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885年8月4日,李鴻章電令駐德公使許景澄在德國訂造兩艘巡洋艦。
許景澄立即同Vulcan船廠磋商,要求修改“濟遠”設計缺陷,如升高穹甲、增加儲煤倉、放大輪機艙。德國人提出,新軍艦可設計成裝甲巡洋艦,即除了保留原先的裝甲甲板外,再在艦舷水線部位敷設立甲,此設計思想源於俄國A.A.波波夫的 “海軍上將”號裝甲艦。1885年9月18日,許景澄與Vulcan船廠代辦哈科斯他耳議定訂購快船草契約,10月1日正式簽訂契約,向德國Stettin的Vulcan船廠訂造兩艘裝甲巡洋艦。兩艦由曾宗瀛、裘國安、黃戴監造。“經遠”艦1887年7月建成,經、來兩艦原定用於台灣及澎湖之防務,後留用北洋,並於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865000兩。經遠艦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海戰中頑強作戰,終於不敵,沉沒於北緯39度51分,東經123度40分7秒的海面,管帶以下231人壯烈殉國,16人生還。
技術參數
經遠 KING YUEN
排水量(噸) 2900
船長(米) 82
船寬(米) 12
吃水(米) 5
馬力(匹) 4400
航速(節) 15.5
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機關炮*5
魚雷 457mm*4
裝甲 50-240mm
乘員(人) 202
管帶 林永升
甲午海戰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當時清朝的北洋艦隊實力較強,被公認為“亞
洲第一、世界第六”。
經遠艦和致遠艦都是清政府花重金在國外定製的軍艦,而且當時都屬於世界上先進的軍艦。經遠艦甲厚抗擊打,致遠艦快速善攻擊,兩艦各有特點、相得益彰。
北洋水師成軍時,經遠艦是致遠艦的僚艦,兩艦一起被編入了北洋水師。後來,鄧世昌、林永升兩位管帶分別率領致遠艦和經遠艦參加北洋水師的訓練、巡航等軍事行動。
中日甲午海戰中管帶林永升和經遠艦官兵壯烈殉國的故事現在還在黑島鎮廣為流傳。據說,當時住在海邊的老百姓都聽見了海上傳來的隆隆炮擊聲。莊河市離休幹部,曾經在莊河市史志辦工作過的張天貴老人還清楚地記得老輩人向他講述的戰爭往事:“甲午海戰那一天,農民要上山幹活,忽然聽到海里炮聲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膽大的人跑去看熱鬧,膽小的都跑回家裡趴(躲)起來了。第二天,有漁民出船,看到海面上有幾個奄奄一息的人,抓著漂浮物漂到了老人石(黑島鎮近海的一處礁石)附近。漁民們上去救,一共救上來16個人。 ”
據說,漁民們救回來的都是經遠艦上的倖存官兵。 “聽老人們講,那16個人獲救時衣服都被浪頭打沒了,光溜溜上岸的,後來把植物的葉子圍在腰上。”黑島鎮文化站站長孫世順告訴記者:“另外還有七八個人自己游上了岸,也都是經遠艦上的。 ”
從獲救官兵的講述中,當地人了解了經遠艦和管帶林永升的“最後時刻”
:在激烈的交戰中,經遠艦遭到了日本第一游擊隊的圍攻,林永升和艦上許多官兵都負了傷。此時,若緊急靠岸,只需10多分鐘林永升和艦上官兵便可轉危為安,但林永升寧可戰死也決不撤出戰鬥。
1921年版 《莊河縣誌》中這樣記載:“是時,艦在蝦老石(即老人石)東八里許,士卒皆請林就岸,林不肯,躬親炮彈,督戰未幾,左臂中彈,艦突亦被擊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內,扁鎖倉門,危坐以殉。 ”
此後,經遠艦拖住日本艦隊的精華——第一游擊隊長達1小時之久,為其他軍艦自救、重新組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此期間,經遠艦遭受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毀滅性的炮火打擊。林永升與全艦官兵“奮勇摧敵”,“拒戰良久”。林永升陣亡後,其餘官兵仍前赴後繼,殊死抵抗,直至戰艦傾復沉沒。
經遠艦曾在中日甲午海戰前到日本訪問。當時日本海軍還沒有後來的規模,經遠艦在日本訪問期間引起巨大轟動,受到刺激的日本人隨後制定了發展海軍的政策。
甲午海戰中,經遠艦的精彩表現不亞於致遠艦。對於勇戰沉沒的經遠艦,連日本海軍也不得不表示敬意,稱“敵軍終未升起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