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日

正月畜日排法
古代,每年正月初七日以前是為“說畜日”,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六畜排完了,才輪到初七是“人日”。為什麼這么個排法呢?古代典籍里找不到出處。但舊時漢族民間《農家雜事》一書,說此種排法有三:一說是按人類馴服六畜的次序排,雞最先馴養成家畜,狗次之,其它依次類推。二說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雞、狗體積較小,排在前面,牛、馬體積較大,排在後面。三說是按六畜和人的遠近排列,俗說,沒有雞狗不成家。老人們認為雞、狗可以撿食家中撒掉的糧食,為主人消災免罪,所以雞、狗都養在屋裡,接近於人,豬、羊次之,牛、馬則另有欄和廄,離居室最遠,所以排在最後。看來,後一說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裡說,漢朝的淮南王劉安成了神仙(其實他是因謀反被迫自殺的),飛升到天上去了,連家裡的雞狗都一起帶到了雲中,俗語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沒說過豬羊牛馬跟著主人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