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顯聖寺

仙山顯聖寺

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6年),曾稱空隱教寺,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立為叢林,後毀,寺院位於長興西部重鎮泗安仙山,古稱浮雲山、尖山,後更名“仙山”

基本信息

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6年),曾稱空隱教寺,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立為叢林,後毀。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孤標大師重建地藏寶殿于山巔,更名顯聖寺,其建築宏偉,有大殿三進,全部房屋計九十九間半(實際超百間),可容千人之大殿皆隱於參天大樹中,殿、閣、亭、堂、房、池、井均以迴廊相銜,融於一體。以雕有荷花青石築成上山香道,自山腳直達山頂三里有餘。有僧叢三十餘人,置寺田五百餘畝。
寺院位於長興西部重鎮泗安仙山,古稱浮雲山、尖山,後更名“仙山”。清長興知縣鮑珍曾題詩於寺:“路轉山凹望上方,翠微松頂出紅牆,林深只道無人覺,已有方袍迓道旁”。其山勢幽靜,僧人眾多,佛事興盛可見一斑。本寺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地藏王菩薩本是新羅國(現朝鮮)王子,姓金名喬覺。公元719年(唐開元七年),金喬覺攜白犬“諦聽”,從新羅國航海入唐——求法,先後到普陀山、會稽和金華等地,途經長興仙山到九華山,曾在此卓錫,故有“小九華”之稱。
據廟貼記載,孤標大師重開佛光之後,清朝順治十三年以來,廟宇幾度興衰,但僧人代代相傳,其在九華山受戒的住持序列名單如下寂光、體讀、德主、真義、常松、球實、福聚、性言、園光、明如、定靜、慧皓昌蒼、海然、印宗、發園浩明、勝幢、禧達(修成)。
1993年3月,經縣政府批准開放,先後建成了天王殿、無量光殿、大雄寶殿等,山頂建有地藏塔,東側還建有五百羅漢堂,大佛殿等。目前寺院可容幾百人住宿,上千人就餐,總建築面積上萬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