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標準
項目 標準值
溫 度:有空調裝置18℃~28℃;無空調採暖地區,冬季≥16℃。
風 速:≤ 0.50 m/s
二氧化碳:≤ 0.10 %
一氧化碳:≤ 5.00mg/m³
甲 醛:≤ 0.12 mg/m³
可吸入顆粒物 ≤0.15 mg/m³
空氣細菌數
a.撞擊法,≤4000 cfu/m³
b.沉降法,≤40 個/皿
噪 聲,≤55 dB(A)
照 度,≤50 lx
本標準的監測方法按《公共場所衛生標準監測檢驗方法》執行。
衛生質量指標
空氣中的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決定候診室環境衛生質量的兩項主要指標,如果兩種氣體的含量過高,會引起CO、CO2中毒,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CO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病有密切的關係。
而隨著室內CO2量的增高,人體排出的污染物增多,如汗的分解物及其揮發的不良氣味等。室內CO2的蓄積逐漸增高的同時,氧的含量就相對降低。當CO2含量達0.07%時,有少數敏感的人群就有不適的感覺;當CO2含量達0.1%時,空氣中其他性狀開始惡化,人們普遍有不舒適的感覺。因此,候診室空氣中CO2含量應在0.07%以下,最高不超0.1%。
另一項影響候診室空氣品質的重要指標是可吸入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包容的成分複雜,有些顆粒本身是有毒物,還有些是其他污染物的載體,空氣中顆粒物濃度越高,致突變能力越強。可吸入顆粒物有時也可能吸附病原體,傳播呼吸道傳染病。
還有空氣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它不僅可引起聽覺器官的不適和損害,也可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全身其他組織器官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
候診室服務的主要對象是病人,他們本身的免疫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偏弱,如果常時間暴露在不清新的空氣和高強度的噪聲中,會加重病情的發展。
另外候診室風速也是一個重要指標,保持一定的風流速度,可以降低有害氣體含量、提高空氣品質。但是如果風速超過一定限度,則會引起空氣塵埃的增加和噪聲的增強,候診室氣流為0.1~0.5 m/s最為適宜。
規劃管理
候診室應保持清潔、整齊、安靜。室內應採用濕式清掃,垃圾廢棄物應日產日清。衛生間應隨時清掃、消毒、保潔。
候診室內禁止吸菸及從事污染環境的其他活動。候診室內應設有痰盂和污物箱。痰盂和污物箱應每日清洗和消毒。不得在候診室內出售商品和食物。候診室內不設公用飲水杯。應有健全的消毒制度,疾病流行時應加強消毒(傳染病專科醫院應一天一消毒)。
另外的具體管理措施有:
1、合理布局:醫院候診室的設定和建設,應緊緊圍繞衛生質量指標改進。醫院候診室應使用通風情況良好的房間,增加新風量,並安裝空氣淨化設備保持室內衛生清潔。加強醫院綠化建設,增加醫院周邊綠化面積(包括種樹、栽花、植草),建立綠化帶。因為,植物除美化環境外,還具有調節氣候及阻擋、濾除、吸附灰塵和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等功能。
2、改進候診室設施:為控制和消除噪音污染,醫院應增加候診室面積,降低病員的相對集中程度。使用一定的材料和裝置將噪聲源封閉,在風道、排氣管口等部位安裝各種消聲器,以降低噪聲傳播。候診室內採用吸聲和隔聲專用材料裝飾牆壁、房頂,或在室內懸掛吸聲體,吸收輻射和反射聲,以降低室內環境噪聲強度。另外,要重視“音樂療法”的潛在作用,在候診室中建立背景音樂系統,在非治療期間內,通過背景音樂系統,幫助患者消除苦悶、陶冶情
操、煥發情緒,利於疾病康復。
3、嚴格執行標準:嚴格執行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做到經常性監測與及時改進相結合。《國家衛生候診室衛生標準》(GB9671-1996)是候診室中有害物質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空氣污染、保護患者身心健康、評價醫院候診
室微環境污染程度、制訂環境防護措施的法定依據。實際工作中應做到測改結合,不斷改善門診環境衛生,為病人創建一個溫馨、舒適、安靜的候診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