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故居簡介
何叔衡故居建於1785年。在土磚泥築院牆之內,有青瓦土磚平屋23間,堂屋門口懸有族人所獻的"開國元勛"金字匾,堂屋正中掛有何叔衡遺像,石壁有烈士生平介紹和名人的題詞、題詩,臥室有書桌、衣櫃、雕花床等實物,現舊居修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歷史文化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鄉縣城西70多公里沙田鄉杓子沖。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誕生於此。故居為一所普通農舍,
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平面呈方形,坐東朝西,土木結構,有正房、左右廂房計23間,小青瓦屋面,土磚泥築院牆,占地約2600平方米。平頭槽門,門額上端懸掛廖沫沙題寫的"何叔衡烈士故居"七字橫匾。門內地坪長35米,寬23米,穿過地坪即為正堂屋。雙頁木門,方格窗。檐下走廊,中辟天井。1972年後多次維修,復原陳列有何叔衡及其父母住房、書房等,以供瞻仰懷念。屋前有田園、小塘,屋後崇山峻岭,左為馬里山,右為大樹山,有清泉自後山而下,繞宅而流,風景宜人。
人物介紹
何叔衡,1876年生,湖南寧鄉人。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於長沙,二人志同道合,成為摯友。1818年4月,何叔衡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並參加長沙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委員。1927年馬日事變後,在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徐特立曾說,在莫斯科,我們幾個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7月回國後,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營救被捕同志,組織革命者去蘇區。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等參加了中央工農政府的領導工作。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和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中央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59歲。
長沙何叔衡故居門票
成人票:10元
兒童票:5元
長沙何叔衡故居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8:00至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