行的系統管理計畫(運行管理、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用戶管理、資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維護管理、安全管理)
2.系統管理
2.1 系統運行
●各類套用系統的運行管理
●運行計畫的制訂與調整
●運行操作過程的標準化
●消耗品管理、數據輸入輸出管理、存檔與交付管理
●系統運行管理報告
2.2 用戶管理
●用戶註冊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戶管理報告
2.3 操作管理
●系統操作指南(系統運行體制、操作員工作範圍、操作規章制度、系統運行操作手冊)
●作業管理(作業調度管理、作業處理情況檢查、作業處理結果檢查)
●作業運行的分析改進
●操作員組的管理(劃分工作職責、作業交付規則提高操作質量)
2.4 計費管理
●計費系統(成本核算與事後支付系統,應付費資源,計費系統的選擇)
●計費數據的收集、收集計費數據的工具
●計費單位與計算方法
●事後付費與事前付費的差別以及各種措施
2.5 成本管理
●系統運行成本(初始成本項與運行成本項)
●系統運行費預算和決算
●系統運行成本的管理(預算與決算的差別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戶方成本
2.6 人員管理
●職責系統
●職工教育與培訓
●外包管理
2.7 分散式站點的管理
●分散式系統常見的問題
●分散式系統的運行管理
2.8 採用運行管理系統
●系統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與措施
運行支持系統、遠程運行系統、自動運行系統、無人系統操作
●分散式系統中運行管理系統的使用
2.9 系統管理標準
2.9.1 建立系統管理標準
●劃定系統管理標準的範圍,確定系統運行標準項目
●運行操作過程標準、工作負載標準
●對監視運行狀態的管理
●系統更新管理
2.9.2 分散式系統操作過程的標準化
2.9.3 標準的修訂
3.資源管理
3.1 硬體管理
●識別待管理的硬體
●硬體資源管理、硬體配置管理、硬體資源維護
3.2 軟體管理
●識別待管理的程式與文檔
●軟體開發階段的管理、軟體運行階段的管理、軟體更新管理
●程式庫管理、軟體包發行管理、文檔管理
●軟體資源的合法使用與保護
3.3 數據管理
●數據生命周期和數據資源管理
●數據管理(數據管理員、數據維護、資料庫管理系統、分散式資料庫管理)
●企業級數據管理(數據標準化、數據字典、數據目錄、信息系統目錄)
●資料庫審計支持
3.4 網路資源管理
●待管理項目的識別(通信線路、通信服務、網路設備、網路軟體)
●網路資源管理(登記管理的準備、資產管理、命名規則和標準)
●配置管理(網路設備配置圖與連線圖、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網路資源維護
●網路管理(網路運行監視、網路故障管理、網路安全管理、網路性能管理)
網路審計支持
3.5 相關設施和設備的管理
●電源設備管理、空凋設備管理、樓宇管理、應急設備管理、分散式現場的設備管理
4.故障管理
4.1 故障監視
●設定待監視項目、監視的內容和方法
4.2 故障的調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離故障、確定故障位置、調查故障原因
4.3 恢復處理
●恢復作業的準備、恢復處理的形式
●主機故障的恢復、資料庫故障的恢復、網路故障的恢復、相關設備故障的恢復、作業非正常情況的恢復
●故障處理及恢復涉及的有關人員
4.4 故障記錄與防再現措施
●故障的記錄與報告、故障原因分析
●評估與改進故障處理過程、審查類似設備與軟體、處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標準化
4.5分散式系統的故障管理
●分散式系統的故障問題、故障監視、故障分析、故障恢復
●分散式系統中防止故障再現
5.安全管理
5.1 安全管理措施
5.1.1 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訂
●安全策略、應急計畫、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管理的項目(威脅的識別、待保護項目)
●風險管理(風險分析、風險評估、保險)
5.1.2 物理安全措施的執行設備與相關設施的安生管理、防災管理)
5.1.3 技術安全措施的執行(系統安全措施、數據安全性措施)
5.1.4 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
●運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終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數據/程式、黑客、竊聽、非法數據泄露)
5.1.5 信息系統安全有關的標準與法律法規
5.2 安全管理的實施
●運行管理手冊、用戶手冊、安全性檢查潔單
●分析研究登錄數據、安全性審計支持
●分散式系統現場的安全性
●安全性強度測試
6.性能管理
6.1 信息系統的性能評價
6.1.1 性能評價標準與方法
●性能評價項目與目的
●評價標準
性能監視與評價方法
6.1.2 性能分析與評價
●性能評價的時機,獲取性能評價數據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進性能的建議
6.2 系統性能管理
6.2.1 系統性能評估
●系統性能評估項目(電源、CPU處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碟容量、磁碟存取速度、通信線路速度)
●當前系統負載、預計系統負載
6.2.2 系統性能改進
●性能擴充的模擬(模擬工具、極限性能計算、增加選件)
●改進系統的建議
系統用戶培訓
6.3 分散式的性能管理
●分散式系統性能及其評價標準
●分散式系統性能管理的因素(伺服器與客戶端的平衡考慮)
7.系統維護
7.1 制訂系統維護計畫
●系統維護的需求(設定系統維護項目以及相應的維護級別)
●系統維護計畫(維護預算、維護需求、維護管理體制、維護承諾、維護人員職責、維護時間間隔、設備更換)
●系統維護的實施形式(每日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
7.2 系統維護的實施
7.2.1 維護工作流程
7.2.2 軟體維護
●各類軟體(公司開發的軟體,契約開發的軟體,市場購買的軟體)的維護
●軟體維護的契約,系統集成與維護的契約
7.2.3 硬體維護(硬體維護的契約,硬體備件及其保存)
8.系統轉換
8.1 制訂系統轉換規劃
8.2 設計新系統運行體制
8.3 系統轉換的試驗
●分析系統轉換的影響、選擇可用的系統、選擇驗證項目、設定評價標準、轉換系統的準備
●轉換實驗
●轉換實驗結果的評價及轉換工作量評估
8.4 系統運行的試驗
●臨時(並行)運行的試驗與評價、正常運行的試驗與評價
8.5 執行系統轉換
8.5.1 制訂系統轉換實施計畫
●確定轉換項目(軟體、資料庫、檔案、網路、伺服器、磁碟設備)
●起草作業運行的臨時規則
●確定轉換方法(立即轉換、逐步轉換、平台切換)
●確定轉換工作步驟和轉換工具
●撰寫轉換工作實施計畫和系統轉換人員計畫
8.5.2 系統轉換的實施
8.5.3 系統轉換的評估
9.開發環境管理
●開發環境的配置、開發環境的管理、分散式系統中開發環境的管理
10.與運行營理有關的系統評價
10.1 評價項目
●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時機(系統規劃時、系統設計時、系統轉換時、系統運行時)
●設定評價項目(硬體、軟體、網路、資料庫、運行)
10.2 各個評價項目的評價標準
●性能(事務處理回響時間、作業周轉時間、吞吐量、故障恢復時間、控制台回響時間)
●系統運行質量(功能評價,穩定性評價、可用性評價、可維護性評價)
●系統運行的經濟效益(運行成本、系統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10.3 系統改進建議
●修改或重建系統的建議,改進系統開發方案的建議
10.4 分散式系統的評價
11.對系統用戶的支持
●對用戶提供的支持(支持的範圍、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服務結果的記錄、對用戶的培訓、服務台)
●處理用戶的新需求(標識用戶的新需求、對系統改進需求進行管理)
●對潛在用戶的諮詢服務

考試方式

(1)信息系統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選擇題;
(2)信息系統管理(套用技術),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問答題。

考試試題舉例

題型一:信息系統基礎知識選擇題

●系統運行日誌的記錄中,不包括_____。
A.信息服務的數量和質量
B.系統維護情況
C.系統所採用的技術
D.系統故障情況

題型二:信息系統管理(套用技術)問答題

錄入大量的數據時經常會發生錯誤,而數據的錯誤對企業的效益和形象有嚴重的影響,為此,應採取必要的數據校驗措施。請根據您的經驗,列舉三種常用的校驗措施,並分別說明這些措施適用的情況。

考試真題

參見2007年上考試真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