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安·薩繆爾森

保羅·安·薩繆爾森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人薩繆爾森和他的導師漢森是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涉及經濟理論的諸多領域,例如一般均衡論、福利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等。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經濟學》以四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超過四百萬冊,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教科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書中的稅收理論、政策主要包括稅收性質、稅收原則、稅收影響。1970年他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於2009年12月13日去世。

基本信息

簡介

保羅·薩繆爾森(PaulA.Samuelson),1915年出生,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當今世界經濟學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是世界上罕見的多能學者。薩繆爾森的巨著《經濟學》流傳頗廣,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據報導銷售量已達100多萬冊,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制訂經濟政策的理論根據。現在,許多國家的高等學校將《經濟學》作為專業教科書。他於1947年成為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的首位獲得者,並於197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

他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幸運兒,他想爭取的榮耀無不手到擒來,而且來得很早。童年的薩繆爾森聰明活潑,善於思考,他看問題比同齡的孩子深刻、全面。1931年,在他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雖然他進入經濟學的領域純屬偶然,但結果證明,經濟學這一行如天造地設般適合他,仿佛是歷代經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歸宿。

保羅·安·薩繆爾森 保羅·安·薩繆爾森

進入大學後,他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學習,博覽群書。他愛好廣泛,課餘常把做高等數學習題作為自我消遣。他對物理學也有濃厚的興趣。初入大學時,薩繆爾森年紀雖輕,但沉著穩重,喜歡思考。他對前人的理論總抱著審視的態度,尋覓理論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薩繆爾森最後以優異成績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其平均成績是A,隨後他從容地進入哈佛就讀。進入哈佛大學後,薩繆爾森的眼界大為開闊,這裡的學術思想與芝加哥大學迥然不同。

面對著各種學術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討和研究、類比各種學說的異同,找出他們的不足。1936年,即來到哈佛大學一年後,薩繆爾森獲得了碩士學位,並以敏捷的思維、廣博的知識及實幹精神,贏得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權威人士阿爾文·漢森教授的青睞。漢森收薩繆爾森做自己的助手,這使他對各種學派的研究更為深入。他不斷地探討漢森的學術思想,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也為自己選擇研究的主攻方向。

1936年,自英國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一書以後,美國許多經濟學者對凱恩斯的學說大感興趣,薩繆爾森的導師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原來反對凱恩斯的國家干預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後來轉而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傳播人,把凱恩斯主義移植到了美國。他不但繼承凱恩斯的經濟學說,而且把這種學說理論通俗化,還做了一些補充發展,後來成為美國凱恩斯主義學派的權威人士之一。薩繆爾森縱觀凱恩斯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感到確有可研究之處,於是師生協作,不斷宣傳凱恩斯主義,並對它做了進一步的補充。這樣,漢森和薩繆爾森便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而薩繆爾森對研究凱恩斯主義所做的貢獻遠比他的導師大得多。

薩繆爾森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重新閱讀了從威廉·配弟到亞當·斯密,從李嘉圖到馬歇爾、瓦爾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凱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縱觀整個經濟思想史,並以新的眼光看待凱恩斯主義。當時社會上對凱恩斯理論中的“投資乘數論”及“就業乘數論”頗為注意,薩繆爾森認為,凱恩斯主義是從1929年4月的美國華爾街股票暴跌開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這一遍及資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凱恩斯的理論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很有價值。因此,他決定從當時社會上亟待解決的難題——投資與就業問題入手,來研究凱恩斯主義。

博士學位的獲得

1940年,薩繆爾森受聘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第二年,他發表了《經濟理論運算的重要性》的長篇論文,這是他的博士論文,並獲得哈佛的威爾斯獎。這篇論文就是他在1947年紀念凱恩斯逝世一周年發表的《經濟分析基礎》的雛形。後來,他對別人談起這一段經歷時說,這篇論文中的許多概念和觀點,早在芝加哥大學時就醞釀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薩繆爾森嚴謹的治學精神。因為他完全以物理學觀點和古典數學方法來引證、推理,因而該文被認為是數理經濟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同年,他受聘到美國資源計畫局工作。

1944年,薩繆爾森被提升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和輻射實驗室經濟學研究員。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來到美國戰時生產局和戰爭動員重建辦公室任職,並擔任美國財政部經濟顧問。這些工作使他有機會把經濟理論套用於實際工作,得以從實踐中檢驗其理論的科學性。同時,也使他有條件蒐集資料,為以後的研究積累大量的材料。

經濟學界的通才

薩繆爾森的研究,涉及經濟理論的諸多領域。他根據所考察的各種問題,採用了多種數學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靜態均衡分析,也包括動態過程分析的方法,這對當代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許多理論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薩繆爾森對靜態、比較靜態、動態三者的聯繫和區別,做了精闢的論述。

在一般均衡論方面,他補充並發展了希克斯關於靜態一般均衡穩定條件,進一步發展了均衡的極大條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萊爾原理,並舉出了很有說服力的經濟實例,說明數理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在福利經濟學方面,薩繆爾森首先對所有在這一領域中創建各個學說的先驅者的著作進行了分析和評價。爾後,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經濟學,並和漢森為國家福利論的建立和在實際生活中實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論述被西方經濟學界認為是自庇古(一位偉大的古典經濟學家)以來在福利經濟方面少有的理論之一。

在國際貿易理論方面,薩繆爾森補充了比較成本學說的“赫克謝爾—俄林定理”,對貿易國之間的生產要素價格趨向均等的條件作了嚴密論證,被西方人士公認為“赫克謝爾—俄林—薩繆爾森模型”。他論述了國際貿易對貿易國利益的影響,被各資本主義國家認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一項重要發展。

由於薩繆爾森在經濟理論界全面開創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學院在1947年提升他為經濟學教授。同時,美國經濟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並授予他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章。

乘數加速原理

針對凱恩斯在《通論》中提出的“投資乘數論”和“就業乘數論”,漢森認為,乘數論不足以說明問題,原因是乘數論沒有說明一定量的投資如何引起收入和就業的增加,也沒有明確收入(或消費)的變化如何引起投資的變動。因而只有把加速原理(關於收入或消費量的變化如何導致投資量變動的理論)和乘數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估計乘數的作用,並解釋經濟成長中的周期波動現象。

薩繆爾森注意到了乘數論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關係,他在導師的提示下巧妙地把兩者合為一體,於1939年發表了他的處女作《乘數分析與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並首創經濟波動的模型,指出政府開支對國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這一開創性的研究是他在經濟周期理論方面的重要貢獻之一。

三大主要經濟成就

薩繆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諸如: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們總是能從薩繆爾森的有關著作中獲得啟示和教益,因此被稱為經濟學界的最後一個通才。美國媒體13日總結了薩繆爾森一生主要經濟成就。

成就一:

將數學引進了經濟學

保羅·安·薩繆爾森 保羅·安·薩繆爾森

1931年,薩繆爾森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年僅15歲。此時的經濟學發展,就如薩繆爾森1985年2月所說:“1932年我開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時,經濟學還只是文字的經濟學。”數字還沒有加入到經濟學科當中來。

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作出了貢獻。

成就二:

推動甘迺迪減稅方案

1961年1月,甘迺迪就任總統時所發表的第一個國情咨文中就悲觀地宣布:“目前的經濟狀況是令人不安的。我們是在經歷7個月的衰退、3年半的蕭條、7年的經濟成長速度降低、9年的農業收入下降之後就任的”。

1953年,當《經濟學》第三版發行時,薩繆爾森來到美國預算局,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

甘迺迪是美國第一位旗幟鮮明地奉行凱恩斯主義的總統。甘迺迪採納了薩繆爾森的建議,實行了著名的“甘迺迪減稅”政策,減稅增加了消費支出,擴大了總需求,並增加了經濟的生產和就業。實際上當甘迺迪提出的減稅最終在1964年實施時,它促成了一個經濟高增長的時期。薩繆爾森也成為白宮中不可缺少的高參。

成就三:

《經濟學》影響數代人

1948年,薩繆爾森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巨著《經濟學》。這本書一出版即告脫銷。許多國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搶購它的出著作權,不久即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

該書對經濟學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技術經濟學都有專門的論述,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看到他從總量經濟學到個體經濟學,從生產到消費,從經濟思想史到經濟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創見。這部著作在內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謂匠心獨具,他在每一章的開頭加上歷代名人的警句,言簡意賅地概括全章的主題,使讀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在讀一部有文學色彩的史書。這一巨著的出版,為普及、推廣其理論創立了良好的條件。

1953年,當《經濟學》第三版發行時,薩繆爾森來到美國預算局,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他提倡赤字預算,追逐加速經濟成長,從而使美國克服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艾森豪停滯”,他也成為白宮中不可缺少的高參。

1959~1960年,薩繆爾森被任命為美國總統事務委員會調查諮詢小組的顧問。1960年,他被美國總統甘迺迪任命為總統調查諮詢顧問和美國國家計畫局經濟顧問。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做出了貢獻。

1961年是薩繆爾森學術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再次出任美國財政部經濟顧問。同時,他在《經濟學》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論體系稱之為“新古典綜合學派”,並在1961年的美國經濟學年會上,對其理論的核心部分、理論體系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較為詳細的解釋。他的此番解釋,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人們一致推選他做該年度學會的會長。

1962年,薩繆爾森被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名譽法學博士。1965年,又被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經濟諮詢委員會顧問,並出任美國國際經濟學會會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經濟成長較快。在甘迺迪·詹森出任美國總統的8年中,美國沒有爆發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被他的追隨者吹捧為“戰後繁榮主義”,作為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薩繆爾森便成了美國凱恩斯主義的代名詞,美國經濟生活中的成就也被視為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功績。

1966年,薩繆爾森在接受印第安那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的同時,出版了《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1967年,密執安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1970年,克萊爾門特·雷特·丟特學校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伊利諾斯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學授予他榮譽獎章。1971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的愛因斯坦獎。

1970年,《經濟分析基礎》的水準得到三度肯定,協助他贏得諾貝爾獎,最使他激動的是,他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一個美國人。他從斯德哥爾摩領獎回到紐約時,成千上萬的人用最高的禮儀歡迎他。在為他舉行的慶祝會上,他滿懷激情地向人們說:“我可以告訴你們,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訣竅之一就是要有名師指點。”他沒有忘記精心栽培他的漢森·阿爾文教授。

主要著作

·《經濟分析基礎》(1947);

保羅·薩繆爾森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其博士學位論文為《經濟理論操作的重要性》,這部論文獲得了哈佛大學威爾斯獎。為保羅·薩繆爾森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經濟分析基礎》正是在此論文基礎上寫成的。

保羅·安·薩繆爾森 保羅·安·薩繆爾森

《經濟分析基礎》包括兩篇共12章及兩個數學附錄。全書的目的正如他在第一章導論中指出的:“各種不同理論的主要特徵之間的相似性的存在,意味著一般理論——它是各種特殊理論的基礎,並且將各種特殊理論的主要特徵統一起來——的存在。這種通過抽象而一般化的基本原理,早在30多年前就由著名的美國數學家穆爾證明了。本書的目的就在於詳細論述這種一般化的基本原理對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分析基礎》以數學為工具,使各種理論和方法獲得基本統一的表述,並以此總結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成就。這本書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結合在一起。使新古典經濟學的主體內容有了經典的數學表述形式。這正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

·《經濟學》(第1版,1948);

薩繆爾森的巨著《經濟學》流傳頗廣,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據報導銷售量已達1000多萬冊,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制訂經濟政策的理論根據。現在,許多國家的高等學校將《經濟學》作為專業教科書。

該書對經濟學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技術經濟學都有專門的論述,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看到他從總量經濟學到個體經濟學,從生產到消費,從經濟思想史到經濟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創見。這部著作在內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謂匠心獨具,他在每一章的開頭加上歷代名人的警句,言簡意賅地概括全章的主題,使讀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在讀一部有文學色彩的史書。這一巨著的出版,為普及、推廣其理論創立了良好的條件。

從歷史角度看,里程碑式的經濟學教科書在幾十年內長盛不衰的情況並不鮮見。1776年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問世之來,西方經濟學界已經產生了三部公認的里程碑之作。第一部是1848年首版問世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該書多次重版,成為19世紀後半葉英語世界中必讀的經濟學教科書。第二部是1890年首版的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該書一直被奉為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直到1948年才出現第三部“集大成”之作,即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與索洛和多夫曼合著,1958);

1958年,薩繆爾森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做出了貢獻。這部書成功地把價格理論、線性規劃和增長理論結合起來。

·《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1~5卷)(1966,1972,1977,1985)

1966-1986年連續出版的5卷本《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收入388篇論文)堪稱現代經濟學範式之非凡作品。

薩繆爾森的一生

1915年出生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加里(Gary)城。

保羅·安·薩繆爾森 保羅·安·薩繆爾森

1935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

1936年,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學院執教。

194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1948年,出版《經濟學》一書。

197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9年12月14日,在家中辭世,享年9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