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閣

陳雲閣

陳雲閣(1910~1989年),丹陽後巷陳巷村人。抗戰初期參加丹陽抗日自衛總團,民國28年(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10~1989年),丹陽後巷陳巷村人。抗戰初期參加丹陽抗日

自衛總團,民國28年(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丹北特支組

織委員、丹陽縣工委書記、京滬路北特委宣傳部長、江鎮縣委書記、蘇中

五地委組織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丹北中心縣委書記和華中

十地委常委、組織部長、代理書記以及華中二地委江南工委副書記等職。

全國解放後,歷任中共蘇南鎮江地委組織部長、地委副書記,江蘇省衛生

廳副廳長、勞動局局長、交通工作部副部長和鎮江地委副書記、專員、江

蘇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鎮江農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等職。1980年

1月,任鎮江地區行署顧問組長。1982年12月離休,1989年3月7日逝世。

人生履歷

陳雲閣同志是我校前身鎮江農業機械學院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是一位一九三九年入黨的老同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長期堅持蘇南敵後武裝鬥爭,曾任丹陽工委書記、京滬路北特委宣傳部長、蘇中五地委組織部長、華中十地委常委、組織部長、代理書記、華中二地委江南工委副書記等職。全國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共鎮江地委組織部長、地委副書記、鎮江行署專員、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勞動局局長、省委交通工作部副部長、江蘇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等職務。

一九六二年初,陳雲閣被任命為鎮江農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當時正值建校初期,基建任務繁重,工作和生活條件都異常艱苦。他家住鎮江市區,卻大部分時間住在建校工地,一間簡易平房,既是辦公室又當宿舍,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在工作上勤勤懇懇,盡心盡責,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在主持黨委工作中作風民主、善於聽取不同意見,遇有分歧,不匆忙作出結論,而在會後溝通、交換意見,取得共識。

陳雲閣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高貴品質給農機學院的師生員工樹立了良好榜樣,至今仍有不少老教師、老同志念念不忘。他雖經歷過革命戰爭的千難萬險,為革命和建設事業作了許多貢獻,但從不居功自傲,求名圖利。他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保持優良革命傳統,遵守黨的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不搞特殊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公私分明,一塵不染,兩袖清風。他對子女嚴格要求,經常教育他們要有自立自強、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的四個子女,沒有一個進學校工作,尤其是他的大女兒因下放農村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回城後,他要女兒服從地方政府安置,分配在鎮江市民政系統的一個集體小廠工作。以後又自費為她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曾有人建議他女兒可到學校工作,也被他謝絕。

解放前,陳雲閣一直在蘇南堅持地下武裝鬥爭,在長期殘酷艱苦的鬥爭環境中,形成了較多的社會關係,其中有他打游擊時的房東,有當地的基層幹部,也有一些當時的統戰對象。他們經常因各種個人遭遇來找他請求幫助。他總是熱情接待,耐心解釋黨的政策,盡其所能,給予幫助,甚至經常自掏飯菜票到食堂招待吃飯,有的還要給回程路費。當時總務處長閆義同志見他負擔太重,同時感到這也不純是他個人交往,因而提議由學校幫助接待。但陳雲閣不同意,他說:“當年他們在那樣險要環境中掩護我、幫助我,如果沒有他們,我不可能堅持敵後鬥爭,恐怕連生命都保不住,今天他們來找我也不容易,我應該盡力。”有關這方面的接待費用,每年都不是小數目,一直都由他個人負擔。

陳雲閣的艱苦樸素和節儉精神還表現在出差和用車等方面,凡是同他一起出差的同志都知道他對住宿飲食條件從不計較。他到北京向農機廠領導匯報工作,按級別他可住單間,但他卻堅持與同行基建處幹部同住三人間、四人間。他對大家說:“我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享受的,有地方吃飯睡覺就可以了。”他常說:“現在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人不能忘本。”建校初期,從學校到市區只有幾趟長途班車,很多同志到市區常常步行兩個多小時,陳雲閣也多次徒步往返。當時學校只有一輛舊改裝旅行車和一輛舊吉普車,他私事絕不用車,每次因公外出也總要問有無其他人搭車。每當他的車經過汽車站看到學校的人,只要車上有空位,都會叫司機停車帶人,很多乘過他便車的同志倍受感動。

陳雲閣長期擔任領導職務,但始終把自己作為普通黨員,密切聯繫民眾、關心民眾,處處與民眾打成一片。他平易近人的作風,給大家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李漢中教授回憶在一九六二年的一天,與陳雲閣同在食堂吃飯時,他非常關心地問李老師:“你現在一天工作幾小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啊?選”又問“你有幾個孩子?”當聽到已有三個小孩時,他說:“負擔不輕啊?選”陳雲閣非常注意團結黨外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有一位留美回國的教授,平時說話尖刻,態度高傲。有人說他脾氣怪,難合作。他耐心地說服大家:“一個教授,教學認真,講課極好,受到學生歡迎,這是最大的長處,其他方面就不要苛求。我們要更好地尊重他,照顧他。”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經常到這位教授家裡探望、交談、下棋,成為朋友。他對老教授的愛戴,也贏得這位教授對他的尊敬,當陳雲閣離校多年,他們仍保持來往。在他生病住院逝世前,這位教授還不顧自己重病在身專程到醫院探望。

陳雲閣在六二年困難時期,對民眾生活極其關心,當時糧食和副食品供應緊張,不少同志營養不足得了浮腫病,他把鎮江市照顧他家裡的營養品送到食堂,給大家做病號飯。查傑民教授回憶說:“當年我剛被分配來當教師,這裡的教學、生活條件很差,缺水、斷電,糧食和副食品供應困難,生活艱苦。但看到陳雲閣等老一輩領導同志對我們處處關心,與我們同甘共苦,共同勞動建校,他們的精神使我們感動。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在他們的優良作風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

十年動亂時期,陳雲閣首當其衝,深受摧殘迫害。無論在被批鬥、迫供或在接待外調人員時,他始終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提供真實材料,由此他遭受長期隔離審查,吃盡苦頭而無怨無悔。當一九七○年初解放幹部,他被分配去宜興圍湖造田創辦五?七農場。他已年過六旬,但精神飽滿,帶頭挖泥排土,埋頭苦幹,帶領下鄉師生突擊建成隔湖農場,奪得當年水稻豐收。郭驊教授回憶當時情景:“七○年一月到宜興創辦農場,第一天上工,大家站在隔湖邊上,天寒地凍,不覺都有點猶豫,只見陳雲閣一挽褲腿,赤腳第一個跳入湖邊淤泥中開始攬泥。”隨著政策落實,陳雲閣從農場調回學校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院革委副主任,在一九七三年四月第二屆全院黨員大會上當選為黨委書記,同年十二月任革委會主任,粉碎“四人幫”後,復任黨委書記、院長,為學校的恢復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直到一九八○年調離學校。

陳雲閣於一九八九年三月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九歲。他在農機學院工作近20年,與廣大師生員工同心協力,艱苦創業,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他以自己的高風亮節,獲得了廣大師生員工的敬愛和懷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