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之禽

五德之禽

五德之禽,農曆正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開年第一天民間以紅紙剪雞作窗花,而且把這天定為“雞日”。這個風俗在南北朝時就開始了,至今至少流傳了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漢族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說它可以避邪,還可以吃掉各種毒蟲,為人類除害。

基本信息

雞日

五德之禽五德之禽
這種出汗同風俗是根據古代漢族神話演變而來的。據說,東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根向周圍伸展,覆蓋的範圍足足有三千里方圓,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古代漢族人民在元旦刻桃木為神像,立在大門前,還要插幾根公雞毛象徵天雞,後來桃符演變成春聯後,插雞毛的風俗就變成剪雞貼在窗上作裝飾的風俗了。現在農村里剪窗花最常見的也是公雞。在《荊楚歲時記》上,對元旦剪雞的風俗即有所記載,看來這個風俗在南北朝時就開始了,至今至少流傳了一千五百年以上。

正月畜日排法

古代,每年正月初七日以前是為“說畜日”,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六畜排完了,才輪到初七是“人日”。
為什麼這么個排法呢?古代典籍里找不到出處。但舊時漢族民間《農家雜事》一書,說此種排法有三:一說是按人類馴服六畜的次序排,雞最先馴養成家畜,狗次之,其它依次類推。二說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雞、狗體積較小,排在前面,牛、馬體積較大,排在後面。三說是按六畜和人的遠近排列,俗說,沒有雞狗不成家。老人們認為雞、狗可以撿食家中撒掉的糧食,為主人消災免罪,所以雞、狗都養在屋裡,接近於人,豬、羊次之,牛、馬則另有欄和廄,離居室最遠,所以排在最後。看來,後一說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裡說,漢朝的淮南王劉安成了神仙(其實他是因謀反被迫自殺的),飛升到天上去了,連家裡的雞狗都一起帶到了雲中,俗語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沒說過豬羊牛馬跟著主人升天的故事。

人倒排的原因

為什麼牲畜反而排在前面,人倒排在六畜之後呢?這問題古書上也沒提到過。中國創世神話老早就湮沒了。像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捏泥團造人這類創世神話都是直到後來才出現的,而且說的也很簡單。但是能創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動物的人類要比低一等的動物出現得晚,是合乎生物進化論的原理的。設若世界上要是沒有植物和動物,那么人類怎能生活呢?所以這些動植物必須產生在人出世之前,這大概是人日排在六畜日之後的緣故。

舊時農家風俗

六畜日雖算不上是節日,但舊時農家重視六畜,正月初,頭幾天按六日向豬圈、羊欄牛棚貼紅紙條、點香的風俗還是到處風行的。還有的以天氣的陰晴來占卜牲畜的興衰,認為雞日天氣晴和,是年雞旺,陰晦則雞有災病;狗日天氣晴和,是年狗旺,陰則狗有災病。余者類推。當然,這種卜算,並沒有任何科學性,僅是當年農民的一種說法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