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玉泉寺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冶源鎮老龍灣風景區,始建於北魏初期,歷經陏唐以致宋明及清,當年香火極盛,其建築規模宏偉。原寺分前中後三進院落。後殿五間為觀音菩薩圓通寶殿,中院正殿五間為如來大雄寶殿,前院三間為天王殿。正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十八鐵柱羅漢像分列左右,形態各異。東西兩院跨為僧房和禪室。自大寺灣沿級而上,便是雄偉壯觀的山門,山門居高臨下,門前原有清泉涌流,人稱玉泉。

簡介

臨朐縣玉泉寺修建緣起

玉泉寺 玉泉寺

玉泉寺位於老龍灣風景區內熏治泉的北側。老龍灣為國家AAA級風景名勝,素有“北國江南”之稱。它位於臨朐縣城南十二公里的冶源鎮境內海浮山北麓,系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匯集而成,水面面積兩萬七千平方米,水深盈丈。灣內湧泉多不勝數,主要有熏治泉、萬寶泉、善西泉、八角灣等,此皆源於山岩中。泉水噴涌,猶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自水底滾浮而上。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恆溫攝氏十八度,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九隆冬,雲霧蒸騰,煙霞繚繞。晨暮,霞光流瀉,與水面霧靄交融,極為壯觀。早在《齊乘》中有記載說:“西歐冶子鑄劍之地,山清水秀,旁無人煙,叢筠古木,氣象幽絕。水經玉泉寺而東匯為大小二龍灣。又東里許折而北入巨洋。”其自然風光聞名遐邇,中外遊客流連忘返。正是“天接水色真空色,水擊石音似梵音”。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時逢盛世,佛法當興。修復老龍灣內的玉泉寺是當務之急。承蒙縣及省各級政府的支持,修復玉泉寺的計畫已獲批准。然須知佛法欲興,必假名流而顯著;高僧住世,仍仗眾力以維持。修建寺院的過程也是弘揚佛教文化的過程,是發揚奉獻精神的過程,是弘揚教義和各界廣結善緣的過程。有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保障,以《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山東省宗教事務條例》為依據,以科學發展觀為動力,相信廣大領教民眾和各界有識之士必能適應社會,在參政議政,獻計獻策,報效祖國,促進社會和諧中起到重要的良好作用。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任重道遠,也是神聖的。這一工程功在政府的英明領導和社會各界施主布施和贊助,利在社會,淨化心靈,造福後代。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玉泉寺[山東省濰坊市玉泉寺]

弘揚佛法,重在修持,愛國愛教,濟世利民。各界善信當畢露襤褸,勵精圖治,永結善緣,精誠合作,為臨朐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建設,為弘揚佛教文化做大貢獻。為此,我們特別提出倡議,望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達官顯貴,志士大德,十方善信,仁義善人,隨緣發心,大力支持。功德事業,待眾力成就,殊勝福田現前,自當廣種。捐助建設玉泉寺之神聖偉大工程的慈善功德,我們將勒石記錄,永載史冊,流芳千秋!

結構

大雄寶殿始建於南宋,整個殿高達21米,七開間,立柱72根,均採用名貴的楠木作梁架斗拱,且用材碩大,木質上好。天花藻井雕樑畫棟,色彩艷麗,建築結構體現了濃厚的元代風格。大殿前有重達3000多斤的隋代鐵鑊、元代鐵釜和鐵鐘。在大殿的側面有石刻觀音畫像,相傳其作者為唐代名家吳道子。畫像為男首女身,體態婀娜,不失豐潤,衣闕飄飄,或舒或卷,流暢自然,筆力剛勁有力。

景觀

玉泉寺現存主要殿堂有:彌勒殿、大雄寶殿、毗廬殿、韋馱殿、伽藍殿、千光堂、大悲閣、十方堂、藏經閣、文殊樓、傳燈樓、講經台、般舟堂和圓通閣等。其中大雄寶殿最為雄偉瑰麗,系中國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築。大殿重檐歇山式,建築面積1253平方米,通高21米,面闊九部,進深七間,梁架為抬梁穿斗式,立柱72根,斗拱154組,開花藻井,彩繪斑斕。殿前置隋大業十一年(615年)鐵鑊、元代鐵釜、鐵鐘等珍貴的大型鐵質文物十餘件;殿側有石刻觀音畫像一通,傳為唐代畫聖吳道子手跡。寺內古柏蒼勁,銀杏葉茂,並蒂蓮艷,桂花溢香,修竹翠叢,莊嚴謐靜。

玉泉寺前三園門北側青龍山餘脈岡地上有玉泉鐵塔一座。鐵塔本名“佛牙舍利塔”,俗稱“棱金鐵塔”、“千佛塔”,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為重瘞唐高宗、則天皇后所授舍利而鑄建,仿木構樓閣式,八角十三級,通高16.945米,重26472公斤。鐵塔由地宮、塔基、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

地宮為石質六角形豎井,內置漢白玉須彌座,座上置石函三重,函中供奉舍利;塔基、塔身均為生鐵鑄造,塔基須彌座八面鑄有鐵圍山、大海、八仙過海、二龍戲珠及石榴花飾紋,座八隅各鑄頂塔力士一尊,全身甲冑,腳踏仟山,狀極威猛;塔身平座上鑄有單鉤闌,塔身各作四門,兩兩相對,隔層交錯;塔身及平座鑄有斗拱;腰檐出檐深遠,翼角挑出龍頭以懸風鐸;

塔身上著有銘文1397字,記載了塔名、塔重、鑄建年代、工匠和功德主姓名及有關史跡,還鑄有佛像2279尊,儼然一幅鐵鑄佛國世界圖;塔剎為銅質,形似為寶葫蘆。鐵塔通體不施榫扣,不加焊粘,逐件疊壓,自重以固;其外型俊秀挺拔,穩健玲瓏,如玉筍嵌空。玉泉鐵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重、最完整的一座鐵塔,它對研究中國古代冶金鑄造、金屬防腐、營造法式、建築力學、鑄雕藝術以及佛教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玉泉寺北側顯烈山下有中國最早的關廟——顯烈祠,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俗名“金龍池”,相傳為三國蜀將關羽死後顯靈之處。珍珠泉為中國三大間歇名泉之一,宋朝蘇軾稱之為“漱玉噴珠”,明朝袁宏道贊之為“珠泉跳玉”。遊人若臨岸靜觀,則清碧如玉,泡如珍珠,若擊掌跺石,則泉沸水涌,迭如貫珠,其水質甘冽醇香。泉南山腳豎有明萬曆所立石望表,上刻“漢雲長顯聖處”;望表西有清阮元念唐碑書“最先顯聖之地”石碑一通。泉上珍珠橋為1949後增建,珠泉虹橋交相輝映,分外妖嬈。循寺北向西,在溪水湛天、千年銀杏、獅子崖、梅花井、智者洞、宋敕修傳燈錄院遺址、金霞洞、一線天;向南有退居、紫柴庵、幻霞洞等人文景觀、名勝古蹟深藏幽谷。

玉泉寺東有棱金鐵塔,為中國最高鐵塔。原稱佛牙舍利塔。在玉泉山玉泉寺前土丘同。北宋嘉祐六年(1061的)所鑄。塔基用特製青磚砌成,塔身全為生鐵鑄成,據塔銘記載:共用鐵“七萬六千六百斤”。塔為雙層須彌座,每層每邊鑄有“八仙過海”、“二龍戲珠”和海山、水波、海藻等紋樣,線條流暢。台座八角,各鑄有托塔力士一尊,均全身甲胃,腳踏仙山托頂塔座,體態剛健,狀極威猛。塔身仿木構樓閣式,八角十三層,高16.7米,每層均設腰檐平座,置斗拱出檐,在相對四面各設一蓮弧門龕,其餘四面施造佛像及其他紋術,在角梁飛檐的前端,鑄出凌空龍頭,用以懸掛風鐸。在二層的四面,分別鑄有塔名、塔重、鑄塔時間、工匠姓名入有關事跡。塔體系分段冶鑄,逐層疊裝,不加焊接,形體挺拔纖瘦,穩健玲瓏,每值夕陽照射塔身,紫氣金霞,交相輝映,“鐵塔斯社棱金”,蔚為奇觀。此塔在九百多年以前所鑄當時尚無起重設備,只靠人力所為您想像的到嗎。千年不銹又是一奇。

歷史

關羽,又名關雲長,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解州),東漢末年投奔劉備,後在湖北當陽戰敗被殺,且身首異處,相傳關羽被殺後託夢給湖北當陽玉泉寺普淨大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大師點化說,你過五關斬六將,這些人的頭向誰去討還?關羽頓然覺悟,歸依空門,關羽是在宋代以後才名聲大震,因其為“忠孝義節”的楷模而屢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為“武聖人”佛家尊其為“伽藍神”代價則尊其為“關聖帝君”關公是唯一受到“儒釋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可以說關公成為神和以後的關公崇拜,和關公文化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漢建安年間,普淨禪師於此 結茅為庵,梁宣帝敕旨建寺,初名覆船山寺。隋開皇時,智者禪師建寺三十六所,將玉泉、棲霞、靈台、天台 並列為“天下四絕”。唐貞觀中年,僧人法真增建。宋天西竺遺風禧末年,明肅皇后重修,改為“景德禪寺”。其規模“為 樓者九、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占地左五 里、右五里;前後十里”,為“荊楚叢林之冠”。現存主要殿堂尚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廬殿、上方殿、東 堂、西堂、般舟堂、藏經樓等。殿前有鑄於隋大業十一年重三千斤的鐵鑊,還有元代鐵釜、鐵鐘。

玉泉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朝時為天台宗祖庭之一,智者大師在此宣講<法華玄義>、<摩訶止觀>,首創天台宗道場;唐為禪宗北宗祖庭,弘景、神秀、普寂、一行等高僧在寺創倡漸悟禪法;宋釋道源、宋綬、宋祁編撰<景德傳燈錄>於此寺;張九齡、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元稹等歷代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許多詩詞、碑刻;中國關公文化也淵源於此。名山、高僧、英雄三位一體與玉泉古剎相得益彰。玉泉寺著名的祖師有智頭、神秀等,著名方丈有弘景、一行、齋己、慕容、務本、廣鑄等。已故方丈釋明玉,84歲,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湖北省佛協會長,宜昌市、當陽市政協委員。現任監院寬一,57歲。

發展

2009年3月15號,老龍灣風景區玉泉寺開工奠基儀式舉行。

為適應老龍灣大旅遊發展需要,在社會各界支持下,老龍灣風景區玉泉寺恢復重建籌建工作順利完成,該寺建成後,將成為老龍灣風景區又一個獨特的人文景觀。

臨朐縣副縣長趙同祥、縣政協副主席、縣委統戰部部長郎會祥出席奠基儀式。現在圓吉法師住錫玉泉寺,將在古老的玉泉寺弘揚正法,佛教正法將在此地法鼓長鳴,法水長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