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徵
灌木,高約40厘米,二歧分枝,小枝的節間圓形,粗2—3毫米。 葉薄革質,長卵形至披針形,常稍偏斜,有時鐮形,長6—8厘米,寬1.5—4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呈短柄狀,直出脈5條,稀3或7條。聚傘花序,具花(3—)5(—7)朵,中央為雌花,側生的為雄花1—3個,腋生,總花梗長約2毫米,總苞舟形,寬3—6毫米;雄花:長圓形,長約1毫米;雌花:棒狀或倒卵狀,長約1.5毫米,萼片4,柱頭乳頭狀。果長圓形,黃綠色,長5—8毫米,直徑2—3毫米,頂端截平,近基部漸狹或圓形,果皮平滑。 花、果期12月至翌年3月。
生長環境
見於海拔700-1360米山地疏林或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垂葉榕、石榴、桂花或吳茱萸屬植物上。
槲寄生屬植物
槲寄生屬(Viscum L. ),槲寄生科植物(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槲寄生科列入檀香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和2003年經過修訂的APG II 分類法不承認這個科,將本科合併到檀香科中。)約30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至溫帶,我國有10種;各省區均有,其中槲寄生v. coloratum(Kom. )Nakai 等供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