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交泰鄉位於四川省梓潼縣東南部,距縣城39公里,交泰鄉轄9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1934戶,5714人,耕地面積8869畝,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區,嚴重的旱災給交泰鄉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直接制約了交泰鄉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鄉行政所在地在交泰鄉場鎮,位於高椏村境內,2006年場鎮人口305人。鄉場鎮區域內設立有鄉政府機關、國小、衛生院、供水站、信用分社、獸醫站等機關單位及垃圾處理場等環衛設施,每逢單日趕場。交泰鄉屬典型的農業丘陵地區,平均海拔高度400-600米之間。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曖、盛夏雨熱四季,適於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14.7℃—17.3℃,年平均無霜期在253天-301天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929.7-1391.4小時,年均降雨量750.7—1019.4毫米,相對而言濕度在68%以上,其災害特點是:冬乾春旱接伏旱,秋雨綿綿。潼江河貫穿境內船林、龍台、硯岩、後山四個村外,梓鹽、高埡、土埡、黃花、羅橋、五個村主要靠蓄提水灌溉,有大型水庫1座(幸福水庫),小型水庫2座(竹林灣水庫、何農庵水庫)。正常年景,基本上能保證農戶生活生產用水。
交泰鄉90%的村通電話,65%的村36%的農戶通有線,100%的村通電、100%的村80%的社通公路。交泰鄉共建立中國移動機站和聯通機站各一處,2005年完成了縣到鄉有線電視信號光纖聯網;1965年原九院在交泰高埡、土埡兩村境內建立九院五所,建所後,由國家修建了一條從交泰至瑪瑙的泥清路,1981年與瑪瑙共同修建了從石墩溝至觀義場鎮的泥碎石路,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了縣、鄉、村道相結合的公路交通網,由二級水泥路面、柏油路面、四級泥結碎石路面三種路面組成,9個村全部通碎石路,80%的社實現了“機耕道戶戶通”。伴隨著道路交通網建設高潮,交泰鄉機動車輛擁有量連年攀升,特別是機車普及率以20%的年均增長速度飛速發展,2006年末交泰至梓潼的班車由98年的2班增至10班,交泰直達綿陽班車由98年1班增至5班,交通運輸有了較大改觀。2007年完成了“長交路”“交泰段”6公里的水泥路建設,總投資470萬元,完成了“蛟龍大橋”建設任務,總投資220萬元。
行政區劃
交泰鄉屬於梓潼縣轄鄉。1952年置交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併入瑪瑙鎮,1995年析復置交泰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人口0.7萬。通公路。轄梓鹽、高埡、土埡、黃花、羅橋、船林、龍台、硯岩、後山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地下資源有天然氣、石油、鹽滷。鄉鎮優勢
1、交通優勢:寶林鎮位於成都北郊,地處梓潼縣南大門,是城鄉結合部。境內交通發達,青灌鐵路貫穿全境,年貨運量可達1000萬噸,也是成彭高速的起點,成彭高速全長19.92公里,從寶林鎮到成都用時只要10分鐘。出境公路有成寶路(全長24公里)、成寶高速(19.2公里)、寶郫路(14公里)、漢寶路(30公里),並且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2、能源優勢:寶林鎮境內有豐富的水源水能,人民渠一、二、三、四、五、六、七號支渠貫穿全境,為轄區內工業用水、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江河繞境而過,水能優勢強大。境內有兩個大型水利發電站-太平電站(地處梓潼工業區)、寶林鎮電站(地處梓潼縣工業開發區),裝機總容量770千瓦,年發電量300萬度。寶林鎮境內有大小變電站2個,為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天然氣管道鋪設到位,能保證企業發展用氣。
3、政府保障優勢:寶林鎮政府大力為招商引資提供便利條件,配合企業快捷辦理有關征地手續,同時按企業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搞好農戶的拆遷安置。2005年,寶林鎮將對拆遷農戶實行公寓式安置,做到隨時拆遷隨時安置,充分滿足企業能按時用地。2003年,聯邦製藥征地500畝,只用時1個月完成拆遷交付使用土地,創造了彭州市拆遷安置的最快記錄。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性工作,並承諾“只服務,不索取,只給予,不強求”,協調好企業與各主管部門之間的關係,全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寬鬆的政治環境
鄉鎮建設
建好“石河堰” 解決發展瓶頸梓鹽村七社是交泰鄉較偏遠的高山社,全社31戶,98人。該社常年缺水。去年以來,該社不等不靠,動員和組織民眾籌資投勞,新建了一座埂長33米,路面寬度4米,基底寬6米,高3米的石河堰,工程全部採用石料和鋼筋混泥土建成,總造價50000元,民眾自願籌資達10000餘元,人平籌資500元。該石河堰的建成,既解決了全社有水無法蓄的問題,又極大方便了民眾出行,制約該社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當地民眾親切稱新建的石河堰為“致富堰”。
建好蓄水池 夯實發展基礎
在高山村社新建石河堰同時,鄉黨委、政府還出台優惠政策,鼓勵農戶以戶為單位和聯戶集中新建蓄水池,採取民眾自建,村社督促指導,鄉檢查驗收後撥付補助資金的方式,對農戶新建蓄水池給予一次性補助,極大地調動了民眾新建微型水利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農村經濟的積極性。2007年以來,交泰鄉新建蓄水池8口,蓄水800餘方,投資6萬餘元,民眾從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中嘗到了抵禦自然災害,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大甜頭。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和辦法,廣泛動員和組織民眾新建水利工程項目,為農業增產、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樓房措施
一是抓責任落實。明確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為各村農房建設第一責任人,全面協調和負責農房重建質量、進度和安全。二是抓質量監督。要求各包片領導、駐村鄉幹部和村社幹部要深入到建房農戶,隨時查看建房質量及安全,確保農戶在重建中合理選址、按圖施工、保證質量安全,同時掌握好建房進度,每十天向鄉政府匯報。
三是抓檢查督促。鄉農房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質量安全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對各村在建農房進行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責令其立即整改,千方百計確保建房質量安全。
四是抓目標考核。鄉黨委、政府與各村簽訂農房重建目標管理責任書,對重建工作進度、房屋質量、安全責任實行目標管理,要求年底前完成重建任務70%,並農房重建設工作完成情況納入鄉村幹部年度目標任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主導產業
交泰鄉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突出當地特色,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抓以優質水果雜柑產業和畜禽養殖為主的兩大產業。一是在種植業內部,進一步調減質差低效的小麥等糧食生產面積,擴大效益相對較高的經濟作物和飼草生產,推進種植業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交泰鄉建設以雜柑為主的“優質水果雜柑專業技術協會”。二是加快發展畜牧業,促進農民增收。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適銷對路、效益較好的雞、鴨、鵝、肉兔等小家禽產品。實現年均出欄商品豬9000頭,出欄小家禽16萬隻,建設了“生豬養殖專業技術協會”。
招商引資
2000年交泰鄉政府利用原五所閒置資產引進了蜀豐肉牛養殖公司,2005年初交泰鄉黨委、政府又與“四川欣融擔保公司”、“四川種都種業有限公司”和“四川天馬罐頭食品有限公司”達成聯手開發利用蜀豐公司資產的意向,組建成“四川華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興辦“四川種都國際種養業新優產品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和“四川天馬罐頭食品加工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