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慧居寺

九華山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慶庵”。始建於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擴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擴充寮房,安單接眾,始具叢林規模,易名“慧居禪寺”。抗日戰爭期間,青陽中學遷於此地。1943-1953年,果樂、果寬、理空先後任住持。1982年重修殿宇。1984年所有佛像上漆貼金。全寺建築面積541平方米。現任住持悟禪。1983年,該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基本信息

簡介

慧居寺,原名“慧慶庵”。始建於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擴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擴充寮房,安單接眾,始具叢林規模,易名“慧居禪寺”。抗日戰爭期間,青陽中學遷於此地。1943-1953年,果樂、果寬、理空先後任住持。1982年重修殿宇。1984年所有佛像上漆貼金。全寺建築面積541平方米。現任住持悟禪。1983年,該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九華山慧居寺九華山慧居寺

結構布局

從閔園上天台,走石階古道登高,約里許,在一片竹海之中,可見“密樹藏金碧,山空應鼓鍾”的慧居寺。該寺沒有山門等附屬的建築,大雄寶殿直露面前,似缺少佛殿的莊嚴氣氛。實際上,在建寺時,山門、前殿及兩廂附屬房屋均已籌募就緒,木石磚瓦等材料已齊備。即將動工之時,日寇的鐵蹄蹂躪著名山,擴建工程被迫停止。

九華山慧居寺九華山慧居寺

大雄寶殿高十餘米,寬約15米,進深約10米。殿北有角門,可供出入;旁有僧房,為專事殿堂管理的執事僧所居。大殿正面供著釋伽、藥師阿彌陀三尊高大的“三世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旁是造型優美、神態逼真的十八羅漢坐像。佛像全用於漆夾薴製成。鍾、鼓法器一應俱全。殿內有楹聯兩副,一曰:“前後三三參交凡聖;峰巒九九名重東南”,在佛像旁;一曰:“長江此仙塹,雲海蒼茫,時聞天風傳塔語;九華真佛國,梵宮巍峻,日看神嶺散爐煙”,為殿門內匾額。楹聯、匾額的金色大字和滿堂金色佛像,交相輝映,炫燦奪目。 正殿佛像背後,有後門。出後門走二丈遠的巷道,上石階數級,便步入後殿。後殿為兩層樓閣。樓下為地藏殿,樓上為觀音殿,均供金身塑像,龕外玻璃罩護。佛龕後及兩側用板壁間隔成房間。其板壁系可裝卸的活動板壁,用分板製成,兩面均平整,可根據佛事活動的需要,間隔成大小不同活動場所。平時裝上板壁可作房間,接待雲遊僧人歇宿。其設計可謂用心良苦。

地藏殿供奉的是金地藏像。 觀音樓供奉的是觀世音,為持淨水瓶、拿楊柳枝、作滴灑甘露狀的“淨水觀音”。九華山眾多觀音像中,這種形象的觀音為獨有。這是女相“觀音”。據說觀音的女相造像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以後。佛教稱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可“聞聲而至,拯救解脫苦難”的大菩薩,能分身塵世,現種種身相。

《法華經·普門口》說他能出現“三十三身”,即以三十三種不同身份、形象出現。因而其造像,即有“白衣”、“盂(魚)蘭(提蘭)”、“千手千眼”、“淨水”、“飄海”和“紫竹林中觀自在”以及懷抱嬰兒的“送子觀音”等等。

附屬建築

殿北有樓殿兩層,使前殿與後殿連成一體。這兩層樓殿,是作為大寺廟的附屬建築,派作客堂、禪房、配殿之類用場的。 在三十年代,住持僧普明大規模擴建寺宇時,曾在樓上配殿里塑制道教神像。這位住持僧既在廟內供了“三世佛”、“四大菩薩”,現又將道教的神仙塑在廟內,這是將佛、道教融合思想付之實踐的大膽嘗試。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這一堂神仙像的塑制工程停頓了下來,沒有裝飾安座。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在九華山也有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因此,九華許多寺廟都塑、繪有道教人物造像,反映出佛、道二教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歷史現象。

華嚴寶殿華嚴寶殿

周圍景色

此寺周圍景點林立,在殿前平台俯視山谷,近處一片片綠海,遠處雲霧茫茫,群峰隱落於雲霧半空;回首望寺後群峰競秀,金雞峰、美人峰、獅子峰、加冠峰、花瓶峰等一覽無遺。

附近景點 

九華山: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蜿蜒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南望黃山,北瞰長江,方園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間古剎鐘聲,香菸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1]
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為首的是十五峰。天台,天柱,獨秀,花台,雲外峰如台似柱,聳入雲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神工鬼。山間秀溪縈環,銀瀑飛,景色迷人。優美傳奇的舒印月和九子泉聲更富山水之情,給人以美的享受。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大王洞:位於貴池城西南58公里處牌樓鄉穿山村,主洞長2200米,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是以水景石景相交融的大型溶洞。洞內規模宏大,景色旖旎,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蓮花等千姿百態。進口洞海拔135米。出口洞海拔65米。起伏變化大。河水落差達70米,因而洞內形成瀑布、水簾噴泉、碧潭等水景奇觀。洞外有兩座自然岩橋橫架。一曰天橋,長40米,寬40米,高68米,橋面與公路相接,可通汽車,橋下溪水穿流,橋穹鍾乳倒佳。一曰通天橋,一端連線峰巔,一端伸向洞口,氣勢雄偉、壯觀。距九華山80公里。
天池寺:是求全家平安的寺廟,位於九華街上,風格和江浙一帶的寺院有些不同,可能是由於地處山間,空間不夠廣闊,大殿的格局並不是一進一進的,而是平行的,不過殿內的佛像倒是沒有什麼不同,寶相莊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