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94年9月17號,中日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爆發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五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雖受重創,但未沉一艦。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激戰五小時彈盡且受重創後,管帶鄧世昌欲衝撞日艦吉野與之同歸於盡,但被日艦擊沉,600餘名將士犧牲。
重見天日
2014年是甲午戰爭120年。央視9月30日報導: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體量在1600噸左右的沉船。該海域正是歷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戰的交戰區,考古隊認為,該船是中日甲午海戰沉沒的戰艦,暫被命名為“丹東一號”。北洋艦隊有四艘戰艦都沉沒在交戰區,他們是致遠、經遠、超勇和揚威艦。其中,經遠艦海底照片於今年9月曝光。暫定命名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息,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體量在1600噸左右的沉船,經過初步探明,考古隊認為,該船是中日甲午海戰沉沒的戰艦,目前該戰艦暫被命名為“丹東一號”。
重大發現
戰艦全部深深的陷在泥沙里,只有零星的鐵甲邊緣和碎片微微突起於泥沙之上,還都附著著大量的海底生物和魚網。“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領隊周春水說,目前判斷來講,它受到外界因素損傷很嚴重,這個損傷是來自於很多原因,可能當時就被炸彈炸了,或者說鍋爐爆炸,以及近現代人們的捕網,把它(碎片)撈起來。它表面看——抽沙之後大概一米左右——下面很凌亂的一些鋼板,一些木板都是碎在下面的,都比較凌亂。
“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隊員黎飛艷介紹,這個船應該是燒過很厲害,我在下面拍照的時候,這些應該都是炭粒。艦艇鐵炮被炸開。黎飛艷介紹,炮筒已不完整,兩頭應該都斷了,那一面好像也有點缺失,但是它是明顯地看出外形應該是一個炮的炮筒,大概4公分厚。
在這我們很幸運的找到了幾個能說明問題的東西,一個就是找到一門炮,還有一些彈藥的東西,包括一個子彈,而且還包括艦體,因為它是一直延續過去,我們經過搜尋發現,它是一個至少從這到這是50米。寬度是10米,長寬比已經至少達到5,這么一個修長的一個艦體、長寬比,它肯定是屬於戰艦之類的東西。周春水表示,不管它是屬於哪個艦,它的意義都是很重大的。
身份確認
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考古人員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丹東一號沉沒戰艦被確認為清朝北洋艦隊的“致遠”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