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禽

展禽名獲,字季,又字禽,柳下(今宮裡鎮西柳村)人,後人尊稱柳下惠。

基本信息

展禽 名獲,字季,又字禽,柳下(今宮裡鎮西柳村)人,後人尊稱柳下惠。春秋時為魯國士師,掌管法典刑獄。西柳村有柳下惠墓遺址。
新編柳下惠年譜
柳明瑞編撰
柳下惠(前720~前621),又稱柳下季(《國語•魯語上》、《呂氏春秋•季秋紀》),姬姓展氏,名獲,字禽,諡號惠,因食采於柳下,故稱柳下惠,為柳氏得姓始祖。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後,武王分封開國元勛,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於魯國,都曲阜,但留朝執政,由長子禽父(字伯禽)代為就封,史稱魯公。其五代孫名“稱”,即第十二位魯君魯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稱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孫曰無駭。公元前715年,無駭卒。當時諸侯以字為謚,魯隱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為無駭之子,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為始祖的歷史淵源。
柳下惠是我國春秋時期(前722~前481)的一位著名歷史人物,比他稍晚的至聖孔子(前551~前479)和亞聖孟子(約前385~前304)皆對其推崇備至。孔子稱讚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孔子家語•賢君》),是“言中倫、行中慮”的高尚“逸民”。(《論語•微子》)孟子稱柳下惠是可為“百世之師”的“聖人”:“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孟子•盡心下》)孟子又將柳下惠與伯夷、伊尹、孔子並稱為四大聖人,而“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孟子•萬章下》)此即“和聖”這一至上尊號之由來。
由於年代久遠,史料匱乏,今天為柳下惠編撰年譜已非易事。筆者依據《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等古代典籍,結合蒐集到的《和聖年譜》(見泰山學者王價藩、王亨豫父子抄編《泰山叢書》第三十五冊第一卷),《聖祖年譜》(見山東平陰縣展家窪村展氏所藏《展氏族譜》),《展氏源流》、《展氏世紀》、《展氏世系》(見曲阜“衍聖公府”檔案0000705號卷宗)等方誌譜諜,併到相關各地實際考察,然後進行綜合研究,草擬成文。對引文中生僻晦澀字詞,略作注釋。為與以前諸譜相區別,特名之曰《新編柳下惠年譜》。
前720 周平王五十一年、魯隱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時,火光入室,文鳥鼓舞,禽生於魯地。《聖祖年譜》、《展氏世紀》
禽本年一虛歲,以下均按虛歲計年齡。
其“魯地”具體地望,《展氏族譜•世系》謂:“生於故縣,長於堰頭”。
從“衍聖公府”所存清代滋陽①縣上報“和聖奉祀生”文獻判斷,故縣、堰頭當在今兗州境內。今兗州城西北二十餘里有村名故縣,故縣東北四里有村曰堰頭。在堰頭村東北二里有古桑丘(乘丘)遺址。據《展氏族譜》稱,展禽即生於斯,長於斯。至今民間還流傳著柳下惠、柳下跖的不少故事。
兗州最好最早的方誌是明于慎行②編撰的《兗州府志》,他以“郡人”③身份修家鄉志,自然對土著歷史名人格外關注。柳下惠經歷代宣揚,特別是孔孟二聖將其推至“和聖”④高位。若柳下惠為兗州人,于慎行必優先選入。然他卻隻字未提。直至清代,《滋陽縣誌》方出現柳下惠墓祠在高廟村記載。而到民國,《滋陽縣誌合編》在注中又否定了前者。
今山東平陰縣展家窪村(原屬肥城)亦號稱“和聖故里”。清[乾隆]《重修肥城縣誌》、清[嘉慶]《肥城縣新志》及清[光緒]《重修肥城縣誌》等,均載此村有“和聖祠”,有明天啟⑤年間肥城知縣王惟精書丹“和聖故里”碑。據展家窪展氏所藏《展氏族譜•家祠志》,從和聖五代孫展溱起,為避難去魯遷齊。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和聖第六十八代孫展友才方從青州益都回遷,到平肥交界處落住,因處柳灘河窪地,名村展家窪。這裡“為其(和聖)後無疑”,但非和聖出生之地也是顯而易見的。連清[光緒]《肥城縣鄉土志•耆老⑥錄•先賢名儒》亦云:“按泰安有柳里村,和聖墓在焉。泰安邑乘⑦列和聖於《人物誌》,則和聖為肥城人,為泰安人,究莫能定也。”
①滋陽 兗州地處嵫陽山之陽,金改原“瑕縣”為“嵫陽縣”。明成化年間復改“嵫”為“滋”。“滋陽”之稱延用至清。解放後,兗州城區以外的地區仍稱“滋陽縣”。
②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今平陰西南)人,字可遠,更字無垢。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累遷禮部尚書。習明典制,諸大禮多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鏇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奇並為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③郡人 郡,古代行政區劃名。郡人猶鄉人。
④和聖 《孟子•萬章下》:“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⑤天啟 明熹宗皇帝朱由校年號,從公元1621年~1626年。
⑥耆老 耆,老。耆老指年高而久負聲望的人。
⑦邑乘 邑,古代行政區劃名;乘,《正字通•丿部》:“晉史曰《乘》。毛氏曰:‘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杌》,魯之《春秋》,一也。”趙歧註:“此三大國史記之名異,乘者興于田賦乘馬之事,因以為名。”後因稱史書為“史乘”。邑乘則是記載地方之史書。
前715 魯隱公八年,禽六歲。《聖祖年譜》。《和聖年譜》作八歲,疑誤。其父魯大夫司
空①無駭卒。《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展氏世紀》
“無駭卒,羽父②((請③謚④與族⑤。公問族於眾仲⑥,眾仲對曰:‘天子建德⑦,因生以賜姓⑧,胙之土⑨而命之氏⑩。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左傳•隱公八年》
此展氏受姓之始也。《展氏源流》
①司空 官名,主掌工程建設。
②羽父 即魯公子翬,翬一作“揮”。
③請 請求(賜予)。
④謚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所附《諡法解》云:“謚者,行之跡;號者,行之表。”諡號是根據死者生前行跡所給予的相應稱號。一般由君王賜諡號。個別也有非官方做出的,稱私謚。柳下惠之“惠”即為夫人和弟子私謚。
⑤族 宗族、氏族名稱。
⑥眾仲 人名,魯公族。
⑦建德 晉杜預註:“立有德(之人)以為諸侯”。
⑧因生以賜姓 杜註:“因其所由生以賜姓”。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居於姚墟者賜以姚(指舜),居於嬴濱者賜以嬴(指少昊)。姬之得賜,居於姬水故也(指黃帝);姜之得賜,居於姜水故也(指炎帝)。故曰因生以賜姓。”
⑨胙之土 胙,本為祭肉。古時祭禮完畢將祭肉頒賜於人,故引申為賞賜。胙之土即封賞給土地作食邑。
⑩命之氏 氏猶族,由姓別出。命之氏即賜予新氏族(宗族、家族)以名稱,如展氏。
字 指王父(祖父)名、字之字。古制,以王父字作為從姓族別出的氏族稱號,即姓氏之氏。如展氏,即以王父字“展”命名的。
官族 以官職作為新別出氏族之名,即以官名為氏,如呂相氏,“秦相呂不韋本陽翟賈人,子孫以貴氏焉。”(鄭樵《通志•氏族略•以官名為氏》)
關於禽名之來歷,《展氏世紀》有一段記述:
“聖母居邑,夜夢火光入懷,覺而有孕。卜之生男,明且貞①焉。(周)平王五十年,周室衰微,諸侯廢職,方物②不貢。(魯)隱公二年,魯亦弗③入。王命宰咺來讓④之曰:‘昔周公⑤負扆⑥成王⑦,德躋⑧天府,功蓋侯伯,賜禘於魯⑨,明尊親也。貢之不入,慢⑩王章也。慢王不職,違先不孝,罪莫大焉。’公懼,使無駭如周,匍匐王庭,自咎曰:‘嗣君未立,長君攝政,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國有常典,職司所事,貢之不入,罪在臣工,何君與焉?不敢累君以蔽王。’王勞之,曰:‘自罪以蓋君愆,有厚於魯,後其昌乎!’王賜弓矢而還。未出郊,遇文鳥翱翔車前,隨行十餘里。投車而下,載獻於君。君謂無駭曰:‘子其必有大慶乎?’至家生子,因名獲,而字以禽”。
①貞 通“真”。
②方物 本地產物。
③弗 不。
④讓 責備。
⑤周公 即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采邑周(今陝西岐山北),稱為周公。周初著名政治家。
⑥負扆 《說文解字•戶部》:“戶牖之間謂之扆。”戶為門,牖為窗。一般前門後窗。門窗之間常橫置屏風,故《王力古漢語詞典》釋扆為屏風。負,通伏。負扆,即隔著屏風,伏地朝君,意為謙恭畢至。
⑦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或作庸。周武王之子。繼位時年幼,由其叔周公旦攝政。七年後,周公還政。
⑧躋 登,上升。
⑨賜禘於魯 禘,祭名。朱熹《四書章句集解》引趙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廟,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於始祖之廟,而以始祖配之也。成王以周公有大功勞,賜魯重祭,故得禘於周公之廟。”
⑩慢 怠慢,傲慢。
如 往。
嗣君 嗣,繼承。嗣君,擬繼承君位之儲君。
愆 喪失。
蔽 蒙蔽。
愆 罪過,過失。
禽 即“擒”也。擒與獲同義。今擒與獲除單用外,還組成一複合詞“擒獲”。柳下惠,名獲、字禽(擒),正可互補。
前701 魯桓公十一年,禽二十歲。娶妻姜氏。《聖祖年譜》、《和聖年譜》
前695 魯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歲。遠行歸,夜宿郭外。《和聖年譜》。清[乾隆]《曲阜縣誌》“列傳”《展氏》作“夜宿郭門外”。《聖祖年譜》作“夜宿於郊”。時天大寒,有一女子趨託,恐其凍死,乃令坐於懷中,以衣覆之,至曉不亂。《聖祖年譜》、《和聖年譜》
此即被後世傳為美談的“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
《展氏世紀》則從側面記述柳下惠高潔情操:
“魯男子狷介之士也,嘗從柳下而受學焉。鄰有婦①,夜雨甚,屋壞,欲就男子之室而託處。男子拒之。鄰婦曰:‘胡②為拒我?’對曰:‘吾聞之,男女不六十不同居③,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內④爾也。’鄰婦曰:‘子何不學柳下惠乎?’曰:‘在柳下惠則可,在吾則不可,吾故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仲尼聞之,曰:‘君子哉!若人可謂善學柳下者矣。’”
這段記述顯然源自《孔子家語•好生》:
“魯人有獨處室者,鄰人釐婦⑤亦獨處一室。夜,暴風雨至,釐婦之室壞,趨而託焉。魯人閉門而不納。釐婦自牖⑥與之言:‘子何不仁而不納我乎?’魯人曰:‘吾聞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納爾也。’婦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嫗⑦不逮⑧門之女。’魯人曰:‘柳下惠則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孔子聞之曰:‘欲學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此者。期於至善,而不襲⑨其為,可謂智乎!’”
《孔子集語•顏叔子》引秦《呂氏春秋》一則似此而略詳之軼聞云:
“昔者顏叔子獨處於室,鄰之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屋壞,婦人趨而至。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⑩盡,縮屋而繼之。自以為辟(避)嫌之不審矣,若其審者,宜若魯人然。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屋壞,婦人趨而就之。男子閉門而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子何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女不六十不同居。吾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學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是也。’”
①婦 原文如此。《中華字海》“同傲,字見《直音篇》。”此處為嫠之訛。
嫠婦即寡婦。
②胡 疑問代詞,相當於“何”。
③男女不六十不同居 儒家所主張的家庭生活禮俗。孔穎達疏《毛詩•小雅•巷伯》云:“男女不六十不同居者謂禮。男女不滿六十,則男子在堂,女子在房,不得間雜在一處而居。若六十則間居也。此六十,據婦人言耳,男子則七十內。則唯及七十,同藏無間是也。必男子七十,女六十同居者,以陰陽道衰,故無嫌也。”
④內 原文如此,當讀為“納”。
⑤釐婦 釐通“嫠”,釐婦即寡婦。
⑥牖 窗。
⑦嫗 以體使溫暖。或言,嫗通燠。《谷粱傳•桓公十四年》:“無冰,時燠也。”燠,溫,熱。
⑧逮 及,達到,到達。
⑨襲 承襲,因襲,重複。
⑩蒸 細小的柴火。
縮屋 據阮元《毛詩註疏校勘》,有版本“縮”作“摍”。孔穎達疏《毛詩•小雅•巷伯》,摍謂抽也。縮屋即抽取屋草。
審 審慎,慎重。
吾 原文如此,當作“今”。
漢毛亨傳《詩經•小雅•巷伯》,幾乎照錄上文,作為“避嫌之不審也”的典型事例。柳下惠之所以“嫗不逮門之女”,即用自己的體溫暖和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國人不稱其亂”,是因為其“貞絜①之名素已彰者”。孔穎達疏《毛詩•小雅•巷伯》
《呂氏春秋》、《孔子家語》、《孔子集語》以及毛傳孔疏,已涉及到柳下惠關愛陌生女人而不引起爭議的內容,實際已觸及到了“坐懷不亂”的邊緣。在此之前,人們讚揚他的操守已與“坐懷不亂”一脈相通。荀況(前313?~前238)《荀子•大略篇》:
“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食則饘②粥不足,衣則豎褐③不完④。然而非亂不進,非義不受,安取此?子夏貧,衣若縣鶉⑤,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驕我者,吾不復見。’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
楊倞注云:“守後門至賤者”。柳下惠與至賤者穿同樣敝惡之衣,而無人懷疑他的賢德,是一貫的行為使然。
其實,在荀子之前,孟子已在《公孫丑上》和《萬章下》中兩次引用柳下惠名言:“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⑥於我側,爾焉能浼⑦我哉?”讚頌了柳下惠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出於污泥而不染的純正品格。
①絜 後作“潔”,今簡化為“潔”。
②饘 稠粥。
③豎褐 豎又作“豎”,今簡化為“豎”。褐,粗麻編織的襪子。豎褐為粗布筒襪。
④完 完整,完全,完好。
⑤縣鶉 縣通“懸”。鶉,俗稱鵪鶉,其鳥毛斑禿尾,似披敝衣,因以比喻衣服破爛不堪。縣鶉即身著破衣狀。
⑥袒裼裸裎 袒,脫衣露出上身;裼,袒開,脫去上衣露出內衣或身體;裸,赤身;裎,裸體。袒裼裸裎即赤身露體。
⑦浼 沾污;玷污。
前694 魯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歲。仕①魯參末議②。《和聖年譜》
前693 魯莊公元年,禽二十八歲。仕魯上大夫士師③。一仕。《聖祖年譜》、《和聖年譜》
前692 魯莊公二年,禽二十九歲。黜④士師職。一黜。《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同。生長子喜。《聖祖年譜》。《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有展喜,受命向展禽討教退敵之策。《展氏世系》作展熹。喜、熹通。《國語•魯語上》作乙喜。喜為名,乙為字,連稱為乙喜。《和聖年譜》記禽四十七歲時生獨子椿,疑誤。古籍注家注喜為禽弟或從弟。”衍聖公府”檔案《展氏世紀•辨誤》則指為妄論:聖祖“名曰展獲,字季、禽,生子展熹、展暉,嗣後展氏衍有數人,惡得以喜為從弟?世之妄為稱述者,展氏之罪人也。”
前691 魯莊公三年,禽三十歲。其母卒。《聖祖年譜》、《和聖年譜》
前687 魯莊公七年,禽三十四歲。春三月,復用為士師。二仕。《和聖年譜》
前685 魯莊公九年,禽三十六歲。黜士師職。二黜。《和聖年譜》
前684 魯莊公十年,禽三十七歲。生次子暉。《聖祖年譜》。《展氏世系•辨誤》亦謂次子曰暉。《和聖年譜》無次子,疑誤。
①仕 做官。
②參末議 一種低級官吏。
③士師 官名,主管刑罰。
④黜 罷官。
前681 魯莊公十三年,禽四十歲。復為士師。三仕。《聖祖年譜》、《和聖年譜》
1984年在湖北荊州出土的漢代竹簡《奏讞書》①中,記載了柳下惠嚴格執法,
為魯君正確斷獄的一個案例。因原書未標明此事發生的具體年月,故暫附
於本年度之下。《奏讞書》曰:
異時魯法:盜一錢到廿,罰金一兩;過廿到百,罰金二百;過百到二百,為白徒②;過二百到千,完③為倡④。有(又)曰諸以縣官事訑⑤其上者,以白徒罪論之。有白徒罪二者,駕(加)其罪一等。白徒者,當⑥今隸臣妾;倡,當城旦⑦。今佐丁盜粟一斗,直(值)三錢,柳下季為魯君治之,論完丁為倡,奏魯君。君曰:“盜以(一)錢到廿錢,罰金一兩,今佐丁盜一斗粟,直(值)三錢,完為倡,不已重虖(乎)?”柳下季曰:“吏初捕丁來,冠鉥冠⑧,臣案其上功牒⑨,署能治禮, (儒)服。夫 (儒)者君子之節也,禮者君子學也,盜者小人之心也。今丁有宵(小)人之心,盜君子節,有(又)盜君子學,以上功,再訑其上,有白徒罪二,此以完為倡。”君曰:“當(哉)!”(江陵張家山漢簡整理小組:《江陵張家山漢簡<奏讞書>釋文(二)》“二○”,《文物》1995年第3期)
①《奏讞書》 讞即“讞”的簡化字。《廣韻•獼韻》:“讞,議獄。”又同書《薛韻》:“讞,正獄。”《類篇•言部》:“讞,評獄也。”《漢書•景帝紀》:“諸獄疑,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厭,“滿”意——柳注)者,輒讞之。”《新唐書•韋思謙傳附弘景》:“吏部員外郎楊虞卿以累下吏,詔弘景與御史詳讞。”清方苞《獄中雜記》:“復請之,吾輩無生理,而主讞者亦各罷去。”可知,讞即評議定罪。《奏讞書》是漢代一本關於議罪案例的彙編文集,下級編好後上報上司,作斷案參考。或言,此書供官吏工作參考,或供學吏者閱讀套用。
②白徒 春秋魯國一種刑罰名。
③完 古代一種輕刑。《漢書•惠帝紀》:“皆完之。”顏師古註:“完,不加肉刑,髡也。”髡,剃去頭髮。通,即今之剃頭之“剃”。《漢書•刑法志》:“完者使守積。”顏師古註:“完,謂不虧其體,但居作也。”意思是以剃光頭髮作為處罰,可以在家勞作。古人蓄髮愛發。剃髮便是種輕刑。
④倡 春秋魯國一種比白徒為重的刑罰名。
⑤訑 欺詐。
⑥當 判罪。
⑦城旦 春秋魯國一種與倡相等的刑罰名。
⑧鉥冠 李學勤《<奏讞書>解說》(《文物》1995年第3期)引《說苑》等考定,“鉥冠”即“鷸冠”,一種用翠鳥羽毛裝飾的冠。
⑨牒 冊簿,文書。
前680 魯莊公十四年,禽四十一歲。復黜士師職。三黜。《聖祖年譜》、《和聖年譜》
前672 魯莊公二十二年,禽四十九歲。春,復為士師。四仕。至五月,復黜士師職。四黜。《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同。《展氏世紀》作魯僖公十年(前650)即禽七十歲時“三黜”,“退老柳下”,與兩譜不同,記此存異。聖夫人謂之曰:“子毋乃瀆乎?吾聞之,君子有二恥:國有道而賤恥也,國無道而貴恥也。今當亂世,三黜①不去②,亦近恥也。”《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展氏世紀》同。又見《列女傳•賢明傳•柳下惠妻》。和聖曰:“直道③而事人,焉④往而不黜?枉道⑤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展氏世紀》《列女傳》作:“柳下惠曰:‘油油⑥之民,將陷於害,吾能已乎?且彼為彼我為我,彼雖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⑦與之處,仕於下位。”
對此事,《論語•微子》亦有記述,不過文字稍異:“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這種不加評論的客觀引述,表明孔子讚許柳下惠為人及其觀點。
《戰國策•燕三》記述略有不同:“昔者,柳下惠吏⑧於魯,三黜而不去。或謂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與人之異,惡⑨往而不黜乎?猶且黜乎,寧於故國爾!’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業不忘;不以去為心,故遠近無議。”
漢劉向《新序•雜事三》略同於《戰國策》:"柳下季為理⑩於魯,三絀而不去。或曰:‘可以去矣!’柳下季曰:‘苟與人異,惡往而不絀乎?猶且絀也,寧故國耳。’柳下季不以絀自累,故自前業不忘;不以去為心,故遠近無議。”
此外,《荀子•成相篇》、《列女傳•賢明傳》、《風俗通義•十反》等,皆有柳下惠三黜而不去的記載。
對柳下惠這種處世哲學,孟子亦表讚賞“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故由由然而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公孫丑上》
前671 魯莊公二十三年,禽五十歲。鄰人見魯既不用,又不果行,乃謂之曰:“魯聘夫子三黜,無憂色,何也?”因起而歌曰:“春風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時之悲欣,榮辱豈吾心之憂喜?”《和聖年譜》
①三黜 三為多義,三黜即多次被黜職。
②去 離開。
③直道 正道之道。
④焉 疑問代詞,同“何”。
⑤枉道 彎曲之道,歪門邪道。
⑥油油 油滑。
⑦油油然 洋洋自得貌。
⑧吏 做官。
⑨惡 疑問代詞,同“何”。
⑩理 獄官。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明主不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遊說,遂下於理。”
絀 通黜。
羞 羞辱,恥笑。
污君 污,污穢,污濁。污君猶昏君。
卑 輕視;鄙薄。
賢 此指才能。
遺佚 遺,遺棄,拋棄;佚,遺失。遺佚,不被任用。
阨窮 阨,困厄;阨窮,窮困。
憫 哀憐;憤懣。
由由然 同油油然,洋洋自得貌。
偕 動詞。在一起。
援 攀援,引申為執持,挽留。
敷蔚 敷,布,遍,鋪陳;蔚,草本茂盛。敷蔚,普遍茂盛。
前667 魯莊公二十七年,禽五十四歲。在魯教育門人。《和聖年譜》
前665 魯莊公二十九年,禽五十六歲。常與鄉人油油然聚首言歡,不墮①厥節,時雖欲去,止之復留。《和聖年譜》
前662 魯莊公三十二年,禽五十九歲。魯用委吏②,就之不辭。《和聖年譜》
前657 魯僖公三年,禽六十四歲。教育門人日眾。《和聖年譜》
前650 魯僖公十年,禽七十一歲。孫生。《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均記七十一歲生孫,但名字不一。《聖祖年譜》與《展氏世系》作莊叔,且云:“莊叔,字子恪,魯公族,上大夫,與季文子同朝,季氏專政,不能有為。”而《和聖年譜》作峰,疑誤。
①墮 落;毀。
②委吏 負責倉庫保管的小官。
前648 魯僖公十二年,禽七十三歲。僖公欲大用之,臧文仲阻止,終止。《和聖年譜》
《論語•衛靈公》:“子曰:‘臧文仲其竅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①也。’”《左傳•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②者三:下③展禽、廢六關④、妾織蒲⑤,三不仁也: 作虛器⑥、縱逆祀⑦、祀爰居⑧,三不知也(。’”這些記述可與《和聖年譜》相印證。
①與立 與,給予;立,同“位”。與立,授予權位。或言,與立,相與並立。
②知 即“智”。
③下 使在下位;撤職。
④六關 關,關塞;六關,杜預註:“闊陽關之屬。”
⑤妾織蒲 蒲,蒲蓆;妾織蒲謂小妻編蒲蓆與民爭利。
⑥作虛器 有其器而無其位,謂之虛器。《論語•公冶長》:“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居,猶藏也;蔡,大龜也;節,柱頭斗拱也;藻,水草名;梲,樑上短柱也。意思是說,臧文仲建藏龜之室,而刻山於節,畫藻於梲。這都是君王所用的裝飾圖紋。
⑦縱逆祀 縱容不按正常昭穆禮制舉行的祭祀活動。詳下“前623”文字。
⑧祀爰居 祭祀一種名叫“爰居”的海鳥。詳下“前643”文字。
前646 魯僖公十四年,禽七十五歲。齊師攻魯,求魯岑鼎。魯予贗①鼎,齊人知其誑也,曰:“以展禽之言乃信。”乃以真鼎往。《和聖年譜》《展氏世紀》記載大同小異,補入了柳下季說服國君之語:“君之欲以為岑鼎以免國也,棄臣之信以免君之國,亦臣之所難也。”
此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然文字略異:“齊攻魯,求岑鼎。魯君載他鼎以往。齊侯弗信,而反之為非,使人告魯侯曰;‘柳下季以為是,請因受之。’魯君請於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賂②以欲岑鼎也,以免國也;臣亦有國③於此。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之所難也。’於是魯君乃以真岑鼎往也。”對此,《呂氏春秋》作者評論道:“柳下季可為此能說矣!非獨存己之國也,又能存魯君之國。”
繼《呂氏春秋》之後,漢《新序•節士》亦載此事,文字又有差異:“齊攻魯,求岑鼎,魯君載岑鼎往。齊侯不信而反④之,以為非也。使人告魯君:‘柳下惠以為是,因請受之。’請魯君請於柳下惠。柳下惠對曰‘君之欲以為岑鼎也,以免國也;臣亦有國於此。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所難也。’魯君乃以真岑鼎往。”作者劉向評論道:“柳下惠可謂守信矣!非獨存己之國也,又存魯君之國,信之於人重矣!猶輿⑤之輗軏⑥也。孔子曰:‘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此之謂也。”
前645 魯僖公十五年,禽七十六歲。子椿卒。《和聖年譜》。《聖祖年譜》與《展氏世系》子名不同,曰喜(熹),也未載其卒年。記此存異。
①贗 偽,假。
②賂 贈送的財物。
③國 此指誠信。
④反 送還。
⑤ 輿 車箱,泛指車。
⑥軏輗 先秦大車車轅與駕轅的衡木相銜接的活銷。在大車(牛車)上的叫輗,在小車上的叫軏。
前643 魯僖公十七年,禽七十八歲。臧文仲使國人祭海鳥爰居,禽力辨其非。《和聖年譜》
展禽曰:“越①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也,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扞②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③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④,能殖百穀百蔬;夏之興⑤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⑥。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帝嚳能序三辰⑦以固民,堯能單均⑧刑法以儀民⑨,舜勤民事而野死, 鮌鄣⑩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鮌之功,契為司徒而民輯,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穀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後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鮌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後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商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明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智矣。夫仁者講功,而智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問,非智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恆知避其災也。”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書以為三策。《國語•魯語上》
①越 孔安國傳《尚書•太甲》:“越,墜失也。”意同墮落。
②扞 同“捍”。抵禦。
③烈山氏 《禮記•祭法》作“厲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均指神農氏。
④柱 《禮記•祭法》作“農”。
⑤興 《禮記•祭法》作“衰”。當以“衰”為是。
⑥稷 社稷之稷。
⑦三辰 《禮記•祭法》作“星辰”。三辰,指日、月、星。
⑧單均 單,同“亶”,誠實,厚道。均,平也,平均,均勻。單均指公允。
⑨儀民 儀,取法;儀民,約束民眾。
⑩鄣 通“障”,阻礙,阻擋。
殛 誅殺。
司徒 古官名。掌管民戶、土地、徒役的輔政大臣。
民輯 輯,聚集;民輯,民眾團結在一起。
穢 缺點,錯誤。
禘 祭名。
祖 祭名。
 郊 祭名。
宗 祭名。
帥 同“率”。帶領。
報 祭名。
烈 顯赫。
哲 明智。
令 美,好。
明質 明,心地光明;質,韋昭注《國語•魯語上》:“信也。”明質即明信,誠信。
策 古代編成的竹簡,今作“冊”。
前636 魯僖公二十四年,禽八十五歲。食邑柳下,廣種柳樹。《和聖年譜》
漢高誘《淮南子注•說林訓》:“展禽家有大柳,樹惠德,因號柳下惠。”錄此可備一說。
宋羅謐《路史•國名紀•周氏》:“柳,展禽邑。《地理風俗記》:‘高城縣東北五十里有柳亭。故縣世謂辟亭。’”查《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高城縣“故城在今直隸鹽山縣東南,隋改名鹽山。”地在今河北滄州市東南。春秋時屬北燕,不當為展禽食邑。柳亭、辟亭今址不詳。
柳下地望,傳說有三:
(一)今河南濮陽縣柳屯村
濮陽縣東四十里為柳屯鎮駐地柳屯村,古稱柳下,三國曹魏時為屯兵大點,始稱柳下屯。1958年始刪“下”字,建柳屯人民公社。柳屯之稱由此開始。清[光緒]《開州志•古蹟》註:“和聖:春秋時魯人柳下惠,居柳下,諡號惠。” 在村西北角老城牆遺址內,有一低洼處,有楊自滅復生,百姓傳為“柳下惠拴馬處”。
今柳屯村內、鎮內,無柳下惠墓祠等記載和遺址發現。
明清《開州志》所稱之柳下惠墓即“柳下堆”,在該村西南方向今八公橋鎮劉堌堆村,相距約八十里。舊時墓地選在食邑內。柳下惠最大官職為士師,不當有偌大之食邑。
“或說柳下跖領導的奴隸起義軍曾屯駐於此,故稱‘柳下屯’。建國後簡稱‘柳屯’。”(河南省濮陽縣地名辦公室1987年9月編印《濮陽地名傳說》)柳屯亦無柳下跖即展雄墓。據明清《開州志》,“展雄墓在州南展丘里,距城六十里。所謂盜跖也,柳下惠之弟,嘗縱橫宋衛間。事見《莊子》。後死葬於此。”後於墓旁建村,故名。墓為土丘,高大如山,“文革”前被夷為平地。在遺址,農民曾發現過大方灰磚。是否為春秋古墓,亦未曾經考古專家考證。
(二)今山東曲阜吳村鎮柳莊村
《展氏族譜•柳下志》云:“曲阜,古魯侯地也。迤北二十餘里有地名柳莊者,即柳下也。和聖仕魯食采於茲,致仕①(之後遂居於此。歿年雖葬故趙村,其一時之建置,悉在是焉……惟甘泉之井,二千餘年矣,猶完固如初……邑之士庶從而過者,莫不指為柳下惠井。”“衍聖公府”檔案存《柳下志》同。[民國]《續修曲阜縣誌•古蹟》:“城北二十里柳莊,相傳為和聖故里。村中多植柳,居民亦和藹可親。莊東展氏橋有康熙年間《重修碑記》。孔氏園中又有柳下惠故井,口徑八九尺,筒深丈余,惟水深不可測量,亦未有聞涸時雲。” 今井尚在,仍續利用。
歷代曲阜方誌證實,柳下惠墓從未從“故趙村”遷至柳莊,自然柳莊也就未有任何遺址存留。
①致仕 致,歸還、交還;致仕,即辭職或離職。
(三)今山東新泰市宮裡鎮西柳村
明宋燾《泰山紀事•人物誌略》云:“今(泰安)州城南六十里柳里村,乃其(指柳下惠)故處也……至今柳里村有柳下墓。”清《泰安縣誌》:“柳里,東南一百里,相傳柳下惠故居,有墓存焉。”經清嘉慶署按察使孫星衍和清末泰安知縣毛蜀雲勘察確認,此墓乃展氏祖塋,而非柳下惠墓。柳下惠墓在柳里之北、柴汶之陽,即今新泰市天寶鎮郭家村。知今宮裡鎮東柳、西柳即古之柳下,明清稱柳里,乃柳下惠故居之所在。
從地理方位上看,郭家莊與東柳、西柳只一河之隔,相距不過三里,當同在當年柳下惠食邑範圍內,符合古時死葬食邑之制。就食邑與墳墓的關係而言,其他地方,如河南濮陽柳屯、山東兗州高廟、山東曲阜柳莊,都遠不如柳里與郭家莊密不可分。那些地方,或邑墓分離,或有邑無墓,或有墓無邑,還有更甚者,如山東平陰展家窪,只有祠,既無邑,亦無墓。所以綜合各種情況判斷,柳下惠之食邑“柳下”在今以西柳為中心的這塊地方,當是最少疑議的。
前634 魯僖公二十六年,禽八十七歲。夏,齊孝公伐魯北鄙①。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崇②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 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願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③犒師,曰:“寡君不佞④,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公曰:“室如懸磬⑤,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⑥股肱⑦周室,以夾輔⑧先王。賜女土地,質⑨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⑩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展氏世紀》
對這一歷史事件,《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國語•魯語上》均有詳細記載,文字略同,茲不贅引。
《和聖年譜》記為禽當年七十二歲,距歿尚有近三十載,身體尚好,欲智退齊師,他可直接上陣,無需通過展喜去轉達己意。《聖祖年譜》記為八十九歲。據生卒紀年推算,當為八十七歲,疑為在轉抄過程中,誤將八十七歲訛為八十九歲。訂正為八十七歲後,則前後無任何不銜接處。
①鄙 邊邑,邊陲。
②崇 高,高傲。
③膏沐 膏,用脂潤發;沐,洗頭去垢。膏沐,洗浴乾淨,以示敬意。
④佞 有口才,能說會道。
⑤室如懸磬 懸,掛;磬,古代石制樂器,懸掛在架上敲擊。室如懸磬指屋內像懸掛的石磬,下面空洞無物。比喻家裡窮得一貧如洗。
⑥女 即“汝”,你們。
⑦股肱 股,大腿;肱,胳膊。股肱比喻左右輔佐之臣。
⑧夾輔 左右輔佐。
⑨質 盟信,盟誓。《左傳•哀公二十年》:“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杜預註:“質,盟信也。”
⑩釋 放下,放開。
泯 滅。
前632 魯僖公二十八年,禽八十九歲。從游者①逾眾,擔簦負笈②而來者不下百餘人。《和聖年譜》
①從游者 跟隨學習的人。
②擔簦負笈 簦,古代有柄的笠,類似後代的傘;笈,書箱,可背負。擔簦負笈,挑著斗笠,背著書箱。
前625 魯文公二年,禽九十六歲。八月丁卯,祭太廟,夏父弗忌①為宗伯②,將躋③僖公於閔(湣)公之上,宗有司④諫之,臧文仲不加制止。展禽斥之。《和聖年譜》、《展氏世紀》記此事發生在禽八十一歲時,即魯僖公二十年。此後,魯僖公又活十三年。活人怎能入太廟被祭祀?故明顯有誤。《春秋》及其三傳,皆記在魯文公二年八月丁卯,是對的。
《國語•魯語上》詳記其事曰:
夏父弗忌為宗⑤,蒸⑥將躋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⑦也。”曰:“我為宗伯,明者⑧為昭,其次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齊敬於其皇祖,昭孝之至也。故工史書世,宗祝⑨書昭穆,猶恐其逾⑩也。今將先明而後祖,自玄王以及主癸莫若湯,自稷以及王季莫若文、武,商、周之蒸也,未嘗躋湯與文、武,為不逾也。魯未若商、周而改其常,無乃不可乎?”弗聽,遂躋之。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夫宗有司之言順矣,僖又未有明焉。犯順不祥,以逆訓民亦不祥,易神之班亦不祥,不明而躋之亦不祥。犯鬼道二,犯人道二,能無殃乎?”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抑刑戮也,其夭札也?”曰:“未可知也。若血氣強固,將壽寵得沒,雖壽而沒,不為無殃。”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
①夏父弗忌 複姓夏父,名弗忌,魯大夫。
②宗伯 魯國享用周王朝祭祀周公禮儀的最高主祭官。
③躋 登,提升。
④宗有司 負責祭祀的官員。
⑤宗 “宗伯”之省。
⑥蒸 祭祀名。《爾雅•釋天》:“冬祭曰蒸。”
⑦昭穆 古時宗廟制度,始祖居中,以下依輩分左右相次,居左者為昭,居古者為穆。“穀梁傳•文公二年”:“無昭穆則是無祖也。”《左傳•文公二年》杜預註:“僖公,閔公庶兄,繼閔而立,廟坐宜次閔下,今升在上,故書而譏之。”
⑧明者 明,聖明、明智、明察、明昭;明者猶明主、明君。
⑨宗祝 宗伯和太祝,主祭禮之官。
⑩逾 逾越,越過。
夭札 夭折。
徹 通,透。
前621 周襄王三十一年、魯文公六年,冬十二月三日,禽卒於魯地故趙村,享年百歲。《聖祖年譜》、《和聖年譜》均作九十三歲,誤。惟《展氏世紀》作“聖祖百歲”,方與其所歷之事相符。
關於墓址,傳說也有數處,主要有:
(一)今河南濮陽縣八公橋鎮劉堌堆村
河南濮陽縣明清時稱開州。明[嘉靖]《開州志•陵墓》:“展禽墓在州東南柳村里之曹家莊午星鎮。”柳村里、曹家莊、午星鎮,今名不詳。清[光緒]《開州志•陵墓》:“柳下惠墓 《一統志》:‘在州東南大寨村。’舊志:‘明萬曆中知州沈堯中特表其處,建碑增祀。’”碑題:“和聖柳下惠之墓”。(河南省濮陽縣地名辦公室1985年8月編印《濮陽古今談》)今濮陽縣無“大寨”村名。可能即下文所言“劉家大寨”。《開州志•古蹟》則具體指為“柳下堆:在州南八公橋四里許,相傳為和聖墓。明勢家劉松潭以春秋供祀繁殷,移堆前石記於劉家大寨古堆前。後碑露,因以彼處為和聖墓,而柳下堆之祀遂廢。”“柳下堆”今名“劉堌堆”村,屬八公橋鎮,距濮陽老城約五十里。原“柳下堆”今仍在,只是較舊時矮小了一些。
關於“柳下堆”,還有一說:“據傳,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柳下惠曾病此地一個堆旁,故名柳下堆。後成村,因劉姓人口增多,改稱今名(劉堌堆)。”(河南濮陽縣地名辦公室1991年6月編印《濮陽縣地名資料圖冊》)今村中有柳氏後人八十餘口。
(二)今山東兗州市泗莊鄉高廟村
《展氏族譜•世系》:和聖“葬於故趙村”。《展氏族譜•墓誌》:“瑕邱之東北有里名故趙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聖與門人嘗游於此,語門人曰:‘吾沒①當卜葬於斯。’及卒,因請於文公而卜葬焉。門人施仲良等築其墓,封高丈余,袤②九十尺,其制三階[詳見(兗州)府縣誌—原注]。”
曲阜“衍聖公府”存展氏《墓誌》同。春秋時魯國有瑕丘邑,秦置為縣,治今山東兗州市東北。西漢元封三年為瑕丘國,後改為縣。西晉廢,隋復置,移治今兗州城區。其境內之“故趙莊”,今名不詳。據《展氏族譜》所載故趙村方位分析,似為今兗州市西北之高廟村。據清[康熙]《滋陽縣誌》云:“柳下惠墓:城西八里進賢社③。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階,乃門人所築。燕人伐齊,路經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壠④百步樵採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廟’,從門人所稱也。廟制聳翠,俗呼‘高廟’。”後因以名村。
[民國]《滋陽縣誌合編》並不贊同《滋陽縣誌》。編者以按語形式,在轉引“前《志》”文字後,筆鋒一轉寫道:“考問若璩四能⑤,的知⑥所在,以顏斶言‘秦攻齊,令:有敢去柳下季壠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證之,古人葬於食邑,壟所在即邑所在。則柳下者當在齊南、魯北接壤處是。以昔為魯地,後為齊有,此說最為近理。滋陽當時既未為齊有,而秦攻齊,自西向東,道不經此。前《志》引斶語而訁為 秦為燕。若果燕攻齊,則又自北而南,更無從涉魯境,何由禁惠壟樵採乎?此皆理之可通者。”
按:據《戰國策•齊四》,顏斶為齊宣王臣。齊宣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19~前301年。此前,秦齊無戰事,惟燕齊有征伐⑦,清《滋陽縣誌》將《戰國策》“秦攻齊”改為“燕攻齊”,可能出此考慮。不料卻出另一個大漏洞:齊在魯之北,燕在齊之北,燕攻齊當“自北而南,更無涉魯境”。斶語當為後人偽托之詞。齊宣王死後三十一年,即公元前270年,秦昭王⑧以早據之陶⑨(今山東定陶)為基地,北上齊境,“取剛、壽⑩,予穰侯。”(《史記•穰侯列傳》),剛即今山東寧陽堽城,在兗州城北約六十里。秦軍從陶至剛,恰經瑕丘(今兗州)。因此,“秦攻齊,道不經此”,並不是否定和聖墓在兗州高廟的唯一理由。
高廟和聖墓祠毀於“文革”中。據老人回億,當時墓為青磚穹頂,墓室內並無棺木、屍骨遺蹟。基本可以斷言,此墓非柳下惠真墓,墓祠乃後世(漢代?)崇拜者所建之紀念建築物,其性質類似於各地之關帝廟。
①沒 通“歿”。死。
②袤 南北距離的長度,即縱長。《說文解字•衣部》:“南北曰袤,東西曰廣。”
③社 古代地方基層行政單位。
④壠 墳墓。
⑤若璩四能 璩,玉名。此處比喻寶貴人才。四能,四方能人。若璩四能,意即像玉一樣寶貴的四方能人。
⑥的知 的(di),標的、準的之的。的知,確知。
⑦惟燕齊有征伐 據《資治通鑑•周紀》,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齊伐燕,取桑丘。”周烈王三年(前373),“燕敗齊師於林狐。”周顯王三十七年(前332),“齊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復歸之。”周赧王元年(前314),“齊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伐燕……遂殺燕王噲。”
⑧秦昭王 即秦昭襄王,戰國時秦國國君,秦始皇曾祖父,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曾三次任母舅魏冉為相,以司馬錯、白起為將,多方征伐,削弱六國,為秦實現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
⑨早據之陶 《史記•穰侯列傳》:秦昭王十六年(前291)“封魏冉於穰(今河南鄧州,原屬韓國,秦於此前十年取之),復益封陶。”陶即今山東定陶,此前屬齊地,秦越韓魏二國而取之。取陶時間不詳,但在秦昭王十六年或以前是肯定無疑的,否則秦國不可能封賜給自己的大臣魏冉。
⑩壽 今山東東平西南。
穰侯 秦相魏冉,因封於穰(今河南鄧州),稱“穰侯”。
(三)今山東新秦市天寶鎮郭家莊村
[民國]《滋陽縣誌合編•冢墓》在排除兗州高廟為柳下惠墓後,接著指出:“泰安縣、府各志:柳下惠墓在府治東南一百里柳里村。(清)嘉慶二年(1742),署按察使①孫星衍檄委②經歷莊文訪得:和聖墓在泰安府城東南、汶河北部郭家莊西北一里,距城一百里。”
在孫星衍之後一百五十年,從壬辰(1892)至庚子(1900)年間,泰安知縣毛蜀雲多次到今新泰天寶鎮一帶(民國前這裡屬泰安縣轄管),通過實地考察,進一步確認,“柳下季壠”確在郭家莊西北一里處。而元之王家莊即明清柳里,所言古墓乃展氏祖塋。西柳原有元延祐五年(1318)鹿思固撰文、李克公書丹“展氏先塋之記”碑。碑文云:“公子展旺逮其遠裔也,世居魯地,徂徠之陽、汶水之陰曰王家莊,枝蔓派分,世革時異,力田為業,世教顯跡,自高祖以上不能道,曾祖諱開。”以三十年為一代計,展開當生活在公元1200年前後,時當金代。因“高祖以上不能道”,則展氏子息生活在這裡的時間上限還將大大前移。柳里、郭家莊隔河相望,近在咫尺。柳里今分東柳、西柳。當同在當年柳下惠食邑範圍內。現存“泰安知縣蜀雲毛老台德政碑”碑文記述,當年郭家莊和聖墓“墓西北有勝國③祭田……查故牘,地本官田三百畝有奇。”又見徂徠山水“直浸墓址”,墓於“夏秋宛在水中”;柴汶河“舊堤殘缺,水漫溢……直衝墓下”。毛蜀雲深感憂慮。他離任兩年後,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返故地,捐俸“千餘金”,修葺聖墓,“甃④以堅石,高丈四尺,廣方二十丈,並於墓東作石堤雁翅,以遏水勢,多種柳以固堤。”墓碑題“柳下季壠”,至今村中老人仍記憶猶新。
據《左傳•隱公十一年》,魯隱公逃避為權臣羽父所害,提出“使營菟裘⑤,吾將老焉。”即到菟裘那個邊遠的小地方建造房屋,以度晚年。菟裘故地在今新泰樓德一帶,東距西柳、郭家莊不足二十里。柳里、郭家莊當年地處魯國邊境是肯定無疑的,後來秦伐齊取“剛”,幾逼泰山腳下,途經那裡不無可能。或曰,秦人為收絡人心,故作姿態,特意去拜謁“柳下季壠”,也是說得通的。
①署按察使 署,清代官職之一種。清制,凡未經實授之缺,謂之署缺。分兩種,一為奏署,即由各衙署長官題奏,經皇帝允準後派署,稱署某官。一為委署,即由各衙署派委署理,稱委署某官。此按察使屬前者,故稱“署按察使”。
②檄委 檄,古時官府用以徵召、曉喻、聲討的文書。檄委即將委任某官做某事公開告知天下。
③勝國 地方優美的叫勝,猶今名勝之勝。勝國,國勢昌盛。
④甃 原指用磚砌成的井壁。用為動詞,意為修造井壁。後泛指修砌。
⑤菟裘 據《史記•秦本記》,菟裘曾為嬴姓十四國之一。鄭樵《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稱菟裘為“邑”。《魏書•地形志》又有“菟裘澤”之稱,可見其地低洼積水。故地在今山東新泰市樓德鎮一帶。
先聖既卒,門人將誄①之。夫人曰:“將誄夫子之德耶?則不如妾知之深也。”乃誄曰:“夫子之不伐②兮,夫子之不竭③兮,夫子之行誠而與人無害兮,柔屈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④大兮,雖遇三黜終不蔽⑤兮,豈弟君子⑥永無害兮,嗚呼惜哉乃下世兮,庶幾⑦遐⑧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魂神洩兮,夫子之謚宜為‘惠’兮。”門人從之以為誄,莫能竄⑨一字。《展氏世紀》、宋燾《泰山紀事•柳下惠夫人》
這段文字當源自漢劉向《列女傳•賢明傳•柳下惠妻》。
因為展禽食於柳下,又得諡號曰惠,故人們稱之為柳下惠。此柳下惠之名所由起也。(原載《柳下惠研究》)
①誄 敘述死者生前事跡以表示哀悼的一種文體。《說文解字•言部》:“誄,謚也。”
②伐 誇耀自己。
③竭 傲。
④彌 滿;極。
⑤蔽 遮蔽,遮掩。
⑥豈弟君子 《詩經•大雅•酌》:“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爾雅•釋詁下》:“弟,易也。”郝懿行疏:“弟者,通作悌。”悌,和易近人。
⑦庶幾 也許可以,差不多,表示希望或推測。
⑧遐 何。
⑨竄 改易文字。
初稿:二○○四年元宵節於岱下紫硯齋
二稿:二○○四年三月底於古嬴北園居
三稿:二○○四年四月中於岱下紫硯齋
四稿:二○○四年八月中於岱下紫硯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