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琥胺糖漿

乙琥胺糖漿是西藥之一,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主要用於控制神經。

基本信息

乙琥胺糖漿抗癲癇藥。抑制大腦運動皮質神經傳遞,減少發作。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到除脂肪外的各組織。蛋白結合不顯著,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成人一次口服750mg, 2~4 小時血藥濃度可達15μg/ml, 3~7小時作用達高峰, 持續約為24小時,血藥治療濃度為40~100μg/ml。在肝內代謝, 代謝產物無抗癲癇作用。成年人半衰期為50~60小時, 小兒為30~36小時。由腎臟排泄,約10~20%為原藥,其餘均為代謝產物。

說明

通用名:乙琥胺糖漿
商品名稱:乙琥胺糖漿
英文名:Ethosuximide Syrup
漢語拼音:Yihu'an tangjiang
適應證:常用於失神發作。治療癲癇小發作。
用法用量:口服,3-6歲一日250mg,6歲以上每日500mg,一次口服。 以後酌情漸增,每4-7日加250mg。兒童日劑量超0.75mg,成人達每日2g時,需分次服用。

劑型:糖漿劑
貯藏:密閉,在陰暗處保存。

不良反應

①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行為或精神狀態的改變、皮疹或發癢、咽痛或發熱伴粒細胞減少、紅斑狼瘡樣淋巴結腫脹、血小板減少而致出血或瘀斑;②持續出現需注意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有食慾減退、呃逆、噁心或嘔吐、胃部不適,較少見的有:眩暈、嗜睡、頭痛、激惹或疲乏。可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眩暈,頭痛,嗜睡,幻覺,呃逆;個別病例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引起肝腎損害.個別出現蕁麻疹,紅斑狼瘡樣過敏反應.胃腸道副反應有噁心、嘔吐、胃部不適、腹痛等,另有頭痛、頭昏、嗜睡乏力、共濟失調、打呃欣快。少見副反應有運動障礙、人格致善、皮疹、紅斑、狼瘡。血液系統反應少見(白細胞減少、伊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血中肝腎功能(SGPT、肌酐、尿素氮等數值)異常。曾有人認為本藥可誘發大發作,但尚難定論。故在有大發作和小發作的混合發作的癲癇,注意合用抗大發作的癲癇藥物。
禁忌(1)對琥珀醯亞胺(succinimide)類藥物如甲琥胺及苯琥胺可有交叉過敏反應。 中國醫學健康網(2)有貧血、肝功能損害和嚴重腎功能不全時,用藥應慎重考慮。

相互作用

(1)與氟哌啶醇合用可改變癲癇發作的形式和頻率,需調整本品的藥用量,氟哌啶醇的血藥濃度也可因而顯著下降。(2)與三環抗抑鬱藥以及吩噻嗪類和噻噸類抗精神病藥合用,可降低抗驚厥效應,需調整用量。(3)本品能使諾米芬新(nomifensine)的吸收減少,消除增快。(4)與其他抗驚厥藥的相互作用不顯著,偶有認為可能使苯妥英的血藥濃度有所增加。(5)與卡馬西平合用時,兩者的代謝可能都加快,而血藥濃度降低。①本藥與鹼性藥物合用時,可使排泄減慢,使血藥濃度增高;反之,與酸性藥物合用時則可加速排泄降低療效。②與卡馬西平合用,使兩藥在體內的代謝加速,血藥濃度降低。③本藥常與丙戊酸類藥合用,但無相互干涉的依據。但有報導,本藥患者加用丙戊酸類藥後乙琥胺藥血濃度增高,半減期延長。與異煙肼合用後,血清藥濃度也增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